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1615发布日期:2020-08-07 20:0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10223346.1”,发明名称为“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净水设备中,复合滤芯一般内设有多种滤芯,其过滤效果较佳,进而被普遍采用。然而,在目前的复合滤芯中,复合滤芯只有一组进水口,如果需要多条水路的水质分别进行过滤,则需要安装多个复合滤芯,造成诸多不便,而单个的复合滤芯又无法满足用户对多种水质的过滤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复合滤芯,旨在使其具备两个相互独立的过滤通道,以满足用户对多种水质的过滤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复合滤芯用于净水设备,该复合滤芯包括:

滤芯接头;

外桶,所述外桶的上端与所述滤芯接头密封连接;

内桶,设于所述外桶内,所述内桶的上端与所述滤芯接头密封连接;

分隔盘,将所述内桶的下端密封,使得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形成相对独立的第一滤腔和第二滤腔,所述内桶内部为第一滤腔,所述内桶外部为第二滤腔,所述内桶外侧与所述外桶内侧具有间隙而形成所述第二滤腔的进水通道;

第一滤芯,设于所述第一滤腔内;以及,

第二滤芯,设于所述第二滤腔内,且位于所述分隔盘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外桶或所述滤芯接头对应所述第一滤腔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对应所述第二滤腔设置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设于所述复合滤芯的同一端。

可选地,所述分隔盘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对应所述内桶的底端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内桶的底端密封插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

可选地,所述分隔盘具有第一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对应所述第一滤芯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滤芯的外周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对应所述内桶的底端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内桶的底端密封插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上端面设有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滤芯的外侧与所述外桶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进水腔,所述第二进水腔和所述进水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分隔盘上设置有过流口以实现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水腔的连通。

可选地,所述分隔盘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与所述外桶的内壁抵接,任意相邻的两所述支撑凸起之间形成过流口,所述过流口将分隔盘两侧的所述第二进水腔和所述进水通道连通。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净水设备,该净水设备包括如复合滤芯,其中,该复合滤芯包括:

外桶,所述外桶的上端与所述滤芯接头密封连接;

内桶,设于所述外桶内,所述内桶的上端与所述滤芯接头密封连接;

分隔盘,将所述内桶的下端密封,使得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形成相对独立的第一滤腔和第二滤腔,所述内桶内部为第一滤腔,所述内桶外部为第二滤腔,所述内桶外侧与所述外桶内侧具有间隙而形成所述第二滤腔的进水通道;

第一滤芯,设于所述第一滤腔内;以及,

第二滤芯,设于所述第二滤腔内,且位于所述分隔盘的下方。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外桶内设置内桶和分隔盘,在外桶内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滤腔和第二滤腔,且第一滤腔位于内桶内,第二滤腔位于内桶外,并通过分隔盘隔开第一滤腔和第二滤腔,使得第一滤腔内对应第一滤芯、第二滤腔内对应第二滤芯形成各自独立的过滤通道,进而实现两种水质的单独过滤,以满足用户对多种水质的过滤需求;由于本复合滤芯集成设置了两个过滤通道,降低了净水设备中复合滤芯的使用数量,一方面,简化了净水设备内部的水路连接,另一方面,降低了对净水设备内部的空间要求,有利于降低净水设备的体积,以适应净水设备的轻小型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复合滤芯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复合滤芯的过滤原理图;

图3为图1中复合滤芯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分隔盘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分隔盘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分隔盘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滤芯,适用于净水设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该复合滤芯1包括:

滤芯接头10;

外桶20,所述外桶20的上端与所述滤芯接头10连通;

内桶30,设于所述外桶20内,所述内桶30的上端与所述滤芯接头10连通,所述内桶30的底端呈敞口设置、且与所述外桶20的底壁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内桶30的外壁面与所述外桶20的内壁面之间有间隙;

