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密封圈加工吸尘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4078发布日期:2021-04-09 12:5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化硅密封圈加工吸尘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粉尘吸收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化硅密封圈加工吸尘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碳化硅密封圈半成品进行机械加工时,由于加工刀具会在碳化硅密封圈半成品坚硬的表面进行刻蚀和打磨等处理,所以会产生大量的碳化硅粉尘。如果将产生的生产粉尘直接用排气扇等排出室外,不仅室内的粉尘吸收清洁效果不好,并且直接排出室外,也会对室外空气进行污染。并且,碳化硅粉尘颗粒偏重的特性,采用其他通用的粉尘吸收处理装置,也很难做到室内几乎完全的吸收处理及室外零粉尘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化硅密封圈加工吸尘处理系统,当生产线在对碳化硅密封圈半成品进行机械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的碳化硅粉尘,解决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在室内无法被几乎完全吸收处理和室外零粉尘排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化硅密封圈加工吸尘处理系统,包括吸尘总管道,所述吸尘总管道上设置有一组吸尘管,所述吸尘总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吸尘处理装置,所述吸尘处理装置包括第一集尘罩和第二集尘罩,所述第一集尘罩内设置有一组第一集尘离心桶,在第一集尘离心桶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抖动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吸尘风机,所述第一吸尘风机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管,在第一集尘离心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集尘仓。所述第一出风管出风口连通于第二集尘罩,所述第二集尘罩内设置有一组第二集尘离心桶,在第二集尘离心桶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抖动的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吸尘风机,所述第二吸尘风机上设置有第二出风管,在第二集尘离心桶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集尘仓,所述第二出风管连接设置有喷雾清洁装置。

为了进一步保证在不停止碳化硅密封圈加工吸尘系统工作,当处理第一集尘仓及第二集尘仓内收集的粉尘时,不会因为集尘仓内的气流而导致粉尘外泄,所述第一集尘仓设置为两段式,分为第一上集尘仓和第一下集尘仓;所述第一上集尘仓下方设置有第一上出料阀,所述第一下集尘仓下方设置有第一下出料阀,所述第一下出料阀连接设置有第一收尘管,所述第一收尘管对接设置有第一收尘桶;所述第二集尘仓设置为两段式,分为第二上集尘仓和第二下集尘仓;所述第二上集尘仓下方设置有第二上出料阀,所述第二下集尘仓下方设置有第二下出料阀,所述第二下出料阀连接设置有第二收尘管,所述第二收尘管对接设置有第二收尘桶。

为了保证吸收总管道的大量粉尘气流几乎完全从第一集尘离心桶底部进入,提高第一集尘离心桶的集尘效率,所述吸尘总管道与第一集尘罩相连通的管道口上方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倾斜向下一直延申至第一集尘离心桶下方。

为了增加第一集尘离心桶和第二集尘离心桶集尘面积,进一步提升集尘效率,所述第一集尘离心桶和第二集尘离心桶底部均为敞口状,桶侧面及顶部均匀分布有筛孔。

为了进一步确保室外的粉尘零排放,所述喷雾清洁装置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顶部的一组高压雾化喷头,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

