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1748发布日期:2020-02-14 16:24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水幕除尘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废气处理方法,其主要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粉尘等杂质,其不仅除尘效果好、经济效益高,而且安全性也相当良好,优于其他大部分废气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高温易爆等粉尘产生率较高的场所。

然而,在进行水幕除尘处理后,都会产生的废水,该部分废水则需要在使用废水站额外进行处理,对于没有设立废水站的企业则较为不便,降低了水幕除尘的应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包括

除尘塔,所述除尘塔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除尘格栅填料装置和除水格栅填料装置;

清水槽,所述清水槽通过一条喷淋管路连接有多个喷淋嘴,各所述喷淋嘴均设置在所述除尘塔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除尘格栅填料装置的上方;

混水槽,所述混水槽位于所述除尘塔的内部下方;

反应槽,所述反应槽位于所述除尘塔的外部,并且与所述混水槽相连通;

加药桶,两个所述加药桶分别通过两条加药管与所述反应槽相连通,而在每条所述加药管上均连接有一台加药机;

压滤机,所述压滤机与所述反应槽相连通;

滤液槽,所述滤液槽位于所述压滤机的正下方,并且与所述清水槽相连通。

其中,所述除尘塔呈卧式放置,其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并且分别连接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路上安装有管道阀。由此,通过管道阀能够控制进气管路的开启和闭合,从而将待处理的废气定期通过进气管路通入到除尘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管路通过一台引风机连接到一根排放烟囱。由此,通过出气管路和引风机能够将处理后废气及时通过排放烟囱进行排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槽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一泵,所述第一泵与所述喷淋管路相连通。由此,设置了第一泵,其用于提供动力,将清水槽中的水抽取到喷淋管路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水槽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二泵,所述第二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反应槽相连通。由此,设置了第二泵,其用于提供动力,将混水槽中的水抽取到反应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槽中设置有两台搅拌机。由此,搅拌机能够对从加药桶中加入到反应槽中的药液进行搅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槽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三泵,所述第三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压滤机相连通。由此,设置了第三泵,其用于提供动力,将反应槽中的水抽取到压滤机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滤机的内部设置有滤布。由此,通过在压滤机的内设置滤布,可以将进入到压滤机中的泥水进行过滤,将其中的泥和水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液槽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四泵,所述第四泵通过管路所述清水槽相连通。由此,设置了第四泵,其用于提供动力,将滤液槽中的水抽取到清水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路和/或所述喷淋管路上设置有检测仪表。由此通过使用检测仪表进行检测,能够以合理地速度向系统中通入废气和喷淋用水等,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水幕除尘和废水处理结构一体化设置,不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废气除尘,还能够对废气除尘后的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不仅效果良好,而且投资较低,经济效益高,适合于没有设立废水站的企业,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1所示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1所示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除尘塔1,清水槽2,混水槽3,反应槽4,加药桶5,压滤机6,滤液槽7,排放烟囱8,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除水格栅填料装置12,进气管路13,出气管路14,管道阀15,喷淋管路21,喷淋嘴22,第一泵23,第二泵31,搅拌机41,第三泵42,加药管51,加药机52,滤布61,第四泵71,引风机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图2显示了图1中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其中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图1中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图1中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的第三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系统的主要部件为一个除尘塔1,除尘塔1呈卧式放置,则其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在除尘塔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和除水格栅填料装置12,其中,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靠近除尘塔1的入口,其用于增加粉尘和水幕的接触面积,而除水格栅填料装置12则靠近除尘塔1的出口,其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水汽。

除尘塔1的入口与一条进气管路13相连通。优选地,进气管路13上安装有一个管道阀15,则可以通过管道阀15控制进气管路13定期开闭,向除尘塔1中稳定通入待处理的含粉尘废气。

在除尘塔1的外部设置有一个清水槽2,其用于盛装除尘用的清水。该清水槽2通过一条喷淋管路21连接有多个喷淋嘴22,而各喷淋嘴22伸入到除尘塔1的内部,并且位于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的上方。优选地,清水槽2中还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一泵23,第一泵23与喷淋管路21相连通,能够将清水槽2中的水抽取到喷淋管路21中,并从各喷淋嘴22处喷出到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上,以对通入到除尘塔1中的废气进行除尘。

优选地,可以在进气管路13和喷淋管路21上选择设置检测仪表,用于检测其中通过的废气或清水的压力或流量等参数,以保证除尘工作的稳定性。其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检测仪表的种类,比如在进气管路13上一般设置差压变送器等,而在喷淋管路21上则可以设置现场压力表等。

除尘塔1的出口与一条出气管路14相连通。优选地,出气管路14通过一台引风机81连接到一根排放烟囱8,则从出口处排出的气体能够在引风机81的作用下从排放烟囱8中排出。

在除尘塔1的内部下方还设有一个混水槽3,其用于承接除尘塔1中除尘后所产生的混水。而混水槽3与设置在除尘塔1外部的一个反应槽4相连通。优选地,在混水槽3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二泵31,而第二泵31通过管路与反应槽4相连通,能够将混水槽3中的混水抽取到反应槽4中。

在除尘塔1的外部还设置有两个加药桶5,两个加药桶5分别通过两条加药管51与与反应槽4相连通,并且在每条加药管51上均连接有一台加药机52。其中,两个加药桶5中分别盛有絮凝剂和混凝剂,并且在两台加药机52的作用下分别通过两条加药管51通入到反应槽4中,并与混水进行混合反应。优选地,为了使各药剂能够充分溶解后再进行反应,还可以将反应槽4不完全地分隔为两部分,并且该两部分别与两条加药管51相连通。

优选地,在反应槽4中设置有两台搅拌机41,而两台搅拌机41分别靠近两条加药管51的末端,能够对各加药管51种输入的药剂进行搅拌,以辅助药剂进行溶解和反应。

在除尘塔1的外部还设置有一台压滤机6,其中,压滤机6与反应槽4相连通。优选地,在反应槽4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三泵42,而第三泵42通过管路与压滤机6相连通,能够将反应槽4中的泥水抽取到压滤机6中。

其中,在压滤机6的内部设置有滤布61,可以将泥水中的泥和水进行过滤分离,而压滤机6则在将水滤出后,能够将泥压成泥饼。

而在压滤机6的正下方还设置有一个滤液槽7,其用于承接从压滤机6中滤出的水,而滤液槽7与清水槽2相连通。优选地,在滤液槽7中设置有至少一台第四泵71,而第四泵71通过管路与清水槽2相连通,能够将滤液槽7中的水抽取到清水槽2中。

在使用该系统时,将含有粉尘的废气经过废气管路中通入到除尘塔1中,同时从喷淋嘴22中喷出从清水槽2中抽取的清水相配合,则废气中的粉尘与清水会相结合变成泥水混合物,并顺着除尘格栅填料装置11向下流到混水槽3中成为混水;剩余废气在经过除水格栅填料装置12的净化后,可以经由出气管路14通入到排放烟囱8中进行排放。

落入到混水槽3中的混水会被抽取到反应槽4,并在反应槽4中与从各加药桶5中通入的絮凝剂和混凝剂进行混合反应,成为带有凝固泥块的泥水;而该泥水则通入到压滤机6中,经滤布61过滤成为相互分离的泥和水,其中,泥会被压滤机6压成泥饼并定期取出,而水则会落到滤液槽7中,然后被抽取到清水槽2中作为清水进行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卧式水幕除尘水循环一体化系统通过将水幕除尘和废水处理结构一体化设置,不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废气除尘,还能够对废气除尘后的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不仅效果良好,而且投资较低,经济效益高,适合于没有设立废水站的企业,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