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涂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8161发布日期:2020-05-26 16:52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涂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转子轴涂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涂胶机构。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轴应用于各种电机当中,而电机在各个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用于在汽车当中提供动力,由于电机转子轴上压装有电枢,因此需要通过涂胶处理来实现绝缘功能;现有的转子表面涂胶方式多为人工,用毛刷蘸胶,然后对转子表面进行涂覆,最后将玻璃纤维布缠绕在转子上,这种方式较为原始,效率低下,且涂胶不均匀,还会造成胶水浪费,导致产品成型后形状杂乱不一,且人工操作会出现转子齿面涂覆不饱满或涂覆饱满后转子两侧面会有大量多余的胶水情况,后续人工操作擦除工件两侧面的胶水时还会将胶水弄到转子孔或者转子轴上,导致产生不合格品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涂胶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手动涂胶容易出现涂胶不均匀导致产品不合格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涂胶机构,包括工作台以及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矫正装置、传送装置、转动装置和涂胶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上安装有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二滑块上安装有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二滑块滑动;所述第一滑块上安装有第一定位架,所述第一定位架用于定位电机转子轴;所述转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转动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二滑块移动,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上,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上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安装有夹头,所述夹头通过连接块固定在所述转盘上,所述夹头上固定有第一副定位架,用于辅助所述第一定位架定位所述电机转子轴,所述转盘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用于连接所述转盘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使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可以带动所述转盘转动;工作时,所述第一夹爪将外部电机转子轴夹取至所述矫正装置中矫正,所述第二夹爪将矫正放平后的所述电机转子轴夹取至所述第一定位架与所述第一副定位架上,所述夹头将所述电机转子轴固定后,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转盘以及所述电机转子轴转动,所述涂胶装置中的点胶机向所述电机转子轴涂胶,所述工作台上还安装有料箱,所述料箱位于所述点胶机下方,用于盛放点胶时滴落的胶体。

进一步的,所述矫正装置包括第二定位架、矫正架和定位气缸,所述矫正架与所述定位气缸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定位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架对应的第二副定位架,所述矫正架上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夹爪将所述电机转子轴夹取至所述第二定位架与所述第二副定位架上,所述定位气缸顶出后将所述电机转子轴推入所述弧形槽后平稳定位,以确保所述电机转子轴放平,以便于后续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升降气缸、第一横向气缸和滑动台,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横向气缸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连接,所述滑动台固定在所述第一横向气缸上,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安装在所述滑动台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横向气缸升降,所述滑动台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横向气缸上,所述第一横向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涂胶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升降气缸以及所述点胶机,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点胶机安装在所述第二升降气缸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可带动所述点胶机升降,以控制所述点胶机点胶时的高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涂胶机构,通过夹爪自动将电机转子轴夹取至转动装置处,该转动装置通过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齿轮带动第二驱动齿轮以及转盘转动,使电机转子轴可以跟随转盘转动,使涂胶机构中的点胶机可以将胶体均匀涂在电机转轴上,从而将电机转子轴上压入的电枢与转子之间隔离,实现良好的绝缘效果,该机构无需工人手动操作,工作效率高,且涂胶均匀,确保了产品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涂胶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涂胶机构的矫正装置与转动装置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转动装置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夹头与第二驱动齿轮正面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夹头与第二驱动齿轮背面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第二驱动齿轮与转盘背面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矫正架立体图。

