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分配装置的气/液分离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8759发布日期:2021-03-05 13:5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包括分配装置的气/液分离塔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的领域涉及气/液分离塔,更具体地,涉及旨在装备这种塔的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气/液分离塔已为人所知多年,并且例如允许例如通过蒸馏或吸收来分离混入均质流体组合物中的各种化学元素。
[0003]
这些塔通常包括多个接触构件,其允许在包含要分离的元素的流体的液相和气相之间进行接触。在两个连续的接触构件之间,这些塔可包括收集器,收集器收集源自第一接触构件的液体,以便将其引向分配装置,该分配装置本身配置为将液体引向第二接触构件并将所述液体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第二接触构件上。同时,该收集器和该分配装置能够使离开第二接触构件的气体流向第一接触构件。
[0004]
然而,取决于液体从第一接触构件流出到下一接触构件的部位,离开第一接触构件的液体可能具有稍微不同的组成,更具体而言,就形成该液体的元素的比例而言。因此,可能需要重新混合该液体,以使其组成完全均匀,并且随后使得在第二接触构件上的分布也均匀。因此,分配装置越来越多地集成了用于收集液体和混合由此收集的液体的系统。然而,经济约束限制了这些塔的尺寸。
[0005]
此外,离开接触构件的液体的混合通常保持单向,因此是不完全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能够收集液体并允许该液体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混合的液体分配装置来克服该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塔,该气/液分离塔包括液体分配装置和气/液接触构件,该气/液分离塔适于使得流体在气/液接触构件的上游沿第一液体循环方向通过该分配装置,该分配装置包括:
[0007]
·
从下板沿垂直于第一平面的竖直轴线延伸出的多个排气通道,每个排气通道均构造成使气体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循环方向经其通过,所述排气通道布置于下板中的排气口的上方,在排气通道的竖向端部附近且在遮盖该竖向端部的遮盖机构附近位置处而在界定所述排气通道的壁中横向地设置至少一个开口;
[0008]
·
多个遮盖机构,所述多个遮盖机构各自均布置在排气通道之一的上竖向端部处并布置在所述排气通道的整个纵向尺寸上,每个遮盖机构均具有凹沟的形状,从而允许直接收集通过分配装置输送的液体的第一部分,遮盖机构各自均具有开口的第一纵向端部和关闭的第二纵向端部,以迫使液体经由开口的第一纵向端部离开凹沟。
[0009]
·
下板大致落在第一平面内,并且在下板中设置有多个孔口,液体能经由这些孔口离开该分配装置;
[0010]
·
多个沟槽,所述多个沟槽构造成直接收集经由分配装置输送的液体的第二部分,每个沟槽均大致沿垂直于竖直轴线且平行于第一平面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由两个排气
通道横向地界定,至少一部分的孔口分布在所述沟槽的底部中,每个沟槽均具有用于底部的下板,每个沟槽均包括开口的第一纵向端部(236)和关闭的第二纵向端部(336),每个沟槽的开口的第一纵向端部均包括端壁(436),在端壁中设置有凹口(536),液体能经由该凹口而进入相关的沟槽(136);
[0011]
·
分配装置构造成使得离开由遮盖机构形成的凹沟的液体的第一部分倾注到沟槽中;
[0012]
·
在每个遮盖机构的纵向端部与分配装置的外周边缘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上部外围通道,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外围通道形成基本上环形的上板,并且构造成一方面直接收集经由分配装置输送的液体的第三部分并且另一方面,允许离开遮盖机构的液体的第一部分朝着沟槽循环,上部外围通道在所述排气通道的中间高度水平处位于下板的上方。
[0013]
分配装置构造成使离开由遮盖机构形成的凹沟的液体倾泻到沟槽中。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遮盖机构包括开口的第一纵向端部和关闭的第二纵向端部,以便迫使液体经由开口的第一纵向端部离开凹沟。
[0014]“横向地界定”应理解为以下事实:每个沟槽“沿横向轴线被界定/划界”,该横向轴线即垂直于纵向轴线和竖直轴线的轴线。换句话说,排气通道沿该横向轴线一个接一个地叠放,其中在两个接续的排气通道之间插入有沟槽。
[0015]
可以理解,液体只能经由设置在该分配装置的下板上的孔口而离开分配装置。在这些孔口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沟槽的底部中的情况下,应当理解,在由遮盖机构形成的凹沟中接收的液体必须被引向这些沟槽,以便能经由孔口而离开分配装置。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将液体引向沟槽中,以便使液体进入所有孔口均设置在其上的下板。