分隔盘40,设于所述外桶20内,所述分隔盘4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40a和第二安装面40b,所述内桶30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面40a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第一滤芯50,呈筒状、且位于所述内桶30内,所述第一滤芯50的下端密封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面40a;以及

第二滤芯60,呈筒状,设于所述外桶20内、且位于所述分隔盘40下方,所述第二滤芯60的上端密封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40b。

具体的,在复合滤芯1中,外桶20的上端为敞口端,其下端为封闭端,滤芯接头10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于外桶20的上端,进而将外桶20的上端盖310合密封。内桶30的下端为敞口端,其上端设有与滤芯接头10密封连接的内桶接头301,内桶30通过外桶20的上端进入外桶20内部,内桶30的高度小于外桶20的高度,进而使得内桶30的下端与外桶20的底壁面呈间隔设置;内桶30的径向尺寸也小于外桶20的径向尺寸,并且在内桶30的外壁面与外桶20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分隔盘40固定于外桶20内,并且分隔盘40的第一安装面40a将内桶30的下端密封,进而使得内桶30与外桶20形成相对独立的第一滤腔100和第二滤腔200,其中,内桶30内部为第一滤腔100,内桶30外部为第二滤腔200。第一滤芯50设于该第一滤腔100内,此时第一滤芯50呈筒状设置,第一滤芯50的下端密封抵接于分隔盘40的第一安装面40a,使得第一滤芯50的内外两侧相互隔离,第一滤芯50与内桶30的内壁也具有间隙。第二滤芯60设于该第二滤腔200内,且位于分隔盘40的下方,该第二滤芯60的上端密封抵接于分隔盘40的第二安装面40b,使第二滤芯60的内外两侧也相互隔离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在上述结构中,设置分隔盘40的目的在于:一、将内桶30的下端密封,使得在外桶20内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滤腔100和第二滤腔200;二、分隔盘40对内桶30具有支撑作用,可防止内桶30下坠;三、分隔盘40的第一安装面40a与第一滤芯50的下端密封抵接、第二安装面40b与第二滤芯60的上端密封抵接,进而在第一滤腔100内对应第一滤芯50的内外两侧形成第一进水腔101和第一出水腔102、在第二滤腔200内对应第二滤芯60的内外两侧形成第二进水腔201和第二出水腔202,以形成各自对应的过滤通道。

通过上述结构,通过分隔盘40与内桶30的密封配合在外桶20内分别形成了第一滤腔100和第二滤腔200,此时外桶20或滤芯接头10可对应第一滤腔100设置第一进水口110和第一出水口120、对应第二滤腔200设置第二进水口130和第二出水口140,使得本复合滤芯1具备同时过滤两者不同水质的功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本复合滤芯1应用于净水设备时,可有效减少净水设备内使用的复合滤芯1的数目,因而降低内净水设备内部的空间要求,降低了净水设备的体积,以适应净水设备的轻小型发展趋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芯50和/或第二滤芯60所采用的芯材一般为碳棒、pp棉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一种或多种,可以理解的是,有些实施例中为了加强第一滤芯50和/或第二滤芯60的过滤效果,上述第一滤芯50和/或第二滤芯60还可采用多层芯材相互层叠设置而成,以提高过滤净化程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外桶20内设置内桶30和分隔盘40,在外桶20内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滤腔100和第二滤腔200,且第一滤腔100位于内桶30内,第二滤腔200位于内桶30外,分隔盘40上具有的第一安装面40a与第一滤芯50的上端密封抵接,使得第一滤腔100内对应第一滤芯50、第二滤腔200内对应第二滤芯60形成各自独里的过滤通道,进而实现两种水质的单独过滤,以满足用户对多种水质的过滤需求;由于本复合滤芯1集成设置了两个过滤通道,降低了净水设备中复合滤芯1的使用数量,一方面,简化了净水设备内部的水路连接,另一方面,降低了对净水设备内部的空间要求,有利于降低净水设备的体积,以适应净水设备的轻小型发展趋势。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7,上述分隔盘40的第一安装面40a上对应内桶30的底端设置第一环形密封槽410,内桶30的底端插接于第一环形密封槽410内,此时通过密封插接的方式,既实现了内桶30与分隔盘40的可拆卸连接,又实现了分隔盘40密封内桶30的下端的效果。优选地,该第一环形密封槽410内可设置密封胶或密封涂层来进一步降低第一环形密封槽410与内桶30的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以达到更佳的密封效果。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内桶30的下端也可通过焊接方式与分隔盘40实现密封连接。

