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复合佐剂乳化用均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0252发布日期:2020-12-08 15:1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复合佐剂乳化用均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复合佐剂乳化用均质机。



背景技术:

在疫苗制备过程中,会涉及到复合佐剂,复合佐剂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对佐剂的乳化处理需要使用到均质机,而现有的均质机的处理方式单一,且处理效果不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为cn201920871584.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应用于新型疫苗的亲油性佐剂乳化用均质机,其技术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是上述专利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对复合佐剂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对上述现有专利作出进一步改进,公开一种应用于复合佐剂乳化用均质机,能进一步提升对复合佐剂的处理效果。

一种应用于复合佐剂乳化用均质机,包括支撑柱板,所述支撑柱板上设置有支撑立柱,且支撑立柱上设有连接块,该连接块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有驱动轴,且驱动轴上设有主均质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环套,所述环套的内部设置有辅均质桨,且环套的底部固定设有底板,且底板的内部设有出料筛板,该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盛料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纵向延伸的通孔,所述环套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分别对应所述各个通孔的t形杆,所述t形杆的竖杆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安装板的顶部,t形杆的竖杆外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紧抵t形杆的底部,下端紧抵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环套内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圆弧状凸台,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二圆弧状凸台,所述第二圆弧状凸台偏离所述圆盘的圆心并且与所述第一圆弧状凸台对应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cn201920871584.8实用新型专利的工作原理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在驱动轴带动下,其下端的圆盘和第二圆弧状凸台随之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二圆弧状凸台偏离所述圆盘的圆心(即第二圆弧状凸台偏心设置在圆盘上,因此第二圆弧状凸台在转动过程中会对应抵接所述第一圆弧状凸台,当第二圆弧状凸台与第一圆弧状凸台相互抵接时,整个第一圆弧状凸台会被向下推移,从而能带动环套和t形杆下移,弹簧也会被t形杆顶端的水平凸缘向下压缩,当驱动轴继续转动并带动第二圆弧状凸台离开所述第一圆弧状凸台时,第二圆弧状凸台与第一圆弧状凸台相互错开,暂时不再相互对应抵接,此时由于弹簧的复位弹力,t形杆和环套会复位上移,待下一次第二圆弧状凸台与第一圆弧状凸台相互抵接时,环套会再次被向下推移,以此类推,也就是说,在驱动轴带动主均质桨旋转搅拌乳化处理复合佐剂的过程中,环套能连续整体上下纵向移动,以使环套内的复合佐剂能在搅拌过程中被上下往复带动,从而也能间歇性地被主均质桨纵向搅动,如此便可以让复合佐剂的乳化搅拌处理更加均匀,能进一步提升对复合佐剂的处理效果。

另外,由于第一圆弧状凸台和第二圆弧状凸台均为圆弧状的凸台,因此在旋转搅拌过程中,第一圆弧状凸台和第二圆弧状凸台能沿着彼此间的弧面线性滑移,最终能使环套的上下移动更为平稳、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弧状凸台和第二圆弧状凸台的纵向厚度分别小于所述主均质桨与辅均质桨之间的纵向距离,因此便可以避免辅均质桨在随环套上下移动过程中撞击所述主均质桨,避免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弧状凸台、第二圆弧状凸台的表面设置有光滑的抛光层,光滑的抛光层有利于提高耐磨性,避免长时间的过渡摩擦造成第一圆弧状凸台、第二圆弧状凸台的表面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环套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板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底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cn201920871584.8实用新型专利的工作原理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在驱动轴带动下,其下端的圆盘和第二圆弧状凸台随之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二圆弧状凸台偏离所述圆盘的圆心(即第二圆弧状凸台偏心设置在圆盘上,因此第二圆弧状凸台在转动过程中会对应抵接所述第一圆弧状凸台,当第二圆弧状凸台与第一圆弧状凸台相互抵接时,整个第一圆弧状凸台会被向下推移,从而能带动环套和t形杆下移,弹簧也会被t形杆顶端的水平凸缘向下压缩,当驱动轴继续转动并带动第二圆弧状凸台离开所述第一圆弧状凸台时,第二圆弧状凸台与第一圆弧状凸台相互错开,暂时不再相互对应抵接,此时由于弹簧的复位弹力,t形杆和环套会复位上移,待下一次第二圆弧状凸台与第一圆弧状凸台相互抵接时,环套会再次被向下推移,以此类推,也就是说,在驱动轴带动主均质桨旋转搅拌乳化处理复合佐剂的过程中,环套能连续整体上下纵向移动,以使环套内的复合佐剂能在搅拌过程中被上下往复带动,从而也能间歇性地被主均质桨纵向搅动,如此便可以让复合佐剂的乳化搅拌处理更加均匀,能进一步提升对复合佐剂的处理效果。

