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骨料加工和机制砂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岗岩人工骨料和机制砂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2.花岗岩作为一种高强度岩石,是作为人工骨料和机制砂的理想母岩,但由于其强度大,晶体结构细,采用常规加工工艺会产生大量的石粉和针片状颗粒,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湿法生产工艺又会产生大量的生产用水,需要额外再加水处理系统,投资较大,且水洗后中砂、细砂颗粒会随水洗流失,造成机制砂细度模数偏高。棒磨机作为一种水电行业常用的制砂机械,需要消耗大量生产用水和磨具耗材,能耗高效率低,现已逐渐被淘汰。因此一种石粉和针片状颗粒含量小,采用干法生产的针对花岗岩的人工骨料和机制砂工艺。
3.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花岗岩人工骨料和机制砂加工系统,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岗岩人工骨料和机制砂加工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三段破碎两段回路工艺系统,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工艺灵活性;并采用先筛后破工艺,减少骨料破碎次数,避免产生重复破碎产生石粉。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花岗岩人工骨料和机制砂加工系统,包括一破车间以及输送一破车间内毛料的给料机,还包括:
7.半成品料仓,其进料口用于输入给料机筛面以下的物料,以及用于输入给料机筛面以上物料经第一破碎机加工后的半成品;
8.第一筛分机,其进料口接于所述半成品料仓的出料口,所述第一筛分机将筛分后的物料分别输送至二破车间、三破车间以及第三筛分机;
9.第二筛分机,其进料口用于输入分别经第二破碎机破碎后的二破车间与三破车间内的物料;所述第二筛分机将筛分后的物料分别输送至三破车间、第一成品料仓、第二成品料仓以及制砂整形车间;
10.第三筛分机,所述第三筛分机将筛分后的物料分别输送至第二成品料仓、第三成品料仓、第四成品料仓以及制砂整形车间;进入制砂整形车间的物料经过第三破碎机破碎后进入第三筛分机,形成闭路循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筛分机设置上层筛网一、中层筛网一与下层筛网一,上层筛网一以上物料进入二破车间,中层筛网一与下层筛网一以上物料进入三破车间,筛余物料进入第三筛分机。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层筛网一、中层筛网一与下层筛网一的网孔直径分别为80mm、31.5mm和26.5mm。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筛分机设置上层筛网二、中层筛网二与下层筛网二,上层筛网二以上物料进入三破车间,形成闭路循环;中层筛网二以上物料通过可调节分料斗,一部分进入第一成品料仓,剩余部分进入制砂整形车间;下层筛网二以上物料一部分和筛余物料进入第三筛分机,剩余部分通过可调节分料斗进入第二成品料仓和/或进入制砂整形车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层筛网二、中层筛网二与下层筛网二的网孔直径分别为31.5mm、26.5mm和10mm。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筛分机设置上层筛网三、中层筛网三与下层筛网三,所述上层筛网三、中层筛网三与下层筛网三的筛出物料均通过可调节分料斗,一部分进入制砂整形车间整形,剩余部分分别进入对应的第二成品料仓、第三成品料仓与第四成品料仓。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层筛网三、中层筛网三与下层筛网三的网孔直径分别为10mm、4.75mm和3mm。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破碎机、第二破碎机与第三破碎机分别为颚式破碎机、圆锥式破碎机与立轴破碎机。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通过皮带机于各设备之间输送物料,并通过架高支腿使得皮带机在高程方向相互错开。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成品料仓、第二成品料仓与第三成品料仓内的骨料粒径依次为31.5mm~26.5mm、26.5mm~10mm、10mm~4.75mm,所述第四成品料仓内的机制砂粒径《4.75mm。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21.1、采用闭路循环系统的立轴破碎机机械机制砂整型,使机制砂细度模数达到规范要求;
22.2、采用先筛后破工艺,减少骨料破碎次数,避免产生重复破碎产生石粉;
23.3、采用三段破碎两段回路工艺,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工艺灵活性;
24.4、采用可调节分料斗,使产品产量具备调节能力;
