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动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2866发布日期:2020-07-24 15:40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动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动部结构。



背景技术:

冲击式破碎机,简称冲击破,俗称制砂机,是一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能低耗冲击破,其性能在各种矿石细破设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目前最行之有效、实用可靠的碎石机器。

其原理是让石子在自然下落过程中与经过叶轮加速甩出来的石子相互碰撞,从而达到破碎的目的。而被加速甩出的石子与自然下落的石子冲撞时又形成一个涡流,返回过程中又进行2次破碎,所以在运行过程中对机器反击板的磨损是很少的。

其中,立轴冲击式破碎机的制砂效果与转子部结构和转子的转速有密切联系,当转子的转速越高,其制砂的效果越好,而目前大部分的转动部都是采用干油润滑的,在初始时转动部的润滑效果虽然也算优良,但在长时间使用后干油的润滑效果会下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更换就会对转子的转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制砂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动部结构,具有提高转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动部结构,包括轴套、插设在轴套上的主轴、以及盖设在轴套两端的上轴承盖和下轴承盖,所述下轴承盖上设置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于下轴承盖上形成有一进油口,所述出油通道一端于下轴承盖上形成有一出油口、另一端与轴套的内腔连通;

所述轴套上沿轴向设置有一与进油通道连通的过油通道,所述轴套靠近上轴承套的一端设置有连通过油通道和轴套内腔的通油孔。

如此设置,将干油润滑修改成稀油密封,使稀油从进油口进入到进油通道中,然后经过过油通道通过通油孔进入到转动部内,进入转动部内的稀油可以对轴承和主轴进行润滑,而进入转动部内部的稀油沿着主轴轴向向下轴承盖流动,最后从出油口流出,实现油路在转动部上的循环,不仅能够提高转子的转速,且由于其内油路的循环,能够实现持久的润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转速的降低不会非常明显,有效提高转动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油通道贯穿轴套的两端。

如此设置,便于过油通道的加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通油孔呈倾斜设置,所述通油孔位于轴套内侧壁的一端开口呈朝向轴套外倾斜设置。

如此设置,便于通油孔的加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轴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通油孔位于轴套内侧壁的一端开口位于上轴承和上轴承套之间;所述上轴承套上设有连通通油孔和轴套内腔的开口。

如此设置,将通油孔设置到轴套的最边缘,使从通油孔进入内腔的稀油位于转动部内部的端部,而出油口设置在另一端的端部,因此,稀油能够对转动部内所有零部件进行流动的润滑,确保润滑的效果最佳。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轴承盖和下轴承盖均通过螺栓与轴套连接,且在所述上轴承盖和下轴承盖上均嵌设有密封圈。

如此设置,连接方便,且能够在连接的同时实现轴承盖与轴套之间的密封。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轴承盖远离轴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上密封盖,所述上密封盖与主轴接触的一端端面嵌设有上密封环,所述上轴承盖和上密封盖间形成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一密封环;

所述下轴承盖远离轴套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下密封盖,所述主轴外套设有一下密封环,所述下密封环限位于下轴承盖和下密封盖之间。

如此设置,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的设置,对主轴部位进行密封。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环的横截面呈倒v形。

如此设置,v形结构的密封环能够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轴承盖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密封环卡设于卡槽内。

如此设置,可以将限位环固定住,从而使密封环在密封过程中不会发生活动,进而不会对上轴承盖转动产生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环的外环宽度大于内环宽度;所述密封环的外环厚度大于内环厚度,且所述密封环的内环厚度呈渐变设置。

如此设置,对密封环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密封性随压力增大而增大,从而能够适用在压力比较大的场合。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油通道的两端设置有沉槽,所述过油通道与上轴承盖抵接的一端的沉槽内嵌设有密封垫,所述过油通道与下轴承盖抵接的一端的沉槽内嵌设有第一密封圈。

如此设置,密封垫能够将过油通道的一端封堵,而另一端的第一密封圈的设置,能够确保进油通道和过油通道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稀油润滑的方式,提高转子的转动速度;

2、采用循环的油路设置,实现持久的润滑,有效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施例中上轴承盖和上密封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上轴承盖和上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轴套;110、上轴承;120、下轴承;130、过油通道;131、第一密封圈;132、密封垫;133、通油孔;200、主轴;300、上轴承盖;310、开口;320、卡槽;400、下轴承盖;410、进油通道;411、进油口;420、出油通道;421、出油口;500、上密封盖;510、下密封环;520、密封环;600、下密封盖;610、上密封环;70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动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轴套100、上轴承110、下轴承120、主轴200、上轴承盖300、下轴承盖400、上密封盖500和下密封盖600,轴套100套设在主轴200外,在主轴200的两端分别通过上轴承110和下轴承120连接主轴200,上轴承盖300和下轴承盖400分别盖设在轴套100的两端将两轴承固定,上密封盖500和下密封盖600分别盖设在上轴承盖300和下轴承盖400的外侧、将轴套100的两端密封。

参照图2和图3,在下轴承盖400上设置有进油通道410和出油通道420,进油通道410于下轴承盖400上形成有一进油口411,出油通道420一端于下轴承盖400上形成有一出油口421,其中,进油口411和出油口421分别设于下轴承盖400的周向侧壁上。

参照图2和图4,进油通道410另一端贯穿下轴承盖400与轴套100连接的一端,在轴套100上设置有一过油通道130,过油通道130贯穿轴套100的两端,其中,当下轴承盖400与轴套100间通过螺栓连接后,过油通道130和进油通道410连通。

在过油通道130的两端均设置有沉槽,在过油通道130与下轴承盖400抵接的一端的沉槽内嵌设有第一密封圈131,在过油通道130与上轴承盖300抵接的一端的沉槽内嵌设有密封垫132。

参照图4,在轴套100靠近上轴承110套的一端设置有连通过油通道130和轴套100内腔的通油孔133,通油孔133呈倾斜设置,且通油孔133位于轴套100内侧壁的一端开口310呈朝向轴套100外倾斜设置。

通油孔133位于轴套100内侧壁的一端开口310位于上轴承110和上轴承110套之间;上轴承110套上设有连通通油孔133和轴套100内腔的开口310。

参照图2和图4,上轴承盖300和下轴承盖400均通过螺栓与轴套100连接,且在上轴承盖300和下轴承盖400上均嵌设有密封圈700。

如图2所示,下密封盖600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在下轴承盖400远离轴套100的一端,主轴200外套设有一下密封环510,下密封环510限位于下轴承盖400和下密封盖600之间。

如图4所示,上密封盖500连接在上轴承盖300远离轴套100的一端,且上密封盖500套设在主轴200上、需要在主轴200上转动。在上密封盖500与主轴200接触的一端端面嵌设有上密封环610,上轴承盖300和上密封盖500间形成有一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一密封环520。

密封环520的横截面呈倒v形,密封环520的外环宽度大于内环宽度,密封环520的外环厚度大于内环厚度,且密封环520的内环厚度呈渐变设置。

其中,如图5所示,上轴承盖300上设置有卡槽320,密封环520卡设于卡槽320内。

工作原理:

将干油润滑修改成稀油密封,使稀油从进油口411进入到进油通道410中,然后经过过油通道130通过通油孔133进入到转动部内,进入转动部内的稀油可以对轴承和主轴200进行润滑,而进入转动部内部的稀油沿着主轴200轴向向下轴承盖400流动,最后从出油口421流出,实现油路在转动部上的循环,不仅能够提高转子的转速,且由于其内油路的循环,能够实现持久的润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转速的降低不会非常明显,有效提高转动部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