另外,由于第一圆弧状凸台和第二圆弧状凸台均为圆弧状的凸台,因此在旋转搅拌过程中,第一圆弧状凸台和第二圆弧状凸台能沿着彼此间的弧面线性滑移,最终能使环套的上下移动更为平稳、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a(显示活动状态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a(显示活动状态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或简单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一种应用于复合佐剂乳化用均质机,包括支撑柱板1,支撑柱板1上设置有支撑立柱2,且支撑立柱2上设有连接块3,该连接块3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4,且安装板4上设有伺服电机31,伺服电机31的输出端键连接有驱动轴311,且驱动轴311上设有主均质桨312,安装板4的底部设置有环套5;环套5的内部设置有辅均质桨51,且环套5的底部固定设有底板6,且底板6的内部设有出料筛板61,该底板6的底部设置有盛料板7,环套5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料口53,驱动轴311与安装板4之间设置有轴承,支撑柱板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底脚,安装板4上设置有多个纵向延伸的通孔41,环套5的顶部连接有多个分别对应各个通孔41的t形杆54,t形杆54的竖杆穿过通孔41并延伸至安装板4的顶部,t形杆54的竖杆外套接有弹簧52,弹簧52上端紧抵t形杆54的底部,下端紧抵安装板4的顶部,环套5内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圆弧状凸台101,驱动轴31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盘100,圆盘10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二圆弧状凸台102,第二圆弧状凸台102偏离圆盘100的圆心并且与第一圆弧状凸台101对应抵接。

工作时,通过进料口53对环套5内部进行进料,且利用出料筛板61进行筛料出料,利用伺服电机31提供处理动力源,利用伺服电机31带动驱动轴311及主均质桨312进行均质工作,环套5内部的主均质桨312及辅均质桨51相互配合对复合佐剂进行乳化均质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cn201920871584.8实用新型专利的工作原理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在驱动轴311带动下,其下端的圆盘100和第二圆弧状凸台102随之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二圆弧状凸台102偏离所述圆盘100的圆心(即第二圆弧状凸台102偏心设置在圆盘100上,因此第二圆弧状凸台102在转动过程中会对应抵接所述第一圆弧状凸台101,结合图1~4所示,当第二圆弧状凸台102与第一圆弧状凸台101相互抵接时,整个第一圆弧状凸台101会被向下推移(如图3所示的状态1),从而能带动环套5和t形杆54下移,弹簧52也会被t形杆54顶端的水平凸缘向下压缩,结合图5~6所示,当驱动轴311继续转动并带动第二圆弧状凸台102离开所述第一圆弧状凸台101时,第二圆弧状凸台102与第一圆弧状凸台101相互错开,暂时不再相互对应抵接(如图6所示的状态2),此时由于弹簧52的复位弹力,t形杆和环套5会复位上移,待下一次第二圆弧状凸台102与第一圆弧状凸台101相互抵接时,环套5会再次被向下推移,以此类推,也就是说,在驱动轴311带动主均质桨312旋转搅拌乳化处理复合佐剂的过程中,环套5能连续整体上下纵向移动,以使环套5内的复合佐剂能在搅拌过程中被上下往复带动,从而也能间歇性地被主均质桨312纵向搅动,如此便可以让复合佐剂的乳化搅拌处理更加均匀,能进一步提升对复合佐剂的处理效果。

另外,由于第一圆弧状凸台101和第二圆弧状凸台102均为圆弧状的凸台,因此在旋转搅拌过程中,第一圆弧状凸台101和第二圆弧状凸台102能沿着彼此间的弧面线性滑移,最终能使环套5的上下移动更为平稳、稳定。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第一圆弧状凸台101和第二圆弧状凸台102的纵向厚度尺寸分别小于所述主均质桨312与辅均质桨51之间的纵向距离,因此便可以避免辅均质桨51在随环套5上下移动过程中撞击所述主均质桨312,避免损坏。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第一圆弧状凸台101、第二圆弧状凸台102的表面设置有光滑的抛光层(图中未画出),光滑的抛光层有利于提高耐磨性,避免长时间的过渡摩擦造成第一圆弧状凸台101、第二圆弧状凸台102的表面损坏。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