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0668发布日期:2021-07-13 15:2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排水管网根据受纳水体的不同主要分为雨水管网、污水管网、雨污合流管网等。雨水管网主要接纳地表排水并最终排入河道。污水管网接纳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类污水并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雨污河流管网即接纳地表排水和生产生活污水并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不论是雨水管网、污水管网还是雨污合流管网,在经过常年累月的使用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淤积现象,尤其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区,排水管网设计落后,生活废物随意排放,管网中形成大量含垃圾淤泥,且垃圾成分复杂。

随着我国对于城市排水管网定期保养和清理工作的重视和规范管理,从排水管网中清理出来的淤泥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常见的管网清淤方式为机械或人工清捞外运、污泥罐车抽吸外运等。管网淤泥的主要成分为泥、沙、垃圾。因为多年沉积,这几种成分紧密抱团,较难分离。泥、沙中裹挟着大量有机质、重金属和细菌等污染成分,落后的填埋工艺处理只会造成二次污染,必须对管网清淤底泥进行适合的无害化处理。管网清淤底泥处理目前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底泥中泥沙混合物中裹挟着大量复杂组分垃圾,难以分离;(2)底泥集中处理场地必须快速接收处理底泥才能提高管网清淤效率,但普通底泥处理工艺不能实现垃圾快速分离,影响后续底泥处理效率,而集中处理场地占地面积受限,没有大面积土地用于底泥堆存,如何提高底泥接收和垃圾分离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能够实现网清淤底泥与垃圾的分离,缩短处理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包括:

一水平设置的过滤平台,其表面设有若干格栅滤网和若干垂直设于该过滤平台上表面前后边缘用以向该过滤平台喷水冲洗的上冲洗装置;

一左高又低的方式设置于过滤平台下方的斜坡装置;

若干安装于斜坡装置的底部的震动电机;

一设置于斜坡装置的右端的导流渠;

一下端设置于导流渠并与其底部对接的格栅机;以及

一水平设置且左端用以对接格栅机出料的皮带机。

上述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中过滤平台为矩形结构,该过滤平台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以支撑该过滤平台的立柱,该过滤平台的长度≥8米,宽度≥4米,承载力≥3mpa。

上述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中若干格栅滤网为可替换式安装于过滤平台内,每一块格栅滤网的长度≤2.4米,宽度≤1.8米,过滤孔径为3~5cm。

上述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中若干立柱和过滤平台之间设置有若干重力传感器,若干重力传感器与若干上冲洗装置联锁。

上述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中过滤平台的右端固定安装一钢筋混凝土材质的防撞墩,该防撞墩沿纵向设置,其长度≥4米,宽度0.6米,高度0.6米。

上述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中过滤平台前后边缘从左至右设置的若干冲洗装置的高度梯次降低,每个上冲洗装置上均布有出水口,出水压力≥0.4mpa,所有上冲洗装置的总出水量≥100m3/h。

上述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中斜坡装置的坡比为1:6.5~1:7,立柱穿过斜坡装置且交汇处采用柔性密封连接。

上述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中还包括一纵向设置的下冲洗装置,其出水口向右并与过滤平台呈40°~50°夹角,出水压力0.2mpa以上,若干重力传感器与若干下冲洗装置联锁。

上述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中导流渠的左部宽度为从左至右收窄结构,其右部位等宽结构且宽度与斜坡装置的宽度相同。

上述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中导流渠的右端底部与一排泥管的入口连接,格栅机为机械回转自动格栅机,采用梨形耙齿,耙齿间的间隙为2~3mm,其下端位于排泥管的入口左侧并与导流渠的底部连接,导流渠中的垃圾经格栅机运输至顶部出口后进入皮带机上,该皮带机的出口位于导流渠的外部。

本发明能够快速完成管网清淤底泥的垃圾分离,为后续底泥处理提供了保障。通过过滤平台直接卸泥,实现底泥接收和处理同步进行,无需新增用地和机械设备进行底泥的堆存和转运,节省时间。可替换式的格栅滤网可实现即换即用,减少因设施维修而增加的等待时间。大量高压冲洗水将底泥彻底冲散,底泥中的垃圾无法通过过滤平台被截留,实现垃圾分离,格栅机进一步清除轻质细垃圾,保证处理后泥浆中不含垃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的左上方斜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包括:

一水平设置的过滤平台1,其表面设有若干格栅滤网11和若干垂直设于该过滤平台1上表面前后边缘的上冲洗装置12;

一设置于过滤平台1下方的钢制的斜坡装置2,该斜坡装置2左高又低;

若干安装于斜坡装置2的底部的震动电机3;

一设置于斜坡装置2的右端的导流渠4;

一下端设置于导流渠4中的并与其底部对接的格栅机5;以及

一水平设置且左端对接格栅机5的出料的皮带机6。

过滤平台1为矩形结构,过滤平台1还包括若干用于支撑该过滤平台1的立柱13;

若干格栅滤网11可替换的安装于过滤平台1内;

