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加工合成材料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0320发布日期:2021-03-02 18:2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加工合成材料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材料生产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生产加工合成材料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0002]
合成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复合而成并具有某些综合性能的材料。它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类。复合材料是随着材料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材料。如工程塑料中的增强塑料,就是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石墨纤维、硼纤维、氧化铝等作增强剂与塑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耐磨等优点。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兴材料,广泛地用于航空、宇航、化工、造船、汽车、电气制造等行业。
[0003]
然而该行业现有生产设备普遍存在产能低下,材料反应不够充分,质量稳定性较弱,生产设备占地面积较大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加工合成材料用反应釜。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加工合成材料用反应釜,包括两个侧板、输送结构、罐体结构、两个一级搅拌结构、二级搅拌结构和下料结构,用于起到固定和安装零部件作用的两个所述侧板呈平行关系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安装用于罐装桶进行输送的所述输送结构;在两个所述侧板的顶端安装用于盛装原料的所述罐体结构,在所述罐体结构的内部安装两个用于对所述罐体结构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的所述一级搅拌结构;在所述罐体结构的内部安装用于对所述罐体结构的内部原料进行搅拌的所述二级搅拌结构,在所述罐体结构的底端安装用于将所述罐体结构内部的原料进行下料的所述下料结构。
[0006]
具体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皮带辊、支撑柱、输送带、第一电机、放置套、卡块和卡槽,所述皮带辊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皮带辊呈平行关系均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还安装固定多个呈平行关系的所述支撑柱,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电机,且所述第一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皮带辊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带的表面固定多个呈环形结构的所述放置套,在两个所述皮带辊的外部均呈环状阵列固定多个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卡块,在所述输送带的内部设有多个与所述卡块对应的所述卡槽。
[0007]
具体的,所述罐体结构包括支脚、罐体、加热盘管、风管、粉管和水管,所述支脚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支脚两个为一组,两组所述支脚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侧板的顶端,在四个所述支脚背离所述侧板的一端固定所述罐体,在所述罐体的顶端固定所述风管,在所述罐体的顶端固定所述粉管,在所述罐体的顶端固定所述水管,在所述罐体的外部呈螺旋状固定所述加热盘管。
[0008]
具体的,所述一级搅拌结构包括减速机、第二电机、第一搅拌杆、固定环、叶片、搅
拌套、第一刮板、固定板和第二刮板,所述减速机固定于所述罐体的顶端,在所述减速机背离所述罐体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电机,在所述罐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搅拌杆,且所述第一搅拌杆与所述减速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外部固定所述固定环,在所述固定环的外部呈环形阵列固定多个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底端固定呈u 形结构的所述搅拌套,在所述搅拌套的外部固定两个所述第一刮板,在所述搅拌套的底端固定多个所述固定板,在多个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均固定所述第二刮板。
[0009]
具体的,所述二级搅拌结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二搅拌杆和叶轮,所述第三电机固定于所述罐体的顶端,在所述罐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搅拌杆,且所述第二搅拌杆与所述第三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搅拌杆的外部固定两组所述叶轮。
[0010]
