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2.在汽车制造工业,电机端盖和电机之间、电机和减速机后盖之间的密封方式通常采用密封端面涂胶的方式来密封,将密封胶均匀地涂在密封面上,然后通过螺栓连接使得端面形成密封压力,从而达到密封效果。
3.相关技术中,在电机机壳端面涂胶时,主要采用手动涂胶,其通过人的经验和人眼,辨别机壳端面是否完成涂胶操作。
4.但是,人工涂胶,涂胶质量受到工人经验影响,难以保证良品率,人力损耗较大,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人工涂胶难以控制质量且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其包括:台体及设于所述台体上的:
7.涂胶设备,其设于所述台体上方,且用于给机壳端面涂胶;
8.移动机构,其设于台体上方,其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涂胶设备连接,带动所述涂胶设备沿多个方向运动;
9.定位机构,其设于所述台体顶面,以用于将所述机壳定位至加工位置。
10.一些实施例中,该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还包括视觉识别系统,其位于所述台体的上方,以监测所述涂胶设备的运行轨迹。
11.一些实施例中,该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还包括台架,所述台架连接于所述台体顶面,所述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台架,以与所述台体间隔设置。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其包括:
13.至少一个导轨,其与所述台架连接,所述导轨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
14.连接杆,其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涂胶设备连接;
15.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导轨,以驱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涂胶设备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其包括:
17.滑动块,其滑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涂胶设备连接;
18.第二驱动件,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以驱动所述滑动块和所述涂胶设备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三移动组件,其包括:
20.连接座,其与所述滑动块连接;
21.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的固定端与所述滑动块连接,且所述第三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涂胶设备连接,以带动所述涂胶设备沿第三方向往复运动。
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23.托盘,其用于支撑所述机壳;
24.轨道,其设于所述台体顶面,且所述托盘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上;
25.第四驱动件,其设于台体上,以驱动所述托盘在所述轨道上滑动,以带动所述机壳移动至加工位置。
2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限位座,其连接于所述台体顶面,若所述托盘与所述限位座抵接,所述托盘上的机壳及位于加工位置。
27.一些实施例中,该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还包括存放架,其连接于所述台体顶面。
28.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机壳端面涂胶加工时,定位机构将机壳定位至加工位置,并由移动机构带动涂胶设备运动,涂胶设备可在多个方向上运动,便于涂胶设备对机壳端面的不同位置涂胶,不同机壳的涂胶过程均一致,易于控制涂胶加工的良品率,且省去了人工手动涂胶的过程,提高了涂胶的效率。
30.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31.机壳上料至定位机构,并由定位机构带动至加工位置;
32.移动机构带动涂胶设备加工机壳;
33.检测涂胶设备的运行轨迹;
34.取下涂胶后的机壳。
35.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方法,其有益效果与上述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3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侧视图;
3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正视图;
4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俯视图。
41.图中:1、台体;2、涂胶设备;301、第一移动组件;3011、导轨;3012、连接杆;3013、第一驱动件;302、第二移动组件;3021、滑动块;3022、第二驱动件;303、第三移动组件;3031、连接座;3032、第三驱动件;4、定位机构;401、托盘;402、轨道;403、第四驱动件;404、限位
