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酮胶用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0089发布日期:2020-07-17 16:1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酮胶用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酮胶用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硅酮胶是一种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固化的材料。主要分为脱醋酸型,脱醇型,脱氨型,脱丙型。硅酮胶因为常被用于玻璃方面的粘接和密封,所以俗称玻璃胶。硅酮胶的粘接力强,拉伸强度大,同时又具有耐候性、抗振性,和防潮、抗臭气和适应冷热变化大的特点。加之其较广泛的适用性,能实现大多数建材产品之间的粘合,因此应用价值非常大。在硅酮胶更产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硅酮胶用混合装置,现有的硅酮胶用混合装置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第一,现有的硅酮胶用混合装置混合效果不好;第二,现有的硅酮胶用混合装置在出料时,为了平衡气压需要与外界连通,外界的空气进入混合装置,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效果更好、产品质量高的硅酮胶用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硅酮胶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干燥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罐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罐体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对应,所述罐体侧壁开设有进气口和若干个进料口,所述罐体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干燥装置与进气口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和转动轴,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安装平台上,所述电机的转轴位置与第一安装口对应且电机轴的输出端朝向下方,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电机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后进入罐体内部,所述转动轴与第二安装口的内壁之间密封,所述转动轴位于罐体内的一端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之间设有若干辅助搅拌杆,所述辅助搅拌杆一端与第一搅拌桨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搅拌杆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平台用于安装搅拌装置,安装平台与罐体顶部开设有安装口是为了使搅拌装置可以正常的安装,罐体上开设有进气口是为了在出料口出料时,通过进气口进气带到平衡压强的作用,进气口外设置的干燥装置用于清除空气里的水分,设置三个搅拌桨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搅拌效果,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之间设有辅助搅拌杆则是为了提高搅拌桨的搅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干燥装置包括设有截止阀的进气管道和若干个过滤器,各过滤器串联,所述过滤器通过进气管与进气口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水分,带有截止阀的进气管可以方便过滤器的更换,过滤器串联可以提高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搅拌杆上设有若干加强挡片,所述加强挡片垂直于辅助搅拌杆的运行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辅助搅拌杆上设置加强挡片可以混合效果,加强挡片垂直于辅助搅拌杆运行方向可以提高加强挡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垂直于罐体内壁的分散杆,所述分散杆绕罐体轴线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分散杆位于第二搅拌桨与第三搅拌桨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杆可以将降低靠近自身的产品的流速,使的混合装置内产品的流态更加紊乱,提高了混合效果,分散杆周向均匀分布是为了使混合效果更加的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搅拌桨设为螺旋桨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三搅拌桨可以将上层的产品送入下方,使罐体内的产品都流动起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酮胶用混合装置,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罐体1、干燥装置2和搅拌装置3,所述罐体1顶部焊接有安装平台12,所述安装平台1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21,所述罐体1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口122,所述第一安装口121与第二安装口122对应,所述罐体1侧壁开设有进气口123和两个进料口124,所述罐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25,所述干燥装置2与进气口123卡接接且连通,所述搅拌装置3包括电机31和转动轴32,所述电机31螺栓连接于安装平台12上,所述电机31的转轴位置与第一安装口121对应且电机31轴的输出端朝向下方,所述转动轴32的一端与电机31轴的输出端焊接,所述转动轴3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口121和第二安装口122后进入罐体内部,所述转动轴31与第二安装口122的内壁之间密封,所述转动轴32位于罐体1内的一端由下至上依次卡接有第一搅拌桨321、第二搅拌桨322和第三搅拌桨323,所述第一搅拌桨321与第二搅拌桨322之间设有若干辅助搅拌杆324,所述辅助搅拌杆324一端与第一搅拌桨321焊接,所述辅助搅拌杆324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桨322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平台用于安装搅拌装置,安装平台与罐体顶部开设有安装口是为了使搅拌装置可以正常的安装,罐体上开设有进气口是为了在出料口出料时,通过进气口进气带到平衡压强的作用,进气口外设置的干燥装置用于清除空气里的水分,设置三个搅拌桨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搅拌效果,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之间设有辅助搅拌杆则是为了提高搅拌桨的搅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装置2包括设有截止阀21的进气管道22和一个过滤器23,所述过滤器23通过进气管22与进气口123卡接且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水分,带有截止阀的进气管可以方便过滤器的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1内壁上焊接有四根垂直于罐体1内壁的分散杆13,所述分散杆13绕罐体1轴线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分散杆13位于第二搅拌桨322与第三搅拌桨323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杆可以将降低靠近自身的产品的流速,使的混合装置内产品的流态更加紊乱,提高了混合效果,分散杆周向均匀分布是为了使混合效果更加的均匀。

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酮胶用混合装置,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罐体1、干燥装置2和搅拌装置3,所述罐体1顶部焊接有安装平台11,所述安装平台1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11,所述罐体1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口112,所述第一安装口111与第二安装口112对应,所述罐体1侧壁开设有进气口113和两个进料口114,所述罐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15,所述干燥装置2与进气口113卡接且连通,所述搅拌装置3包括电机31和转动轴32,所述电机31螺栓连接于安装平台11上,所述电机31的转轴位置与第一安装口111对应且电机31轴的输出端朝向下方,所述转动轴32的一端与电机31轴的输出端焊接,所述转动轴3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口111和第二安装口112后进入罐体1内部,所述转动轴32与第二安装口112的内壁之间密封,所述转动轴32位于罐体1内的一端由下至上依次卡接有第一搅拌桨321、第二搅拌桨322和第三搅拌桨323,所述第一搅拌桨321与第二搅拌桨322之间设有若干辅助搅拌杆324,所述辅助搅拌杆324一端与第一搅拌桨321螺栓连接,所述辅助搅拌杆324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桨322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平台用于安装搅拌装置,安装平台与罐体顶部开设有安装口是为了使搅拌装置可以正常的安装,罐体上开设有进气口是为了在出料口出料时,通过进气口进气带到平衡压强的作用,进气口外设置的干燥装置用于清除空气里的水分,设置三个搅拌桨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搅拌效果,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之间设有辅助搅拌杆则是为了提高搅拌桨的搅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装置2包括设有截止阀21的进气管道22和三个过滤器23,各过滤器23串联,所述过滤器23通过进气管21与进气口113卡接且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水分,带有截止阀的进气管可以方便过滤器的更换,过滤器串联可以提高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各辅助搅拌杆324上焊接有一片加强挡片325,所述加强挡片325与辅助搅拌杆324的运行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辅助搅拌杆上设置加强挡片可以混合效果,加强挡片垂直于辅助搅拌杆运行方向可以提高加强挡片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2内壁上焊接有四根垂直于罐体1内壁的分散杆12,所述分散杆12绕罐体1轴线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分散杆12位于第二搅拌桨322与第三搅拌桨323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杆可以将降低靠近自身的产品的流速,使的混合装置内产品的流态更加紊乱,提高了混合效果,分散杆周向均匀分布是为了使混合效果更加的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搅拌桨323设为螺旋桨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三搅拌桨可以将上层的产品送入下方,使罐体内的产品都流动起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