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塔平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0685发布日期:2021-01-29 23:2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吸附塔平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附塔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吸附塔作为处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的设备,具有处理效果好和净化效果好的优势。吸附塔设置有四个,为方便吸附塔设备进行检修,在相邻的两个吸附塔的壁面之间均设有用于检修的平台。
[0003]
吸附塔设备在运行时,其温度会达到135摄氏度,吸附塔设备会在平面的四个方向产生热膨胀位移,而平台的温度则是大气温度,吸附塔设备产生的热膨胀位移,会造成平台无法正常使用。
[0004]
在四个吸附塔中,位于一侧的两个吸附塔与另一侧的两个吸附塔可以分开运行,当一侧的两个吸附塔运行而另一侧的两个吸附塔不运行时,由于两侧的荷载相差过大(相差约1000吨),使吸附塔设备产生不均匀沉降,会造成平台无法正常使用。
[0005]
鉴于上述原因,需要一种在吸附塔设备产生不均匀沉降或热膨胀时能够保证平台的正常使用的吸附塔平台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塔平台结构。该吸附塔平台结构能够在吸附塔设备产生不均匀沉降或热膨胀时保证用于检修的平台的正常使用。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吸附塔平台结构,包括两组塔体模块,其中,每组所述塔体模块包括有两个吸附塔,四个所述吸附塔由左到右依次排列,每组所述塔体模块内的两个所述吸附塔之间设置有第一平台,两组所述塔体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能够相对于每组所述塔体模块内的两个所述吸附塔横向移动;所述第二平台能够相对于其中一组所述塔体模块纵向移动;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均用于为检修操作提供支撑和活动空间。
[0009]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吸附塔平台结构中,所述第一平台在每组所述塔体模块内的两个所述吸附塔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平台在两组所述塔体模块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
[0010]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吸附塔平台结构中,还包括若干连接板,每个所述第一平台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平台的端部,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吸附塔的外立柱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悬空。
[0011]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吸附塔平台结构中,所述第一平台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为椭圆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和一个所述第二螺栓孔相对应,螺栓依次穿过一个所述第二螺栓孔和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并将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平台连接,所述第一平台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板横向移动。
[0012]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吸附塔平台结构中,还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吸附塔的外立柱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为所述连接板提供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竖向截面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多边形结构为在一个对角线上的两个角处均存在一个缺角的矩形,其中一个所述缺角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的下面;每一个所述第一平台的一端均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
[0013]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吸附塔平台结构中,所述第一平台的两端与相邻的所述吸附塔的外立柱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25mm-35mm。
[0014]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吸附塔平台结构中,还包括有若干支座,所述第二平台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支座,所述支座的上表面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平台的端部,所述支座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吸附塔的外立柱连接,所述支座的另一端悬空。
[0015]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吸附塔平台结构中,所述第二平台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支座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平台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支座铰接连接。
[0016]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吸附塔平台结构中,与铰接连接对应的所述支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竖向截面的一个角为直角,直角的一个边与所述支座的上表面连接、另一个边与相邻的所述吸附塔的外立柱连接,所述支座、两个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吸附塔的外立柱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平台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每个所述支座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支座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支座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吸附塔的外立柱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能够为所述支座提供支撑。
[0017]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吸附塔平台结构中,所述吸附塔为活性炭吸附塔。
[0018]