具体的,所述下料结构包括抵触板、固定块、固定槽、下料管、滑板、限位板、弹簧、挤压块和密封板,所述抵触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抵触板呈环状固定于所述输送带的外部,且多个所述抵触板均呈梯形结构,在所述罐体的底端固定所述下料管,在所述下料管的外部固定所述固定块,在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所述固定槽,且所述固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抵触板的最大宽度,在所述固定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板,在所述滑板的一端固定所述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所述弹簧,在所述滑板的一端固定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挤压块,在所述滑板背离所述挤压块的一端固定所述密封板,且所述密封板为圆形结构,且所述密封板的外部直径大于所述下料管的内部直径小于所述下料管的外部直径,且所述密封板与所述下料管滑动连接。
[0011]
具体的,所述下料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下料管打开或关闭。
[0012]
具体的,所述罐体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罐体结构沿所述输送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
[0013]
具体的,所述罐体结构为多个,所述输送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罐体结构与多个所述输送结构一一对应配合设置,且所述输送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罐体结构的排列方向垂直设置。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产加工合成材料用反应釜,通过罐体结构、一级搅拌结构和二级搅拌结构的配合使用,能够使产能提升40%左右,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即在使用时,首先按配方表的原材料顺序及数量通过水管从液罐中抽取液体材料后,开启搅拌系统,由于在罐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搅拌杆,且两个第二搅拌杆均通过第三电机供能,即开启两个第三电机即可实现两个第二搅拌杆带动叶轮进行搅拌工作,且在罐体的中心位置还通过减速机和第二电机带动的第一搅拌杆转动,由于在第一搅拌杆的外部通过固定环固定多个叶片,且在第一搅拌杆的底端固定搅拌套,通过叶片和搅拌套的转动,也能够实现对罐体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然后再通过粉管投入粉体材料到罐体内部高速分散分钟,升温到100℃后,通过将风管与外部真空泵连接,抽真空脱水1-2小时,冷却至常温后,抽样试验,合格后按需包装,产能提升40%左右,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普通生产设备中的三辊研磨机,取消了研磨工序,通过上述操作无需另外研磨就能达到使用要求,且通过在搅拌套和固定板的一端分别固定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能够对罐体侧壁进行搅拌刮除工作,自带清洁系统,更能充分工作,刮壁搅拌装置能减少设备内材料的残留,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使设备内的材料得到充分反应,质量更稳定。
[0016]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产加工合成材料用反应釜,通过输送结构的设置能够将盛装生产材料的罐装桶进行持续输送,从而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在输送结构进行工作的同时,还能够作用于下料结构,通过输送结构和下料结构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稳定下料和持续性下料,从而能够大大提高罐装的效率,即由于在两个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呈平行关系的皮带辊,且在两个皮带辊的外部转动连接有输送带,由于第一电机与其中一个皮带辊固定,即第一电机工作即可带动输送带进行输送工作,由于在输送带的外部固定多个用于放置罐装桶的放置套,能够对罐装桶进行固定,通过输送带的输送,能够实现持续罐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在每个放置套的一端对应固定一个抵触板,当放置有罐装桶的放置套靠近下料管的底端时,此时抵触板也会进入固定块内部的固定槽内部,由于抵触块呈梯形结构,因此,在进入固定槽的内部后会挤压挤压块,此时挤压块就会通过滑板将密封板从下料管推开,此时下料管连通,就能够完成下料工作,即只在放置套上的罐装桶到达下料管的底端时,下料管才开始下料,从而能够实现持续下料,增加生产效率,且还能够避免原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加工合成材料用反应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0]
图3为图1所示的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图3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22]
图5为图1所示的罐体和一级搅拌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图1所示的下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侧板,2、输送结构,21、皮带辊,22、支撑柱,23、输送带,24、第一电机,25、放置套,26、卡块,27、卡槽,3、罐体结构,31、支脚,32、罐体,33、加热盘管,34、风管,35、粉管,36、水管,4、一级搅拌结构,41、减速机,42、第二电机,43、第一搅拌杆,44、固定环, 45、叶片,46、搅拌套,47、第一刮板,48、固定板,49、第二刮板,5、二级搅拌结构,51、第三电机,52、第二搅拌杆,53、叶轮,6、下料结构, 61、抵触板,62、固定块,63、固定槽,64、下料管,65、滑板,66、限位板,67、弹簧,68、挤压块,69、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6]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产加工合成材料用反应釜,包括两个侧板1、输送结构2、罐体结构3、两个一级搅拌结构4、二级搅拌结构5和下料结构6,用于起到固定和安装零部件作用的两个所述侧板1 呈平行关系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安装用于罐装桶进行输送的所述输送结构2;在两个所述侧板1的顶端安装用于盛装原料的所述罐体结构3,在所述罐体结构3的内部安装两个用于对所述罐体结构3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的所述一级搅拌结构4;在所述罐体结构3的内部安装用于对所述罐体结构3的内部原料进行搅
