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对接的粉液输送喷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5664发布日期:2020-07-21 12:2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对接的粉液输送喷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对接的粉液输送喷射器。



背景技术:

喷射器,又名:引射器、射流真空泵、射流真空喷射器、喷射泵、水喷射器、真空喷射器,是利用流体来传递能量和质量的真空获得装置,采用有一定压力的水流通过对称均布成一定侧斜度的喷嘴喷出,聚合在一个焦点上。由于喷射水流速特别高,将压力能转变为速度能,使吸气区压力降低产生真空。

但是,现有的输送喷射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的输送喷射器只能对液体进行喷射,并不具备对粉状物质喷射的功能,从而大大制约了输送喷射器的使用范围。

2、现有的输送喷射器在移动过程中,不便于将输出接口与输入接口进行快速连接,使用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对接的粉液输送喷射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输送喷射器只能对液体进行喷射,并不具备对粉状物质喷射的功能,从而大大制约了输送喷射器的使用范围,现有的输送喷射器在移动过程中,不便于将输出接口与输入接口进行快速连接,使用非常的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对接的粉液输送喷射器,包括储料罐、粉料添加口、液料添加口和倒锥形下料器,所述储料罐顶部一端焊接有粉料添加口,所述储料罐顶部另一端焊接有液料添加口,所述储料罐底部一体成型有倒锥形下料器,所述倒锥形下料器底部贯通连接有喷射筒,所述喷射筒一端安装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另一端插接有胶塞,且活塞杆和胶塞位于喷射筒内腔。

优选的,所述喷射筒另一端螺旋连接有一号导管,所述一号导管另一端螺旋连接有流量阀,所述流量阀另一端螺旋连接有二号导管,喷射筒一端通过一号导管与流量阀进行连接,通过流量阀可对粉液输送的流量大小进行调节,且流量阀另一端连接有二号导管。

优选的,所述二号导管另一端插接有连接公头,所述连接公头表面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母头,连接公头一端插进连接母头内腔,从而可使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连接公头一端镶嵌有一号磁盘,所述连接母头一端镶嵌有二号磁盘,且二号磁盘和一号磁盘相互吸引,所述连接公头两侧转动连接有固定扣,所述连接母头两侧一端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槽和固定扣相互配合,通过二号磁盘和一号磁盘相互吸引,从而可方便对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进行快速连接,且通过卡槽和固定扣相互配合可对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储料罐顶部中间安装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搅龙,所述搅龙两侧通过支架焊接有刮板,且刮板位于储料罐内腔壁表面,通过二号电机带动搅龙进行转动,搅龙在转动时通过搅叶可带动粉状原料进行前进,从而可有效提升下料速度,同时通过刮板在储料罐内腔刮动,从而可有效避免粉料粘附在储料罐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一号导管和喷射筒连接处通过转轴连接有止逆板,通过止逆板可放置胶塞往回运动时,液体原料发生回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对接的粉液输送喷射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倒锥形下料器流进喷射筒内腔,通过二号电机带动绞龙进行转动,绞龙通过表面的桨叶可带动粉状原料前进,从而可有效提升对粉状原料的排出效率,同时绞龙在转动时通过支架同步带动刮板进行转动,通过刮板对储料罐内壁进行清洁,从而可有效防止原料粘附在储料罐内壁表面,使用更加的方便,通过一号电机带动转盘进行转动,转盘通过表面的连杆推动活塞杆在喷射筒内做活塞运动,从而通过胶塞将掉落进行喷射筒内的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推出,通过不停的对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进行推动,可有效提升通过不停的对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的喷射效率和泵送距离。

(2)、本实用新型在对连接母头和连接公头进行对接时,通过一号磁盘和二号磁盘相互吸引,从而在移动过程中也可对连接母头和连接公头进行快速连接,使用更加的方便,连接完成后,通过固定扣和卡槽相互配合,从而可对连接母头和连接公头进行固定,使连接母头和连接公头连接的更加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止逆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料罐;101、粉料添加口;102、液料添加口;103、倒锥形下料器;2、喷射筒;201、一号电机;202、转盘;203、连杆;204、活塞杆;205、胶塞;3、一号导管;301、流量阀;302、二号导管;4、连接公头;401、连接母头;402、一号磁盘;403、二号磁盘;404、固定扣;405、卡槽;5、二号电机;501、搅龙;502、刮板;6、止逆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对接的粉液输送喷射器,包括储料罐1、粉料添加口101、液料添加口102和倒锥形下料器103,所述储料罐1顶部一端焊接有粉料添加口101,所述储料罐1顶部另一端焊接有液料添加口102,所述储料罐1底部一体成型有倒锥形下料器103,所述倒锥形下料器103底部贯通连接有喷射筒2,所述喷射筒2一端安装有一号电机201,所述一号电机201的动力输出端插接有转盘202,所述转盘202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203,所述连杆203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活塞杆204,所述活塞杆204另一端插接有胶塞205,且活塞杆204和胶塞205位于喷射筒2内腔。