座;5、视觉识别系统;6、台架;7、存放架。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人工涂胶难以控制质量且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44.一种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其包括:台体1及设于所述台体1上的:
45.涂胶设备2,其设于所述台体1上方,且用于给机壳端面涂胶;
46.移动机构,其设于台体1上方,其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涂胶设备2连接,带动所述涂胶设备2沿多个方向运动;
47.定位机构4,其设于所述台体1顶面,以用于将所述机壳定位至加工位置。
48.参照图1
‑
图3,其中,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其包括台体1、涂胶设备2、移动机构和定位机构4。
49.参照图1
‑
图3,涂胶设备2包括涂胶机,其位于台体1的上方,与台体1的顶面之间留有距离。
50.参照图1
‑
图3,定位机构4设于台体1的顶面,加工机壳时,定位机构4带动机壳移动至加工位置,并限制机壳的移动,定位机构4的设置,使得每个机壳加工时,所处位置均一致,而便于使不同壳体受到同样的涂胶加工。
51.参照图1
‑
图3,移动结构设于台体1上方,且移动机构与涂胶设备2连接,以带动涂胶设备2在多个方向上运动,这里的多个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移动机构带动涂胶设备2上下、前后、左右移动,而便于涂胶设备2对机壳的端面各个位置进行加工。
52.这样设置,机壳端面涂胶加工时,定位机构4将机壳定位至加工位置,并由移动机构带动涂胶设备2运动,涂胶设备2可在多个方向上运动,便于涂胶设备2对机壳端面的不同位置涂胶,不同机壳的涂胶过程均一致,易于控制涂胶加工的良品率,且省去了人工手动涂胶的过程,提高了涂胶的效率。
53.可选地,该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还包括台架6,所述台架6连接于所述台体1顶面,所述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台架6,以与所述台体1间隔设置。
54.参照图1
‑
图3,其中,台架6通过螺栓连接在台体1的顶面,且移动机构连接与台架6上,以此便于使得移动机构与台体1顶面之间留出间隙。而加工机壳时,机壳位于台体1和移动机构之间的间隙内。
55.可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301,其包括:
56.至少一个导轨3011,其与所述台架6连接,所述导轨3011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
57.连接杆3012,其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3011上,所述连接杆3012与所述涂胶设备2连接;
58.第一驱动件3013,连接于所述导轨3011,以驱动所述连接杆3012和所述涂胶设备2
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59.参照图1和图2,其中,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301,第一移动组件301包括导轨3011、连接杆3012和第一驱动件3013。
60.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导轨301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且两个导轨30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设置。导轨3011长度方向均沿第一方向设置。这里的第一方向即为图中的y轴方向,也就是前后方向。
61.参照图1和图2,连接杆3012的长度方向与导轨3011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012垂直于导轨3011设置。连接杆3012沿导轨301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导轨3011上。连接杆3012与涂胶设备2连接,以此涂胶设备2可随连接杆3012在第一方向上滑动,即涂胶设备2可在沿y轴方向滑动,即前后方向滑动。
62.参照图1和图2,第一驱动件3013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一驱动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导轨3011上,且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动端与连接杆3012连接,以此通过第一驱动气缸即可带动连接杆3012和涂胶设备2在第一方向上运动。
63.可选地,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302,其包括:
64.滑动块3021,其滑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012上,且所述连接杆3012通过所述滑动块3021与所述涂胶设备2连接;
65.第二驱动件3022,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3012,以驱动所述滑动块3021和所述涂胶设备2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66.参照图1和图2,其中,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302,第二移动组件302包括滑动块3021和第二驱动件3022。
