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382399发布日期:2022-01-07 23: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净化组件、二级净化组件、三级净化组件和四级净化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净化组件包括生物洗涤装置(1)、第一反应箱(2)、固体催化剂填料层(3)和第一喷淋系统,所述生物洗涤装置(1)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4)、导气管(5),所述导气管(5)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反应箱(2)上,所述反应箱的内部设有悬空的第一支撑栅格板(6),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栅格板(6)处于导气管(5)在反应箱上的接口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栅格板(6)上均匀地填覆有固体催化剂填料层(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组件包括药剂罐(7)、第一输送泵(8)、提升泵(9)和第一喷淋管(10),所述第一喷淋管(10)的管体架设第一反应箱(2)内且处于固体催化剂填料层(3)的正上方,所述输送泵的输入端、输出端通过导管分别连接药剂罐(7)、第一喷淋管(10),所述提升泵(9)的输入端、输出端通过导管分别连接第一反应箱(2)底端的内部、第一喷淋管(10);所述第一反应箱(2)的输出端设有换气管(11),所述换气管(11)的另一端连接有二级净化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净化组件包括第二反应箱(12)、微生物降解的惰性填料层(13)和第二喷淋组件,所述第二反应箱(12)内部均匀地填充有惰性填料层(13),所述第一反应箱(2)与第二反应箱(12)之间通过换气管(11)连通,并且所述换气管(11)在第二反应箱(12)上的接口高于惰性填料层(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淋组件包括营养剂罐(14)、第二输送泵(15)和第二喷淋管(16),所述第二喷淋管(16)架设在第二空腔内且处于惰性填料层(13)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输送泵(15)的输入端、输出端通过导管分别连接营养剂罐(14)、第二喷淋管(16),所述第二反应箱(12)的输出端还设有导通第二反应箱(12)的过滤管(17),所述过滤管(17)在第二反应箱(12)上的接口位置低于惰性填料层(13)的上表面,并且所述过滤管(17)内部设有孔径小于惰性填料颗粒的过滤网(18),所述过滤管(17)的输出端连接有三级净化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净化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半导体式除湿机(19)和三通管(20),所述三通管(20)的两个支管末端均连接有四级净化组件;所述半导体式除湿机(19)上设有排水管(21),所述排水管(21)末端连接至进气管(4)上,所述排水管(21)上设有排水泵(22);所述半导体式除湿机(19)上还设有散热管(23),所述散热管(23)上分支有第一送热管(24)和第二送热管(25),所述第一送热管(24)与第二反应箱(12)中埋设在惰性填料层(13)底部的供热管头(26)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净化组件包括吸附塔(27)和活性炭填料层(28),所述吸附塔(27)内部设有悬空的第二支撑栅格板(29),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栅格板(29)处于支管在吸附塔(27)上的接口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栅格板(29)上均匀地填覆有活性炭填料层(28),所述吸附塔(27)处于第二栅格板正下方的侧壁上设有排气管(3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27)的
数量为两个,所述吸附塔(27)上还设有与之配合的再生组件,所述再生组件包括储液罐(31)、阴极板(32)、阳极板(33)、第三输送泵(34)、四通管(35)、气泵(36)、抽水泵(37)和负压泵(38),所述储液罐(31)中灌装有电解液,所述第二支撑栅格板(29)上等间距且交错式地插接有一组阴极板(32)和一组阳极板(33),所述阳极板(33)和阴极板(32)将活性炭填料层(28)分隔成若干列,所述四通管(35)的四个管口分别连接第三输送泵(34)的输出端、气泵(36)的输出端以及两个吸附塔(27),并且所述四通管(35)在吸附塔(27)上的连接处低于活性炭填料层(28),所述第三输送泵(34)、气泵(36)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至储液罐(31)、第二送热管(25),两个所述吸附塔(27)的底部均设有抽水管(44),所述抽水管(44)均连接至抽水泵(37)的输入端,所述抽水泵(37)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水管(39),所述回水管(39)的另一端连接至进气管(4)上,两个所述吸附塔(27)的顶部均设有抽气管(43),所述抽气管(43)均连接至负压泵(38)的输入端,所述负压泵(38)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气管(40),所述回气管(40)的另一端连接至进气管(4)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导气管(5)、换气管(11)、排水管(21)、散热管(23)、第一送热管(24)、第二送热管(25)、三通管(20)的两个支管、四通管(35)的每个连接管体、排气管(30)、抽水管(44)、抽气管(43)、回水管(39)和回气管(40)上均设有单向的阀门(42);所述第一喷淋管(10)和第二喷淋管(16)的管体上均密布有喷淋头(41)。