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化学实验工程的废气吸附式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1314发布日期:2020-03-10 08:5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化学实验工程的废气吸附式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基于化学实验工程的废气吸附式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废气,这些有害废气不可直接排放,需进行废气处理使得废气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大气,否则将会产生大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现有的废气处理设备大多都是基于吸附方式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如申请公开号为cn207970655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方便更换的螺旋进气式废气净化装置,该废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方式是通过将废气引入一根转管中,通过废气在转管内的流动,废气通过与转管相切连接的排风管排出时,带动转管旋转,并形成螺旋状的气流,气流通过滤芯吸附净化后排放。

上述净化方式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该废气净化装置的排风管呈直筒型结构,废气由排风管排出时,气流对排风管内壁各个位置的作用力几乎相同,从而无法为排风管提供有效的侧向力,进而无法确保通过排风管带动转管顺利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化学实验工程的废气吸附式净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化学实验工程的废气吸附式净化装置,包括外箱以及设置在外箱内部的滤芯,所述外箱侧壁处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滤芯上部转动连接至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外箱上部;所述滤芯内侧设置有废气流道;所述废气流道底部与外箱固定连接并连通进气管,废气流道侧壁上连通有多根侧支管;所述滤芯内侧固定安装有与侧支管对应的多块迎风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多根所述侧支管沿废气流道轴线方向等间隔均匀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侧支管在废气流道外侧呈放射状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滤芯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呈环形筒状结构的第三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一过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大小相同,且均为圆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三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一过滤层同心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层为由pet材质制成的滤网,所述第二过滤层为玻璃纤维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为活性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迎风板倾斜固定连接在第一过滤层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上固定板上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顶盖下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转杆远离上固定板的一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下固定板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顶盖上部固定安装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外箱上部端口处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顶盖底部设置有与环形凹槽相适应的环形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废气引入废气流道,再由侧支管喷出并作用于迎风板,从而驱动引风板带动整个滤芯在外向内部转动,以增大废气与滤芯的接触面积,提高废气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化学实验工程的废气吸附式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基于化学实验工程的废气吸附式净化装置中滤芯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基于化学实验工程的废气吸附式净化装置中滤芯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顶盖、2-环形密封圈、3-上固定板、4-把手、5-轴承座、6-废气流道、7-侧支管、8-迎风板、9-第一过滤层、10-第二过滤层、11-第三过滤层、12-排气孔、13-外箱、14-下固定板、15-通孔、16-进气管、17-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化学实验工程的废气吸附式净化装置,包括外箱13以及设置在外箱13内部的滤芯,所述外箱13侧壁处开设有若干排气孔12,所述滤芯上部转动连接至顶盖1,所述顶盖1设置在外箱13上部;所述滤芯内侧设置有废气流道6;所述废气流道6为内部中空且顶端封闭的管体结构,废气流道6底部与外箱13固定连接并连通进气管16,废气流道6侧壁上连通有沿废气流道6轴线方向等间隔均匀分布的多根侧支管7,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侧支管7在废气流道6外侧呈放射状分布;所述滤芯内侧固定安装有与侧支管7对应的多块迎风板8;

通过将废气从进气管16吹入废气流道6内,并由侧支管7喷出至滤芯上,从而实现废气的吸附净化;在侧支管7将废气喷向滤芯的同时,通过与侧支管7对应设置的多块迎风板8,使得侧支管7喷出的气流作用于迎风板8,从而推动迎风板8带动整个滤芯发生转动,以增大废气与滤芯的接触面积,提高滤芯对于废气的吸附效率;

为促进滤芯的转动效果,滤芯内侧上下位置均设置有与最上层侧支管7以及最下层侧支管7分别对应的迎风板8,且引风板8呈环状分布设置多块;

所述滤芯包括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14;所述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14大小相同,且均为圆形结构,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14之间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呈环形筒状结构的第三过滤层11、第二过滤层10和第一过滤层9,且第三过滤层11、第二过滤层10和第一过滤层9同心设置;所述第三过滤层11、第二过滤层10和第一过滤层9的材质不加限定,可为活性炭、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中文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玻璃纤维或活性氧化铝等,为保证废气能够最大程度的被净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层9优选为由pet材质制成的滤网,所述第二过滤层10优选为玻璃纤维层,所述第三过滤层11优选为活性炭层;

由侧支管7喷出的废气依次作用于第一过滤层9、第二过滤层10和第三过滤层11,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被吸附净化后,由排气孔12排出;

在侧支管7向迎风板8喷气时,为增大气流与迎风板8的接触面,所述迎风板8倾斜固定连接在第一过滤层9内侧,使得迎风板8侧面朝向气流方向,从而保证滤芯能够获得更大的气流推力,在外箱内能够顺利转动;

所述上固定板3上部固定连接有转杆17,所述顶盖1下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5,所述转杆17远离上固定板3的一端与轴承座5转动连接;通过转杆17与轴承座5的转动配合,从而为整个滤芯提供转动条件;

所述下固定板14中部设置有通孔15;所述顶盖1上部固定安装有把手4,通过拉动把手4,使得通过顶盖1将整个滤芯从外箱13内取出,对滤芯进行维护和清理。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废气从进气管16吹入废气流道6内,并由侧支管7喷出至滤芯上,从而实现废气的吸附净化;在侧支管7将废气喷向滤芯的同时,通过与侧支管7对应设置的多块迎风板8,使得侧支管7喷出的气流作用于迎风板8,从而推动迎风板8带动整个滤芯发生转动,以增大废气与滤芯的接触面积,提高滤芯对于废气的吸附效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化学实验工程的废气吸附式净化装置,在顶盖1盖在外箱13上部时,为保证顶盖1与外箱13的锲合度,以防止滤芯放进外箱13内时出现偏移,导致滤芯在转动时触碰到侧支管会外箱13内壁,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所述外箱1上部端口处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顶盖1底部设置有与环形凹槽相适应的环形密封圈2,通过将环形密封圈2嵌入环形凹槽内,对滤芯的安装提供了导向限位作用,避免了滤芯在转动时,迎风板8与侧支管7发生碰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废气引入废气流道,再由侧支管喷出并作用于迎风板,从而驱动引风板带动整个滤芯在外向内部转动,以增大废气与滤芯的接触面积,提高废气的净化效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