若干立柱13的顶部和过滤平台1之间设置有若干重力传感器14,重力传感器14与上冲洗装置12联锁;上冲洗装置12设有自动出水和手动出水两种模式,默认为自动出水模式,按重力传感器14反馈的数据调节出水,以过滤平台1无车辆无底泥的净重数据为基准,以过滤平台1停有空载污泥罐车重量数据为上限,重力传感器14反馈数据达到上限时自动开启冲洗设备,重力传感器14反馈数据恢复到基准数据时自动关闭上冲洗装置12,需要手动出水模式时可关闭自动出水模式。

过滤平台1的右端固定安装一防撞墩15,该防撞墩15沿纵向设置,防撞墩15的长度≥4米,宽度0.6米,高度0.6米,材质为钢筋混凝土;

过滤平台1的水平面尺寸:长度≥8米,宽度≥4米,承载力≥3mpa;

格栅滤网11的尺寸:长度≤2.4米,宽度≤1.8米,过滤孔径为3~5cm;

过滤平台1前后边缘分别设置三个上冲洗装置12,从左至右上冲洗装置12高度分别为1m、0.8m和0.5m,每个上冲洗装置12上均布有出水口,出水压力≥0.4mpa,所有上冲洗装置12的总出水量≥100m3/h。

斜坡装置2的坡比为1:6.5~1:7;立柱13穿过斜坡装置2且交汇处采用柔性密封连接。

震动电机3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最大激振力为10000n,同步转速为1500r/min。

还包括一纵向设置的下部冲洗装置7,该下部冲洗装置7与立柱13连接,其出水口朝向斜坡装置2的出口方向并与过滤平台1呈40°夹角,出水压力0.2mpa以上,重力传感器14与下冲洗装置7联锁。

导流渠4的左部为宽度从左至右收窄结构,其右部为等宽结构且宽度宽度与格栅机5的宽度相同,该导流渠4的右端底部与一排泥管8的入口连接。

格栅机5为机械回转自动格栅机,采用梨形耙齿,耙齿间的间隙为3mm,其下端位于排泥管8的入口左侧并与导流渠4的底部连接,导流渠中的垃圾经格栅机5运输至顶部出口后进入皮带机6上,该皮带机6的出口位于导流渠4的外部。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管网清淤底泥垃圾快速分离系统的使用(图中实心箭头为含泥浆物料输送方向,空心箭头为垃圾输送方向):

(1)污泥罐车9停在过滤平台1上,车辆停靠稳定后开始将清淤底泥卸在过滤平台1上。

(2)重力传感器14检测到重力变化自动启动上冲洗装置12和下冲洗设装置7进行冲水。

(3)上冲洗装置14喷射出高压密实水柱集中冲洗过滤平台1上底泥及污泥罐车9车轮,过滤平台1上底泥被高压水冲散,泥沙随着水流流过可替换式的钢格栅滤网11进入斜坡装置2,粒径大于钢格栅滤网11孔径的垃圾被截留在过滤平台1上部,泥沙和垃圾实现第一道分离。

(4)下冲洗装置7喷射出高压扇形水流持续冲洗斜坡装置2上的泥砂水混合物,形成泥砂浆流向导流渠4,导流渠4右端宽度不断缩小,将所有泥浆收集汇总至格栅机5。

(5)导流渠4中设置的格栅机5进一步分离泥浆中的细小轻质垃圾,格栅机5分离出的细小轻质垃圾卸落在皮带机6上运走。经过过滤平台1分离垃圾、导流渠4收集汇总泥浆、格栅机5进一步分离细小垃圾的步骤,实现垃圾和底泥的完全分离。

本实施例中,

过滤平台1平面尺寸长度8米,宽度4米,承载压强3.5mpa。可替换式的钢格栅滤网11为一体式结构,单块尺寸长度2.4米,宽度1.8米,过滤孔径为4cm。上冲洗装置12沿过滤平台11长边自左向右分布,单边分布三个,两边共分布六个,过滤平台1自左向右设置上冲洗装置12高度依次为1米、0.8米、0.5米。单个上冲洗装置12上均匀分布出水口,出水压力0.4mpa,所有上冲洗装置12总出水量100m3/h。

本实施例可共计处理满载的污泥罐车9(污泥罐车容积20m3)共20辆,平均罐车卸泥时间19.2分钟,平均垃圾分离时间10.7分钟。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污泥罐车处理时间统计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能够快速完成管网清淤底泥的垃圾分离,为后续底泥处理提供了保障。通过过滤平台1直接卸泥,实现底泥接收和处理同步进行,无需新增用地和机械设备进行底泥的堆存和转运,节省时间。可替换式钢格栅滤网11可实现即换即用,减少因设施维修而增加的等待时间。大量高压冲洗水将底泥彻底冲散,底泥中的垃圾无法通过过滤平台被截留,实现垃圾分离。格栅机5进一步清除轻质细垃圾,保证处理后泥浆中不含垃圾。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