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7830发布日期:2020-11-13 16:2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



背景技术:

在各大医院的检验科室,经常需要使用采血试管对病人进行采血,以通过病人血样检测病人身体各项功能指标是否正常,如通过病人血样检测病人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血糖、红细胞压积及微量元素等等,因每一项功能检测均是独立的,所以对于病人多项功能指标的检测,就需要抽取病人多支试管血。而在正常情况下的健康检查,一个病人抽血化验一般需要抽取五支到十支试管血,有的盛至需要抽取十几支试管血。

基于上述所述,传统的抽血方式主要为:医护人员将所有病人需要抽血的各种备用采血试管集中放置于位于其身体一旁的试管架中,再逐一的拿取不同的采血试管对病人进行采血,采血完毕后则将采完血的采血试管搁置于位于其身体另一旁的试管架上。

对于上述操作方式,虽然使用广泛,但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因采血检测项目较多,使得所备用的采血试管也较多,这就易存在同一病人采血漏掉的可能,即某一项采血检测没有采血,另一方面,检测不同项目的采血试管对应的试管上盖帽颜色不同,其内所装置的添加剂也不同,如有的预装有抗凝剂及有的预装有促凝剂等等,因添加剂的性质不同,所以这就要求需要严格按照采血顺序对病人进行采血,以保证血液采集质量,减少不同采血试管间的相互影响。

而常规采血顺序主要为依据采血试管上盖帽的颜色进行把控;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t225-2002《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中规定和经验总结,建议真空采血管采血顺序如下:血培养瓶(厌氧优先)→无添加剂管(盖帽颜色为红色,金黄色管)→凝血试管(盖帽颜色为蓝色)→其它有抗凝剂管(盖帽颜色依次为黑-绿-紫-灰)。在临时依据这么多的盖帽颜色确定采血顺序时,如记忆不牢,则易使得记忆混淆,使得采血顺序极易发生错误,进而影响血液采集质量,使得后续某些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会不准确而导致引起误诊。

因此,上述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包括试管套本体及用以指导采血顺序的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

所述试管套本体包括多个适于套设采血试管的套环,多个所述套环从左至右相串联连接;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设于左端所述套环左侧。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指导采血顺序的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

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设于右端所述套环右侧。

优选地,所述试管套本体还包括多根连接带;

多根所述连接带对应连接至多个所述套环之间,以使每相邻两所述套环之间隔开一定间距。

优选地,每根所述连接带的长度均为l;所述l=2.0mm-5.0mm。

优选地,所述试管套本体还包括左延长带及右延长带;

所述左延长带向左连接于左端所述套环左侧,所述右延长带向右连接于右端所述套环右侧;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为粘设于所述左延长带前端面,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为粘设于所述右延长带前端面。

优选地,每个所述套环前半部分透明,后半部分前内壁均形成为防滑磨砂面。

优选地,所述试管套本体为塑胶材质制作,并为由前至后对半分设的前半部分套管件和后半部分套管件构成;

所述前半部分套管件包括多个开口朝后的前半圆形套、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前半圆形套端部之间的多个前连接带、向左连接于左端所述前半圆形套左侧的左前延长带及向右连接于右端所述前半圆形套右侧的右前延长带;

所述后半部分套管件包括多个开口朝前的后半圆形套、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后半圆形套端部之间的多个后连接带、向左连接于左端所述后半圆形套左侧的左后延长带及向右连接于右端所述后半圆形套后侧的后前延长带;

所述左前延长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左后延长带相热融形成一体,以构成所述左延长带;所述前半圆形套与相对位置所述后半圆形套相拼接构成所述套环;所述前连接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后连接带相热融形成一体,以构成所述连接带;所述右前延长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右后延长带相热融形成一体,以构成所述右延长带。

优选地,所述试管套本体为硬质塑胶材质制作,并为由前至后对半分设的前半部分套管件和后半部分套管件构成;

