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回风纤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4080发布日期:2021-01-05 18:1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交替回风纤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收集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替回风纤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纤维收集装置的含尘室在长期进行粉尘过滤后,含尘室内会逐渐堆积起较多的粉尘,从而影响含尘室内的过滤效果,因此传统的纤维收集装置通常会采用旋风式过滤器中进行过滤,而旋风式过滤器仅能够有效的将大颗粒的粉尘进行过滤,所以过滤后的空气中仍含有大量细小颗粒的粉尘,不利于纤维收集装置的持续高效过滤,或者传统的纤维收集装置通常也会同时利用旋风过滤器和纤维过滤箱,但传统的纤维收集装置仅采用单一的纤维过滤箱进行细小粉尘的过滤,使得纤维过滤箱内的过滤尘笼上容易堵塞较大的粉尘且易在纤维过滤箱内堆积较厚的粉尘,造成人工需不断关闭引风机对纤维过滤箱内进行清理,导致含尘室内的粉尘浓度降低速度较慢,从而不利于纤维收集装置的持续高效过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到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交替回风纤维收集装置,包括含尘室,所述含尘室的左侧壁面上固定设置有左纤维过滤箱和右纤维过滤箱,所述含尘室的右侧壁面上固定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含尘室的顶部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与引风机相连通,所述出风管的末端连接设置有左输风支管和右输风支管,所述左输风支管与左纤维过滤箱相连通,所述右输风支管与右纤维过滤箱相连通,所述左纤维过滤箱与右纤维过滤箱结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左纤维过滤箱包括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回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回风口的上方,所述进风口与左输风支管相连接,所述回风口与含尘室相连通,所述过滤箱体内设置有过滤尘笼,所述过滤尘笼内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为圆形镂空结构,所述过滤尘笼外围一圈固定围拢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尘笼的正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过滤尘笼上、下两端的转盘相固定,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翻转叶片,所述翻转叶片的左、右两侧边上均固定设置有橡胶刮板,所述橡胶刮板与过滤网相贴近,所述过滤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传动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箱体,所述传动箱体的右侧壁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传动箱体内设置有拨轮、第一螺旋转轴和第二螺旋转轴,所述拨轮与过滤尘笼下端的转盘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转轴固定设置在拨轮的下端位置处且第一螺旋转轴上的螺旋叶片与拨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螺旋转轴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旋转轴的下方,所述第二螺旋转轴固定设置在传动箱体内靠近底部位置处,所述第一螺旋转轴和第二螺旋转轴的右端均穿过传动箱体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螺旋转轴相连接并带动第二螺旋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螺旋转轴的右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螺旋转轴的右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设置有传动链并通过传动链进行连接,所述传动箱体的左侧壁面上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上设置有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箱体,所述传动箱体的右侧壁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传动箱体内设置有第二螺旋转轴,所述第二螺旋转轴固定设置在传动箱体内靠近底部位置处,第二螺旋转轴的右端穿过传动箱体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螺旋转轴相连接并带动第二螺旋转轴进行转动,所述过滤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转动杆相连接并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所述传动箱体的左侧壁面上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上设置有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管和引风机之间设置有纤维收集筒,所述纤维收集筒固定设置在含尘室的右侧壁面上,所述纤维收集筒分别与出风管和引风机相连通,所述纤维收集筒与出风管之间设置有检修软管,所述检修软管设置在出风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左输风支管和右输风支管上均设置有调节阀。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抽风机。

