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4072发布日期:2021-11-29 14:5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虾青素提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2.红球藻是一种淡水单胞绿藻,隶属绿藻门、团藻目、红球藻科、红球藻属。该藻能大量累积虾青素而呈现红色,故名红球藻,又称雨生红球藻。红球藻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继螺旋藻、小球藻之后,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藻类食品。
3.近年来,雨生红球藻被认为是生产虾青素最佳原料之一。虾青素具有比类胡萝卜素及维生素e更高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其抗氧化性是类胡萝卜素的10倍、维生素e的550倍,被誉为“超级抗氧化剂”。国外一些研究机构曾设想把虾青素作为高价值的药品原料、保健食品原料等。但目前仅从水产品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普遍存在虾青素含量低、提取费用高的缺点。
4.现有(申请号为:201721867888.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虾青素提取装置,包括混合箱,混合箱内装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混合箱下端通过给料阀连接研磨箱,混合箱上端装有进料口,研磨箱内装有水平设置的研磨滚筒,研磨箱内装有与研磨滚筒匹配的固定研磨座,研磨箱右端下侧装有集液箱,集液箱连接循环气泵,循环气泵连接空气处理箱,空气处理箱连接设置在研磨箱内的进气口。
5.上述专利能够实现雨生红球藻与有机破壁溶液的混合和研磨破壁处理,能够有效的保证破壁处理的最佳温度,但申请人发现上述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加热温度存在扩散慢,热量集中的情况,导致加热效果不好,且研磨结构简单,滚筒式研磨可能会导致研磨物跟随研磨辊上升被甩出,导致研磨效果不好,且缺少导流措施,且研磨后缺少冷却装置,不易进行固液分离,工作人员不好进行收集。
6.又有(申请号为:201910991418.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虾青素的提取设备及提取方法,涉及虾青素技术领域。包括混合装置和加工机构,所述混合装置的底端与加工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可进料管,所述搅拌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以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通过设置混合装置和加工机构,利用混合装置可实现对雨生红球藻与有机破壁溶液的有效混合,使得雨生红球藻与有机破壁溶液的混合破壁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加工结构内部的第二电机带动碾压辊可对混合液进行研磨破壁,使得雨生红球藻的提取更加稳定性并且操作简单而且制备时间短,从而提高了提取效率。
7.此专利虽然设置了冷凝箱,保证在收集时能够进行固液分离,但是分离不够彻底,可能存在少量固体混与液体中被收集,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研磨不充分,产物被抛出,加热效果不好,以及固液分离不够彻底的问题。
9.(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包括混合装置、研磨装置和冷凝箱,所述混合装置中部转动设置有加热搅拌轴,所述加热搅拌轴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加热搅拌轴内端固定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和加热搅拌轴内壁之间填充设置有导热填充料,所述加热搅拌轴上端贯穿混合装置顶板中部并固定套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混合装置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研磨装置内端靠近上端固定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方两侧靠近前后端均设有连接臂,一侧的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转动设置有主动粉碎辊,另一侧的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转动设置有从动粉碎辊,所述研磨装置靠近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研磨盘,所述固定研磨盘下端设有活动研磨盘,所述活动研磨盘靠近边侧位置处固定开设有导流孔,所述研磨装置底板上端面固定开设有环形导流槽,所述环形导流槽一侧固定开设有下料孔。
10.所述冷凝箱内端分别设置有分离槽与冷凝液储存槽,所述分离槽中部固定设置有固液滤网,所述固液滤网上端设置有挡板,所述冷凝箱靠近上端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设置有连接轴,位于所述分离槽内端的连接轴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扬起叶片,所述冷凝液储存槽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挡板一端贯穿冷凝液储存槽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螺纹套接在调节丝杆外壁上。
11.优选的,所述研磨装置前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贯穿研磨装置前端面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带轮,所述主动粉碎辊前端面通过转轴固定套接有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从动带轮外壁上套接有第一传动带。
12.优选的,所述活动研磨盘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下端贯穿研磨装置底板并固定套接有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主动带轮,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研磨电机,所述混合装置下端面一侧和研磨装置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研磨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从动带轮和第二主动带轮外壁上套接有第二传动带。
13.优选的,所述分离槽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连接套口,所述连接套口与下料孔固定调节。
14.优选的,所述冷凝液储存槽外壁上固定设置有调节电机,所述连接轴一端贯穿冷凝液储存槽板身并与调节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分离槽靠近下端面一侧外壁上固定开设有排液管。
16.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下端面一侧和研磨装置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金属连接管,所述混合装置上端面一侧固定开设有进料口。
17.优选的,所述挡板内端固定设置有冷凝盘管,所述冷凝液储存槽底板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另一端与冷凝盘管进液口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盘管出液口贯穿调节滑块并与冷凝液储存槽连通设置。
18.优选的,所述连接轴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调节丝杆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
19.工作原理:将雨生红球藻和有机破壁溶液通过进料口倒入混合装置内进行加热、搅拌混合,然后混合液通过金属连接管进入研磨装置内,先通过主动粉碎辊和从动粉碎辊进行初步研磨,然后再经过固定研磨盘和活动研磨盘进行二次充分研磨,最后研磨也进入冷凝箱内进行固液分离操作,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