所述前半部分套管件包括多个开口朝后的前半圆形套、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前半圆形套端部之间的多个前连接带、向左连接于左端所述前半圆形套左侧的左前延长带及向右连接于右端所述前半圆形套右侧的右前延长带;每个所述前连接带后端面中部分别向后凸设有一上下两端尺寸逐渐增大的卡凸;

所述后半部分套管件包括多个开口朝前的后半圆形套、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后半圆形套端部之间的多个后连接带、向左连接于左端所述后半圆形套左侧的左后延长带及向右连接于右端所述后半圆形套后侧的后前延长带;每个所述后连接带前端面中部分别向后开设有一上下两端尺寸逐渐增大的卡槽;

每个所述卡凸均卡固至相对位置所述卡槽内,以使相对位置所述前连接带与所述后连接带相固定为一体;

所述左前延长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左后延长带相抵贴,以构成所述左延长带;所述前半圆形套与相对位置所述后半圆形套相拼接构成所述套环;所述前连接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后连接带相固定为一体,以构成所述连接带;所述右前延长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右后延长带相抵贴,以构成所述右延长带。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用以防止所述套环内所插至的采血试管滑脱的波珠螺丝;

每个所述后半圆形套后端面分别向后凸设有一中空螺柱,每个所述后半圆形套前端面分别开设有与相应位置所述中空螺柱相连通的前过口;多个所述波珠螺丝从后至前对应螺纹旋接于多个所述中空螺柱内,且多个所述波珠螺丝前端内的弹珠对应伸露出至多个所述后半圆形套前端面的前过口外。

优选地,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前端面及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前端面均从左至右被分成第一列核对区、第二列核对区、第三列核对区及第四列核对区;

所述第一列核对区从上至下设有“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所述第二列核对区从上至下对应所述“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设有核对采血试管的盖帽及其颜色的“盖帽及其颜色”核对图案;所述第三列核对区从上至下对应所述“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设有核对采血试管内置抗凝剂/添加剂名称的“抗凝剂/添加剂”名称核对字样;所述第四列核对区从上至下对应所述“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设有核对采血试管检测项目名称的“检测项目”名称核对字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在具体实施时,采血前近距离的对照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内容,将同一病人需要用到的采血试管按照采血顺序由左至右逐一的插至于所设置的多个所述套环中,在需要对病人进行采血时,从左至右逐一的拿取所插放的采血试管对病人直接进行采血即可,如此,即使得同一病人采血试管数量及采血顺序均能得到很好的把控,使得不会出现采血数量少导致某一检测项目没有采血,还使得不会发生采血顺序出错相关问题,使得本申请使用起来安全可靠,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1中本发明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采用本发明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插至多根采血试管以预备给病人进行采血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本发明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7是实施例二中,本发明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8是图6中本发明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的分解图;

图9是图8中a的放大图;

图10是图7中本发明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的分解图;

图11是图10中b的放大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1000;

试管套本体10;

前半部分套管件11;前半圆形套111;前连接带112;卡凸1121;左前延长带113;右前延长带114;后半部分套管件12;后半圆形套121;过口1211;中空螺柱1212;后连接带122;卡槽1221;左后延长带123;后前延长带124;

套环101;连接带102;左延长带103;右延长带104;

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20;

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30;

第一列核对区231;第二列核对区232;第三列核对区233;第四列核对区234;

波珠螺丝40;

采血试管20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发明的发明实质。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包括试管套本体及用以指导采血顺序的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

其中,所述试管套本体包括多个适于套设采血试管的套环,多个所述套环从左至右相串联连接;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设于左端所述套环左侧,且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展示有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t225-2002《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中规定和经验总结出的建议真空采血管采血顺序相关内容,具体采血顺序建议如下:血培养瓶(厌氧优先)→无添加剂管(盖帽颜色为红色,金黄色管)→凝血试管(盖帽颜色为蓝色)→其它有抗凝剂管(盖帽颜色依次为黑-绿-紫-灰)。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时,则主要用以作为便于把控采血数量及采血顺序的试管套使用。