拌的所述二级搅拌结构5,在所述罐体结构3的底端安装用于将所述罐体结构3内部的原料进行下料的所述下料结构6。
[0027]
具体的,所述输送结构2包括皮带辊21、支撑柱22、输送带23、第一电机24、放置套25、卡块26和卡槽27,所述皮带辊2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皮带辊21呈平行关系均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1,在两个所述侧板1 之间还安装固定多个呈平行关系的所述支撑柱22,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1 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电机24,且所述第一电机24与其中一个所述皮带辊 21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带23的表面固定多个呈环形结构的所述放置套25,在两个所述皮带辊21的外部均呈环状阵列固定多个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卡块26,在所述输送带23的内部设有多个与所述卡块26对应的所述卡槽27,由于在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呈平行关系的所述皮带辊21,且在两个所述皮带辊21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所述输送带23,由于所述第一电机24与其中一个所述皮带辊21固定,即所述第一电机24工作即可带动所述输送带23进行输送工作,由于在所述输送带23的外部固定多个用于放置罐装桶的所述放置套25,能够对罐装桶进行固定,通过所述输送带23的输送,能够实现持续罐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28]
具体的,所述罐体结构3包括支脚31、罐体32、加热盘管33、风管 34、粉管35和水管36,所述支脚31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支脚31两个为一组,两组所述支脚31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侧板1的顶端,在四个所述支脚 31背离所述侧板1的一端固定所述罐体32,在所述罐体32的顶端固定所述风管34,在所述罐体32的顶端固定所述粉管35,在所述罐体32的顶端固定所述水管36,在所述罐体32的外部呈螺旋状固定所述加热盘管33,即在使用时,首先按配方表的原材料顺序及数量通过所述水管36从液罐中抽取液体材料后,开启搅拌系统,然后再通过所述粉管35投入粉体材料到所述罐体32内部高速分散30分钟,升温到100℃后,通过将所述风管34 与外部真空泵连接,抽真空脱水1-2小时,冷却至常温后,抽样试验,合格后按需包装,产能提升40%左右,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普通生产设备中的三辊研磨机,取消了研磨工序,通过上述操作无需另外研磨就能达到使用要求。
[0029]
具体的,所述一级搅拌结构4包括减速机41、第二电机42、第一搅拌杆43、固定环44、叶片45、搅拌套46、第一刮板47、固定板48和第二刮板49,所述减速机41固定于所述罐体32的顶端,在所述减速机41背离所述罐体3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电机42,在所述罐体3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搅拌杆43,且所述第一搅拌杆43与所述减速机4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搅拌杆43的外部固定所述固定环44,在所述固定环44的外部呈环形阵列固定多个所述叶片45,在所述第一搅拌杆43的底端固定呈u形结构的所述搅拌套46,在所述搅拌套46的外部固定两个所述第一刮板47,在所述搅拌套46的底端固定多个所述固定板48,在多个所述固定板48的底端均固定所述第二刮板49,且在所述罐体32的中心位置还通过所述减速机41和所述第二电机42带动的所述第一搅拌杆43转动,由于在所述第一搅拌杆43的外部通过所述固定环44固定多个所述叶片45,且在所述第一搅拌杆43的底端固定所述搅拌套46,通过所述叶片45和所述搅拌套46的转动,也能够实现对所述罐体32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且通过在所述搅拌套46和所述固定板48的一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刮板47和所述第二刮板49,能够对所述罐体32侧壁进行搅拌刮除工作,自带清洁系统,更能充分工作,刮壁搅拌装置能减少设备内材料的残留,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使设备内的材料得到充分反应,质量更稳定。
[0030]
具体的,所述二级搅拌结构5包括第三电机51、第二搅拌杆52和叶轮 53,所述第三电机51固定于所述罐体32的顶端,在所述罐体3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搅拌杆52,且所述第二搅拌杆52与所述第三电机5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搅拌杆52的外部固定两组所述叶轮53,由于在所述罐体3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二搅拌杆52,且两个所述第二搅拌杆 52均通过所述第三电机51供能,即开启两个所述第三电机51即可实现两个所述第二搅拌杆52带动所述叶轮53进行搅拌工作。