25.5、该系统可生产31.5mm~26.5mm、26.5mm~10mm、10mm~4.75mm骨料和《4.75mm机制砂。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8.如图1所示,一种花岗岩人工骨料和机制砂加工系统,包括一破车间1以及输送一破车间1内毛料的给料机2,还包括:
29.半成品料仓4,其进料口用于输入给料机2筛面以下的物料,以及用于输入给料机2
筛面以上物料经第一破碎机3加工后的半成品;
30.第一筛分机5,其进料口接于所述半成品料仓4的出料口,所述第一筛分机5将筛分后的物料分别输送至二破车间6、三破车间8以及第三筛分机9;
31.第二筛分机7,其进料口用于输入分别经第二破碎机16破碎后的二破车间6与三破车间8内的物料;所述第二筛分机7将筛分后的物料分别输送至三破车间8、第一成品料仓12、第二成品料仓13以及制砂整形车间10;
32.第三筛分机9,所述第三筛分机9将筛分后的物料分别输送至第二成品料仓13、第三成品料仓14、第四成品料仓15以及制砂整形车间10;进入制砂整形车间10的物料经过第三破碎机17破碎后进入第三筛分机9,形成闭路循环。
33.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分机5设置上层筛网一、中层筛网一与下层筛网一,上层筛网一以上物料进入二破车间6,中层筛网一与下层筛网一以上物料进入三破车间8,筛余物料进入第三筛分机9。
34.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筛网一、中层筛网一与下层筛网一的网孔直径分别为80mm、31.5mm和26.5mm。
35.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筛分机7设置上层筛网二、中层筛网二与下层筛网二,上层筛网二以上物料进入三破车间8,形成闭路循环;中层筛网二以上物料通过可调节分料斗11,一部分进入第一成品料仓12,剩余部分进入制砂整形车间10;下层筛网二以上物料一部分和筛余物料进入第三筛分机9,剩余部分通过可调节分料斗11进入第二成品料仓13和/或进入制砂整形车间10。
36.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筛网二、中层筛网二与下层筛网二的网孔直径分别为31.5mm、26.5mm和10mm。
37.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筛分机9设置上层筛网三、中层筛网三与下层筛网三,所述上层筛网三、中层筛网三与下层筛网三的筛出物料均通过可调节分料斗11,一部分进入制砂整形车间10整形,剩余部分分别进入对应的第二成品料仓13、第三成品料仓14与第四成品料仓15。
38.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筛网三、中层筛网三与下层筛网三的网孔直径分别为10mm、4.75mm和3mm。
39.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破碎机3、第二破碎机16与第三破碎机17分别为颚式破碎机、圆锥式破碎机与立轴破碎机。
40.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皮带机于各设备之间输送物料,并通过架高支腿使得皮带机在高程方向相互错开。
4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花岗岩人工骨料和机制砂加工系统,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42.s1、毛料在一破车间1经过料斗汇集后,进入给料机2;
43.s2、给料机2筛面以上物料进入第一破碎机3进行一破加工,加工后半成品和给料机2筛面以下物料进入半成品料仓4;
44.s3、将半成品料仓4内物料运输至第一筛分机5,第一筛分机5设置上层筛网一、中层筛网一与下层筛网一,网孔直径分别为80mm、31.5mm和26.5mm;上层筛网一以上物料进入二破车间6,中层筛网一与下层筛网一以上物料进入三破车间8,筛余物料进入第三筛分机9;
45.s4、进入二破车间6的物料经过第二破碎机16破碎后进入第二筛分机7;
46.s5、第二筛分机7设置上层筛网二、中层筛网二与下层筛网二,网孔直径分别为31.5mm、26.5mm和10mm;上层筛网二以上物料进入三破车间8,形成闭路循环;中层筛网二以上物料通过可调节分料斗11,一部分进入第一成品料仓12,剩余部分进入制砂整形车间10;下层筛网二以上物料一部分和筛余物料进入第三筛分机9,剩余部分通过可调节分料斗11进入第二成品料仓13和/或进入制砂整形车间10;
47.s6、进入三破车间8的物料经过第二破碎机16破碎后进入第二筛分机7;
48.s7、第三筛分机9设置上层筛网三、中层筛网三与下层筛网三,网孔直径分别为10mm、4.75mm和3mm;所述上层筛网三、中层筛网三与下层筛网三的筛出物料均通过可调节分料斗11,一部分进入制砂整形车间10整形,剩余部分分别进入对应的第二成品料仓13、第三成品料仓14与第四成品料仓15;
49.s8、进入制砂整形车间10的物料经过第三破碎机17破碎后进入第三筛分机9,形成闭路工艺。
50.该工艺可生产31.5mm~26.5mm、26.5mm~10mm、10mm~4.75mm骨料和《4.75mm机制砂。
51.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花岗岩人工骨料和机制砂加工系统,并且能够产生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5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