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时,采血前近距离的对照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内容,将同一病人需要用到的采血试管按照采血顺序由左至右逐一的插至于所设置的多个所述套环中,在需要对病人进行采血时,从左至右逐一的拿取所插放的采血试管对病人直接进行采血即可,如此,即使得同一病人采血试管数量及采血顺序均能得到很好的把控,使得不会出现采血数量少导致某一检测项目没有采血,还使得不会发生采血顺序出错相关问题,使得本申请使用安全可靠。

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本申请还包括用以指导采血顺序的展示有与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相同采血顺序内容的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

其中,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设于右端所述套环右侧。

由此,可以总结:

一方面,当医护人员不是左撇子,而是正常习惯用右手进行操作的人员,其则在采血前可近距离的对照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内容,将同一病人需要用到的采血试管按照采血顺序由左至右逐一的插至于所设置的多个所述套环中,还可近距离的对照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内容,将同一病人需要用到的采血试管按照采血顺序由左至右逐一的插至于所设置的多个所述套环中,如此,即使得方便医护人员自由选择使用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和/或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作为采血顺序参照物件;采血时,其左手拿捏采血针,右手从左至右逐一的在本申请中拿取同一病人需要抽血的采血试管。

另一方面,当医护人员为左撇子,是正常习惯用左手进行操作的人员,其则在采血前可近距离的对照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内容,将同一病人需要用到的采血试管按照采血顺序由右至左逐一的插至于所设置的多个所述套环中,还可近距离的对照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内容,将同一病人需要用到的采血试管按照采血顺序由右至左逐一的插至于所设置的多个所述套环中,如此,即使得方便医护人员自由选择使用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和/或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作为采血顺序参照物件;采血时,其右手拿捏采血针,左手从右至左逐一的在本申请中拿取同一病人需要抽血的采血试管。

所以,本申请设置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及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使得使用便利性好,使用灵活性好,能顾及到左撇子医护人员操作习惯,即本申请能大大方便不同医护人员使用,使得使用通用性好。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所述试管套本体还包括多根连接带;

其中,多根所述连接带对应连接至多个所述套环之间,以使每相邻两所述套环之间隔开一定间距。

优选的,每根所述连接带的长度均为l;所述l=2.0mm-5.0mm。

优选的,每根所述连接带的长度l设定为3.0mm。

如此,在通过多个所述套环对应套设需要采血的多根采血试管时,即使得多根所述采血试管彼此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使得方便其采血前的插入及采血时的取出,使得其插入、取拿均能做到尽量互不阻挡干涉,使得本申请使用效果更好。

再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所述试管套本体还包括左延长带及右延长带;

其中,所述左延长带向左连接于左端所述套环左侧,所述右延长带向右连接于右端所述套环右侧;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为粘设于所述左延长带前端面,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为粘设于所述右延长带前端面。

如此,医护人员用手拿捏本申请,本申请前端面朝向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即可方便对照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或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来按照预设采血顺序插放采血试管于本申请多个所述套环中。

更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每个所述套环前半部分透明,后半部分前内壁均形成为防滑磨砂面。

如此,则可总结:

一方面,每个所述套环前半部分透明,使得在其内插放采血试管时,能便于医护人员透过其目视采血试管上各种信息,如病人姓名、性别、病床床号及血液检测项目等,以方便核对而避免出错。

另一方面,每个所述套环后半部分前内壁均形成为防滑磨砂面,使得在其内插放采血试管时,所插放的采血试管防滑防脱性好,使得不易滑出掉落,使得本申请使用起来更加稳定可靠。

更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所述试管套本体为塑胶材质制作,并为由前至后对半分设的前半部分套管件和后半部分套管件构成;

