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干胶生产用涂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6836发布日期:2022-01-12 07:5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干胶生产用涂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不干胶生产设备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干胶生产用涂硅装置。


背景技术:

2.不干胶标签,是以纸张、薄膜或特殊材料为面材,面料的背面涂有胶水,再以涂硅保护纸为底材的一种复合型产品。现有技术中的不干胶底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在底材上涂布一层塑料膜,再通过涂硅机在底材上涂布一层硅油。
3.现有的涂硅机的结构包括放卷装置、纠偏装置、涂硅装置、刮油装置、烘干装置和收卷装置。涂硅装置包括涂硅辊、硅油槽、调整机构,涂硅辊设置在硅油槽内,且涂硅辊的转动方向与底材的传送方向相反。调整机构包括转动辊,转动辊上布置有刮油板,刮油板与涂硅辊抵接。
4.由于底材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浮动的现象,从而导致底材的硅层涂布不均匀,形成次品,影响使用,且涂硅辊上的硅油会从底材的侧边位置渗透,使得底材的侧边区域产生油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不干胶生产用涂硅装置,能够方便对底材进行涂硅,且能减少底材在涂硅过程中产生浮动的现象,并能对涂硅辊于底材侧边位置的硅油进行清理,减少底材侧边硅油渗透的现象,有效的提高底材涂布硅层的成品质量。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干胶生产用涂硅装置,包括机架与转动连接于机架的涂硅辊,涂硅辊的正下方布置有硅油盒,硅油盒的开口朝向涂硅辊,涂硅辊远离硅油盒的一端布置有展平辊,展平辊平行于涂硅辊布置,底材穿过涂硅辊与展平辊之间,且规定底材进入涂硅辊与展平辊之间的间隙的一端为穿进端,涂硅辊靠近穿近端的位置布置有刮板,刮板平行于涂硅辊,机架的靠近涂硅辊的两端的位置均分别布置有吸油组件,吸油组件用于防止硅油沿底材的侧边沿渗透底材,吸油组件包括吸油海绵,吸油海绵抵接于涂硅辊,且沿涂硅辊转动方向位于刮板的前端,机架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平行于涂硅辊,且与吸油海绵连接,以调节吸油海绵到底材侧边之间的距离。
7.通过上述设置,在机架上布置展平辊,且底材穿过展平辊与涂硅辊之间,使得底材的涂硅面用于涂硅辊之间充分接触,确保底材的涂硅面均匀涂布,在涂硅辊的一端布置刮板,在刮板的作用下使得涂硅辊表面的硅油分布均匀,方便对底材进行涂硅,对刮板与涂硅辊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刮板阻挡因涂硅辊转动而带起的硅油,减少硅油飞溅的现象,布置吸油海绵,涂硅辊于底材的侧边沿的位置的硅油进行吸附,减少涂硅辊于底材的侧边沿位置的硅油量,进一步减少硅油渗透底材侧边沿的现象出现,在机架上布置调节螺杆,并使得调节螺杆与吸油海绵之间建立连接,在调节螺杆的作用下调节吸油海绵于涂硅辊处的位置,便于适应不同宽幅的底材涂硅,对吸油海绵与刮板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涂硅辊上的硅油经刮板处理后再由吸油海绵进行吸附,能延长吸油海绵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
换吸油海绵的现象,从而能够方便对底材进行涂硅,且能减少底材在涂硅过程中产生浮动的现象,并能对涂硅辊于底材侧边位置的硅油进行清理,减少底材侧边硅油渗透的现象,有效的提高底材涂布硅层的成品质量。
8.进一步地,吸油组件还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与吸油海绵可拆卸固定连接,调节螺杆靠近吸油海绵的一端与连接座转动连接,连接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平行于调节螺杆,机架上正对导向杆的位置开设有导向孔,导向杆滑动套接于导向孔。
