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9183发布日期:2021-11-22 19:1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布袋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除尘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袋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布袋除尘器是一种干式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入布袋除尘器,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
3.授权公告号cn209405964u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布袋除尘器,其包括仓体,所述仓体内部设置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的每个孔均安装有滤袋;所述滤袋下方转动设置有离心叶轮。通过转动离心叶轮,除尘腔室形成螺旋气流,除尘腔室内的气体在螺旋气流下对粉尘和气体进行离心分离,迫使气体中一部分粉尘直接落到灰斗中,从而实现对粉尘预除尘的作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未过滤气体中还有一部分粉尘附着在除尘布袋表面,容易将除尘布袋上用于过滤的孔隙堵住,从而导致除尘布袋装置除尘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除尘布袋的除尘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布袋除尘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布袋除尘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布袋除尘装置,包括箱体、与箱体一体成型的多孔板和滑移连接在箱体内部的机架;所述多孔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均可拆卸连接有除尘布袋和滤袋框架,所述除尘布袋和所述滤袋框架均具有弹性,所述除尘布袋套于滤袋框架外部,所述箱体内壁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机架沿靠近或远离除尘布袋和滤袋框架的方向往返滑移。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组件带动机架向除尘布袋和滤袋框架方向往返滑移,机架往返滑移过程中抵接、挤压滤袋框架,滤袋框架发生弹性形变扩张除尘布袋,除尘布袋在弹性条件下表面的孔隙变大,达到去除除尘布袋孔隙内的粉尘掉落,提高布袋除尘装置除尘效率。
9.可选的,所述滤袋框架包括第一框圈、多根框条和第二框圈;所述多根框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框圈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的第二框圈连接;所述第一框圈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直径,所述第二框圈直径小于所述安装孔直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框圈穿过安装孔,第一框圈的下表面抵接在多孔板上表面;多根框条起到支撑除尘布袋的作用,迫使除尘布袋处于张紧状态,从而提高除尘布袋的过滤面。
11.可选的,所述机架包括矩形框和多根抵接杆,所述多根抵接杆纵横交错且等距分布,所述多根抵接杆的轴线均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多根抵接杆的两端均连接在所述矩形框
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抵接杆连接在矩形框上,通过矩形框带动抵接杆移动;多根抵接杆纵横交错且等距分布在同一平面上,多根抵接杆的分布形成网格状,便于除尘布袋在除尘过程中掉落的粉尘穿过机架,从而粉尘积压在机架上。
13.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与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矩形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通过输出轴绕自身轴线周向转动,从而带动牵引绳卷收于输出轴上,从而带动矩形框向除尘布袋方向移动。
15.可选的,所述牵引绳包括绳索本体和挂钩;所述绳索本体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所述挂钩;所述挂钩用于扣住所述矩形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便于扣住矩形框,从而带动矩形框移动。
17.可选的,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固定连接于上箱体下表面的下箱体和固定连接于下箱体远离上箱体一侧的灰斗;所述上箱体、下箱体和灰斗内部呈连通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箱体分为上箱体、下箱体和灰斗三部分,上箱体用于排放已过滤的干净气体,箱体外部未过滤的气体进入下箱体,灰斗用于存放下箱体内产生的粉尘,这三部分内部呈连通设置,形成布袋除尘装置的除尘腔室。
19.可选的,灰斗远离下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粉尘槽,粉尘槽内壁转动连接有输送螺杆,灰斗侧壁开设有出料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灰斗存放的粉尘需要清除,灰斗底部的输送螺杆通过自身轴向轴向转动,从而将粉尘从出料口推出,以免灰斗内的粉尘积压过多。
21.可选的,所述多孔板包括压条和板体,所述板体一体连接于上箱体内壁,所述压条可拆卸连接于板体上远离下箱体的一侧。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条用于压住板体上可拆卸连接的滤袋框架,将滤袋框架固定在板体上,防止滤袋框架受到挤压时直接从安装孔滑出。
23.综上所述,本技术有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24.1.升降组件带动机架向除尘布袋和滤袋框架方向往返滑移,抵接、挤压滤袋框架,滤袋框架发生弹性形变扩张除尘布袋,达到去除除尘布袋孔隙内的粉尘掉落;