所述前半部分套管件包括多个开口朝后的前半圆形套、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前半圆形套端部之间的多个前连接带、向左连接于左端所述前半圆形套左侧的左前延长带及向右连接于右端所述前半圆形套右侧的右前延长带;

所述后半部分套管件包括多个开口朝前的后半圆形套、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后半圆形套端部之间的多个后连接带、向左连接于左端所述后半圆形套左侧的左后延长带及向右连接于右端所述后半圆形套后侧的后前延长带;

所述左前延长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左后延长带相热融形成一体,以构成所述左延长带;所述前半圆形套与相对位置所述后半圆形套相拼接构成所述套环;所述前连接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后连接带相热融形成一体,以构成所述连接带;所述右前延长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右后延长带相热融形成一体,以构成所述右延长带。

如此,即使得本申请成型工艺简单,使得生产成本低。

需要补充的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在一优化方案中,参照图5所示,本申请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前端面及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前端面均从左至右被分成第一列核对区、第二列核对区、第三列核对区及第四列核对区;

其中,所述第一列核对区从上至下设有“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所述第二列核对区从上至下对应所述“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设有核对采血试管的盖帽及其颜色的“盖帽及其颜色”核对图案;所述第三列核对区从上至下对应所述“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设有核对采血试管内置抗凝剂/添加剂名称的“抗凝剂/添加剂”名称核对字样;所述第四列核对区从上至下对应所述“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设有核对采血试管检测项目名称的“检测项目”名称核对字样。

具体的,所述第一列核对区从上至下一次设有“抽血顺序编号1”、“抽血顺序编号2”、“抽血顺序编号3”、“抽血顺序编号4”、“抽血顺序编号5”“抽血顺序编号6”、“抽血顺序编号7”;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列核对区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无”、“红色盖帽及金黄色盖帽)”、“蓝色盖帽”、“黑色盖帽”、“绿色盖帽”、“紫色盖帽”及“灰色盖帽”;所述第三列核对区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厌氧优先”、“无添加剂管”、“凝血试管”、“枸橼酸纳管”、“肝素管”、“edta管”及“naf抗凝管”;所述第四列核对区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血培养”、“生化、免疫血清学检查”、“凝血试验”、“血沉试验”、“急诊生化等”、“血常规、基因相关检测等”及“ogtt、乳酸检测等”;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在另一优化方案中,本申请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前端面及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前端面均从上至下被分成第一排核对区、第二排核对区、第三排核对区及第四排核对区;

其中,所述第一排核对区从左至右设有“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所述第二排核对区从左至右对应所述“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设有核对采血试管的盖帽及其颜色的“盖帽及其颜色”核对图案;所述第三排核对区从左至右对应所述“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设有核对采血试管内置抗凝剂/添加剂名称的“抗凝剂/添加剂”名称核对字样;所述第四排核对区从左至右对应所述“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设有核对采血试管检测项目名称的“检测项目”名称核对字样。

本优化方案与前一优化方案大致相同,只是将所展示的采血顺序内容由多列展示改为多排展示,所以,此处不做图示。

并且,不管上述哪种优化方案,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及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均不仅展示有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t225-2002《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中规定和经验总结出的建议真空采血管采血顺序相关内容,其还对应的展示有与“抽血顺序编号”一一向对的“盖帽及其颜色”、“抗凝剂/添加剂”及“检测项目”相关内容,使得能更好的更准确的便于医护人员核对抽血顺序,且“盖帽及其颜色”栏目为通过盖帽颜色图案直接进行形象化展示,使得利于分不大清颜色的医护人员核对,使得本申请使用起来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及直观化,使得使用效果更优。

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及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同为塑胶材质制作;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的“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盖帽及其颜色”核对图案、“抗凝剂/添加剂”名称核对字样及所述“检测项目”名称核对字样均为预置于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内;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的“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盖帽及其颜色”核对图案、“抗凝剂/添加剂”名称核对字样及所述“检测项目”名称核对字样均为预置于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内。