其中:1为工作台、2为第一夹爪、3第二夹爪、4为第一滑块、5为第二滑块、6为第一定位架、7为驱动电机、8为第一驱动齿轮、9为第二驱动齿轮、10为转盘、11为夹头、12为电机转子轴、13为点胶机、14为矫正架、15为定位气缸、16为第一支架、17为第一升降气缸、18为第一横向气缸、19为滑动台、20为第二支架、21为第二升降气缸、22为第一卡槽、23为第二卡槽、24为卡块、25为连接块、26为第一副定位架、27为第二副定位架、28为第一驱动气缸、29为第二驱动气缸、30为料箱、31为弧形槽、32为第二定位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阅图1~图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涂胶机构,包括工作台1以及安装在工作台1上的矫正装置、传送装置、转动装置和涂胶装置;参阅图1,传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6、第一升降气缸17、第一横向气缸18和滑动台19,其中第一支架16固定在工作台1上,第一升降气缸17安装在第一支架16上,第一横向气缸18与第一升降气缸17连接,滑动台19固定在第一横向气缸18上,该滑动台19上安装有第一夹爪2和第二夹爪3,第一升降气缸17可带动传送装置整体升降,第一横向气缸18可通过滑动台19带动第一夹爪2以及第二夹爪3移动;工作台1上安装有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该第一滑块4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气缸28,第二滑块5上安装有第二驱动气缸29,其中第一驱动气缸28用于带动第一滑块4滑动,第二驱动气缸29用于带动第二滑块5滑动;涂胶装置包括第二支架20、第二升降气缸21以及点胶机13,第二支架20固定在工作台1上,第二升降气缸21安装在第二支架20上,点胶机13安装在第二升降气缸21上,该第二升降气缸21可带动点胶机13升降,以便于调整点胶时的高度;参阅图2和图3,第一滑块4上安装有第一定位架6和第二定位架32,转动装置安装在第二滑块5上,该转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7、第一驱动齿轮8和第二驱动齿轮9,其中第一驱动齿轮8安装在驱动电机7上,第二驱动齿轮9与第一驱动齿轮8啮合,驱动电机7可通过第一驱动齿轮8带动第二驱动齿轮9转动,该第二驱动齿轮9上安装有转盘10,该转盘10上安装有夹头11,夹头11上安装有与第一定位架6对应的第一副定位架26;工作时,第一夹爪2将外部电机转子轴12夹取至矫正装置中进行矫正,第二夹爪3将矫正后的电机转子轴12夹取至第一定位架6与第一副定位架26之间,再通过第一滑块4与第二滑块5调整位置后将电机转子轴12移动至点胶机13下方,夹头11将电机转子轴12固定后,驱动电机7带动转盘10以及电机转子轴12转动,最后由涂胶装置中的点胶机13向电机转子轴12涂胶,涂胶后使电机转子轴12上压入的电枢与转子隔离,起到绝缘作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1上还安装有料箱30,该料箱30可以收集点胶后滴落的胶水,避免污染工作台1。

参阅图2和图7,矫正装置包括第二定位架32、矫正架14和定位气缸15,矫正架14与定位气缸15安装在工作台1上,第二定位架32安装在第一滑块4上,且第二滑块5上安装有与第二定位架32对应的第二副定位架27,第一夹爪2将电机转子轴12夹取至第二定位架32与第二副定位架27之间,矫正架14上设有弧形槽31,当电机转子轴12未摆正时,定位气缸15顶出后会将电机转子轴12推入弧形槽31内定位,使电机转子轴12摆放平整。

参阅图4~图6,第二驱动齿轮9上设有第一卡槽22,转盘10上设有第二卡槽23,该第一卡槽22与第二卡槽23之间安装有卡块24,第二驱动齿轮9通过该卡块24带动转盘10转动,本实施例中,夹头11通过连接块25固定在转盘10上,该转盘10可带动夹头11同步转动,使得电机转子轴12在涂胶过程中可以均匀上胶,避免漏涂或者多涂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升降电机转子轴的涂胶机构,分为矫正装置、传送装置、转动装置以及涂胶装置,通过第一夹爪自动将电机转子轴夹取至矫正装置处进行矫正,再由第二夹爪夹取至转动装置处,该转动装置通过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齿轮带动第二驱动齿轮以及转盘转动,使电机转子轴可以跟随转盘转动,使涂胶机构中的点胶机可以将胶体均匀涂在电机转轴上,从而将电机转子轴上压入的电枢与转子之间隔离,实现良好的绝缘效果,避免了涂覆不饱满或涂覆饱满后转子两侧面会有大量多余的胶水情况,该机构无需工人手动操作,工作效率高,且涂胶均匀,确保了产品的加工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