为了实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自清洁能力,所述第一集尘罩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安装座,第一过滤网安装座与第一过滤网间设置有一组第一支撑弹簧;所述第二集尘罩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安装座,第二过滤网安装座与第二过滤网间设置有一组第二支撑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吸尘风机和第二吸尘风机,给整个吸尘处理系统提供了气流,产生吸尘动力。通过设置第一集尘罩和第二集尘罩,实现对粉尘气体的两次吸收净化,减少了粉尘排放。在第一集尘罩和第二集尘罩内设置带筛孔的第一集尘离心桶和第二集尘离心桶,将含有粉尘的气流通过筛孔时,粉尘吸附在筛孔及桶壁上,第一集尘离心桶和第二集尘离心桶各自发生离心运动,将粉尘甩到第一集尘罩和第二集尘罩的内壁上,最终掉入第一集尘仓和第二集尘仓,提升了粉尘吸收收集效果。所述第二出风管连接设置有喷雾清洁装置,当第二出风管排出含有未被第一集尘罩和第二集尘罩完全吸收的粉尘气体,该气体中的粉尘遇喷雾清洁装置内的高压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凝结变为泥水,通过出水管排出室外,从而实现了室外零粉尘排放的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碳化硅密封圈加工吸尘处理系统,包括吸尘总管道1,所述吸尘总管道1上均匀距离设置有一组吸尘管101,所述吸尘管101的管口设置在碳化硅密封圈加工设备的上方。所述吸尘总管道1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吸尘处理装置102,所述吸尘处理装置102包括第一集尘罩2和第二集尘罩3,所述第一集尘罩2内设置有一组第一集尘离心桶201。所述吸尘总管道1与第一集尘罩2相连通的管道口上方设置有导风板103,所述导风板103倾斜向下一直延申至第一集尘离心桶201下方,使得吸收总管道的大量粉尘气流几乎完全从第一集尘离心桶201底部进入。在第一集尘离心桶201上方的第一集尘罩2壁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安装座2021,在所述第一集尘离心桶201上方还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02,第一过滤网安装座2021与第一过滤网202间通过设置的一组第一支撑弹簧2022进行连接,当风吹动第一过滤网202,支撑弹簧2022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一过滤网202上下抖动,可以让第一过滤网202上的粉尘自动掉落。所述第一过滤网20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吸尘风机203,所述第一吸尘风机203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管204,在第一集尘离心桶20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集尘仓205。所述第一集尘仓205设置为两段式,分为第一上集尘仓2051和第一下集尘仓2052;所述第一上集尘仓2051下方设置有第一上出料阀2061,所述第一下集尘仓2052下方设置有第一下出料阀2062,所述第一下出料阀2062连接设置有第一收尘管207,所述第一收尘管207对接设置有第一收尘桶208。当该吸尘处理系统工作一段时间后,所述第一上集尘仓2051内已经收集了粉尘,打开第一上出料阀2061,第一上集尘仓2051内的粉尘进入述第一下集尘仓2052内,关闭第一上出料阀2061后,再打开第一下出料阀2062,粉尘通过第一收尘管207掉入第一收尘桶208内。如此设计操作,保证了吸尘处理系统在工作中,处理收集的粉尘时,第一集尘罩2始终是密封状态,不会造成粉尘外泄。

所述第一出风管204出风口连通于第二集尘罩3,所述第二集尘罩3内设置有一组第二集尘离心桶301,在第二集尘离心桶301上方的第二集尘罩3壁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安装座3021,在所述第二集尘离心桶301上方还设置有第二过滤网302,第二过滤网安装座3021与第二过滤网302间通过设置的一组第二支撑弹簧3022进行连接,当风吹动第二过滤网302,支撑弹簧3022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二过滤网302上下抖动,可以让第二过滤网302上的粉尘自动掉落。,所述第二过滤网30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吸尘风机303,所述第二吸尘风机303上设置有第二出风管304,在第二集尘离心桶30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集尘仓305;所述第二集尘仓305设置为两段式,分为第二上集尘仓3051和第二下集尘仓3052;所述第二上集尘仓3051下方设置有第二上出料阀3061,所述第二下集尘仓3052下方设置有第二下出料阀3062,所述第二下出料阀3062连接设置有第二收尘管307,所述第二收尘管307对接设置有第二收尘桶308。当该吸尘处理系统工作一段时间后,所述第二上集尘仓3051内已经收集了粉尘,打开第二上出料阀3061,第二上集尘仓3051内的粉尘进入述第二下集尘仓3052内,关闭第二上出料阀3061后,再打开第二下出料阀3062,粉尘通过第二收尘管307掉入第二收尘桶308内。如此设计操作,保证了吸尘处理系统在工作中,处理收集的粉尘时,第二集尘罩3始终是密封状态,不会造成粉尘外泄。所述第一集尘离心桶201和第二集尘离心桶301底部均为敞口状,桶侧面及顶部均匀分布有筛孔,当含有粉尘的气体通过筛孔时,会被吸附在筛孔及离心桶上,设置一段时间间隔,离心桶发生离心运动,将吸附在筛孔及离心桶上的粉尘甩到第一集尘罩2和第二集尘罩3的内壁上,最终掉入第一集尘仓205和第二集尘仓305内。

所述第二出风管304连接设置有喷雾清洁装置4,所述喷雾清洁装置4包括筒体401,在筒体401顶部设置有一组高压雾化喷头402,所述筒体40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403。当第二出风管304排出可能还含有部分未被第一集尘罩2和第二集尘罩3吸收的粉尘气体,该气体中的粉尘遇高压雾化喷头402喷出的水雾凝结变为泥水,通过出水管403排出室外,最终实现了对室内粉尘的清洁和室外零粉尘排放的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