具体的,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的“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盖帽及其颜色”核对图案、“抗凝剂/添加剂”名称核对字样及所述“检测项目”名称核对字样均为采用无缝热压工艺预置于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内,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上的“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盖帽及其颜色”核对图案、“抗凝剂/添加剂”名称核对字样及所述“检测项目”名称核对字样均为采用无缝热压工艺预置于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内。

如此,即使得其均耐磨性好,使得相应“抽血顺序编号”核对字样、“盖帽及其颜色”核对图案、“抗凝剂/添加剂”名称核对字样及所述“检测项目”名称核对字样不会出现擦花和抹掉的现象,使得本申请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所述试管套本体为硬质塑胶材质制作,以使本申请定型性好,便于直接在相应套环插放或取拿采血试管,使得操作省力;在另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所述试管套本体为软质塑胶材质制作,以使本申请可捏扁收折,使得利于本申请进行折叠收纳;具体的,则根据需要来定制。

实施例二

结合图6、图7、图8、图9、图10及图11所示;

本申请所述试管套本体为硬质塑胶材质制作,并为由前至后对半分设的前半部分套管件和后半部分套管件构成;

所述前半部分套管件包括多个开口朝后的前半圆形套、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前半圆形套端部之间的多个前连接带、向左连接于左端所述前半圆形套左侧的左前延长带及向右连接于右端所述前半圆形套右侧的右前延长带;每个所述前连接带后端面中部分别向后凸设有一上下两端尺寸逐渐增大的卡凸;

所述后半部分套管件包括多个开口朝前的后半圆形套、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后半圆形套端部之间的多个后连接带、向左连接于左端所述后半圆形套左侧的左后延长带及向右连接于右端所述后半圆形套后侧的后前延长带;每个所述后连接带前端面中部分别向后开设有一上下两端尺寸逐渐增大的卡槽;

每个所述卡凸均卡固至相对位置所述卡槽内,以使相对位置所述前连接带与所述后连接带相固定为一体;

所述左前延长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左后延长带相抵贴,以构成所述左延长带;所述前半圆形套与相对位置所述后半圆形套相拼接构成所述套环;所述前连接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后连接带相固定为一体,以构成所述连接带;所述右前延长带与相对位置所述右后延长带相抵贴,以构成所述右延长带。

如此,即使得所述前半部分套管件与所述后半部分套管件之间为可拆卸固定,其通过多个卡凸对应卡入多个卡槽的方式连接固定,使得省去紧固螺栓等紧固件,还使得省去实施例一中热融工艺将其连接固定,使得本申请在装配时操作省力。

同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血顺序核对标贴及所述第二采血顺序核对标贴的结构形状、固定连接方式为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在此,则不做详述。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包括多个用以防止所述套环内所插至的采血试管滑脱的波珠螺丝;

每个所述后半圆形套后端面分别向后凸设有一中空螺柱,每个所述后半圆形套前端面分别开设有与相应位置所述中空螺柱相连通的前过口;多个所述波珠螺丝从后至前对应螺纹旋接于多个所述中空螺柱内,且多个所述波珠螺丝前端内的弹珠对应伸露出至多个所述后半圆形套前端面的前过口外。

由此,在多个所述套环内分别插入一采血试管后,多个所述波珠螺丝前端内的弹珠即会对应弹性抵至多根采血试管外壁,以对应抵紧多根采血试管于多个所述套环内,使得所插放的采血试管防滑防脱性更好,使得更加不易滑出掉落,使得更能避免因滑出掉落而导致采血漏掉导致某一项采血检测没有采血。

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本申请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征,并具有显著的进步,使得使用效果更优。

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述波珠螺丝,其为现有成熟产品,在市场上可直接购买安装使用,使得本申请安装操作便捷。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则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相应的,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使得本发明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发明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而因此限制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