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7126发布日期:2020-09-23 00:3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分析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试剂盒。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免疫分析中,根据具体分析项目的不同,试剂通常包括多个组分,包括磁珠试剂、标记试剂、稀释液、预处理液等试剂组分。非均相免疫分析中通常用到的磁珠试剂,又称为固相试剂,要求磁珠试剂在仪器取样前处于均匀悬浮状态。

例如,一项申请号为201820181197.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试剂盒,包括试剂容器,所述试剂容器包括可独立转动的固相试剂容器及至少一个均相试剂容器;所述固相试剂容器还设有传动部;及试剂架,所述试剂架的一侧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豁槽,所述支撑部的侧边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豁槽,所述固相试剂容器通过所述缺口卡置于所述豁槽中;所述试剂架还设有安装部,用于将试剂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免疫分析仪中;所述均相试剂容器设置于所述试剂架中。

但是现有的试剂盒中,磁珠试剂所需混匀的时间较长,混匀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匀效率高的试剂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试剂盒,包括:

外壳,其一端设有磁珠试剂腔;

磁珠试剂瓶,其嵌入磁珠试剂腔并可相对于外壳转动,磁珠试剂瓶下端设置有转轴,转轴伸出外壳并安装有齿轮,磁珠试剂瓶内部设有第一容腔,沿第一容腔的底面向上延伸有多个搅拌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搅拌筋以磁珠试剂瓶的回转轴为中心环形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环形布置的多个搅拌筋的中心向下挖设第二容腔,任意相邻两个搅拌筋之间间隔形成的间隙连通第一容腔、第二容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筋与第一容腔的内侧壁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珠试剂腔的底部嵌装有轴承,轴承套设于转轴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珠试剂腔顶部覆盖设置有密封膜,密封膜上方覆盖设置有弹性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膜的中心开设有十字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底部设有用于安装齿轮的缺口,齿轮与转轴位于外壳底面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外壳底面上凹形成有第一导槽,第一导槽沿前后方向贯穿外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外壳底面上凹形成有第二导槽,第二导槽沿左右方向贯穿外壳。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磁珠试剂瓶的瓶底设置多个搅拌筋,使得磁珠试剂瓶转动时,搅拌筋可起到加速混匀的效果,进而提高混匀效率;

2、通过在多个搅拌筋的中心挖设第二容腔,使得试剂针能够在吸取磁珠试剂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戳到磁珠试剂瓶的底部以吸取更多的磁珠试剂,减少磁珠试剂瓶的死腔量,避免磁珠试剂的浪费,且由于第二容腔与第一容腔通过间隙连通,磁珠试剂搅拌时的流动性更好,混匀效果更加理想;

3、将搅拌筋与第一容腔的内侧壁间隔设置,避免混匀过程中磁珠在离心力作用下吸附于搅拌筋与第一容腔内壁的连接处,保证磁珠试剂混匀之后的磁珠密度,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爆炸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的右视图。

图中,100、外壳;110、磁珠试剂腔;120、缺口;130、第一导槽;140、第二导槽;200、磁珠试剂瓶;210、转轴;220、第一容腔;230、搅拌筋;240、第二容腔;250、间隙;300、齿轮;400、轴承;500、密封膜;600、弹性膜;610、十字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试剂盒,包括扇形的外壳100和磁珠试剂瓶200,外壳100右端设有供磁珠试剂瓶200嵌入的磁珠试剂腔110,磁珠试剂腔110左侧设有四个常规试剂腔,磁珠试剂瓶200下端设置有转轴210,转轴210向下伸出外壳100并安装有齿轮300,在齿轮300与试剂盘的驱动齿轮啮合后,驱动齿轮可带动磁珠试剂瓶200在磁珠试剂腔110内转动。

其中,磁珠试剂瓶200内部设有第一容腔220,沿第一容腔220的底面向上延伸有四个搅拌筋230,磁珠试剂瓶200转动时,搅拌筋230可起到加速混匀的效果,进而提高混匀效率。

四个搅拌筋230以磁珠试剂瓶200的回转轴210为中心环形布置,磁珠试剂瓶200转动时,四个搅拌筋230可如同风扇一样旋转,搅拌效果更加理想。

进一步的,环形布置的四个搅拌筋230的中心向下挖设第二容腔240,任意相邻两个搅拌筋230之间间隔形成的间隙250连通第一容腔220、第二容腔240。使得试剂针能够在吸取磁珠试剂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戳到磁珠试剂瓶200的底部以吸取更多的磁珠试剂,减少磁珠试剂瓶200的死腔量,避免磁珠试剂的浪费,且由于第二容腔240与第一容腔220通过间隙250连通,磁珠试剂搅拌时的流动性更好,混匀效果更加理想。

为使磁珠试剂瓶200转动更加平稳、顺畅,磁珠试剂腔110的底部嵌装有轴承400,轴承400套设于转轴210外,该轴承400封闭设置于磁珠试剂腔110内而不外露,工作可靠且使用寿命长。

另外,外壳100底部设有用于安装齿轮300的缺口120,齿轮300与转轴210位于外壳100底面上方,使得试剂盒放置到试剂盘上后,齿轮300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且不易与试剂盘发生干涉,试剂盒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4所示,磁珠试剂腔110顶部覆盖设置有密封膜500,密封膜500上方覆盖设置有弹性膜600。

试剂针戳穿弹性膜600、密封膜500后可吸取试剂,试剂针离开后,弹性膜600则会在自身弹力作用下重新涨紧密封,从而尽可能避免试剂蒸发,密封膜500则可在试剂盒罐装完毕后起到密封保存的作用,便于试剂盒运输。

密封膜500可以是塑封膜或铝箔膜,弹性膜600可以是硅胶膜或橡胶膜。而外壳上的四个常规试剂腔也可设置密封膜500、弹性膜600。

弹性膜600的中心开设有十字槽610,十字槽610可方便试剂针插入,并能最大限度防止试剂蒸发。

如图5-6所示,沿外壳100底面上凹形成有第一导槽130,第一导槽130沿前后方向贯穿外壳100。

与本试剂盒配合使用的试剂盘上设有环状的卡环,试剂盒通过第一导槽130与卡环上下嵌合,而试剂盒随试剂盘转动时,第一导槽130始终与卡环保持嵌合状态,使得试剂盒不会在离心力作用下相对于试剂盘径向移动,试剂盒在试剂盘上安装更可靠。

而在试剂盒需要径向滑动以插入或脱离试剂盘的位置,卡环对应的径向开设有槽口,槽口可供试剂盒径向活动。

沿外壳100底面上凹形成有两个第二导槽140,两个第二导槽140沿左右方向贯穿外壳100。

第二导槽140可与试剂盘上的导向筋相配合,引导试剂盒相对于试剂盘径向滑动,且试剂盒在试剂盘上的安装位置更精确,不易晃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