[0016]
有利地,本发明允许通过简单且便宜的机构/方法而使液体能在其流向这些沟槽时被混合。实际上,应当理解,通过协调遮盖机构的哪一个端部被打开或闭合,能通过允许液体在分配装置的两侧上离开凹沟而允许液体的横向混合。有利地,布置为防止液体进入气体经其上升的排气通道的遮盖机构因此允许待被收集的液体被引向上板的特定区域,然后经由合适的沟槽而被引向下板的特定区域。
[0017]
要注意的是,所有液体都通过沟槽来进入下板,但仅该液体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是第二部分)被这些沟槽直接收集,即在不经过布置在排气通道上的遮盖机构的情况下被这些沟槽直接收集。
[0018]
每个沟槽的底部是下板。
[0019]
分配装置允许由沟槽直接收集的液体能通过上部外围通道倾泻到塔中。
[0020]
如前所述,这些排气通道还构造成允许气体通过分配装置。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分配装置的下板具有面向这些排气通道的排气口。类似地,为了使气体能够离开这些排气通道,在相关排气通道的竖向端部附接且在遮盖该竖向端部的遮盖机构附近位置而在界定出排气通道的壁中横向地设置至少一个开口。例如,这些开口可通过在每个排气通道的壁中所穿设的细长形的孔洞而产生。
[00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该分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上部周边通道,该至少一个上部外周通道设置在每个遮盖机构的纵向端部与该分配装置的外周边缘之间,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外周通道构造成一方面直接收集通过分配装置输送的、液体的第三部分,并且另一方面使得离开遮盖装置的、液体的第一部分朝向沟槽循环。
[0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由布置在排气通道上的遮盖机构收集的、液体的第一部分的量与由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外围通道收集的、液体的第三部分的量的累计量大于由沟槽直接收集的该液体的第二部分的量。
[0023]
换句话说,遮盖机构和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外围通道延伸成,使得在上板上,遮盖机构的整个延伸表面与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外围通道的整个延伸表面的累计延伸表面大于沟槽的整个延伸表面。
[0024]
特别地,可以规定,上板上的遮盖机构的整个延伸表面与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外围通道的整个延伸表面的累计量占该上板的整个表面的至少40%。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配装置输送的下降液体的大约40%直接在沟槽的底部中收集在下板上。因此,这确保了大部分液体被重新混合,从而离开分配装置的液体具有均匀的组成。
[0025]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每个上板均包括在横向轴线的两侧上布置在第一平面中的两个上板部分,每个上板部分均包括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第一上板部分的第一横向部分布置在第二上板部分的第一横向部分的延伸部中。根据该第一实施例,遮盖机构的第一组开口的纵向端部布置在上板部分之一的第一横向部分中,并且遮盖机构的这些开口的纵向端部中的第二组布置在另一个上板部分的第二横向部分中。有利地,遮盖机构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开口的纵向端部可各占这些开口的纵向端部的一半。因此,应理解,在上板部分之一的第一横向部分处离开堆叠/凹沟的液体经由该上板部分中的第二横向部分中所设置的沟槽而进入下板。
[0026]
有利地,这允许通过分配装置的液体的充分且均匀的水平(即沿横向轴线)混合。
[0027]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每个上板均包括在横向轴线的两侧上布置在第一平面中的两个上板部分,每个上板部分均包括第一横向端部部分,中央部分和第二横向端部部分,每个上板部分的中央部分均布置在相关的上板部分的两个横向端部部分之间,第一上板部分的第一横向端部部分,中央部分和第二横向端部部分分别布置在第二上板部分的第一横向端部部分,中央部分和第二横向端部部分的延伸部中。
[0028]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遮盖机构的出现在相同的上板部分中的一组开口的纵向端部分布在所述上板部分的横向端部部分中的任一者中/两个横向端部部分中,而遮盖机构的出现在另一上板部分中的一组开口的纵向端部布置在该另一上板部分的中央部分中。换句话说,离开出现在上板部分之一的横向端部部分中的堆叠的液体通过设置在该上板部分的中央部分中的沟槽进入下板。类似地,离开出现在上板部分之一的中央部分中的堆叠的液体通过设置在该上板部分的横向端部部分之一中的沟槽进入下板。
