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上料的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1267发布日期:2021-02-20 16:3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上料的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料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上料的混料机。


背景技术:

[0002]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饲料添加剂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
[0003]
在饲料加工的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到混料装置对不同的原材料进行混合加工,现有的混料机通常上料口设置在顶部,且高度通常较高,使得上料较为麻烦,且混合方式较为单一,使得混合效果较差,容易给使用者的使用造成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目前混料机上料不变且混合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上料的混料机。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上料的混料机,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右侧延伸至外箱的顶部并与外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底部的左侧和底部的右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壳体和外箱配合使用的第一通槽以及第二通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右侧贯穿至第二壳体的内腔并与第二壳体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外箱内腔后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前侧与外箱内腔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外箱的内腔设置有内筒,所述导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护罩,所述第二保护罩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贯穿至第二保护罩的外侧延伸至内筒的内腔并与内筒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内筒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料阀,所述外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料阀,所述外箱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贯穿至外箱的内腔并与内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箱正表面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门,所述第一活动门正表面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第一壳体正表面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门,所述外箱顶部右侧的前侧活动连接有顶盖。
[0006]
优选的,所述外箱底部右侧的两侧和第一壳体底部左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门的左侧与外箱正表面左侧的连接处通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门的正表面贯穿安装有第一观察镜。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正表面的左侧和第二活动门左侧的连接处通过铰链活动连
接,所述第二活动门的正表面贯穿安装有第二观察镜。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正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安装有第三观察镜,所述第二壳体的左侧且位于第二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罩,所述外箱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保护罩。
[0010]
优选的,所述内筒的表面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靠近外箱内腔的一侧与外箱的内腔活动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螺旋杆的右侧与第二壳体内腔右侧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与内筒内腔底部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液压伸缩杆、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内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罩,导流罩的顶部与外箱的内腔活动连接。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3]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箱、内筒、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一转轴、第一电机、导流板、液压伸缩杆、顶板、搅拌杆、第二转轴、第二壳体、第二电机、螺旋杆、第一通槽、第二通槽、第三电机、第二保护罩、顶盖、第一活动门、控制器、第一壳体和第二活动门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混料机通常上料口设置在顶部,且高度通常较高,使得上料较为麻烦,且混合方式较为单一,使得混合效果较差,容易给使用者的使用造成一定不便的问题。
[0014]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腿,能够对外箱和第一壳体进行平衡支撑;
[0015]
通过设置支撑座,能够增大支撑腿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0016]
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增大支撑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0017]
通过设置第一轴承,能够便于螺旋杆的安装和使用;
[0018]
通过设置第二轴承,能够便于第二转轴的安装和使用;
[0019]
通过设置第三保护罩,能够对第一电机进行保护;
[0020]
通过设置第二保护罩,能够对第三电机进行保护;
[0021]
通过设置第一保护罩,能够对第二电机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便上料的混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便上料的混料机的主视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便上料的混料机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7]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方便上料的混料机,包括外箱1,外箱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2,第一壳体22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8,液压伸缩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9,第一壳体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的右侧延伸至外箱1的顶部并与外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2底部的左侧和底部的右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壳体22和外箱1配合使用的第一通槽15以及第二通槽16,第二壳体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
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杆14,螺旋杆14的右侧贯穿至第二壳体12的内腔并与第二壳体12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外箱1内腔后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7,导流板7的前侧与外箱1内腔的前侧固定连接,外箱1的内腔设置有内筒2,导流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护罩18,第二保护罩18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7,第三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的底部贯穿至第二保护罩18的外侧延伸至内筒2的内腔并与内筒2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第二转轴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0,内筒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料阀3,外箱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料阀4,外箱1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顶部贯穿至外箱1的内腔并与内筒2的底部固定连接,外箱1正表面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门20,第一活动门20正表面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1,第一壳体22正表面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门23,外箱1顶部右侧的前侧活动连接有顶盖19。
[0028]
外箱1底部右侧的两侧和第一壳体22底部左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
[0029]
第一活动门20的左侧与外箱1正表面左侧的连接处通过活动连接,第一活动门20的正表面贯穿安装有第一观察镜。
[0030]
第一壳体22正表面的左侧和第二活动门23左侧的连接处通过铰链活动连接,第二活动门23的正表面贯穿安装有第二观察镜。
[0031]
第二壳体12正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安装有第三观察镜,第二壳体12的左侧且位于第二电机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罩,外箱1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电机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保护罩。
[0032]
内筒2的表面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靠近外箱1内腔的一侧与外箱1的内腔活动连接。
[0033]
螺旋杆14的右侧与第二壳体12内腔右侧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轴承活动连接,第二转轴11的底部与内筒2内腔底部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控制器2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6、液压伸缩杆8、第二电机13和第三电机17电性连接,内筒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罩,导流罩的顶部与外箱1的内腔活动连接。
[0034]
通过设置支撑腿,能够对外箱1和第一壳体22进行平衡支撑;
[0035]
通过设置支撑座,能够增大支撑腿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0036]
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增大支撑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0037]
通过设置第一轴承,能够便于螺旋杆14的安装和使用;
[0038]
通过设置第二轴承,能够便于第二转轴11的安装和使用;
[0039]
通过设置第三保护罩,能够对第一电机6进行保护;
[0040]
通过设置第二保护罩,能够对第三电机17进行保护;
[0041]
通过设置第一保护罩,能够对第二电机13进行保护。
[0042]
使用时,使用者打开第二活动门23,将需要混合的物料放置于顶板9的顶部,然后闭合第二活动门23,通过控制器21启动液压伸缩杆8,液压伸缩杆8的输出端带动顶板9移动至第一通槽15的内壁,使得物料进入第二壳体12的内腔,然后使用者通过控制器21启动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通过螺旋杆14推动物料经第二通槽16落至外箱1的内腔,经导流罩导流后落至内筒2的内腔,然后通过控制器21分别启动第三电机17和第一电机6,第
一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转轴5带动内筒2进行转动,第三电机17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转轴11带动搅拌杆10进行转动,对物料进行双重混合,混合完成的物料经第一出料阀3落至外箱1内腔的底部,然后经第二出料阀4排出。
[0043]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44]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