67.参照图1和图2,滑动块3021滑动设置在连接杆3012上,且沿连接杆3012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杆3012的长度方向为图中的x轴方向,即左右方向。滑动块3021与涂胶设备2连接,以此连接杆3012通过滑动块3021与涂胶设备2连接。即涂胶设备2可随滑动块302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68.参照图1和图2,第二驱动件3022包括第二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的固定端与连接杆3012固定,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滑动块3021连接,以此第二驱动气缸带动滑动块3021沿第二方向滑动。这里的第二方向即为图中的x轴方向,也可为左右方向。在第二驱动气缸的作用下,涂胶设备2可在左右方向移动位置。
69.可选地,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三移动组件303,其包括:
70.连接座3031,其与所述滑动块3021连接;
71.第三驱动件3032,所述第三驱动的固定端与所述滑动块3021连接,且所述第三驱动件3032的驱动端与所述涂胶设备2连接,以带动所述涂胶设备2沿第三方向往复运动。
72.参照图1和图3,其中,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三移动组件303,第三移动组件303包括连接座3031和第三驱动件3032。
73.参照图1和图3,连接座3031与滑动块3021通过螺栓固定。且第三驱动件3032设于连接座3031上。第三驱动件3032包括第三驱动气缸,第三驱动气缸的固定端与连接座3031固定,第三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涂胶设备2连接。以此涂胶设备2通过第三移动组件303与滑动块3021连接。第三驱动气缸的轴线竖直设置,随着第三驱动气缸的运动,带动涂胶设备2在第三方向上往复运动。第三方向即图中z轴方向,即为上下方向。随着第三驱动气缸的驱
动,调节涂胶设备2与台体1顶面的距离,而便于对机壳端面不同高度的位置进行加工。
74.这样设置,第一移动组件301中的连接杆3012的移动而带动涂胶设备2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第二移动组件302中的滑动块3021的移动而带动涂胶设备2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第三组件中的第三驱动件3032带动涂胶设备2在上下方向上的运动。因而可将涂胶设备2移动至各个所需位置,便于对机壳端面的各个位置进行涂胶操作。且可适应不同形状的机壳的涂胶加工。
75.可选地,该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还包括视觉识别系统5,其位于所述台体1的上方,以监测所述涂胶设备2的运行轨迹。
76.参照图1,其中,视觉识别系统5位于台体1的上方,本实施例中,视觉识别系统5安装至连接座3031上,且视觉识别系统5的探测头朝向台面设置,以此监测涂胶设备2的运行轨迹。
77.这样设置,通过对涂胶设备2的运行轨迹的监测,以便于得知涂胶的缺陷位置,而便于及时改变涂胶设备2的运行轨迹,提高涂胶加工的良品率。
78.可选地,所述定位机构4包括:
79.托盘401,其用于支撑所述机壳;
80.轨道402,其设于所述台体1顶面,且所述托盘401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402上;
81.第四驱动件403,其设于台体1上,以驱动所述托盘401在所述轨道402上滑动,以带动所述机壳移动至加工位置。
82.参照图3和图4,其中,定位机构4包括托盘401、轨道402和第四驱动件403。
83.参照图4,托盘401用于支撑机壳,且即可通过销固定托盘401上,以此限制托盘401与机壳的相对运动,而便于使得每个机壳与托盘401的相对位置均一致。
84.参照图4,轨道402安装在台体1顶面上,且托盘401滑动设置在轨道402上。上料时,机壳固定在托盘401上,且机壳随着托盘401滑动至加工位置。
85.参照图4,第四驱动件403包括第四驱动气缸,第四驱动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台体1的顶面,且第四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托盘401连接,以此通过第四驱动气缸带动托盘401滑动,便于带动机壳移动至加工位置。
86.可选地,所述定位机构4还包括限位座404,其连接于所述台体1顶面,若所述托盘401与所述限位座404抵接,所述托盘401上的机壳及位于加工位置。
87.参照图4,其中,定位机构4还包括限位座404,限位座404通过螺栓固定在台体1的顶面。且托盘401移动至位置后,托盘401与限位座404抵接设置,以此便于对托盘401的位置进行定位,保证了每次涂胶加工时,机壳的加工位置一致,提高了加工质量。
88.可选地,该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还包括存放架7,其连接于所述台体1顶面。
89.参照图3,其中,存放架7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在台体1顶面。当机壳涂胶完成后,即可将机壳放置在存放架7上,而便于机壳端面的胶水晾干。
90.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柔性化机壳端面自动涂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91.机壳上料至定位机构4,并由定位机构4带动至加工位置;
92.移动机构带动涂胶设备2加工机壳;
93.检测涂胶设备2的运行轨迹;
94.取下涂胶后的机壳。
95.其中,机壳上料至定位机构4,并由定位机构4带动至加工位置;
96.移动机构带动涂胶设备2加工机壳;
97.检测涂胶设备2的运行轨迹;
98.取下涂胶后的机壳。
9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0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