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5472发布日期:2021-06-08 14:4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工材料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洗和控制温度的无水印染染色釜。


背景技术:

2.无水印染整个染色过程不需要高温高压,不需要一滴水,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的清洁化印染,目前,在无水印刷领域中,均采用染料釜来实现。
3.在染料生产过程中,对于溶氧的要求较高。现有技术的染料釜,溶氧搅拌功率是主要的能耗指标。目前提高溶氧的主要途径有三个:一个是增加通气量,这样会提高空气压缩机的能耗;二是提高搅拌转速,这样往往能耗很高;三是根据亨利定律提高釜压,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溶氧,且使能耗降低。但是过高的釜压会影响染料,并使空气的压力上升,空气增压机能耗增加。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染料釜由于体积较大,还存在清洗不方便的问题。此外,目前的染料釜均为手动调节,需要人工添加原料、染料材料等,还需要手工调节各种气阀来使得釜内气压达到标准值,最后还需要人工对染料釜进行调温,使得染料釜内的温度保持适合染料的生长。人工调节具有误差大、调节效率低、以及调节过程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洗、搅拌充分并且能实现自动温控的无水印染染色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包括支脚、釜体和釜盖,所述支脚焊接固定在所述釜体底部,所述釜盖活动安装在釜体上部,还包括缓冲釜,所述缓冲釜一端通过尾气管与所述釜体相连,另一端通过回流管与所述釜体相连;所述釜盖上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消泡桨,所述搅拌轴上消泡桨下方对称安装有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的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搅拌桨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搅拌将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搅拌桨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第二搅拌桨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端设置有止逆气阀,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口端设置有止逆水阀,所述出水孔的孔径为1

2cm,所述出气孔的孔径为0.3

1.6cm;所述釜体内部设置有蒸汽加热盘管,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所述蒸汽进气管一端连接在所述蒸汽加热盘管的一端,所述蒸汽出气管一端连接在所述蒸汽加热盘管的另一端,所述蒸汽进气管上设置有开关和冷却水进水管,所述蒸汽出气管上设置有开关和冷却水出水管;所述釜体内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所述釜体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止逆气阀、止逆水阀、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和开关电性连接。
6.为了排放从染料釜进入到缓冲釜的气体,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缓冲釜顶部开设有排气孔。
7.为了保证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开关和釜
体之间的蒸汽进气管上,所述冷却水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开关和釜体之间的蒸汽出气管上。
8.为了加强对染料釜的清洗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第一搅拌桨为扇环形,扇环形内设置有与所述搅拌轴垂直的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扇环形弧边和进水通道连通。
9.为了增强溶氧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第二搅拌桨为扇环形,扇环形内设置有与所述搅拌轴垂直的第二横管,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扇环形弧边和进气通道连通。
10.为了保证染料处于最佳的酸碱性下染料,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釜体内侧壁设置有ph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1.为了防止染料釜温度下降过快,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釜体外侧壁设置有保温石棉层。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新型结构的无水印染染料釜,添加了缓冲釜,能有效回收染料逃液,降低了污水处理负荷;搅拌轴上设置了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染料时可以增加溶氧量,保持溶氧均匀,使用后清洗时可以充分清洗染料釜的难清洗部位,保证清洗效果;在蒸汽加热盘管上添加冷却水管,并且添加了温度传感器,能够提高温度控制效果,保证染料在适当的温度下染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冷却效果好,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加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说明:1

釜体,101

出液口,102

支脚;2

釜盖;3缓冲釜,301

尾气管, 302

回流管,303

排气孔;4

电机;5

搅拌轴,501

进水通道,502

进气通道, 503

止逆水阀,504

止逆气阀;6

第一搅拌桨,601

第一横管,602

出水孔;7
‑ꢀ
第二搅拌桨,701

第二横管,702

出气孔;8

蒸汽加热盘管,801

冷却水进水管, 802

冷却水出水管,803

开关;9

温度传感器;10

压强传感器;11

ph传感器;12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7.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包括支脚102、釜体1和釜盖2,所述釜体1外侧壁设置有保温石棉层,提高保温效果;所述支脚102焊接固定在所述釜体1底部,所述釜盖2活动安装在釜体1上部,染料釜底端设置有出液口101。
18.所述无水印染染色釜还包括缓冲釜3,所述缓冲釜3一端通过尾气管301与所述釜体1相连,另一端通过回流管302与所述釜体1相连,能有效回收染料逃液,所述回流管302从缓冲釜3的下端底部引出后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后弯曲向上与所述釜体1相连,使得回流管302进入釜体1时管口高于弯曲段,以保证空气不会从回流管302窜出;所述缓冲釜3顶部开设有排气孔303,用以排放从染料釜进入缓冲釜3的气体。
19.所述釜盖2上部安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上安装有消泡桨,所述搅拌轴5上消泡桨下方对称安装有第一搅拌桨6和第二搅拌桨7,所述
搅拌轴5的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501和进气通道502,所述第一搅拌桨6与所述进气通道502连通,所述第二搅拌将与所述进水通道 501连通,所述第一搅拌桨6上设置有出气孔702,所述第二搅拌桨7上设置有出水孔602,所述进气通道502的进气口端设置有止逆气阀504,所述进水通道 501的进水口端设置有止逆水阀503,所述出水孔602的孔径为1

2cm,所述出气孔702的孔径为0.3

1.6cm;所述第一搅拌桨6为扇环形,扇环形内设置有与所述搅拌轴5垂直的第一横管601,所述第一横管601与所述扇环形弧边和进水通道501连通。所述第二搅拌桨7为扇环形,扇环形内设置有与所述搅拌轴5 垂直的第二横管701,所述第二横管701与所述扇环形弧边和进气通道502连通。通过在搅拌桨上增加出气孔702,在搅拌过程中不断曝气,有助于提高染料釜内溶氧量和染料液内的含氧量的均匀程度,有效提高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好氧菌的染料效果。在搅拌桨上增加出水孔602,染料结束清洗染料釜时,在搅拌桨的作用下,不断通水,搅拌桨的出水孔602从各个角度不断喷水,可以有效清洗染料釜内部的边边角角,提高清洗效果。
20.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是同步转动的,不会互相干涉。
21.所述釜体1内部设置有蒸汽加热盘管8,所述釜体1上设置有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所述蒸汽进气管一端连接在所述蒸汽加热盘管8的一端,所述蒸汽出气管一端连接在所述蒸汽加热盘管8的另一端,所述蒸汽进气管上设置有开关803和冷却水进水管801,所述蒸汽出气管上设置有开关803和冷却水出水管802;所述冷却水进水管801设置在所述开关803和釜体1之间的蒸汽进气管上,所述冷却水出水管802设置在所述开关803和釜体1之间的蒸汽出气管上。本设置使得蒸汽加热盘管8增加了冷却功能,开关803的设置能够对蒸汽和冷却水进行控制,而且安全可靠。
22.所述釜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和压强传感器10,所述釜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与所述电机4、止逆气阀504、止逆水阀503、温度传感器9、压强传感器10和开关803电性连接,方便调节。
23.进一步的,所述釜体1内侧壁设置有ph传感器11,所述ph传感器11与所述控制器12电性连接。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