优选的,所述喷射筒2另一端螺旋连接有一号导管3,所述一号导管3另一端螺旋连接有流量阀301,所述流量阀301另一端螺旋连接有二号导管302,通过对流量阀301进行操控,从而可对本装置的喷射效率进行调节,且通过缩小流量阀301的开口尺寸,可增加喷射筒2内的喷射压力,从而提升对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的喷射距离。

优选的,所述二号导管302另一端插接有连接公头4,所述连接公头4表面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母头401,连接公头4一端插进连接母头401内腔,从而可使连接公头4和连接母头401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连接公头4一端镶嵌有一号磁盘402,所述连接母头401一端镶嵌有二号磁盘403,且二号磁盘403和一号磁盘402相互吸引,所述连接公头4两侧转动连接有固定扣404,所述连接母头401两侧一端均开设有卡槽405,且卡槽405和固定扣404相互配合,在对连接母头401和连接公头4进行对接时,通过一号磁盘402和二号磁盘403相互吸引,从而在移动过程中也可对连接母头401和连接公头4进行快速连接,使用更加的方便,连接完成后,通过固定扣404和卡槽405相互配合,从而可对连接母头401和连接公头4进行固定,使连接母头401和连接公头4连接的更加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储料罐1顶部中间安装有二号电机5,所述二号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搅龙501,所述搅龙501两侧通过支架焊接有刮板502,且刮板502位于储料罐1内腔壁表面,通过二号电机5带动绞龙501进行转动,绞龙501通过表面的桨叶可带动粉状原料前进,从而可有效提升对粉状原料的排出效率,绞龙501在转动时通过支架同步带动刮板502进行转动,通过刮板502对储料罐1内壁进行清洁,从而可有效防止原料粘附在储料罐1内壁表面,使用更加的方便。

优选的,所述一号导管3和喷射筒2连接处通过转轴连接有止逆板6,通过止逆板6可放置胶塞205往回运动时,液体原料发生回流。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便于移动对接的粉液输送喷射器,在工作时,储料罐1顶部设置有粉料添加口101和液料添加口102,可对粉状原料和液体原料进行喷射,使用范围更广,将一号电机201和二号电机5同时与市电进行连接,并将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通过粉料添加口101或液料添加口102添加进储料罐1内腔,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倒锥形下料器103流进喷射筒2内腔,通过二号电机5带动绞龙501进行转动,绞龙501通过表面的桨叶可带动粉状原料前进,从而可有效提升对粉状原料的排出效率,同时绞龙501在转动时通过支架同步带动刮板502进行转动,通过刮板502对储料罐1内壁进行清洁,从而可有效防止原料粘附在储料罐1内壁表面,使用更加的方便,通过一号电机201带动转盘202进行转动,转盘202通过表面的连杆203推动活塞杆204在喷射筒2内做活塞运动,从而通过胶塞205将掉落进行喷射筒2内的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推出,通过不停的对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进行推动,可有效提升通过不停的对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的喷射效率和泵送距离,且在喷射液体原料时通过止逆板6可有效防止胶塞205抽回时,导致喷射出去的液体原料发生回流,使用更加的方便,喷射筒2一端通过一号导管3连接有流量阀301,通过对流量阀301进行操控,从而可对本装置的喷射效率进行调节,且通过缩小流量阀301的开口尺寸,可增加喷射筒2内的喷射压力,从而提升对粉状原料或者液体原料的喷射距离,将连接母头401与输出管连接连接,在对连接母头401和连接公头4进行对接时,通过一号磁盘402和二号磁盘403相互吸引,从而在移动过程中也可对连接母头401和连接公头4进行快速连接,使用更加的方便,连接完成后,通过固定扣404和卡槽405相互配合,从而可对连接母头401和连接公头4进行固定,使连接母头401和连接公头4连接的更加的稳定。

5ik120rgn-cf型的一号电机201和5ik120rgn-cf型的二号电机5均采用现有成熟技术产品,在此不再进行详细阐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