9.通过上述设置,布置连接座与吸油海绵相连,方便调节螺杆作用于吸油海绵,有效的提高吸油海绵的工作稳定性,在连接座上布置导向杆,通过导向孔使得导向杆与机架之间滑动连接,进一步提高连接座运行的稳定性,减少连接座跟随调节螺杆转动的现象出现,吸油海绵与连接座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方便更换吸油海绵。
10.进一步地,刮板与硅油盒滑动连接,以调节刮板与涂硅辊之间的相对距离,硅油盒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导向轨,刮板位于两个导向轨之间,且刮板靠近导向轨的两端与导向轨滑动连接,硅油盒靠近刮板的位置固定有安装块,安装块上布置有推杆,推杆上布置有螺纹,安装块与推杆螺纹连接,推杆垂直于刮板。
11.通过上述设置,刮板与硅油盒之间滑动连接,方便确定刮板与涂硅辊之间的相对距离,便于控制硅油层的厚度,在硅油盒上布置导向轨,并使得刮板滑动连接于导向轨,有效的提高刮板的运行稳定性,在硅油盒上布置安装块,为推杆提供安装条件,推杆与安装块之间螺纹连接,在推杆的作用下推动刮板运动,达到调节刮板与涂硅辊之间相对距离的效果。
12.基于本技术的一种不干胶生产用涂硅装置,底材穿过展平辊与涂硅辊之间,使得底材的涂硅面用于涂硅辊之间充分接触,确保底材的涂硅面均匀涂布,在刮板的作用下使得涂硅辊表面的硅油分布均匀,方便对底材进行涂硅,且刮板阻挡因涂硅辊转动而带起的硅油,减少硅油飞溅的现象,吸油海绵对涂硅辊的于底材的侧边沿的位置的硅油进行吸附,减少涂硅辊于底材的侧边沿位置的硅油量,进一步减少硅油渗透底材侧边沿的现象出现,在调节螺杆的作用下调节吸油海绵于涂硅辊处的位置,便于适应不同宽幅的底材涂硅,对吸油海绵与刮板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涂硅辊上的硅油经刮板处理后再由吸油海绵进行吸附,能延长吸油海绵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吸油海绵的现象,从而能够方便对底材进行涂硅,且能减少底材在涂硅过程中产生浮动的现象,并能对涂硅辊于底材侧边位置的硅油进行清理,减少底材侧边硅油渗透的现象,有效的提高底材涂布硅层的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不干胶生产用涂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机架;2、涂硅辊;3、硅油盒;4、展平辊;5、刮板;6、吸油海绵;7、调节螺杆;8、连接座;81、连接槽;9、导向杆;10、导向孔;11、导向轨;12、安装块;13、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18.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不干胶生产用涂硅装置,包括机架1与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水平设置的涂硅辊2。涂硅辊2的正下方布置有硅油盒3,硅油盒3的开口朝向涂硅辊2,涂硅辊2靠近硅油盒3的一端位于硅油盒3内。
19.涂硅辊2远离硅油盒3的一端布置有展平辊4,展平辊4平行于涂硅辊2布置,底材穿过涂硅辊2与展平辊4之间。规定底材进入涂硅辊2与展平辊4之间的间隙的一端为穿进端,涂硅辊2靠近穿近端的位置布置有刮板5,刮板5平行于涂硅辊2。
20.通过上述设置,在机架1上布置展平辊4,且底材穿过展平辊4与涂硅辊2之间,使得底材的涂硅面用于涂硅辊2之间充分接触,确保底材的涂硅面均匀涂布。在涂硅辊2的一端布置刮板5,在刮板5的作用下使得涂硅辊2表面的硅油分布均匀,方便对底材进行涂硅。对刮板5与涂硅辊2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刮板5阻挡因涂硅辊2转动而带起的硅油,减少硅油飞溅的现象。
21.机架1的靠近涂硅辊2的两端的位置均分别布置有吸油组件,吸油组件用于防止硅油沿底材的侧边沿渗透底材。吸油组件包括吸油海绵6,吸油海绵6抵接于涂硅辊2,且沿涂硅辊2转动方向位于刮板5的前端。机架1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7,调节螺杆7平行于涂硅辊2,且与吸油海绵6连接,以调节吸油海绵6到底材侧边之间的距离。
