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硫磺回收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硫磺加氢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2.石化上的硫磺指的是炼油装置的脱硫生产的硫磺,而现用的硫磺回收工艺采用“克劳斯”工艺,其基本原理为先进行高温热反应,产生的气体在进行低温冷却催化,通过加入氢再实现脱硫,进行回收清理;
3.而现有的回收冷却催化后,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气体加氢可以实现脱硫效果,剩余的气体还具有毒性,需要后续多道过滤清理,使排放的气体达标,从而增加使用成本,且回收利用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一种硫磺加氢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磺加氢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硫磺加氢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燃烧炉,所述燃烧炉的一侧贯穿有进料管,所述燃烧炉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进料管的下方焊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一吸风机,所述燃烧炉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开设有燃烧料进口,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进料管的下方设有进气扇,所述燃烧炉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燃烧炉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焊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冷却箱的下表面贯穿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盖体,所述冷却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内侧壁贯穿有第一l型管,所述第一l型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冷却箱远离燃烧炉的一侧焊接有加氢箱,所述加氢箱的内部顶壁焊接有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二吸风机,所述冷却箱与所述加氢箱相邻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四壳体远离第三通孔的一侧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加氢箱的一侧贯穿有第二l型管,所述第二l型管的下表面焊接有制氢机,所述加氢箱的下表面贯穿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单向阀。
6.优选的:所述燃烧炉的上表面焊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表面贯穿有进水口,所述水箱的一侧贯穿有l型出水管,所述l型出水管的外侧壁贯穿于冷却箱的内侧壁,所述l型出水管远离水箱的一侧贯穿有喷头。
7.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焊接有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冷却箱的内部顶壁。
8.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下表面贯穿有第三壳体,所述燃烧炉、制氢机与第三壳体的下表面均焊接有支撑柱。
9.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顶壁与内部底壁焊接有板体,所述板体的下表面开
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三壳体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的上表面焊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侧壁贯穿于第五通孔的内侧壁。
10.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板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活性炭吸附板,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板的下方焊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底壁与内部顶壁焊接有第二活性炭吸附板,所述第三壳体远离第二活性炭吸附板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装置首先通过燃烧炉对硫磺进行高温热反应,产生的气体进入到冷却箱内,冷却降解的成分可以通过第一过滤网进行过滤,但本装置在冷却完成后先不进行加氢脱硫,而是通过第一l型杆将冷却的气体再通过第一单向阀进入到燃烧炉内进行高温热反应,从而进行多次高温热反应与冷却降解催化,使通入到燃烧炉内的硫磺,进行多次分解稀释,从而使冷却催化的气体与氢产生更好的脱硫效果,在借有第三壳体内部对剩余气体进行过滤吸附,从而实现排气达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壳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燃烧炉;2、进料管;3、第一壳体;4、支撑柱;5、水箱;6、进水口;7、l型出水管;8、冷却箱;9、第二壳体;10、排料管;11、第一盖体;12、第一l型管;13、第一单向阀;14、加氢箱;15、制氢机;16、第二l型管;17、连接管;18、第二单向阀;19、第三壳体;20、第二盖体; 21、燃烧料进口;22、进气扇;23、第一吸风机;24、第一通孔;25、第二通孔;26、电机;27、喷头;28、风机;29、第一过滤网;30、第三通孔; 31、第四壳体;32、第四通孔;33、第二吸风机;34、第一活性炭吸附板; 35、第二过滤网;36、插杆;37、第二活性炭吸附板;38、排气孔;39、板体;40、第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