当第一滤芯50设置在内桶30中时,第一滤芯50的下端面与分隔盘40上的第一安装面40a密封抵接,由于第一滤芯50的直径小于内桶30的直径,第一滤芯50存在沿第一安装面40a移动错位的现象,进而影响第一滤芯50与第一安装面40a之间的密封性。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对第一滤芯50在第一安装面40a的位置进行限位以防止第一滤芯50的移动,其中,第一安装面40a对应第一滤芯50设有第一环形凸缘420,该第一环形凸缘420的内侧面与第一滤芯50的外周面抵接,进而使得第一滤芯50受到第一环形凸缘420的限制,进而不会在发生偏移错位,进而保证了第一滤芯50与分隔盘40之间的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障第一滤芯50与分隔盘40之间的密封性,该第一滤芯50下端的端面优选与第一安装面40a是贴合的,通过面面贴合的方式增强密封效果。当第一滤芯50插设于第一限位槽420a内时,第一环形凸缘420的内周面也优选与第一滤芯50的外周面相贴合,以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第一滤芯50与第一安装面40a之间设置密封胶或密封涂层来进一步降低装配间隙,以实现更佳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环形密封槽410可设于第一环形凸缘420的上端面上,进而使得在增加分隔盘40的厚度的前提下,增大第一环形密封槽410的槽深,使得内桶30与分隔盘40密封效果更佳。同时,第一滤芯50的外周面与内桶3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利于在第一滤腔100内形成水路。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滤腔100相对应的第一进水口110和第二进水口130是设置在位于外桶20上端的滤芯接头10上,由于内桶30上端的内桶接头301与滤芯接头10相连通,此时,在第一滤芯50与内桶30的上端之间还设置有上端盖310,该第一滤芯50的上端也与上端盖310密封抵接。在内桶30中,第一滤芯50的两端分别与上端盖310和分隔盘40密封,使第一滤芯50的内外相互隔离,形成了第一进水腔101和第二出水腔202。其中,上端盖310上还开设有上盖接头311,该上盖接头311也与滤芯接头10相连通,且上盖接头311间隔设置于内桶接头301内,上端盖310的上侧面与内桶30顶端的内侧面也具有过水通道。该第一进水口110与上盖接头311相连通,进而将进水导向至第一滤芯50外部的第一进水腔101内,该上盖接头311与第一出水口120连通,进而将第一滤芯50内部的第一出水腔102的水流导向第一出水口120,实现第一滤腔100对水质的过滤净化。