[0031]
具体的,所述下料结构6包括抵触板61、固定块62、固定槽63、下料管64、滑板65、限位板66、弹簧67、挤压块68和密封板69,所述抵触板6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抵触板61呈环状固定于所述输送带23的外部,且多个所述抵触板61均呈梯形结构,在所述罐体32的底端固定所述下料管 64,在所述下料管64的外部固定所述固定块62,在所述固定块62上设有所述固定槽63,且所述固定槽63的宽度大于所述抵触板61的最大宽度,在所述固定块6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板65,在所述滑板65的一端固定所述限位板66,且所述限位板66与所述固定块62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板66和所述固定块62之间固定所述弹簧67,在所述滑板65的一端固定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挤压块68,在所述滑板65背离所述挤压块68的一端固定所述密封板69,且所述密封板69为圆形结构,且所述密封板69的外部直径大于所述下料管64的内部直径小于所述下料管64的外部直径,且所述密封板69与所述下料管64滑动连接,由于在每个所述放置套25的一端对应固定一个所述抵触板61,当放置有罐装桶的所述放置套25靠近所述下料管64的底端时,此时所述抵触板61也会进入所述固定块62内部的所述固定槽63内部,由于所述抵触块61呈梯形结构,因此,在进入所述固定槽63的内部后会挤压所述挤压块68,此时所述挤压块68就会通过所述滑板65将所述密封板69从所述下料管64推开,此时所述下料管64连通,就能够完成下料工作,即只在所述放置套25上的罐装桶到达所述下料管64的底端时,所述下料管64才开始下料,从而能够实现持续下料,增加生产效率,且还能够避免原料的浪费。
[0032]
具体的,所述下料管64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下料管64 打开或关闭,进而可以为下料管64下料提供方便。
[0033]
具体的,所述罐体结构3为多个,多个所述罐体结构3沿所述输送结构2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也就是说,多个罐体结构3共用一个输送结构2,每次输送结构传动过来于罐体结构相同数量的灌装桶,电磁阀打开,灌装完成后,电磁阀关闭,输送结构2将装满的多个灌装桶运走,或是,不同的灌装结构内的材料不同,灌装桶经过罐体结构3下方时灌装不同的材料。
[0034]
具体的,所述罐体结构3为多个,所述输送结构2为多个,多个所述罐体结构3与多个所述输送结构2一一对应配合设置,且所述输送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罐体结构3的排列方向垂直设置,也就是说,每个输送结构2输送一个罐体结构3灌装的灌装桶,罐体结构3下方的灌装桶装满后,输送结构2将灌装桶输送至目的地。
[003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所述第一电机24、所述第二电机42和所述第三电机51分别与外部电源进行电性连接,在使用时,首先按配方表的原材料顺序及数量通过所述水管36从液罐中抽取液体材料后,开启搅拌系统,由于在所述罐体3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二搅拌杆52,且两个所述第二搅拌杆52均通过所述第三电机51供能,即开启两个所述第三电机51即可实现两个所述第二搅拌杆52带动所述叶轮53进行搅拌工作,且在所述
罐体32的中心位置还通过所述减速机41和所述第二电机42带动的所述第一搅拌杆43转动,由于在所述第一搅拌杆43的外部通过所述固定环44固定多个所述叶片45,且在所述第一搅拌杆43的底端固定所述搅拌套46,通过所述叶片45和所述搅拌套46的转动,也能够实现对所述罐体 32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然后再通过所述粉管35投入粉体材料到所述罐体 32内部高速分散30分钟,升温到100℃后,通过将所述风管34与外部真空泵连接,抽真空脱水1-2小时,冷却至常温后,抽样试验,合格后按需包装,产能提升40%左右,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普通生产设备中的三辊研磨机,取消了研磨工序,通过上述操作无需另外研磨就能达到使用要求,且通过在所述搅拌套46和所述固定板48的一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刮板47和所述第二刮板49,能够对所述罐体32侧壁进行搅拌刮除工作,自带清洁系统,更能充分工作,刮壁搅拌装置能减少设备内材料的残留,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使设备内的材料得到充分反应,质量更稳定,由于在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呈平行关系的所述皮带辊21,且在两个所述皮带辊21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所述输送带23,由于所述第一电机 24与其中一个所述皮带辊21固定,即所述第一电机24工作即可带动所述输送带23进行输送工作,由于在所述输送带23的外部固定多个用于放置罐装桶的所述放置套25,能够对罐装桶进行固定,通过所述输送带23的输送,能够实现持续罐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在每个所述放置套25的一端对应固定一个所述抵触板61,当放置有罐装桶的所述放置套25靠近所述下料管64的底端时,此时所述抵触板61也会进入所述固定块62内部的所述固定槽63内部,由于所述抵触块61呈梯形结构,因此,在进入所述固定槽63的内部后会挤压所述挤压块68,此时所述挤压块68就会通过所述滑板65将所述密封板69从所述下料管64推开,此时所述下料管64连通,就能够完成下料工作,即只在所述放置套25上的罐装桶到达所述下料管64的底端时,所述下料管64才开始下料,从而能够实现持续下料,增加生产效率,且还能够避免原料的浪费。
[003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