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盲端膜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4018发布日期:2020-06-20 17:59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盲端膜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流体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盲端膜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膜壳都是上进下出,水流在膜壳内的流动是不均匀的膜壳内有死腔存在,具体地说,现有膜壳进水方式存在问题,加上两端太长空间太大,水流经过膜壳时不能均匀的通过造成出水口背面区域没有水流动。

此外,现有的膜壳长度过长,上下都需要托架的支撑,支撑架本身也会有死腔的存在导致细菌的滋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盲端膜壳,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无盲端膜壳,包括壳体、反渗透膜和端盖,上述壳体为一端敞口的筒状结构,上述端盖密封装配于上述壳体的一端,上述壳体另一端内壁的中部设有第一定位杆,上述端盖的中部向上述壳体内部延伸设有与上述第一定位杆相对应的空心的第二定位杆,上述壳体的一端侧壁上设有浓缩水出口,上述端盖背离上述壳体的一端分别设有与上述壳体内部连通的纯水出口,以及与上述第二定位杆连接并连通的原水入口,上述反渗透膜装配于上述壳体内,上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分别密封插入上述反渗透膜中部的纯水流道的两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壳体内水流均匀冲刷,无死腔结构,过滤效果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壳体为圆筒结构,相应的上述端盖为与上述壳体的一端相匹配的圆盖,上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为与上述壳体同轴设置的圆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稳定,装配紧凑、方便。

进一步,上述壳体的一端端部同轴设有圆环形的法兰,上述端盖与该法兰同轴贴合,上述端盖的边缘通过多个呈圆周分布的螺栓与上述法兰连接固定,上述端盖靠近上述壳体的一端同轴设有延伸至上述壳体一端内部的圆盘突出部,上述圆盘突出部的外周与上述壳体的一端内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盖和膜壳之间采用侧密封,连接处紧密无死腔问题且耐压高不易漏水。

进一步,上述第一定位杆与壳体连接的一端同轴设有连接盘,上述连接盘与上述壳体的另一端内壁连接,并突出于上述壳体的另一端内壁,上述端盖靠近壳体的一端设有套设于上述第二定位杆外的垫片,上述反渗透膜的两端分别夹设于上述垫片与上述连接盘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反渗透膜在壳体内的稳定装配定位,使其不会随着水流摆动。

进一步,上述连接盘与上述壳体的另一端内壁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牢固,解决了结构之间分体连接的缝隙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

进一步,上述垫片为pp垫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效果好,确保反渗透膜良好装配。

进一步,上述反渗透膜的两端均呈喇叭口状扩口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水流在出水口处流动更为顺畅。

进一步,上述第二定位杆与上述端盖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牢固,解决了结构之间分体连接的缝隙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无盲端膜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无盲端膜壳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反渗透膜,3、端盖,4、垫片,11、第一定位杆,12、浓缩水出口,13、法兰,31、第二定位杆,32、纯水出口,33、原水入口,34、圆盘突出部,35、密封圈,111、连接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盲端膜壳包括壳体1、反渗透膜2和端盖3,上述壳体1为一端敞口的筒状结构,上述端盖3密封装配于上述壳体1的一端,上述壳体1另一端内壁的中部设有第一定位杆11,上述端盖3的中部向上述壳体1内部延伸设有与上述第一定位杆11相对应的空心的第二定位杆31,上述壳体1的一端侧壁上设有浓缩水出口12,上述端盖3背离上述壳体1的一端分别设有与上述壳体1内部连通的纯水出口32,以及与上述第二定位杆31连接并连通的原水入口33,上述反渗透膜2装配于上述壳体1内,上述第一定位杆11和第二定位杆31分别密封插入上述反渗透膜2中部的纯水流道的两端。

工作原理:

使用时,(膜壳在使用时一般竖直设置,并且原水入口33在上端)流体经原水入口33进入,经过反渗透膜2由一端向另一端正压流动,并由反渗透膜2另一端流出后,经壳体1另一端反流向一端流向浓缩水出口12,并流出,在此过程中,流体经反渗透膜2内壁膜渗入纯水流道,并由纯水出口32流出,完成整个过滤过程,整个设计改善了传统的膜壳上进下出,水流在膜壳内的流动是不均匀的膜壳内有死腔存在的问题,并且,整个膜壳长度尺寸设计适中,改善了现有的膜壳过长导致上下都需要托架的支撑,支撑架本身也会有死腔的存在导致细菌的滋生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壳体1为圆筒结构,相应的上述端盖3为与上述壳体1的一端相匹配的圆盖,上述第一定位杆11和第二定位杆31均为与上述壳体1同轴设置的圆杆。

该实施方式中,膜壳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稳定,装配紧凑、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3所示,上述壳体1的一端端部同轴设有圆环形的法兰13,上述端盖3与该法兰13同轴贴合,上述端盖3的边缘通过多个呈圆周分布的螺栓与上述法兰13连接固定,上述端盖3靠近上述壳体1的一端同轴设有延伸至上述壳体1一端内部的圆盘突出部34,上述圆盘突出部34的外周与上述壳体1的一端内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35。

该实施方式中,端盖3与壳体1一端采用侧密封,连接处紧密无死腔问题且耐压高不易漏水,改善了普通膜壳采用顶端o型圈密封,在压力过大时,o型圈会膨出,导致漏水的问题,同时也改善了端盖和壳体之间也会有较大的缝隙导致细菌易滋生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定位杆11与壳体1连接的一端同轴设有连接盘111,上述连接盘111与上述壳体1的另一端内壁连接,并突出于上述壳体1的另一端内壁,上述端盖3靠近壳体1的一端设有套设于上述第二定位杆31外的垫片4,上述反渗透膜2的两端分别夹设于上述垫片4与上述连接盘111之间。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盘111和垫片4以及端盖3为共同定位,使得反渗透膜2比较稳定的装配定位于壳体1中,不会随着内部流体流动而产生晃动,并且,改善了现有的ro压力容器(膜壳)普通膜壳因容易在水流冲刷下上下窜动导致在两端死腔大,容易滞留水中的杂质,超出ro膜的部分表面很容易结垢污染水质的现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连接盘111与上述壳体1的另一端内壁一体成型。

该实施方式中,连接盘111与壳体1另一端连为一体,二者之间没有结构缝隙,改善了传统的膜壳的结构之间具有缝隙,细菌易滋生的问题,并且,改善了结构连接容易产生松动而导致窜水的现象。

更具体的,连接盘111采用嵌入式安装与壳体1另一端底壁,并且,二者通过焊接的方式连为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另一端端部实际上为分体设计,其也属于分体端盖设计,并且该端盖与壳体1的另一端焊接连为一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易于生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垫片4为pp垫片,经久耐用,安全卫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反渗透膜2的两端均呈喇叭口状扩口设置。

该实施方式中,反渗透膜2的两端扩口设计使得进、出水更顺畅,简介提升过滤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二定位杆31与上述端盖3一体成型。

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杆31与上述端盖3采用焊接方式连为一体,二者之间没有结构缝隙,改善了传统的膜壳的结构之间具有缝隙,细菌易滋生的问题,以及改善了结构连接容易产生松动而导致窜水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