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液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6902发布日期:2021-03-09 20:0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液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管道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液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城市市政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近几年每年新铺设和更新改造的市政管网长度超过10万公里。对现有城市管网进行改造,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城市地下管网的更新过程中如果全面采用开挖更换的手段,其庞大的开支不说,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都将是相当大的。采取非开挖手段解决管网改造中的问题,减少管网改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城市建设以及现代化社会生活的强烈要求。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是在不开挖或少开挖(仅开挖工作井)的情况下,利用原管位资源,采取相关技术在现有管道内安装内衬(新管道)的方式使管道获得再生,可以重新获得3o~50年的使用寿命。
3.折叠内衬插管法是将外径略大于主管道内径的hdpe衬管,通过变形设备将hdpe管经多级等径缩径或压“u”型并用纤维胶带绑扎,使其截面小于主管道的内截面, 通过牵引机将hdpe管快速穿入被修复管道中。然后依靠hdpe管自身记忆特性或通过增加压力和温度,将其打开并恢复到原来的管径,使hdpe衬管管径回弹膨胀并以过盈状态帖附于主管道内壁,与旧管道壁紧贴,形成防腐性能与被修复管道的机械性能相结合的一种复合结构材料。从而达到恢复主管道使用功能,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4.本修复技术对原管道清洗要求较高,管道内衬修复前必须对原管道进行清洗,目前应用最多的主要有高压水冲洗法。现有的高压水冲洗法主要在水管的一端加设高压喷头,通过水泵的供水,使得高压喷头喷出高速水柱对管道内壁进行冲洗。但是冲洗的过程中,清洗后的废水掺杂着管道内壁的清洁杂质会通过管道的两个端口流入到两侧的基坑内,使得现场的施工环境更加的泥泞,增加了后续对现场复原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其优点是对管道内壁清洁后的废水进行收集,减少了废水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的破坏。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废液回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包括废液箱,设置在废液箱一侧的泵体,泵体的进水口连接有一固定在管道端部的前段收液组件,泵体的出水口与废液箱内部相互连通;
8.所述前端收液组件包括接料斗,连接在接料斗底部的抽料管,抽料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泵体的进水口处;接料斗的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夹设在管道边沿处的固定组件;
9.固定组件包括与接料斗端口边沿固接的延伸板,固接在延伸板同侧用于夹持管道边沿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接料斗的开口位于管道边沿的正下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首先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将接料斗夹持在管道端口处,并使接料斗的端口位于管道端口的正下方,当对管道内壁进行清洁时,清洗后
的液体会通过管道的端口留出,并使液体流入进接料斗内,通过泵体的工作,带动接料斗内的液体抽入进废液斗内,从而对废液进行了及时的回收。通过接料斗的设置,对废液进行了及时的收集,减少了废液的遗漏对基坑内部环境造成破坏。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上螺纹连接有一向第二夹板方向旋近的顶触螺栓。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将管道的边沿夹持后,通过定位螺栓的旋拧,使得定位螺栓的头部顶触在管道内壁上,使得管道与第二夹板相互挨靠,从而增加了固定组件与管道端口位置固定的牢固性。
13.优选的,所述废液箱的上方架设有一对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
14.过滤装置包括架设在废液箱上方的拖环,设置在拖环内与拖环同轴转动的支架,支架内放置有若干个过滤组件;
15.所述泵体的出水口连接有一出水管,出水管的端口位于支架的上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回收的废液进行再次利用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过滤装置的设置能够将废液中的大部分杂质进行过滤去除,从而有利于废水的再次利用,出水管将掺杂着杂质的废水通入进每个过滤组件内,若滤渣在过滤组件内堆积较多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支架的转动,使得其余的过滤组件与出水管端口对位,便于对盛有废渣的过滤组件进行清理,也保障了过滤装置的正常的过滤效率。
17.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废料盒,废料盒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废料盒内还铺设有用于过滤砂石的过滤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布具有透气透水的作用,对泥渍具有良好的过滤作用,当废水通入进废料盒内后,液体会通过过滤布并从废料盒底部的通孔进入到废液箱内,而液体中的杂质会被过滤布过滤掉并存留在废料盒内,便于工作人员对废料盒进行集中清理。
19.优选的,所述接料斗内还放置有粗过滤器,粗过滤器为搭放在接料斗内的粗过滤盒,粗过滤盒的底部设置为网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清理管道内壁的废水中会残留杂质,体积较大的杂质掉落在接料斗内有可能会在液体传送的过程中造成杂质在抽料管内的堵塞,影响到抽水效率;所以粗过滤盒能够有效的对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收集,减少后续过滤装置的压力,保障了抽送液体的正常运行。
21.优选的,所述废液箱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废液箱进行移动,提高了操作效率。