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进气管(4)的输入端设置进气泵(36),在进气泵(36)的作用下将生化尾气全部吸入进气管(4)中;步骤(2),进气管(4)中的生化尾气在生物洗涤装置(1)的作用下将其中的固体杂质进行去除;步骤(3),生物洗涤装置(1)将洗涤后的生化尾气排入第一反应箱(2)中;步骤(4),第一输送泵(8)将药剂罐(7)中的药液送入第一喷淋管(10)中并从其上的喷淋头雾化喷出,从而让雾状的药液对生化尾气进行二次淋洗,同时药液和固体催化剂填料层(3)还相互配合从而对生化尾气进行强制氧化,从而迫使生化尾气中的污染因子被充分分解,第一反应箱(2)将氧化处理后的生化尾气通过换气管(11)排入第二反应箱(12);步骤(5),上述步骤(4)中,提升泵(9)与第一输送泵(8)同步启动,从而使得提升泵(9)将蓄积在第一反应箱(2)底部的药液重新提升至第一喷淋管(10)中;步骤(6),紧接上述步骤(4),第二输送泵(15)将营养剂罐(14)中的营养液输送至第二喷淋管(16)中并通过其上的喷淋头雾化喷出,从而为惰性填料层(13)中的微生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通过惰性填料层(13)中的微生物来进一步捕捉并降解生化尾气中的要害成分,通过惰性填料层(13)净化后的生化尾气通过过滤管(17)进入半导体式除湿机(19);步骤(7),半导体式除湿机(19)对生化尾气进行干燥,并且半导体式除湿机(19)上的排水管(21)和排水泵(22)还将配合使得其干燥出的水分重新注入生物洗涤装置(1)中;步骤(8),吸附塔(27)接收来自半导体式除湿机(19)输送的生化尾气,从而通过活性炭填料层(28)对生化尾气进行最后的吸附,从而将尾气中残余的极微量有机废气和臭气吸除,并将净化完毕后清洁的气体通过排气管(30)排入大气中;
步骤(9),在上述步骤(8)中,两个吸附塔(27)一个处于工作状态(即连接在该吸附塔(27)上的支管上的阀门(42)处于开放状态)且另一个处于闲置状态(即连接在该吸附塔(27)上的支管上的阀门(42)处于关闭状态),若步骤(8)中吸附塔(27)内的活性炭填料层(28)的活性下降到指定值时,则该吸附塔(27)立即退出工作并进入活性炭活性再生模式,与此同时另一吸附塔(27)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步骤(10),紧接上述步骤(9),吸附塔(27)进入活性炭活性再生模式,则连接在该吸附塔(27)上支管上的阀门(42)关闭、连接该吸附塔(27)上的四通管(35)的管体上的阀门(42)开启、抽水管(44)上的阀门(42)关闭、四通管(35)连接在抽气管(43)上的阀门(42)开启且排气管(30)上的阀门(42)关闭,第三输送泵(34)将储液罐(31)中的电解液输送至吸附塔(27)中并完全淹没活性炭填料层(28),然后通过外部电源来为吸附塔(27)中的阴极板(32)和阳极板(33)供电,从而通过电化学反应让活性炭上的污染物被分解而脱附,并且在此过程中,负压泵(38)会将产生的废气重新注入生物洗涤装置(1)中;步骤(11),紧接上述步骤(10),当活性炭上的污染物完成脱附后,抽水管(44)上的阀门(42)开启,抽水泵(37)将废弃的电解液排入生物洗涤装置(1)中;步骤(12),紧接上述步骤(11),当吸附塔(27)中的电解液排空后,第二送热管(25)上的阀门(42)以及四通管(35)与气泵(36)连接的管体上的阀门(42)均开启,气泵(36)利用半导体式除湿机(19)排出的废热空气来对潮湿的活性炭填料层(28)进行干燥,同时负压泵(38)会将潮湿的热空气排入生物洗涤装置(1)中,直至活性炭填料层(28)完全干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化耦合尾气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净化组件、二级净化组件、三级净化组件和四级净化组件,首先通过一级净化组件对生化尾气进行洗涤和强制氧化处理,然后通过二级净化组件对生化尾气中的要害成分进一步捕捉和降解,然后通过半导体式除湿机对生化尾气进行干燥,最后通过吸附塔中的活性炭填料层来对尾气中残留的极微量有害成分进行深度吸除,该系统通过将不同的废气处理手段进行深度耦合,从而使得该系统不仅能够对不同的有害废气都能进行有效地净化,同时各个净化组件之间的配合还能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废气处理能力不足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足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足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殷益明 祝磊 强成良 杨超 刘燕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一环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