25.2.输送螺杆通过自身轴向轴向转动,从而将粉尘从出料口推出,以免灰斗内的粉尘积压过多;
26.3.机架上的抵接杆设置成网格状,便于粉尘掉落时穿过机架落入灰斗内,从而避免粉尘积压在机架上。
附图说明
27.图1是布袋除尘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布袋除尘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过滤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5是滤袋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布袋除尘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的另一视角。
33.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上箱体;12、下箱体;13、灰斗;131、输送螺杆;132、第一电机;133、粉尘槽;134、出料口;2、过滤组件;21、除尘布袋;22、滤袋框架;221、第一框圈;222、框条;223、第二框圈;3、多孔板;31、压条;32、板体;321、安装孔;4、升降组件;41、第二电机;42、牵引绳;421、绳索本体;422、挂钩;5、机架;51、抵接杆;52、矩形框;521、扣环;6、出气口;7、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布袋除尘装置。
36.参照图1和图2,布袋除尘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壁设有一体成型的多孔板3,多孔板3上可拆卸连接有多个过滤组件2;箱体1内壁滑移设置有机架5,机架5沿靠近或远离过滤组件2方向往返滑移,机架5位于多孔板3下方,机架5水平抵接在箱体1内壁,箱体1内壁设有升降组件4,升降组件4与机架5连接。
37.参照图2和图3,多孔板3上竖直贯穿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21,多个安装孔321与多个过滤组件2一一对应安装。
38.参照图1,箱体1包括上箱体11、下箱体12和灰斗13;上箱体11无缝焊接在下箱体12一端,下箱体12的另一端无缝焊接灰斗13;上箱体11、下箱体12和灰斗13内部呈连通设置。
39.参照图2,机架5包括矩形框52和多根抵接杆51,多根抵接杆51纵横交错且等距分布,多根抵接杆51轴线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多根抵接杆51的两端均焊接在矩形框52内壁上;矩形框5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扣环521,扣环521设置于矩形框52外缘侧上表面的中段。
40.参照图2和图4,本实施例升降组件4设有两组,两组升降组件4呈对称分布,升降组件4安装于多孔板3与机架5之间;升降组件4包括第二电机41和牵引绳42;第二电机41的安装座螺栓固定于下箱体12内壁,牵引绳42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41传动轴上;牵引绳42包括绳索本体421和挂钩422;绳索本体4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另一端与挂钩422固定连接,挂钩422用于配合扣环521挂接。
41.参照图2和图5,过滤组件2包括滤袋框架22和除尘布袋21,除尘布袋21套于滤袋框架22的外部,滤袋框架22和除尘布袋21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材料可以是橡胶、pvc,本实施例采用pvc;滤袋框架22包括第一框圈221、多根框条222和第二框圈223,第一框圈221和第二框圈223的圆心呈层叠共线设置;多根框条222的一端焊接在第一框圈221上,另一端焊接在第二框圈223上;多根框条222以第一框圈221的轴线为圆心的圆周等距分布,第一框圈221靠近框条222的一侧与多孔板3上表面抵接。
42.参照图2和图6,灰斗13远离下箱体12的内壁内凹设置有粉尘槽133,灰斗13内壁由下箱体12向靠近粉尘槽133的方向向下倾斜,掉落至灰斗13内的粉尘受自重沿斜面滚落至粉尘槽133;粉尘槽133内壁转动连接有输送螺杆131,输送螺杆131的轴线与粉尘槽133延伸方向同向设置;灰斗13侧壁贯穿开设有出料口134,出料口134与粉尘槽133内壁呈连通设置,输送螺杆131远离出料口134一端贯穿灰斗13,输送螺杆131同轴设置有第一电机132,第一电机132的安装座螺栓固定在灰斗13外壁;第一电机132带动输送螺杆131沿自身轴线周向转动,从而将粉尘槽133内壁的粉尘向出料口134方向推动,从而将粉尘从出料口134内排出至灰斗13外部。
43.参照图2,多孔板3包括多个压条31和板体32;板体32固定连接于上箱体12内壁,压条31的一端铰接在板体32表面,另一端用螺栓连接在板体32上;压条31的下表面与第一框圈221上表面抵接;压条31与水平方向的多个第一框圈221上表面呈抵接状态。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布袋除尘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布袋除尘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机架5位于过滤组件2下方,机架5与过滤组件2没有接触,过滤组件2中的滤袋框架22和除尘布袋21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45.当需要去除除尘布袋21上的粉尘时,第二电机41启动,通过输出轴绕自身轴线周向转动,从而带动绳索本体421卷收于输出轴上,从而带动抵接杆51向靠近多孔板3的方向移动,当多个抵接杆51的交错处与第二框圈223处于抵接状态后,第二电机41持续运行,从而带动第二框圈223向靠近第一框圈221的方向移动,从而迫使框条222向靠近除尘布袋21的方向弯曲,从而实现除尘布袋21的撑开,由于除尘布袋21具有弹性,且第二框圈223直径小于第一框圈221直径,当第二框圈223受力时,框条222由内至外的弯曲,从而迫使除尘布袋21上的孔隙张大,从而迫使附着于孔隙内的粉尘掉落至灰斗13底部的粉尘槽133内,第二电机41逆向转动,绳索本体421、第二框圈223、多个抵接杆51以及除尘布袋21复位;适量重复上述步骤,最后由输送螺杆131将粉尘槽133内的粉尘向出料口134的方向输送,即可完成除尘布袋21孔隙内除尘的清除。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