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6972发布日期:2021-09-25 10:0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和餐饮等各个领域,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生活污水中大部分都是杂质,在排放之前需要对生活废水进行处理,保证处理后的废水不会污染环境,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是用来处理生活中的污水的设备,目前废水处理设备一般采用沉淀池和过滤池进行沉淀、过滤后排放,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杂质容易堵塞管道和滤网,需要经常进行检修和维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包括基座箱,所述基座箱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箱和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一过滤箱与第二过滤箱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格栅,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基座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固定安装有双槽皮带轮,所述基座箱的内部设有两个从动轮,每个所述从动轮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基座箱的上表面开设有相对称的通口,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底面和第二过滤箱的底面均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依次贯穿通口和第二轴承并延伸至第一过滤箱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粉碎叶轮,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依次贯穿通口、第二轴承和第一轴承并延伸至过滤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清扫刷,所述清扫刷的底面与过滤组件的上表面相接触。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第一过滤箱的顶端和第二过滤箱的顶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一过滤箱和过滤格栅并延伸至过滤格栅的底部,所述第二管道的底端贯穿第二过滤箱并延伸至第二过滤箱的内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基座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检修面板,所述检修面板的正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散热口,所述基座箱的一侧面开设有相对称的安装口,每个所述安装口的内部均固定安
装有散热扇。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第一过滤箱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第二过滤箱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过滤箱的正面和第二过滤箱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清理密封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一过滤箱的正面和第二过滤箱的正面共同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分别与水泵、散热扇和驱动电机电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第一过滤箱的上表面和第二过滤箱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吊环,所述基座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支撑脚。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通过进水管与生活污水管道进行连接,能够将生活废水排放至处理设备内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通过排水管与市政管道进行连接,从而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排放,通过第一过滤箱内部设置过滤格栅和第二过滤箱内部设置的过滤组件配合,实现对废水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过滤,将生活废水中的杂质和大颗粒净化处理,利用驱动电机配合双槽皮带轮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粉碎叶轮对初次过滤后的废水进行再次粉碎,避免大物质堵塞管道,同时第二转轴带动顶端的清扫刷对过滤组件进行清扫,保证过滤组件能够顺利进行过滤处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中第一过滤箱和第二过滤箱的正剖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中基座箱的正剖图。
19.图例说明:
20.1、基座箱;2、散热口;3、检修面板;4、支撑脚;5、控制面板;6、进水管;7、第一过滤箱;8、第一管道;9、水泵;10、第二管道;11、吊环;12、清理密封门;13、第二过滤箱;14、排水管;15、散热扇;16、安装口;17、连接法兰;18、过滤格栅;19、粉碎叶轮;20、第二轴承;21、第一转轴;22、第二转轴;23、过滤组件;24、第一轴承;25、清扫刷;26、通口;27、双槽皮带轮;28、驱动电机;29、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参照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生活废水排放处理设备,包括基座箱1,基座箱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箱7和第二过滤箱13,第一过滤箱7与第二过滤箱13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箱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格栅18,第二过滤箱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组件23,过滤组件2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24,基座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8,驱动电机28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固定安装有双槽皮带轮27,基座箱1的内部设有两个从动轮29,每个从动轮29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基座箱1的上表面开设有相对称的通口26,第一过滤箱7的底面和第二过滤箱13的底面均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20,第一转轴21的顶端依次贯穿通口26和第二轴承20并延伸至第一过滤箱7的内部,第一转轴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粉碎叶轮19,第二转轴22的顶端依次贯穿通口26、第二轴承20和第一轴承24并延伸至过滤组件23的上方,第二转轴2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清扫刷25,清扫刷25的底面与过滤组件23的上表面相接触。
24.第一过滤箱7的顶端和第二过滤箱13的顶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水泵9,水泵9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8,水泵9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10,第一管道8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一过滤箱7和过滤格栅18并延伸至过滤格栅18的底部,第二管道10的底端贯穿第二过滤箱13并延伸至第二过滤箱13的内部,通过水泵9能够将第一过滤箱7内部初次处理后废水排放至第二过滤箱13,基座箱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检修面板3,检修面板3的正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散热口2,基座箱1的一侧面开设有相对称的安装口16,每个安装口16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散热扇15,通过检修面板3方便对基座箱1内部的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
25.第一过滤箱7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6,第二过滤箱13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14,进水管6和排水管14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17,第一过滤箱7的正面和第二过滤箱13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清理密封门12,通过连接法兰17能够方便将排水管14和进水管6进行安装连接,第一过滤箱7的正面和第二过滤箱13的正面共同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通过导线分别与水泵9、散热扇15和驱动电机28电连接,通过控制面板5方便对设备进行控制,第一过滤箱7的上表面和第二过滤箱1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吊环11,基座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支撑脚4,方便处理设备进行安装。
2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该废水处理设备通过基座箱1放置在使用位置,然后将生活污水管道通过连接法兰17与进水管6进行连接,排水管14与市政排水网进行连接,接通装置电源,生活废水通过进水管6进入第一过滤箱7进行初步过滤,在第一过滤箱7的内部经过过滤格栅18对废水中的大物质进行处理,初步处理后的废水经过粉碎叶轮19进行粉碎,通过水泵9的配合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10,将初步处理后的废水排入第二过滤箱13,在第二过滤箱13的内部通过过滤组件23进行再次过滤后进行排放,废水处理过程中,利用驱动电机28配合双槽皮带轮27带动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转动,第二转轴22带动粉碎叶轮19对初次过滤后的废水进行再次粉碎,避免大物质堵塞管道,同时第二转轴22带动顶端的
清扫刷25对过滤组件23进行清扫,保证过滤组件23能够顺利进行过滤处理。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