作为优选,所述引风机与含尘室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的另一端与过滤尘笼的上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双纤维过滤箱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回风入含尘室内的空气中的灰尘及纤维含量,从而大幅提升纤维收集装置整体的过滤效果,同时通过交替性进行纤维过滤,也能够使纤维过滤箱始终保持良好的过滤性,从而有利于快速降低含尘室内的粉尘浓度,确保纤维收集装置整体始终保持良好的过滤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左纤维过滤箱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图6的左纤维过滤箱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左纤维过滤箱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含尘室;2、纤维收集筒;3、引风机;4、出风管;5、调节阀;6、右纤维过滤箱;7、抽风机;8、左限位过滤箱;9、左输风支管;10、右输风支管;11、过滤箱体;12、回风口;13、进风口;14、第一电机;15、过滤尘笼;16、转动杆;17、橡胶刮板;18、传动装置;19、盖板;20、传动箱体;21、第一螺旋转轴;22、第一齿轮;23、传动链;24、第二螺旋转轴;25、第二齿轮;26、转盘;27、拨轮;28、检修软管;29、翻转叶片;30、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2、3、4、5所示的一种交替回风纤维收集装置,包括含尘室1,所述含尘室1的左侧壁面上固定设置有左纤维过滤箱8和右纤维过滤箱6,所述含尘室1的右侧壁面上固定设置有引风机3,所述含尘室1的顶部设置有出风管4,所述出风管4与引风机3相连通,所述出风管4的末端连接设置有左输风支管9和右输风支管10,所述左输风支管9与左纤维过滤箱8相连通,所述右输风支管10与右纤维过滤箱6相连通,所述左纤维过滤箱8与右纤维过滤箱6结构相同。

所述左输风支管9和右输风支管10上均设置有调节阀5。

所述出风管4上设置有抽风机7。

所述引风机3与含尘室1相连通。

所述出风管4和引风机3之间设置有纤维收集筒2,所述纤维收集筒2固定设置在含尘室1的右侧壁面上,所述纤维收集筒2分别与出风管4和引风机3相连通,所述纤维收集筒2与出风管4之间设置有检修软管28,所述检修软管28设置在出风管4上。

如图6、7所示,所述左纤维过滤箱8包括过滤箱体11,所述过滤箱体11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进风口13和回风口12,所述进风口13设置在回风口12的上方,所述进风口13与左输风支管9相连接,所述回风口12与含尘室1相连通,所述过滤箱体11内设置有过滤尘笼15,所述过滤尘笼15内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转盘26,所述转盘26为圆形镂空结构,所述过滤尘笼15外围一圈固定围拢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尘笼15的正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两端分别与过滤尘笼15上、下两端的转盘26相固定,所述转动杆16上设置有翻转叶片29,所述翻转叶片29的左、右两侧边上均固定设置有橡胶刮板17,所述橡胶刮板17与过滤网相贴近,所述过滤箱体11的底部设置有传动装置18。

所述进风口13的另一端与过滤尘笼15的上端相连通。

如图8、9所示,所述传动装置18包括传动箱体20,所述传动箱体20的右侧壁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4,所述传动箱体20内设置有拨轮27、第一螺旋转轴21和第二螺旋转轴24,所述拨轮27与过滤尘笼15下端的转盘26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转轴21固定设置在拨轮27的下端位置处且第一螺旋转轴21上的螺旋叶片与拨轮27相啮合,所述第二螺旋转轴24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旋转轴21的下方,所述第二螺旋转轴24固定设置在传动箱体20内靠近底部位置处,所述第一螺旋转轴21和第二螺旋转轴24的右端均穿过传动箱体20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电机14与第二螺旋转轴24相连接并带动第二螺旋转轴24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螺旋转轴24的右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25,所述第一螺旋转轴21的右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齿轮22,所述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25之间设置有传动链23并通过传动链23进行连接,所述传动箱体20的左侧壁面上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上设置有盖板19。

如图10所示,所述传动装置18包括传动箱体20,所述传动箱体20的右侧壁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4,所述传动箱体20内设置有第二螺旋转轴24,所述第二螺旋转轴24固定设置在传动箱体20内靠近底部位置处,第二螺旋转轴24的右端穿过传动箱体20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电机14与第二螺旋转轴24相连接并带动第二螺旋转轴24进行转动,所述过滤箱体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30,所述第二电机30与转动杆16相连接并带动转动杆16进行转动,所述传动箱体20的左侧壁面上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上设置有盖板19。

实施例1:

