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1147发布日期:2021-07-20 16: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靠近底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槽(11),所述进水槽(11)上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沉淀池(1)内部连通,所述沉淀池(1)位于进水槽(11)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泥斗(28),所述泥斗(28)的顶端与沉淀池(1)的内部连通,所述泥斗(28)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主出泥管(13)固定连接的出泥口,所述主出泥管(13)上设置有主出泥管阀(12),所述沉淀池(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槽(9),所述出水槽(9)上开设有用于与沉淀池(1)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沉淀池(1)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网板(5),所述网板(5)的一侧设置有网笼(4),所述网笼(4)上远离出水口的一侧为开口设计,所述网笼(4)的顶部与吊绳(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吊绳(6)的一端穿过盖板(8)上开设的通孔与卡件(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件(7)的下方设置有盖板(8),所述盖板(8)的一侧通过铰链与沉淀池(1)顶部铰接,所述盖板(8)下端设置有开设在横板(19)上的通孔,所述横板(19)上的通孔尺寸略大于网笼(4)的尺寸,所述沉淀池(1)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挡板(2),所述挡板(2)的底部和侧面均与沉淀池(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的高度沿进水槽(11)到出水槽(9)的方向逐渐降低,所述沉淀池(1)出水口的高度略低于靠近出水槽的挡板(2)的高度,所述每两个挡板(2)之间均设置有刮泥装置(3),所述刮泥装置包括摇杆(16)、铁链(17)、第一大齿轮(18)、第二大齿轮(23)、第一小齿轮(27)、第二小齿轮(25)、刮泥板(21)、竖杆(22)、加强筋(20)、第一齿轮条(26)和第二齿轮条(24),所述沉淀池(1)底部位于相邻两个挡板(2)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辅出泥口,所述沉淀池(1)的辅出泥口与辅出泥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出泥管(14)上固定安装有辅出泥管阀(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条(26)固定安装在横板(19)顶部位于相邻两个挡板(2)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齿轮条(26)上设置有第一大齿轮(18),所述第一大齿轮(18)与第一齿轮条(26)齿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齿轮(18)与第一齿轮条(26)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大齿轮(18)通过转轴与第一小齿轮(2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小齿轮(27)与铁链(17)咬合连接,所述铁链(17)套设在第一小齿轮(27)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链(17)的下端套设在第二小齿轮(25)的外侧且与第二小齿轮(25)咬合连接,所述第二小齿轮(25)通过转轴与第二大齿轮(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大齿轮(23)与第二齿轮条(24)齿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齿轮(18)相对于安装有第一小齿轮(27)一侧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有竖杆(22),轴承座安装在竖杆(22)一端的侧面,所述竖杆(22)的另一端的侧面也安装有用于与第二大齿轮(23)的远离第二小齿轮(25)的一侧固定连接的轴承座,所述第二齿轮条(24)固定安装在沉淀池(1)的底部,所述竖杆(2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刮泥板(21),所述竖杆(22)和刮泥板(2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加强筋(20),所述加强筋(20)的方向与竖杆(22)相互垂直,所述刮泥板(21)的安装方向与挡板(2)的方向相互垂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刮泥装置、网笼、网板、主出泥管、刮泥板、竖杆和泥斗,将污水通过进水槽排入沉淀池中,污水沿挡板逐渐上升最后沿着挡板的壁流到相邻两个挡板之间,设置多个挡板增加污水的流淌距离,从而减少污水处理池的深度和占地面积,结构更加合理;所述污水流过最后一个挡板后,经过网笼和网板进入出水槽中,网笼的设置使水面上的漂浮垃圾在网笼内聚集,握住卡件沿着吊绳将网笼拉高,将网笼取出,从而实现对漂浮物的打捞,设置网板,防止在网笼拉出时,漂浮物进入出水槽;第一大齿轮和第二大齿轮会同步运动,从而带动竖杆和刮泥板向前移动,实现对挡板侧面的刮泥。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一;黎冠荣;肖泽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兴蓉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1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