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附塔平台结构,一种吸附塔平台结构,该吸附塔平台结构通过在第一平台上设置椭圆形的第一螺栓孔,使吸附塔在发生热膨胀时,第一平台能够相对于吸附塔的外立柱横向移动,进而克服吸附塔热膨胀对第一平台的影响,进而保证第一平台的正常使用。通过在第二平台与吸附塔之间设置铰接支座,使吸附塔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第二平台能够相对于吸附塔(两组塔体模块中的一组)纵向移动,进而克服吸附塔因荷载的差别而产生的纵向位移对第二平台对影响,使吸附塔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不影响第二平台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9]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平台与吸附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平台与吸附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平台与吸附塔连接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平台与吸附塔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1塔体模块;2吸附塔;3第一平台;31第一螺栓孔;4第二平台;5连接板;51第二螺栓孔;6螺栓;7第一支撑板;8支座;9限位板;10隔热板;11第二支撑板;
[0027]
l1第一平台与吸附塔的外立柱之间的垂直距离;
[0028]
l2第二平台与吸附塔的外立柱之间的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1]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塔平台结构。该吸附塔平台结构能够在吸附塔2的设备产生不均匀沉降或热膨胀时保证用于检修平台(第一平台3或第二平台4)的正常使用。该结构包括两组塔体模块1,其中,每组塔体模块1包括有两个吸附塔2,四个吸附塔2由左到右依次排列,吸附塔2为活性炭吸附塔,每个吸附塔2均设置有外立柱,每组塔体模块1内的两个吸附塔2之间设置有第一平台3,两组塔体模块1之间设置有第二平台4;第一平台3能够相对于与其相邻的两个吸附塔2产生横向移动;第二平台4能够相对于其中一组塔体模块1产生纵向移动;第一平台3和第二平台4均用于为检修操作提供支撑和活动空间。
[0032]
当每组塔体模块1内的两个吸附塔2由于热膨胀而产生横向(左右方向)位移时,第一平台3的两端可以分别靠近两个吸附塔2的外立柱,进而保证第一平台3能够正常使用。当其中一组塔体模块1工作,而另一组塔体模块1不工作时,第二平台4可以在纵向(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工作的一组塔体模块1内的两个吸附塔2移动进而保证第二平台4的正常使用。
[0033]
进一步地,第一平台3在每组塔体模块1内的两个吸附塔2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平台4在两组塔体模块1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平台3和多个第二平台4可以分别对吸附塔2内的各个设备单元进行检修。
[0034]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该吸附塔平台结构还包括有若干连接板5,第一平台3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板5,连接板5的上表面用于承载第一平台3的端部,在同一塔体模块1内相邻的两个吸附塔2的外立柱均与连接板5的一端连接,连接板5的另一端悬空。优选地,第一平台3与连接板5之间设置有隔热板10,如此设置能够减少吸附塔2传递给第一平台3的热量。
[0035]
进一步地,第一平台3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31,第一螺栓孔31为椭
圆孔,第一螺栓孔31上距离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连线与第一平台3的长度方向平行,优选地,第一螺栓孔31在第一平台3的每个端部均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螺栓孔31在第一平台3的端部均匀设置,连接板5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51,优选地,第二螺栓孔51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螺栓孔51在连接板5上均匀分布。一个第一螺栓孔31和一个第二螺栓孔51相对应,螺栓6依次穿过一个第二螺栓孔51和一个第一螺栓孔31并将连接板5和第一平台3连接,第一平台3能够相对连接板5横向移动。第一平台3的两端与相邻的吸附塔2的外立柱之间的垂直距离l1均为25mm-35mm(比如25mm、26mm、27mm、28mm、29mm、30mm、31mm、32mm、33mm、34mm、35mm),优选地,第一平台3的两端与相邻的吸附塔2的外立柱之间的垂直距离l1均为30mm。由于第一螺栓孔31设置为椭圆形且第一平台3与吸附塔2的外立柱之间存在30mm的距离,使第一平台3能够相对于连接板5移动,进而在吸附塔2产生热膨胀位移的时,容许吸附塔2的外立柱和第一平台3相对产生位移,进而能够在吸附塔2工作时保证第一平台3的正常使用。
[0036]
进一步地,该吸附塔平台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7与连接板5垂直设置,第一支撑板7的上表面与连接板5连接,第一支撑板7的一端与相邻的吸附塔2的外立柱连接,第一支撑板7的另一端悬空,第一支撑板7用于为连接板5提供支撑;第一支撑板7的竖向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多边形结构为在一个对角线上的两个角处均存在一个缺角的矩形,其中一个缺角位于第一支撑板7的另一端的下面,如图2所示,该缺角位于第一支撑板7的左下角,根据受力情况,该缺角部分不受力。如图2所示,另一个缺角位于第一支撑板7的右上角,该缺角是为了防止第一支撑板7在施工焊接时产生热传递变形。每一个第一平台3的一端均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7的设置能够为连接板5提供更好的支撑,增加检修操作时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0037]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6所示,该吸附塔平台结构还包括有若干支座8,第二平台4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支座8,支座8的上表面用于承载第二平台4的端部,支座8的一端与相邻的吸附塔2的外立柱连接,支座8的另一端悬空。
[0038]
进一步地,第二平台4的一端与一个支座8焊接连接,第二平台4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座8铰接连接,与第二平台4铰接的支座8可称为铰接支座。铰接能够使第二平台4的另一端相对另一个支座8产生竖向移动。
[0039]
如图5所示,在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支座8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板11,两个第二支撑板11与支座8垂直设置,第二支撑板11的上表面与支座8的下表面连接,第二支撑板11的一端与相邻的吸附塔2的外立柱连接,第二支撑板11能够为支座8提供支撑。
[0040]
进一步地,与铰接连接对应的支座8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限位板9。两个限位板9均与支座8垂直设置,限位板9的竖向截面的一个角为直角,直角的一个边与支座8的上表面连接,另一个边与相邻的吸附塔2的外立柱连接,支座8、两个限位板9和吸附塔2的外立柱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二平台4的另一端置于容纳空间内。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二平台4不产生过大的横向位移。
[0041]
进一步地,第二平台4的两端与相邻的吸附塔2的外立柱之间的垂直距离l2均为45mm-55mm(比如45mm、46mm、47mm、48mm、49mm、50mm、51mm、52mm、53mm、54mm、55mm),优选地,第二平台4的两端与相邻的吸附塔2的外立柱之间的垂直距离l2均为50mm。
[0042]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43]
一种吸附塔平台结构,该吸附塔平台结构通过在第一平台3上设置椭圆形的第一螺栓孔31,使吸附塔2在发生热膨胀时,第一平台3能够相对于吸附塔2的外立柱横向移动,进而克服吸附塔2热膨胀对第一平台3的影响,进而保证第一平台3的正常使用。通过在第二平台4与吸附塔2之间设置铰接支座8,使吸附塔2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第二平台4能够相对于吸附塔2(两组塔体模块1中的一组)纵向移动,进而克服吸附塔2因荷载的差别而产生的纵向位移对第二平台4对影响,使吸附塔2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不影响第二平台4的正常使用。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