[0029]
如前所述,只有一部分液体通过该堆叠。因此,应当理解,与选择的实施例无关,本发明有利地使液体的该第一部分和由该至少一个上部外围通道直接收集的、液体的第三部分与由沟槽直接收集的、液体的第二部分混合,从而确保液体在离开分配装置之前完全均匀地横向混合。
[00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每个由至少一个排气通道横向地界定的沟槽均包括开口的第一纵向端部和关闭的第二纵向端部。根据该特征,应当理解,于是,能够将由遮盖机构收集的液体更精确地引向下板的区域,并因此进一步改善该液体的横向混合。实际上,离开这些遮盖机构之一的液体应该循环至少直到其遇到沟槽之一的、开口的纵向端部为止,以便进入下板并能够离开分配装置。
[0031]
例如,每个沟槽的开口的第一纵向端部均包括端壁,在该端壁中设置有凹口,液体能经由该凹口流入相关的沟槽。有利地,该凹口大致在平行于竖直轴线的方向上延伸。
[003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用于遮盖排气通道的遮盖结构形成凹沟,该凹沟具有适合于所收集的液体的流动的轮廓。例如,这些凹沟可具有v,u或w轮廓,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上下文的情况下,可以想到允许收集液体的第一部分的任何其他形状。
[0033]
根据本发明,在每个沟槽中均可布置至少一个混合构件。例如,该至少一个混合构件可采取倾斜件的形式,液体或该液体的至少第二部分必须遵循该倾斜件以进入下板并因此离开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有利地,每个沟槽均包括分别从相关沟槽的纵向端部之一延伸出的两个倾斜件。于是,这些倾斜件用作小的收集构件,这有利地允许液体在纵向方向上混合。换句话说,打开用于遮盖排气通道的遮盖机构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一个纵向端部允许液体的横向混合,而布置在沟槽中的这些混合构件允许该液体的纵向混合。因此,本发明允许液体在两个方向上的充分和均匀的混合,这充分促进了在分配装置打算集成在其中的塔中所循环的液体与气体之间将会进行的将来的交换。
[0034]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塔,该气/液分离塔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在液体流过该塔的第一循环方向上布置在液体与气体间的接触构件的上游。
[0035]
根据本发明,塔可以包括布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的上游的第一接触构件,在液体流过该塔的第一循环方向上布置在该分配装置的下游的接触构件于是为第二接触构件。
[003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至少一个支承梁可定位在用于遮盖分配装置的排气通道的至少两个遮盖机构上,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梁构造成支承在液体流过该塔的第一循环方向上布置在分配装置的上游的第一接触构件。“定位在用于遮盖排气通道的至少两个遮盖机构上”被理解为是指该至少一个支承梁大致沿横向轴线延伸的事实。
[0037]
换句话说,该塔在液体流过该塔的循环方向上依次包括: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第一接触构件,所述至少一个支承梁,该第一接触构件布置在支承梁上;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在该分配装置上布置该至少一个支承梁和该第二接触构件。此外,该至少一个支承梁构造成使得一旦就位于接触构件和分配装置之间,它就能促进气体的循环并因此改善气体在这个接触构件上的分布。可选地,第一接触构件可由多个支承梁支承。
附图说明
[0038]
通过阅读以下关于附图中所示的各种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进一步的细节,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该详细说明在下文中通过图示的方式提供:
[0039]
图1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塔的上部;
[0040]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配装置的透视图,所述分配装置旨在集成在图1所示的气/液分离塔内;
[0041]
图3以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分别根据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分配装置;
[0042]
图4以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分别根据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分配装置;