20.(三)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研磨装置内端分别先通过主动粉碎辊和从动粉碎辊将混合液进行第一次研磨。然后通过导流板导向液体流进固定研磨盘和活动研磨盘之间进行二次研磨,并且设置的导流孔能够将研磨液导向预定位置,不会因为活动研磨盘转速过快造成液体洒出,影响收集,其采用二次研磨,破壁的效果更好。
2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装置通过电热丝给加热搅拌轴加热,通过搅拌叶片传递到液体中,配合搅拌,加热热量散布效果更好,不会出现集中现象。
22.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分离槽内部通过在挡板内设置冷凝盘管对研磨液冷却,冷却到固液初步分离后调节丝杆转动带动调节滑块阿拉动挡板回缩,同时由于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关系,扬起叶片缓缓转动将固液扬起,落在固液滤网上,此时固体已经形成,混合于液体中,通过固液滤网后即可将固液彻底分离,从而保证收集物的纯度更高。
23.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该装置为一体化结构,操作简单省事,能够对雨生红球藻和有机溶液进行有效的混合与加热,以及充分的研磨,和产物收集,且分离简单、彻底获得的产物的纯度更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正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冷凝箱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的加热搅拌轴内部局部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的挡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活动研磨盘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研磨装置底部位置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25.其中,1、混合装置;2、研磨装置;3、冷凝箱;4、金属连接管;5、进料口;6、加热搅拌轴;7、搅拌叶片;8、电热丝;9、导热填充料;10、第一从动齿轮;11、搅拌电机;12、第一主动齿轮;13、导流板;14、连接臂;15、主动粉碎辊;16、从动粉碎辊;17、驱动电机;18、第一主动带轮;19、第一传动带;20、固定研磨盘;21、活动研磨盘;22、导流孔;23、环形导流槽;24、下料孔;25、驱动轴;26、第二从动带轮;27、第二主动带轮;28、研磨电机;29、支撑架;30、连接套口;31、分离槽;32、冷凝液储存槽;33、调节电机;34、排液管;35、固液滤网;36、挡板;37、冷凝盘管;38、水泵;39、连接软管;40、连接轴;41、扬起叶片;42、调节丝杆;43、第二主动齿轮;44、第二从动齿轮;45、调节滑块;46、第一从动带轮;47、第二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如图1

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提取装置,包括混合装置1、研磨装置2和冷凝箱3,混合装置1中部转动设置有加热搅拌轴6,加热搅拌轴6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7,加热搅拌轴6内端固定设置有电热丝8,电热丝8和加热搅拌轴6内壁之间填充设置有导热填充料9,加热搅拌轴6上端贯穿混合装置1顶板中部并固定套接有第一从动齿轮10,混合装置1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搅拌电机11,搅拌电机1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12,第一主动齿轮12与第一从动齿轮10啮合。
28.研磨装置2内端靠近上端固定设置有导流板13,导流板13下方两侧靠近前后端均设有连接臂14,一侧的两个连接臂14之间转动设置有主动粉碎辊15,另一侧的两个连接臂14之间转动设置有从动粉碎辊16,研磨装置2靠近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研磨盘20,固定研磨盘20下端设有活动研磨盘21,活动研磨盘21靠近边侧位置处固定开设有导流孔22,研磨装置2底板上端面固定开设有环形导流槽23,环形导流槽23一侧固定开设有下料孔24。
29.冷凝箱3内端分别设置有分离槽31与冷凝液储存槽32,分离槽31中部固定设置有固液滤网35,固液滤网35上端设置有挡板36,冷凝箱3靠近上端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设置有连接轴40,位于分离槽31内端的连接轴40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扬起叶片41,冷凝液储存槽32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42,挡板36一端贯穿冷凝液储存槽32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滑块45,调节滑块45螺纹套接在调节丝杆42外壁上。
30.研磨装置2前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输出端贯穿研磨装置2前端面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带轮18,主动粉碎辊15前端面通过转轴固定套接有第一从动带轮46,第一主动带轮18和第一从动带轮46外壁上套接有第一传动带19。
31.活动研磨盘2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轴25,驱动轴25下端贯穿研磨装置2底板并固定套接有第二从动带轮26,第二从动带轮26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主动带轮27,第二主动带轮27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研磨电机28,混合装置1下端面一侧和研磨装置2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9,研磨电机28固定设置在支撑架29上,第二从动带轮26和第二主动带轮27外壁上套接有第二传动带47,通过研磨电机28带动第二主动带轮27转动进而通过第二传动带47带动第二从动带轮26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轴25转动,进而带动活动研磨盘21转动,进行二次研磨。
32.分离槽31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连接套口30,连接套口30与下料孔24固定调节。
33.冷凝液储存槽32外壁上固定设置有调节电机33,连接轴40一端贯穿冷凝液储存槽32板身并与调节电机33输出端固定连接。
34.分离槽31靠近下端面一侧外壁上固定开设有排液管34。
35.混合装置1下端面一侧和研磨装置2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金属连接管4,混合装置1上端面一侧固定开设有进料口5。
36.挡板36内端固定设置有冷凝盘管37,冷凝液储存槽32底板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水泵
38,水泵3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39,连接软管39另一端与冷凝盘管37进液口固定连接,冷凝盘管37出液口贯穿调节滑块45并与冷凝液储存槽32连通设置,通过水泵38将冷凝液通过连接软管39泵入冷凝盘管37内,对挡板36进行降温,从而对其上的研磨液进行快速冷却处理。
37.连接轴40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二主动齿轮43,调节丝杆42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二从动齿轮44,第二主动齿轮43与第二从动齿轮44啮合,通过调节诶电机带动连接轴40转动,同时带动扬起叶片41和第二主动齿轮43转动,第二主动齿轮43再带动第二从动齿轮44转动,进而调动调节丝杆42转动,进而带动调节滑块45移动,进而带动挡板36进行移动,挡板36移动的同时扬起叶片41缓缓转动将固液混合物扬起,防止粘附在挡板36表面上。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