在第二滤腔200内,由于第二滤芯60设于分隔盘40的下方,且第二滤芯60的上端与第二安装面40b密封抵接,为了防止第二滤芯60沿第二安装面40b发生偏移错位,影响第二滤芯60与分隔盘40之间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对第二滤芯60在第二安装面40b的位置进行限位以防止第二滤芯60的移动,其中,第二安装面40b对应第二滤芯60设有第二环形凸缘430,该第二环形凸缘430的内侧面与第二滤芯60的外周面抵接。由于第二滤芯60受到第二环形凸缘430的限制,进而不会在发生偏移错位,进而保证了第二滤芯60与分隔盘40之间的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障第二滤芯60与分隔盘40之间的密封性,该第二滤芯60上端的端面优选与第二安装面40b是贴合的,通过面面贴合的方式增强密封效果。第二环形凸缘430的内周面也优选与第二滤芯60的外周面相贴合,以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第二滤芯60与第二安装面40b之间设置密封胶或密封涂层来进一步降低装配间隙,以实现更佳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水口130和第二出水口140,也优选设置于滤芯接头10,此时,第一进水口110、第一出水口120、第二进水口130和第二出水口140均设于滤芯接头10,也即四者均设于复合滤芯1的一端,如此,便于对复合滤芯1的水路进行连接,缩短了连接水路的距离,避免连接水路盘根错综的设置在净水设备内而带来的极大不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将第二滤腔200与滤芯接头10的第二进水口130和第二出水口140相连通。在第二滤腔200内,第二滤芯60的外侧形成第二进水腔201,第二滤腔200的内部形成第二出水腔202,外桶20与内桶30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进水腔201的进水通道203,滤芯接头10的第二进水口130与该进水通道203连通,分隔盘40上对应该进水通道203的位置开设有过流口440a,将水流导向第二进水腔201,水流自第二滤腔200的外部进入第二滤腔200的内部进行过滤净化,最后通过导水管将第二出水腔202内的水导向第二出水口140。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滤腔200内,为了使水流全部通过第二滤芯60实现过滤净化,避免水流自第二滤芯60的下端流向第二出水腔202,本实施例中,第二滤芯60的下端也与外桶20的底壁密封抵接。作为优选实施方案,第二滤芯60的下端与外桶20的底壁之间设有下端盖210,第二滤芯60的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二安装面40b和下端盖210密封贴合,如此,则避免第二滤芯60的下端直接与外桶20的底部贴合,减少了对外桶20底壁的精度要求,有助于降低外桶20的制造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盘40上设置有过流口以实现第二进水口130与第二进水腔201的连通。其中,该过流口的形成方式有多,例如直接在分隔盘40上开设通孔来形成,或者通过设置支撑凸起440的方式来形成。参照图4至图7,分隔盘40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支撑凸起440,支撑凸起440与外桶20的内壁抵接,相邻支撑凸起440之间形成过流口,如此,则过流口将分隔盘40两侧的过滤腔连通,即连通进水通道203与第二进水腔201。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凸起440还具有将分隔盘40固定于外桶20的内壁的作用,支撑凸起440远离分隔盘40的一端与外桶20内壁抵接,进而将分隔盘40卡持固定于外桶20内。为了使分隔盘40与外桶20固定更加稳固,该支撑凸起440沿分隔盘40的的周向均匀排布,则使得分隔盘40上的受力更加均匀,以使分隔盘40更好地支撑内桶30。

由于第二滤芯60的内部的出水需要通过导水管才能流通至第二出水口140,为了使复合滤芯1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该导水管优选沿竖直方向穿设于内桶30中,此时,该导水管为中心管70,该中心管70也沿上下方向密封穿设分隔盘40,以连通第二滤芯60的内部空间和所述滤芯接头10,实现将第二出水腔202与第二出水口140导通,将过滤净化后的水导出第二滤腔200。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分隔盘40上对应中心管70开设有过孔460,第一安装面40a及/或第二安装面40b上围绕过孔460设有第三环形凸缘450,第三环形凸缘与中心管70管壁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密封槽450a,所述第一滤芯50的内壁与中心管70的管壁之间设有密封圈80,通过密封圈80分别与中心管70和第二环形密封槽450a的槽壁的密封抵接,进而可实现中心管70径向和轴向的密封。

参照图1和图4,为了防止第二环形密封槽450a内密封圈80沿中心管70的轴向移动脱离第二环形密封槽450a,该第二环形密封槽450a的槽口设有密封盖90,密封盖90对应中心管70设有避让孔91,密封盖90盖合与第二环形密封槽450a的槽口,以保证密封圈80的可靠工作,保障密封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净水设备,该净水设备包括复合滤芯,该复合滤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净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