[0043]
图5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的替代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气体和液体接触的塔1的上部。该塔1大体上沿竖直轴线v延伸,并且例如可以具有圆形横截面。这样的塔1包括至少一个液体入口100和至少一个气体入口(在此未示出),以及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在此未示出)和至少一个气体出口200。根据在此示出的一个示例,液体入口100和气体出口200采取管的形式。
[0045]
液体在向下的第一流动方向s1上循环通过塔1,并且气体自身在与第一方向s1相反的向上的第二流动方向s2上循环通过塔1。因此,应当理解,液体出口和气体入口布置在塔1的下部,在此未示出。在说明书的其余部分中,术语“上游”,“下游”,“上方”,“下方”,“入口”和“出口”参考液体通过塔1的向下的第一流动方向s1。
[0046]
因此,在该液体通过塔1的第一流动方向s1上,所述塔包括第一分配装置110,该第一分配装置110构造成收集经由液体入口100进入塔1的液体并将其分配在整个表面上,该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为第一接触构件120的上表面。从该第一接触构件120出来的液体然后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分配装置130收集。更具体地,并且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该第二分配装置130与第一分配装置110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允许在将收集的液体分配到第二接触构件140的整个表面上之前对收集到的液体进行混合,在图1中仅部分地示出第二接触构件140。
[0047]
每个分配装置110、130均包括至少一个板111、131,在板111、131中设有孔口112、132,液体能够通过所述孔口离开相关的分配装置110、130。如图所示,排气通道113、133从板111、131突出并且在分配装置定位于分离塔中时平行于竖直轴线v延伸。根据本发明,这些排气通道113、133构造成气体沿第二循环方向s2经其通过。为此目的,这些分配装置110、130的板111、131各自包括对着这些排气通道133中的每个排气通道布置的多个排气口114、235。换言之,每个板111、131均包括与相关分配装置110、130所包括的排气通道113、133一样多的排气口114、235。
[0048]
第二分配装置130与第一分配装置110的不同之处尤其在于存在于每个排气通道133的一个端部处布置在每个排气通道133上的遮盖机构134。这些遮盖机构134尤其构造成阻止离开第一接触构件120的液体引入第二分配装置130的排气通道133中并防止了对气体经这些排气通道133的上升的干扰。
[0049]
在每个遮盖机构134与遮盖机构布置在其上的排气通道133之间设置开口135,以便能使在这些排气通道133中循环的气体离开该第二分配装置130,从而到达第一接触构件120。例如,这些开口135可由在每个排气通道133的上部区域中钻设的孔洞形成,这些开口135位于相应遮盖机构134的下方。
[0050]
如在之后进一步描述的那样,这些遮盖机构134为凹沟的形状,其构造为收集源自第一接触构件120的液体的第一部分。还应注意,两个相继布置的排气通道133一起界定出沟槽136,所述沟槽构造成收集来自第一接触构件120的液体的第二部分。应理解,图1是示意性的,并且第二分配装置130取决于其尺寸和例如其直径可以包括多个排气通道133以及多个沟槽136。
[0051]
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包括用于在设置在排气通道上的遮盖机构与沟槽之间进
行连通的机构,从而如将在下文所述地,由遮盖机构134收集的液体的第一部分被引向第二分配装置130的沟槽136之一,以便能离开所述装置。
[0052]
因此,一旦液体经由入口100进入塔1,液体就被分布(特别是借助于第一分配装置110分布)在第一接触构件120的整个表面上,然后液体在该表面处与存在于塔1中的气体接触。然后,在该第一接触构件120中,该气体和该液体之间发生热和/或材料的交换。该气体在分离塔中上升,然后离开第一接触构件120,以便穿过第一分配装置110的排气通道113而进入气体出口200。在离开塔1时,该气体是纯的,然后该气体可以冷凝,然后调节以备将来使用。同时,液体通过沿分离塔的长度下降而流动,并离开第一接触构件120,以便被引向第二分配装置130。如前所述,该液体的第一部分随后被设置在该第二分配装置130的排气通道133的顶点处的遮盖机构134收集,并且该液体的第二部分就其本身而言由设置在这些排气通道133之间的沟槽136直接收集。如将在下文中参照图2进一步详细描述的那样,第二分配装置130还包括至少一个上部外围通道537、538,其构造成直接收集通过分配装置输送的液体的第三部分,并允许由遮盖机构134直接收集的液体的第一部分能从这些遮盖机构的开口的纵向端部流向沟槽136。
[0053]