22.通过上述设置,布置吸油海绵6,涂硅辊2于底材的侧边沿的位置的硅油进行吸附,减少涂硅辊2于底材的侧边沿位置的硅油量,进一步减少硅油渗透底材侧边沿的现象出现。在机架1上布置调节螺杆7,并使得调节螺杆7与吸油海绵6之间建立连接,在调节螺杆7的作用下调节吸油海绵6于涂硅辊2处的位置,便于适应不同宽幅的底材涂硅。对吸油海绵6与刮板5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涂硅辊2上的硅油经刮板5处理后再由吸油海绵6进行吸附,能延长吸油海绵6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吸油海绵6的现象。从而能够方便对底材进行涂硅,且能减少底材在涂硅过程中产生浮动的现象,并能对涂硅辊2于底材侧边位置的硅油进行清理,减少底材侧边硅油渗透的现象,有效的提高底材涂布硅层的成品质量。
23.为提高吸油海绵6与调节螺杆7之间的连接,吸油组件还包括连接座8,连接座8与吸油海绵6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连接座8靠近吸油海绵6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81,吸油海绵6固定于连接槽81内且延伸出连接槽81与涂硅辊2抵接,调节螺杆7靠近吸油海绵6的一端与连接座8转动连接。连接座8固定连接有导向杆9,导向杆9平行于调节螺杆7,机架1上正对导向杆9的位置开设有导向孔10,导向杆9滑动套接于导向孔10。
24.通过上述设置,布置连接座8与吸油海绵6相连,方便调节螺杆7作用于吸油海绵6,有效的提高吸油海绵6的工作稳定性,在连接座8上布置导向杆9,通过导向孔10使得导向杆9与机架1之间滑动连接,进一步提高连接座8运行的稳定性,减少连接座8跟随调节螺杆7转动的现象出现,吸油海绵6与连接座8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方便更换吸油海绵6。
25.为方便调节涂硅辊2上的油层厚度,刮板5与硅油盒3滑动连接,以调节刮板5与涂硅辊2之间的相对距离,硅油盒3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导向轨11,刮板5位于两个导向轨11之间,且刮板5靠近导向轨11的两端与导向轨11滑动连接,硅油盒3靠近刮板5的位置
固定有安装块12,安装块12上布置有推杆13,推杆13上布置有螺纹,安装块12与推杆13螺纹连接,推杆13垂直于刮板5。
26.通过上述设置,刮板5与硅油盒3之间滑动连接,方便确定刮板5与涂硅辊2之间的相对距离,便于控制硅油层的厚度,在硅油盒3上布置导向轨11,并使得刮板5滑动连接于导向轨11,有效的提高刮板5的运行稳定性,在硅油盒3上布置安装块12,为推杆13提供安装条件,推杆13与安装块12之间螺纹连接,在推杆13的作用下推动刮板5运动,达到调节刮板5与涂硅辊2之间相对距离的效果。
27.综上所述,底材穿过展平辊4与涂硅辊2之间,使得底材的涂硅面用于涂硅辊2之间充分接触,确保底材的涂硅面均匀涂布。在刮板5的作用下使得涂硅辊2表面的硅油分布均匀,方便对底材进行涂硅,且刮板5阻挡因涂硅辊2转动而带起的硅油,减少硅油飞溅的现象。通过转动调节螺杆7使得吸油海绵6位于涂硅辊2的正对底材侧边的位置,吸油海绵6对涂硅辊2的于底材的侧边沿的位置的硅油进行吸附,减少涂硅辊2于底材的侧边沿位置的硅油量,进一步减少硅油渗透底材侧边沿的现象出现。
28.在调节螺杆7的作用下调节吸油海绵6于涂硅辊2处的位置,便于适应不同宽幅的底材涂硅,对吸油海绵6与刮板5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涂硅辊2上的硅油经刮板5处理后再由吸油海绵6进行吸附,能延长吸油海绵6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吸油海绵6的现象。从而能够方便对底材进行涂硅,且能减少底材在涂硅过程中产生浮动的现象,并能对涂硅辊2于底材侧边位置的硅油进行清理,减少底材侧边硅油渗透的现象,有效的提高底材涂布硅层的成品质量。
29.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