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7645发布日期:2021-06-29 23:5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混合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化工、医学和食品等行业,产品有的需要保证在无菌的状态,而臭氧水溶液可将有害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水或矿物盐,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是极强的氧化剂、消毒杀菌剂、漂白剂和除臭,在臭氧发生技术过程中需要用到臭氧混合机。

目前现有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现有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装置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在装置进行使用时,在不同工作人员操作使用下,不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装置的使用高度,降低装置的实用性。

2、目前现有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装置卸料口与卸料盖之间在混合机进行混合的情况下,卸料盖与卸料口没有安装好的的话,容易时的卸料盖脱离卸料口,降低卸料盖与卸料口连接的紧密性,从而影响装置进行混合工作。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装置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在装置进行使用时,在不同工作人员操作使用下,不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装置的使用高度;混合机进行混合的情况下,卸料盖与卸料口没有安装好的的话,容易时的卸料盖脱离卸料口,降低卸料盖与卸料口连接的紧密性,从而影响装置进行混合工作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两侧设有推动件,且推动件顶部连接顶板,两个所述顶板顶部之间通过支撑座进行连接,且支撑座底部中间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连接伸缩筒,所述支撑座顶部两侧连接传动座,且两个传动座之间连接混合仓,所述混合仓上下两端连接卸料口,且卸料口一端连接卸料盖,所述卸料口两侧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一端连接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设有转轴,且转轴连接有弹簧筒,所述弹簧筒内部设有弹簧柱,且弹簧柱穿出弹簧筒内部顶端固定连接压杆,所述压杆一端连接压紧球。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筒设置在底座内部中间,且伸缩杆穿过伸缩筒内部顶端连接在支撑座底部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支撑座长度相同,所述顶板顶端与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卸料盖顶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凹槽,且凹槽与压紧球底部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与弹簧筒之间处于垂直状态,所述弹簧柱在自然状态下时,压杆与弹簧筒顶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实用新型,伸缩筒设置在底座内部中间,且伸缩杆穿过伸缩筒内部顶端连接在支撑座底部中间位置,底座与支撑座长度相同,顶板顶端与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推动件进行升高,使得底板带动支撑座进行上升,上升的同时,伸缩杆在伸缩筒内进行伸出,使得装置上升或下降的稳定性提高,通过此结构方便调节装置的高度,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2、该实用新型,压杆与弹簧筒之间处于垂直状态,在弹簧柱自然状态下时,压杆与弹簧筒顶部接触,通过转动座将弹簧筒转动到与连接杆垂直的角度,同时在弹簧柱的作用下拉动压杆,弹簧柱被拉伸,在弹力的作用下压杆将再弹簧柱的作用下对卸料盖进行压紧,此结构将卸料盖在卸料口上进行二次固定,压杆带动压紧球将稳定的卡合在卸料盖上的凹槽内,此结构提高了卸料盖在卸料口上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出现在工作过程中,卸料盖脱离卸料口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卸料盖与卸料口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座与支撑座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推动件;3、顶板;4、支撑座;5、伸缩筒;6、伸缩杆;7、传动座;8、混合仓;9、卸料口;10、卸料盖;11、凹槽;12、连接杆;13、转动座;14、转轴;15、弹簧筒;16、弹簧柱;17、压杆;18、压紧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4:一种微纳米气泡臭氧混合机,包括底座1,底座1内部两侧设有推动件2,且推动件2顶部连接顶板3,两个顶板3顶部之间通过支撑座4进行连接,且支撑座4底部中间连接伸缩杆6,伸缩杆6底端连接伸缩筒5,支撑座4顶部两侧连接传动座7,且两个传动座7之间连接混合仓8,混合仓8上下两端连接卸料口9,且卸料口9一端连接卸料盖10,卸料口9两侧连接有连接杆12,且连接杆12一端连接转动座13,转动座13上设有转轴14,且转轴14连接有弹簧筒15,弹簧筒15内部设有弹簧柱16,且弹簧柱16穿出弹簧筒15内部顶端固定连接压杆17,压杆17一端连接压紧球18。

伸缩筒5设置在底座1内部中间,且伸缩杆6穿过伸缩筒5内部顶端连接在支撑座4底部中间位置,底座1与支撑座4长度相同,顶板3顶端与支撑座4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推动件2进行升高,使得底板3带动支撑座4进行上升,上升的同时,伸缩杆6在伸缩筒5内进行伸出,使得装置上升或下降的稳定性提高,通过此结构方便调节装置的高度,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卸料盖10顶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凹槽11,且凹槽11与压紧球18底部卡合连接,通过此结构使得压杆17带动压紧球18将稳定的卡合在卸料盖10上,通过此结构提高了卸料盖10在卸料口9上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出现在工作过程中,卸料盖10脱离卸料口9的情况。

压杆17与弹簧筒15之间处于垂直状态,在弹簧柱16自然状态下时,压杆17与弹簧筒15顶部接触,通过转动座13将弹簧筒15转动到与连接杆12垂直的角度,同时在弹簧柱16的作用下拉动压杆17,弹簧柱16被拉伸,在弹力的作用下压杆17将再弹簧柱16的作用下对卸料盖10进行压紧,此结构将卸料盖10在卸料口9上进行二次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操作者根据需要调节装置的高度,通过推动件2进行升高,使得底板3带动支撑座4进行上升,上升的同时,伸缩杆6在伸缩筒5内进行伸出,使得装置上升或下降的稳定性提高,然后通过混合仓8进行混合,在此过程中,通过转动座13将弹簧筒15转动到与连接杆12垂直的角度,同时在弹簧柱16的作用下拉动压杆17,弹簧柱16被拉伸,在弹力的作用下压杆17将在弹簧柱16的作用下对卸料盖10进行压紧,压杆17带动压紧球18将稳定的卡合在卸料盖10上的凹槽11内,使得提高卸料盖10在卸料口9上连接的紧密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