有利地,第二分配装置130为圆盘的形状,其由外周边缘230界定并且其尺寸设计成完全适配于塔1的圆形横截面。沟槽136和排气通道133平行于彼此地交替地串联布置,从而在圆盘的整个表面上延伸/扩展。以这种方式,通过位于第一接触构件120和第二接触构件140之间的第二分配装置130的所有液体经由沟槽或经由排气通道或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外围通道537、538进入该第二分配装置。
[0054]
参考图2至图5,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制造的第二分配装置130的布置结构和操作。
[0055]
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配装置130。
[0056]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130的透视图。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130包括沿竖直轴线v轴向叠置的两级板,该两级板具有上板137、138和在图1的截面图中以虚线示出的板131,该板131在此称为下板,在该下板上设有多个孔口132,液体能经由所述多个孔口而离开该分配装置130。分配装置130还包括排气通道133,排气通道从下板131伸出并平行于竖直轴线v延伸超出上板137、138。应理解,下板和上板的名称是根据当分配装置130集成在塔中时的方向进行排列的。
[0057]
下板131大致落在第一平面内,而上板137、138就其本身而言落在平行于第一平面并与第一平面分开的第二平面内。上板包括两个对称部分137、138,这两个对称部分布置在横向对称轴线t的两侧。在所示示例中,一旦分配装置130在塔中就位,这些下板131和上板137、138就会与该塔的壁相接触地延伸,从而在装置的外围形成密封的容器,液体能够在该容器中进行循环。更具体地,正是这些板131、137、138的外周边缘230布置成与塔的壁接触。这种布置的优点是省去了用于封闭容器的附加的外围板。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上下文的情况下,板的外周边缘230可以由升高的边缘延伸,该升高的边缘将抵靠在塔的壁上,从而提供该密封。
[0058]
下板131具有圆形形状,而上板137、138具有基本环形的形状。
[0059]
排气通道133从下板131竖直地延伸并且超过每个上板137、138,并且在上板137、138的两个对称部分上纵向地(即沿着垂直于竖直轴线v的纵向轴线l)延伸。换句话说,每个
排气通道133都在上板137的第一部分上和在上板138的第二部分上连续地延伸。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130还包括多个沟槽136,其中,每个沟槽136在横向上(即沿垂直于竖直轴线v并垂直于纵向轴线l的横向轴线t)由两个排气通道133界定。如图所示,第一上部外围通道537和第二上部外围通道538各自均在排气通道133的纵向端部与分配装置130的外周边缘230之间设置在上板137的第一部分上和在上板138的第二部分上。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130还包括在排气通道133的纵向端部与分配装置130的外周边缘230之间设置在下板131上的下部外围通道531。换言之,当分配装置130就位于塔中时,这些上部外围通道537、538和下部外围通道531均设置在排气通道133的纵向端部与塔的壁之间。
[0060]
在下板131上,液体能经其离开分配装置130的孔口132一方面设置在从下板131突伸出的排气通道133之间(即设置在沟槽136的基底中),并且另一方面设置在下部外围通道531中。换句话说,为了能够离开分配装置130,液体必须通过这些沟槽136中的至少一个沟槽或者通过该下部外围通道531。
[0061]
如前所述的遮盖机构134分别设置在每个排气通道133上,其中每个遮盖机构134布置在相关排气通道133的竖直上端部。每个遮盖机构134构造成一方面防止液体进入这些排气通道133,另一方面收集该液体,更具体地,如前所述收集该液体的第一部分。为此,这些遮盖机构134均具有凹沟形状。根据本文所示的示例,这些凹沟更具体地具有v形轮廓。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上下文的情况下,这些凹沟还可以具有u形轮廓或任何其他形状的轮廓,只要该其他形状允许液体的第一部分被收集并朝向至少一个凹沟被引导。
[0062]
有利地,开口135设置在每个遮盖机构134与遮盖机构布置在其上的排气通道133之间,以允许在这些排气通道133中循环的气体能离开该分配装置130并继续沿着气/液分离塔上升。根据图2所示的示例,这些开口135呈狭槽的形状,其中,这些狭槽中的每个狭槽均在狭槽布置在其上的排气通道133的整个纵向尺寸上延伸。
[0063]
壁部150有利地在分配装置130的外周边缘230与最靠近上板的横向端部的排气通道133之间布置在上板的每个横向端部处,即,在上板的第一部分137和第二部分138的接合处。这样,第一上板部分137和第二上板部分138相互密封。更具体地,该壁部150位于第一上部外围通道537和第二上部外围通道538的接合处:直接落在这些上部外围通道537、538中的任一个上的液体因此能沿着上板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延展/扩张,而不会进入第二部分或第一部分中。
