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采石场粉尘的旋转喷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4726发布日期:2021-10-16 09:3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采石场粉尘的旋转喷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粉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采石场粉尘的旋转喷水装置。


背景技术:

2.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3.然而在一些减少采石场粉尘的喷水装置中,一些装置存在除尘效率不高,移动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少采石场粉尘的旋转喷水装置,解决了除尘效率不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采石场粉尘的旋转喷水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水箱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水箱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送水管,所述水箱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送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雾喷头,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水箱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送水管,所述第二送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水雾喷头,所述水箱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支撑块。
6.优选的,所述万向轮共有四组,且四组万向轮分布在水箱底部的四周。
7.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出水管的表面,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8.优选的,所述第一水雾喷头有五组,且第一水雾喷头沿着第一连接板成一字排开,第二水雾喷头有五组,且第二水雾喷头沿着第二连接板成一字排开。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第一支撑块、电机、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连接管、出水管、第一送水管、第一水雾喷头、第一水泵、第一连接板为一组喷水装置,且喷水装置有两组,且两组喷水装置分别设置在水箱的两个侧面。
10.优选的,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在水箱的一侧,且有两组活动块和两组支撑架对称设置在水箱的两侧,且活动块与支撑架的一端活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注水口将除尘用的水储存在水箱中,通过支撑架与活动块活动连接,并通过四组万向轮分布在水箱的底部四周,使装置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移动,提高除尘效率,并通过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水雾喷头喷出,同时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使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通过出水管与连接管活动连接,从而使第二齿轮带动出水管进行转动,以此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水雾喷头旋转,以此增加水雾喷洒的范围,使除尘效率提高,通过两组分别设置在水箱两侧的喷水装置,对水箱的两侧进行喷洒,使喷洒范围进一步增大,进一步提高除尘的效率,通过第二水雾喷头以第二连接板一字排开,进而扩大喷洒水雾的面积,使装置对前方进行喷洒,进一步提高除尘的效率。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
19.图中:1水箱;2注水口;3支撑板;4第一支撑块;5电机;6转轴;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连接管;10出水管;11第一送水管;12第一水雾喷头;13第一水泵;14万向轮;15第一连接板;16支撑架;17活动块;18第二支撑块;19第二水泵;20第二送水管;21第二连接板;22第二水雾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采石场粉尘的旋转喷水装置,包括水箱1,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2,水箱1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表面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7,水箱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水泵13,第一水泵1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送水管11,水箱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块4,第一送水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齿轮8,出水管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5,第一连接板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雾喷头12,水箱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4,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活动块17,活动块17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架16,水箱1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水泵19,第二水泵19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送水管20,第二送水管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1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水雾喷头22,水箱1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支撑块18。
22.本实施例中,通过注水口2将除尘用的水储存在水箱1中,通过支撑架16与活动块
17活动连接,并通过四组万向轮14分布在水箱1的底部四周,使装置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移动,提高除尘效率,通过第一水泵13把水箱1中的水抽出,并经过第一送水管11和出水管10将水输送到第一连接板15,并通过第一连接板15上的第一水雾喷头12喷出,通过第一支撑块4对第一送水管11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电机5带动转轴6转动,使转轴6带动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使第一齿轮7带动第二齿轮8进行转动,通过出水管10与连接管9活动连接,从而使第二齿轮8带动出水管10进行转动,以此使第一连接板15和第一水雾喷头12旋转,以此增加水雾喷洒的范围,使除尘效率提高,通过两组分别设置在水箱1两侧的喷水装置,对水箱1的两侧进行喷洒,使喷洒范围进一步增大,进一步提高除尘的效率,通过第二水泵19把水箱1中的水抽出,经过第二送水管20和第二连接板21,使水能够通过第二水雾喷头22喷出,且通过第二水雾喷头22以第二连接板21一字排开,进而扩大喷洒水雾的面积,使装置对前方进行喷洒,进一步提高除尘的效率。
23.具体的,万向轮14共有四组,且四组万向轮14分布在水箱1底部的四周,通过四组万向轮14分布在水箱1底部的四周,使水箱1能够方便的移动。
24.具体的,第二齿轮8固定连接在出水管10的表面,且第二齿轮8与第一齿轮7相互啮合,通过电机5输出端连接的转轴6转动,转轴6带动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第一齿轮7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第二齿轮8带动出水管10转动,使第一连接板15和第一水雾喷头12转动,使洒水更加均匀,提高除尘效率。
25.具体的,第一水雾喷头12有五组,且第一水雾喷头12沿着第一连接板15成一字排开,第二水雾喷头22有五组,且第二水雾喷头22沿着第二连接板21成一字排开,通过第一水雾喷头12和第二水雾喷头22一字排开,扩大喷洒水雾的面积,进一步提高除尘的效率。
26.具体的,支撑板3、第一支撑块4、电机5、转轴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连接管9、出水管10、第一送水管11、第一水雾喷头12、第一水泵13、第一连接板15为一组喷水装置,且喷水装置有两组,且两组喷水装置分别设置在水箱1的两个侧面,通过设置两组喷水装置,使此装置能进行更大范围的除尘,进一步提高除尘的效率。
27.具体的,活动块17固定连接在水箱1的一侧,且有两组活动块17和两组支撑架16对称设置在水箱1的两侧,且活动块17与支撑架16的一端活动连接,通过两组活动块17和两组支撑架16,且活动块17与水箱1固定连接,支撑架16与活动块17活动连接,使装置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移动。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在使用时,通过注水口2将除尘用的水储存在水箱1中,通过支撑架16与活动块17活动连接,并通过四组万向轮14分布在水箱1的底部四周,使装置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移动,通过第一水泵13把水箱1中的水抽出,并经过第一送水管11和出水管10将水输送到第一连接板15,并通过第一连接板15上的第一水雾喷头12喷出,通过第一支撑块4对第一送水管11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电机5带动转轴6转动,使转轴6带动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使第一齿轮7带动第二齿轮8进行转动,通过出水管10与连接管9活动连接,从而使第二齿轮8带动出水管10进行转动,以此使第一连接板15和第一水雾喷头12旋转,通过两组分别设置在水箱1两侧的喷水装置,对水箱1的两侧进行喷洒,通过第二水泵19把水箱1中的水抽出,经过第二送水管20和第二连接板21,使水能够通过第二水雾喷头22喷出,且通过第二水雾喷头22以第二连接板21一字排开,此设备中的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