在使用过程中,当周围环境中仅含有较小颗粒粉尘时,则无需使用纤维收集筒,直接通过引风机3将含尘室1内的灰尘及纤维输送入出风管4中,此时打开左输风支管9上的调节阀5同时右输风支管10上的调节阀5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出风管4仅与左输风支管9相连通,由此经过出风管4将空气输送入左输风支管9中,并通过左输风支管9进入左纤维过滤箱8内的过滤尘笼15中然后通过过滤尘笼15上的过滤网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好后的空气会通过回风口12回风至含尘室1内,待左输风支管9向左纤维过滤箱8输入空气一定时间段后,所述过滤尘笼15的过滤网上会沉积灰尘及纤维,此时打开右输风支管10上的调节阀5同时关闭左输风支管9上的调节阀5,使出风管4仅与右输风支管10相连通并向右纤维过滤箱6中输入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好的空气通过右纤维过滤箱6上的回风口回风至含尘室1内,在右输风支管10对右纤维过滤箱6输入空气进行过滤的时间段时内,左纤维过滤箱8下端的传动装置18开始运作,即,电机14开始运作带动第二螺旋转轴24进行转动,由于第二螺旋转轴24右端的第二齿轮25通过传动链23与第一齿轮22相连接,因此在第二螺旋转轴24转动时也会带动第一螺旋转轴21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螺旋转轴21上的螺旋叶片与拨轮27相啮合,因此在第一螺旋转轴21转动时也会带动拨轮27转动,进一步的带动转盘26和转动杆16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16上的翻转叶片进行旋转并利用橡胶刮板17对过滤网上的灰尘及纤维进行刮除处理,从过滤网上刮落下来的灰尘及纤维会下沉至传动箱体20内的底部,通过第二螺旋转轴24上的螺旋叶片不断螺旋挤压向左侧出灰口位置处移动并通过出灰口进行排出,待左纤维过滤箱8内的灰尘及纤维清理干净后,左纤维过滤箱8下端的传动装置18停止运作,此时右输风支管10上的调节阀5关闭,左输风支管9上的调节阀5再次打开,使出风管4再次与左输风支管9相连通并向左纤维过滤箱8中输入空气进行过滤,与此同时,右纤维过滤箱6下端的传动装置开始运作进行右纤维过滤箱6内灰尘及纤维的清理,如此实现交替性的进行纤维过滤,减少回风中的灰尘及纤维的含量。

实施例2:

在使用过程中,周围环境中较大颗粒粉尘和较小颗粒粉尘均含有较多时,则引风机3与出风管4之间会加装纤维收集筒2用于收集较大颗粒的灰尘及纤维;通过引风机3将含尘室1内的灰尘及纤维输送入纤维收集筒2内,通过纤维收集筒2将空气中较大的灰尘及纤维进行收集并排出,待纤维收集筒2内的空气与较大颗粒的灰尘及纤维分离后,将分离出的空气输送入出风管4中,此时打开左输风支管9上的调节阀5同时右输风支管10上的调节阀5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出风管4仅与左输风支管9相连通,由此经过出风管4将空气输送入左输风支管9中,并通过左输风支管9进入左纤维过滤箱8内的过滤尘笼15中然后通过过滤尘笼15上的过滤网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好后的空气会通过回风口12回风至含尘室1内,待左输风支管9向左纤维过滤箱8输入空气一定时间段后,所述过滤尘笼15的过滤网上会沉积灰尘及纤维,此时打开右输风支管10上的调节阀5同时关闭左输风支管9上的调节阀5,使出风管4仅与右输风支管10相连通并向右纤维过滤箱6中输入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好的空气通过右纤维过滤箱6上的回风口回风至含尘室1内,在右输风支管10对右纤维过滤箱6输入空气进行过滤的时间段时内,左纤维过滤箱8下端的传动装置18开始运作,即,电机14开始运作带动第二螺旋转轴24进行转动,由于第二螺旋转轴24右端的第二齿轮25通过传动链23与第一齿轮22相连接,因此在第二螺旋转轴24转动时也会带动第一螺旋转轴21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螺旋转轴21上的螺旋叶片与拨轮27相啮合,因此在第一螺旋转轴21转动时也会带动拨轮27转动,进一步的带动转盘26和转动杆16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16上的翻转叶片进行旋转并利用橡胶刮板17对过滤网上的灰尘及纤维进行刮除处理,从过滤网上刮落下来的灰尘及纤维会下沉至传动箱体20内的底部,通过第二螺旋转轴24上的螺旋叶片不断螺旋挤压向左侧出灰口位置处移动并通过出灰口进行排出,待左纤维过滤箱8内的灰尘及纤维清理干净后,左纤维过滤箱8下端的传动装置18停止运作,此时右输风支管10上的调节阀5关闭,左输风支管9上的调节阀5再次打开,使出风管4再次与左输风支管9相连通并向左纤维过滤箱8中输入空气进行过滤,与此同时,右纤维过滤箱6下端的传动装置开始运作进行右纤维过滤箱6内灰尘及纤维的清理,如此实现交替性的进行纤维过滤,减少回风中的灰尘及纤维的含量。