[0064]
还应注意,在图2中,在每个沟槽136中布置了两个倾斜件139。根据在此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在倾斜件之间或在其中一个倾斜件的纵向端部处提供有空间的情况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上下文的情况下而在每个沟槽136中布置不同数量的倾斜件,例如,仅布置一个倾斜件,以允许液体沿着这些倾斜件流向下板131。如图所示,这些倾斜件139分别从相关沟槽136的纵向端部之一延伸出。
[0065]
这些倾斜件139是混合构件,其允许通过将液体的第二部分引向设置在倾斜件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通道,而沿纵向方向混合由沟槽136直接收集的液体的第二部分。液体的该第二部分的一部分落在这些倾斜件139上,从而改变了液体的第二部分的该部分所遵循的轨迹,然后允许在纵向方向上混合该液体的该第二部分。
[0066]
每个遮盖机构134均具有开口的第一纵向端部234和关闭的第二纵向端部334,这两个纵向端部234、334沿着纵向轴线l彼此相对。换句话说,由这些遮盖机构134之一收集的
液体只能通过所述遮盖机构134的纵向端部之一,即开口的第一纵向端部234离开所述遮盖机构134。取决于遮盖机构的方向,即取决于该开口的纵向端部是出现在第一上部外围通道537上还是出现在第二上部外围通道538上,在该遮盖机构中收集的液体仅能进入第一上板部分137中或仅能进入到第二上板部分138中。
[0067]
此外,每个沟槽136均在上板137、138处具有开口的纵向端部236和关闭的纵向端部336。然而,沟槽的两个纵向端部在上板137、138与下板131之间的位置处均开放。换句话说,每个沟槽均包括开口的上纵向端部236、关闭的上纵向端部336和两个开口的下纵向端部其中,这些下纵向端部出现在上板137、138和下板131之间,其中所述上纵向端部236、336延伸至上部外围通道537、538中的其中之一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以下描述,开口的上纵向端部236或关闭的上纵向端部336简称为“开口的纵向端部236”或“关闭的纵向端部336”。
[0068]
因此,每个沟槽136在每个纵向端部236、336处被端壁436关闭,并且当在该端壁上设置凹口536时,该纵向端部被称为开口的,而当端壁为实心的而没有凹口时,则该纵向端部被称为关闭的。
[0069]
以这种方式,凹口536构造成能使沿上板循环的液体通过,从而使该液体能流入相关的沟槽136。根据本文所示的示例,凹口536沿着竖直轴线延伸。
[0070]
沟槽136的在其中形成有凹口536的端壁436可具有不同的高度,该高度可根据在分离塔中循环的液体的流量来调节,使得每个沟槽136均能接收与其他沟槽相同量的液体。这些高度是平行于竖直轴线v测量的。
[0071]
取决于沟槽的取向,即取决于开口的纵向端部是出现在上板的第一部分上还是在上板的第二部分上,进入该沟槽的液体可以仅来自第一上板部分137或仅来自第二上板部分138。换句话说,在沟槽136的开口的纵向端部236仅出现在上板部分137、138中的一个中的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在该上板137、138上循环的液体不能进入下板131并且因此不能进入孔口132,从而使其只能通过某些沟槽136离开分配装置130。
[0072]
上面的结果是,通过调节遮盖机构134和沟槽136的纵向端部的打开和关闭,通过分配装置的液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从上板被引向下板131:在此过程中,将液体从装置的关于横向轴线t的一侧重新分配到另一侧。这种重新分配特别是通过遮盖机构134和设置在沟槽中的开口的引导而发生。因此,液体的第一部分与该液体的第二部分混合,使得离开分配装置130以进入第二接触构件的液体是均匀的,即,存在于该液体中的元素的比例在第二接触构件的任何点处均相同或基本相同。
[0073]
由遮盖机构134直接收集的液体的第一部分和由上部外围通道537、538直接收集的液体的第三部分的累计大于由沟槽136直接收集的该液体的第二部分的累计。例如,第二部分占通过第二分配装置130的所有液体的40%。
[0074]
根据一个在此未示出的实施方式,沟槽的所有纵向端部均可以是开口的。于是,液体沿横向轴线的分布是随机化的,但是在第一和第二上板部分之间的纵向分布仍然起作用。
[0075]
图3和图4分别是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130的俯视图。这些实施例在遮盖机构134和沟槽136的开口的纵向端部234、236和闭合的纵向端部334、336的位置上有所不同,并且以这种方式涉及通过遮盖机构的液体的不同循环,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进行描述。
[0076]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液体的重新分布,一方面,通过如上所述将上板分割成在横向轴线两侧的两个对称部分,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将每个对称部分分割成在纵向轴线两侧的两个部分,而来限定上板的功能分布。
