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液沉淀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8713发布日期:2020-11-20 10:4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液沉淀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液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消毒液沉淀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次氯酸钠(naclo)消毒液俗称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效氯含量5.5~6.5%。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细菌芽孢。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等的卫生消毒。

消毒液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容器的缘故,常会吸杂有灰尘颗粒、固体物以及金属等杂质,杂质溶于消毒液中在静置的情况下会形成沉淀,因此,我们一般会采用消毒液沉淀分离装置将杂质沉淀分离出来,现有的分离装置一般只能将各类杂质统一过滤分离,很难做到分类过滤,特别是重金属离子杂质,如果不将其单独分离出来,那么,在后续的处理当中,也会存在污染的情况,因为杂质全部混合在一起,进行处理时就没有了针对性,统一处理必然会污染到环境,而且,现有的分离装置,杂质的清理也较为困难,一般需要先将分离罐拆开,再将过滤件取出,过滤件取出后还需将过滤件再拆开清理,清理完毕后才能再安装回去,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消毒液沉淀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毒液沉淀分离装置,该沉淀分离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消毒液沉淀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分离罐,所述分离罐的底面外壁两端均焊接有支撑柱脚,所述分离罐的底面内壁分别焊接有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和第三插槽,所述分离罐的内底部焊接有导流板且导流板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和第三插槽的顶端接触处均密封焊接,所述分离罐的顶面内壁分别焊接有第一插框、第二插框和第三插框,所述第一插框、第二插框和第三插框的上下面均中空设置且第一插框、第二插框和第三插框的顶面均与分离罐连通,所述第一插框、第二插框和第三插框分别对应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和第三插槽设置,所述分离罐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插入第一插框并延伸至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第一安装框板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框板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滤件插入第二插框并延伸至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二过滤件包括第二安装框板和超滤膜,所述超滤膜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框板的内部,所述第三过滤件插入第三插框并延伸至第三插槽内,所述第三过滤件包括第三安装框板和ro反渗透膜,所述ro反渗透膜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框板的内部,所述分离罐的顶面且位于第一插框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焊接有翻盖,所述翻盖的左端延长至分离罐的外部并被分离罐的端部顶住,所述分离罐的左侧面顶部倾斜安装有进液管,所述分离罐的右侧面底部倾斜安装有出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框板、第二安装框板和第三安装框板的顶面均与分离罐的顶面持平,所述第一安装框板、第二安装框板和第三安装框板的顶面均焊接有提手且第一安装框板、第二安装框板和第三安装框板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框板、第二安装框板和第三安装框板的框板深度分别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和第三插槽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脚与支撑柱脚之间焊接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倾斜角度均为与水平面成45°。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上安装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有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能够有效将重金属离子杂质单独分离出来,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避免统一处理污染环境,另外,通过设有插槽、插框以及翻盖,大大降低了杂质清理的困难性,进而有效缩短了清理杂质沉淀的时间,避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过滤件的正视图。

图中,1、分离罐;2、支撑柱脚;3、第一插槽;4、第二插槽;5、第三插槽;6、导流板;7、第一插框;8、第二插框;9、第三插框;10、第一安装框板;11、过滤网;12、第二安装框板;13、超滤膜;14、第三安装框板;15、ro反渗透膜;16、转轴;17、翻盖;18、进液管;19、出液管;20、提手;21、加强筋;2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消毒液沉淀分离装置,它包括分离罐1,所述分离罐1的底面外壁两端均焊接有支撑柱脚2,所述分离罐1的底面内壁分别焊接有第一插槽3、第二插槽4和第三插槽5,所述分离罐1的内底部焊接有导流板6且导流板6与第一插槽3、第二插槽4和第三插槽5的顶端接触处均密封焊接,所述分离罐1的顶面内壁分别焊接有第一插框7、第二插框8和第三插框9,所述第一插框7、第二插框8和第三插框9的上下面均中空设置且第一插框7、第二插框8和第三插框9的顶面均与分离罐1连通,所述第一插框7、第二插框8和第三插框9分别对应第一插槽3、第二插槽4和第三插槽5设置,所述分离罐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插入第一插框7并延伸至第一插槽3内,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第一安装框板10和过滤网11,所述过滤网11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框板10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滤件插入第二插框8并延伸至第二插槽4内,所述第二过滤件包括第二安装框板12和超滤膜13,所述超滤膜13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框板12的内部,所述第三过滤件插入第三插框9并延伸至第三插槽5内,所述第三过滤件包括第三安装框板14和ro反渗透膜15,所述ro反渗透膜15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框板14的内部,所述分离罐1的顶面且位于第一插框7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转轴16,所述转轴16上焊接有翻盖17,所述翻盖17的左端延长至分离罐1的外部并被分离罐1的端部顶住,所述分离罐1的左侧面顶部倾斜安装有进液管18,所述分离罐1的右侧面底部倾斜安装有出液管19。

所述第一安装框板10、第二安装框板12和第三安装框板14的顶面均与分离罐1的顶面持平,所述第一安装框板10、第二安装框板12和第三安装框板14的顶面均焊接有提手20且第一安装框板10、第二安装框板12和第三安装框板14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

所述第一安装框板10、第二安装框板12和第三安装框板14的框板深度分别与第一插槽3、第二插槽4和第三插槽5的高度相等。该设计的目的在于:由于框板部分是不能进行过液的,故通过设有导流板且导流板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和第三插槽的顶端接触处均密封焊接,当安装框板插入插槽内时,溶液刚好能够在其内部的过滤网、超滤膜或者ro反渗透膜内通过。

所述支撑柱脚2与支撑柱脚2之间焊接有加强筋21。其目的在于:加强支撑柱脚的承载能力。

所述进液管18和出液管19的倾斜角度均为与水平面成45°。其目的在于:便于进液和出液。

所述出液管19上安装有阀门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首先通过进液管18向分离罐1内注入含有杂质沉淀的消毒液,当消毒液经过第一过滤件时,第一过滤件上的过滤网11能够有效过滤掉一些体积较大的固体物,当消毒液经过第二过滤件时,由于第二过滤件上的超滤膜13的孔径一般只有0.1~0.01um(微米),故能够有效过滤掉杂质中的灰尘颗粒,当消毒液经过第三过滤件时,由于第三过滤件上的ro反渗透膜15的孔径一般只有0.0001微米,即0.1纳米,故能滤除各种重金属离子,故此,经过不同孔径的过滤后,也将不同体积大小的杂质分离出来,特别是在第三过滤件时将重金属离子分离出来,再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能够避免引起二次污染;当需要对罐内的杂质沉淀进行清理时,可先将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从其插框内拔出,由于消毒液过滤后,杂质会以沉淀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过滤区域内(不会走动),此时,工作人员可打开翻盖17,从分离罐1的顶部进入到罐体内,进而对不同区域内的杂质沉淀进行分类清理,该做法大大节约了清理杂质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能够有效将重金属离子杂质单独分离出来,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避免统一处理污染环境,另外,通过设有插槽、插框以及翻盖17,大大降低了杂质清理的困难性,进而有效缩短了清理杂质沉淀的时间,避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