出风管4上也可加装抽风机7从而加快出风管4中的空气进入到左纤维过滤箱8或右纤维过滤箱6中。

实施例3:

在使用过程中,当周围环境中较大颗粒粉尘和较小颗粒粉尘均含有较多时,则引风机3与出风管4之间会加装纤维收集筒2用于收集较大颗粒的灰尘及纤维;通过引风机3将含尘室1内的灰尘及纤维输送入纤维收集筒2内,通过纤维收集筒2将空气中较大的灰尘及纤维进行收集并排出,待纤维收集筒2内的空气与较大颗粒的灰尘及纤维分离后,将分离出的空气输送入出风管4中,此时打开左输风支管9上的调节阀5同时右输风支管10上的调节阀5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出风管4仅与左输风支管9相连通,由此经过出风管4将空气输送入左输风支管9中,并通过左输风支管9进入左纤维过滤箱8内的过滤尘笼15中然后通过过滤尘笼15上的过滤网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好后的空气会通过回风口12回风至含尘室1内,待左输风支管9向左纤维过滤箱8输入空气一定时间段后,所述过滤尘笼15的过滤网上会沉积灰尘及纤维,此时打开右输风支管10上的调节阀5同时关闭左输风支管9上的调节阀5,使出风管4仅与右输风支管10相连通并向右纤维过滤箱6中输入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好的空气通过右纤维过滤箱6上的回风口回风至含尘室1内,在右输风支管10对右纤维过滤箱6输入空气进行过滤的时间段时内,左纤维过滤箱8上的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30同时进行运作,第二电机30带动转动杆16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16上的翻转叶片进行旋转并利用橡胶刮板17对过滤网上的灰尘及纤维进行刮除处理,从过滤网上刮落下来的灰尘及纤维会下沉至传动箱体20内的底部,此时第一电机14带动第二螺旋转轴24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二螺旋转轴24上的螺旋叶片将灰尘及纤维不断螺旋挤压向左侧出灰口位置处移动并通过出灰口进行排出,待左纤维过滤箱8内的灰尘及纤维清理干净后,左纤维过滤箱8上的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30同时停止运作,此时右输风支管10上的调节阀5关闭,左输风支管9上的调节阀5再次打开,使出风管4再次与左输风支管9相连通并向左纤维过滤箱8中输入空气进行过滤,与此同时,右纤维过滤箱6上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开始运作进行右纤维过滤箱6内灰尘及纤维的清理,如此实现交替性的进行纤维过滤,减少回风中的灰尘及纤维的含量。

出风管4上也可加装抽风机7从而加快出风管4中的空气进入到左纤维过滤箱8或右纤维过滤箱6中。

所述检修软管28的设置能够便于出风管4堵塞时进行维修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双纤维过滤箱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回风入含尘室内的空气中的灰尘及纤维含量,从而大幅提升纤维收集装置整体的过滤效果,同时通过交替性进行纤维过滤,也能够使纤维过滤箱始终保持良好的过滤性,从而有利于快速降低含尘室内的粉尘浓度,确保纤维收集装置整体始终保持良好的过滤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