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7389发布日期:2021-12-29 17:3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ic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简称ic。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3.当今半导体工业大多数应用的是基于硅的集成电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它是经过氧化、光刻、扩散、外延、蒸铝等半导体制造工艺,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所需的半导体、电阻、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导线全部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然后焊接封装在一个管壳内的电子器件。其封装外壳有圆壳式、扁平式或双列直插式等多种形式。集成电路技术包括芯片制造技术与设计技术,主要体现在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封装测试,批量生产及设计创新的能力上。
4.目前市面上用于ic制造的卷带机多采用单飞达结构,其工作时由吸嘴吸走,完成烧录后,放到放料口,但由于单飞达可靠性较低,造成了,日常维护频繁,造成企业人力成本增加。
5.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6595240u的一种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其结构包括括底座、卷料电机固定板、覆膜带盘固定机构、热压膜机构、压膜杆、轨道调节机构、进料飞达固定座及出料飞达固定座,底座上表面一端设置有卷料电机固定板,底座上表面中间位置垂直设置有覆膜带盘固定机构,底座上表面另一端设有热压膜机构,热压膜机构外侧的底座上表面上设置轨道调节机构,正上方设置压膜杆,正下方设有进料飞达固定座,出料飞达固定座设置在卷料电机固定板与覆膜带盘固定机构之间的底座上表面上。采用双飞达可靠性高,位置精确,采用悬臂固定出料飞达,拆卸方便,便于更换,可整体拆卸,随时可将卷带烧录机转化为托盘烧录机,通用性强适用于多种带宽卷。
6.但是,其装置在热压膜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逐渐扩散到空气中,被工作中人员吸入后容易引发身体不适,长期以往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7.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处理效果较好、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工作环境污染的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包括: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本体;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本体的底
部;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顶板,所述顶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箱体,所述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的顶部;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设置在所述顶板和箱体上;防堵机构,所述防堵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10.优选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包括滤芯、两个活性炭板、分流管、多个吸气口、多个第一扩风罩、风机和软管,所述滤芯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上,两个所述活性炭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且两个所述活性炭板位于所述滤芯的上方,所述分流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的底部,多个所述吸气口固定安装在所述分流管的底部,多个所述第一扩风罩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吸气口上,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的顶部,且所述风机的排气端与所述滤芯相连通,所述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风机的进气端上,且所述软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分流管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防堵机构包括转轴、两个刮板和电机,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上,两个所述刮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一侧,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异型管,两个所述异型管均与所述箱体相连通。
13.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
14.优选的,两个所述异型管的进气端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扩风罩。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通过废气处理机构能够对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过滤,使气体的质量提高,处理效果较好,降低工作环境污染,能够对工作人员达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通过两个所述异型管和两个第二扩风罩能够将部分处理后气体和未处理的气体同时吸入到箱体中进行处理,从而能够使空气的质量达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防堵机构能够提高滤芯的使用时间,也降低了滤芯的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本体;2、支撑块;3、底板;4、支撑杆;5、顶板;6、箱体;7、滤芯;8、活性炭板;9、分流管;10、吸气口;11、第一扩风罩;12、风机;13、软管;14、转轴;15、刮板;16、电机;17、异型管;18、第二扩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部
分放大示意图。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包括: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本体1;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固定安装在所述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本体1的底部;底板3,所述底板3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块2的底部;两个支撑杆4,两个所述支撑杆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3的顶部;顶板5,所述顶板5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杆4的顶端;箱体6,所述箱体6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5的顶部;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设置在所述顶板5和箱体6上;防堵机构,所述防堵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6上。
23.所述废气处理机构包括滤芯7、两个活性炭板8、分流管9、多个吸气口10、多个第一扩风罩11、风机12和软管13,所述滤芯7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6的两侧内壁上,两个所述活性炭板8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6内,且两个所述活性炭板8位于所述滤芯7的上方,所述分流管9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5的底部,多个所述吸气口10固定安装在所述分流管9的底部,多个所述第一扩风罩11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吸气口10上,所述风机12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5的顶部,且所述风机12的排气端与所述滤芯7相连通,所述软管13固定安装在所述风机12的进气端上,且所述软管13的进气端与所述分流管9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废气处理机构能够对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过滤,使气体的质量提高,处理效果较好,降低工作环境污染,能够对工作人员达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24.所述防堵机构包括转轴14、两个刮板15和电机16,所述转轴14转动安装在所述箱体6的一侧内壁上,两个所述刮板1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14上,所述电机16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6的一侧,且所述电机16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14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防堵机构能够提高所述滤芯7的使用时间,也降低了所述滤芯7的更换成本。
25.所述箱体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异型管17,两个所述异型管17均与所述箱体6相连通,通过两个所述异型管17能够将部分处理后气体和未处理的气体同时吸入到所述箱体6中进行处理,从而能够使空气的质量达到进一步的提升。
26.所述底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
27.两个所述异型管17的进气端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扩风罩18,通过两个所述第二扩风罩18,从而能够提升两个所述异型管17的扩风效果。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9.当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本体1在使用时,启动风机12,风机12通过多个第一扩风罩11将其装置在热压膜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吸入分流管9内,分流管9将气体输送至软管13,通过风机12的作用,能够将软管13中的气体排入滤芯7中,通过滤芯7的吸附作用,能够对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过滤,气体通过滤芯7后会与两个活性炭板8达到有效反应,对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再次进行吸附过滤,使气体的质量提高,吸附处理后的气体会通过两个异型管17从两个第二扩风罩18中排出,此时经过处理后的气体质量较高,降低工作环境污染,从而能够对工作人员达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气体排出后,部分处理后气体会跟随未处理的气体再次吸入到箱体6中,从而能够使空气的质量达到进一步的提升;
30.在长期使用下,滤芯7的网孔会被气体中所带有的杂质所堵塞,通过启动电机16能够带动转轴14转动,转轴14带动两个刮板15转动,使两个刮板15将滤芯7中的部分杂质刮下,从而能够提高滤芯7的使用时间,也降低了滤芯7的更换成本。
3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带机芯片进出料装置,通过废气处理机构能够对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过滤,使气体的质量提高,处理效果较好,降低工作环境污染,能够对工作人员达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通过两个所述异型管17和两个第二扩风罩18能够将部分处理后气体和未处理的气体同时吸入到箱体6中进行处理,从而能够使空气的质量达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防堵机构能够提高滤芯7的使用时间,也降低了滤芯7的更换成本。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