[0077]
根据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每个上板部分137、138均被分成布置在纵向轴线l的两侧上的第一横向部分237、238和第二横向部分337、338。第一上板部分137的第一横向部分237布置在第二上板部分138的第一横向部分238的纵向延伸部中。如图所示,遮盖机构134的第一组开口的纵向端部234布置在第一上板部分137的第一横向部分237中并且这些开口的纵向端部234中的第二组布置在第二上板部分138的第二横向部分338中。同时,沟槽136的开口的纵向端部236布置在第一上板部分137的第二横向部分337上和在第二上板部分138的第一横向部分238上。
[0078]
如箭头所示,在上板部分之一的横向部分之一处离开遮盖机构134的液体(实线箭头)只能经由其开口的纵向端部236布置在该相同的上板部分的另一个横向部分中(虚线箭头)的沟槽136而进入下板131和因此允许液体离开分配装置130的孔口132。因此,液体沿着横向轴线t水平地混合。
[0079]
根据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每个上板部分137、138均被分成第一横向端部部分237、238,中央部分437、438和第二横向端部部分337、338,其中,第一上板部分137的每个部分均布置在另一上板部分138的相应部分的纵向延伸部中。
[0080]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遮盖机构134的出现在第一上板部分137中的、开口的纵向端部234更具体地出现在该第一上板部分137的横向端部部分237、337中,并且沟槽136的出现在该第一上板部分137中的、开口的纵向端部236出现在该第一上板部分137的中央部分437中。相反,相对于第二上板部分138,遮盖机构134的出现在第二上板部分138上的开口的纵向端部234更具体地出现在该第二上板部分138的中央部分438中并且沟槽136的出现在该第二上板部分138中的开口的纵向端部236出现在该第二上板部分138的横向端部部分238、338中。
[0081]
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在上板部分137、138之一(实线箭头)的横向端部部分237、238、337、338中离开遮盖机构134的液体经由布置在相关的上板137、138的中央部分437、438(虚线箭头)中的沟槽136而进入下板131和因此布置在该下板中的孔口132。相反,在上板部分137、138之一的中央部分437、438(实线箭头)中离开遮盖机构134的液体经由布置在该上板部分137、138的横向端部部分237、238、337、338(虚线箭头)之一中的沟槽136进入下板131。
[0082]
根据这些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分配装置13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支承梁160,并且有利地包括多个支承梁160。这些支承梁160例如在图5中示出。如图所示,这些支承梁160垂直于排气通道133地布置在用于遮盖这些排气通道133的遮盖机构134上。
[0083]
因此,支承梁160大致沿横向轴线t延伸,并且沿纵向轴线l一个接一个地叠放。有利地,这些支承梁160一方面构造成,当分配装置130被集成在前述塔中时,支承布置在分配装置130上游的第一接触构件,并且另一方面,构造成将第一接触构件与分配装置130分开,从而确保经由排气通道133离开分配装置130的气体具有流体的且均匀的循环。事实上,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接触构件定位成与遮盖机构134直接接触,将会存在阻塞气体的这种循环的风险,从而会降低第一接触构件的性能和因此整个塔的性能。
[0084]
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提出了一种简单且便宜的机构,该机构允许在至少两个方向上收集和混合液体,从而使其在其组成元素的比例方面完全均匀,并且允许将液体均匀地分配给例如气/液分离塔的接触构件。如先前参考多个实施例所描述的,双向混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施,即通过在用于遮盖排气通道的遮盖机构的任一纵向端部处构造出开口;以及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在沟槽的、延伸超出上板的上部分中构造出开口;以及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在沟槽中设置倾斜件而来实施。
[0085]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在此描述和示出的机构和构型,并且本发明还扩展到任何等同的装置和构型,以及这些装置的任何技术上可操作的组合。特别地,只要满足本发明中描述和示出的功能,就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前提下改变遮盖机构和沟槽的开口的纵向端部的形状和布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