23.优选的,所述废液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推动废液箱的扶柄。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柄的设置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对废液及时进行了收集,使得废液不易对周边施工环境造成破坏。废液通过管道端口流出时,接料斗对废液进行了及时收集,并通过泵体的作用将废液及时的泵入进废液箱内;
27.2、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由于过滤装置的设置,使得废液通过过滤将杂质滤出,而过滤后的液体可再次进行利用;
28.3、使得抽料管不易堵塞。由于粗过滤器的设置能够将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减少了泵体的抽取压力,保障了抽料管的通畅。
附图说明
29.图1是废液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体现前端收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体现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体现过滤装置的爆炸图;
33.图5是体现支架底部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废液箱;11、泵体;12、出水管;13、万向轮;14、扶柄;2、前端收液组件;21、接料斗;22、抽料管;23、粗过滤盒;3、过滤装置;31、托环;32、支撑梁;33、支架;331、承托孔;34、转动轮;35、限位管;36、废料盒;361、通孔;362、翻边;37、过滤布;4、固定组件;41、延伸板;42、第一夹板;43、第二夹板;44、顶触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废液箱1,废液箱1的一侧固定有一泵体11,泵体11的进水口连接有一前端收液组件2,如图2所示前端收液组件2设置在管道的端口处;泵体11的出水口连接有一出水管12,出水管12的末端架设在废液箱1的上端口区域。废液箱1的上方还夹设有一过滤装置3。当对管道内壁进行清理时,废水会从管道的两端流出,此时前端收液组件2将废液进行收集,并通过泵体11将废液泵入进收液箱内,从而对废液进行收集,而废液进入到废液箱1前会经过过滤装置3的过滤,从而使过滤后的液体再次进行利用。
37.如图2和图3所示,前端收液组件2包括一接料斗21,接料斗21端口的长度长于管道的直径,接料斗21的底部连接有一抽料管22,抽料管22的另一端与泵体11的进水口相互连通。接料斗21的边沿处还设置有一用于和管道边沿相互固定的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在接料斗21边沿的延伸板41,延伸板41位于接料斗21的中部并向远离接料斗21的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板41与接料斗21端口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延伸板41背离接料斗21的一侧固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3,第一夹板42与第二夹板43之间留有空隙,并且第一夹板42与接料斗21端口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38.当工作人员将接料斗21架设在管道的端口时,首先将固定组件4插入进管道的下边沿处,使管道的下边沿位于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3之间。由于延伸板41固定在接料斗21边沿的中部区域,使得接料斗21的受力更加均匀,并稳定的支设在管道的下边沿处。为了使接料斗21架设的更加稳定,第一夹板42背离第二夹板43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一顶触螺栓44,通过顶触螺栓44的旋拧,使得顶触螺栓44的端部顶压在管道的内壁上,并带动第二夹板43与管道外臂挨靠,从而增加了管道外臂与第二夹板43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接料斗21架设的稳定性。当清洗水从管道端口流出时,接料斗21的位置能够将大部分的液体进行收集,从而减少了废水流入基坑内,减少了对施工环境的破坏。
39.如图3所示,管道的清洗水中存留有管道内壁的污垢,若清洗水的流速过快,使得污垢急剧堆积在接料斗21内,容易造成抽料管22的阻塞,影响到抽料管22的正常输送。为了
减少污垢在接料斗21内阻塞的情况发生,接料斗21的端口处还搭放有一粗过滤盒23,粗过滤盒23底板设置为网状,并且每个网孔为6mm*6mm的方格,使得废液进入到接料斗21的过程中会首先经过粗过滤盒23的过滤,而大于网孔尺寸的杂质污垢阻隔在粗过滤盒23内,从而提高了抽料管22的输送效率。而且粗过滤盒23搭放在接料斗21内,也便于对粗过滤盒23进行拆卸,及时的将杂质进行倾倒。
40.如图4和图5所示,过滤装置3包括水平设置在废液箱1上方的托环31,拖环31的外周面固接有两个与废液箱1相互连接的支撑梁32,从而保障拖环31架设的稳定性;拖环31内同轴设置有一圆形的支架33,支架33的边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轮34(本实施例中转动轮34设置有八个),相邻两个转动轮34之间距离相等,并且每个转动轮34轴线的延长线与支架33的轴线相互干涉。支架33的下表面同轴固接有一限位管35,限位管35外周面直径等于拖环31内壁的直径,并且限位管35的外壁贴靠在拖环31的内壁上。当拖环31转动时,限位管35限制了支架33与拖环31的脱离,而转动轮34减少了支架33与拖环31转动的阻力,保障了支架33与拖环31之间的同轴转动。
41.如图4和图5所示,支架33上表面以支架33的中心均匀开设有八个扇形的承托孔331,每个承托孔331内放置有一废料盒36,废料盒36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361,并且废料盒36的底部还铺设有一过滤布37,过滤布37的尺寸与废料盒36底部尺寸相同,从而将所有的通孔361遮挡住,过滤布37为市面上销售的污泥过滤布37,其具有透水透气不透泥的特点。废料盒36的边沿向外翻折从而形成翻边362,使得废料盒36的翻边362搭放在承托孔331的边沿处,限制了废料盒36与支架33的脱离。
42.当对废液进行过滤时,工作人员首先转动支架33,使其中一个过滤盒转动到出水管12端口的正下方。然后启动泵体11带动废液从出水管12的端口流出,液体进入到废料盒36内,由于过滤布37的设置,使得废液中的大部分污垢杂质无法通过过滤布37并存留在废料盒36内,而大部分液体会依次通过过滤布37和通孔361,最终滴落在废液箱1内。但是随着杂质的增多,会影响到过滤盒的排液效率,工作人员可通过对支架33进行转动,使其他的废料盒36位于出水管12端口的下方,保障过滤布37高效的过滤效率,而且工作人员无需停止泵体11工作,即可高效的实现废水的抽取和过滤,保障了废液的收集转移和过滤。
43.如图1所示,废液箱1的底部四角处各固接有一万向轮13,并且废液箱1背离泵体11的一侧固接有一扶柄14。使得工作人员可操作扶柄14便捷的对废料箱进行移动和转移,以满足现场施工的需求。
44.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