‑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硫磺加氢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燃烧炉1,燃烧炉1的一侧贯穿有进料管2,燃烧炉1的一侧且位于进料管2的下方焊接有第一壳体3,第一壳体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24,第一壳体3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一吸风机23,燃烧炉1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壳体3的下方开设有燃烧料进口21,第一壳体3的一侧且位于进料管2 的下方设有进气扇22,燃烧炉1远离第一壳体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25,燃烧炉1远离第一壳体3的一侧焊接有冷却箱8,冷却箱8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一过滤网29,冷却箱8的下表面贯穿有排料管10,排料管10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盖体11,冷却箱8的下表
面与第一过滤网29的内侧壁贯穿有第一 l型管12,第一l型管12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单向阀13,冷却箱8远离燃烧炉 1的一侧焊接有加氢箱14,加氢箱14的内部顶壁焊接有第四壳体31,第四壳体31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二吸风机33,冷却箱8与加氢箱14相邻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30,第四壳体31远离第三通孔30的一侧开设有第四通孔32,加氢箱14的一侧贯穿有第二l型管16,第二l型管16的下表面焊接有制氢机 15,加氢箱14的下表面贯穿有连接管17,连接管17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单向阀18。
2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燃烧炉1的上表面焊接有水箱5,水箱5的上表面贯穿有进水口6,水箱5的一侧贯穿有l型出水管7,l型出水管7的外侧壁贯穿于冷却箱8的内侧壁,l型出水管7远离水箱5的一侧贯穿有喷头27,通过设置喷头27,将水箱5内通过进水口6注入的水喷出。
2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冷却箱8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二壳体9,第二壳体9 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电机26,电机26的输出轴通过轴承焊接有风机28,风机 28安装于冷却箱8的内部顶壁,通过电机26的输出轴带动风机28的转动,借助喷头27喷出的水,对进入到冷却箱8内的气体进行冷却降解。
2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连接管17的下表面贯穿有第三壳体19,燃烧炉1、制氢机15与第三壳体19的下表面均焊接有支撑柱4,通过设置的第三壳体19,对气体进行最后的过滤及吸附,从而进行排出,设置支撑柱4,实现对装置的支撑。
2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三壳体19的内部顶壁与内部底壁焊接有板体39,板体39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五通孔40,第三壳体19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盖体20,第二盖体20的上表面焊接有插杆36,插杆36的外侧壁贯穿于第五通孔40的内侧壁,通过插杆36插入到第五通孔40内部,从而控制第五通孔 40的开关。
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三壳体19的内侧壁且位于板体39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活性炭吸附板34,第三壳体19的内侧壁且位于第一活性炭吸附板34 的下方焊接有第二过滤网35,第三壳体19的内部底壁与内部顶壁焊接有第二活性炭吸附板37,第三壳体19远离第二活性炭吸附板37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38,通过设置的第一活性炭吸附板34与第二活性炭吸附板37对气体内的杂质进行吸附,设置的第二过滤网35进行最后的过滤。
25.本实施例中,燃烧炉1的一侧安装有用于控制电机26、第一吸风机23、第二吸风机33和制氢机15启动与关闭的开关组,开关组与外界市电连接,用以为电机26、第一吸风机23、第二吸风机33和制氢机15供电。
26.本实施例中:电机26的型号为yx3
‑
100l1
‑
4极。
27.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风机23的型号为rb。
28.本实施例中:第二吸风机33的型号为hs33。
29.本实施例中:制氢机15的型号为jc
‑
hg
‑
2000。
30.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进料管2将硫磺倒入到燃烧炉1内,通过燃烧料进口21,促使燃烧炉1快速升温,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二通孔25进入到冷却箱8内,操作人员打开开关组启动第二壳体9内的电机26,电机26的输出轴带动风机28进行转动,喷头27将水箱5内部的水喷出,风机28转动产生的风与喷头27喷出的水进行结合,对气体进行降温,包含的水分子可以吸附气体中的一部分杂质,冷却一段时间后,通过第一单向阀13控制的第一l型管12,将冷却箱8内部的气体排出到燃烧炉1内部,操作人员再打开开关组启动
第一壳体3内部的第一吸风机23,通过第一吸风机23吸收外部氧气,使燃烧炉1内部进行充分燃烧,燃烧的过后的气体再通过第二通孔25进入到冷却箱8内,重复上述工作,第二次冷却一定时间后,操作人员打开开关组启动第四壳体31内部的第二吸风机33,通过第三通孔 30,加速气体流通到加氢箱14内,制氢机15将氢通过第二l型管16注入到加氢箱14内部,从而使氢与气体进行脱硫,第二单向阀18通过连接管17将加氢箱14内部脱硫完的气体输送到第三壳体19内,借助第一活性炭吸附板 34与第二活性炭吸附板37对气体内的杂质再进行吸附,第二过滤网35进行最后的气体过滤,借助第五通孔40经排气孔38排出气体。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