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面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2333发布日期:2022-03-16 15:2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面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台面净水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台面净水机,其内部装接部件繁多,相应的结构复杂,不便于滤芯的更换安装;一般未设有过滤后产生的浓水的回流结构,无法实现浓水的再次利用;且大多将加热部件设在机体内部,在加热部件损坏时需要整机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台面净水机。
4.台面净水机,包括带有内腔的机体,所述机体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内腔接通的装接开口,所述内腔中可拆卸装接有第一滤芯,所述装接开口可拆卸装接有水箱;当所述水箱装接至所述装接开口位置时,所述水箱一侧触接于所述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夹持定位于所述内腔与所述水箱之间。
5.具体地,所述内腔中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装接开口一侧设有第一触接面;所述水箱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朝向所述装接开口一侧设有第二触接面;当所述水箱装接至所述装接开口位置时,所述第一滤芯夹持定位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第一滤芯的外周侧与所述第一触接面及所述第二触接面相配合。
6.具体地,所述机体朝向所述装接开口设有滤芯接口;所述第一滤芯上设有滤芯接头,所述滤芯接头与滤芯接口装接配合。
7.具体地,还包括第二滤芯,当所述水箱装接至所述装接开口位置时,所述水箱一侧触接于所述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夹持定位于所述内腔与所述水箱之间。
8.具体地,所述内腔中设有第一空间、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装接开口,所述第一滤芯装接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第二空间内装接有可拆卸的第三滤芯。
9.具体地,所述第一滤芯设有可旋转的扣手,所述扣手两侧设有卡扣,所述内腔中对应所述扣手设有孔位,所述第一滤芯通过所述卡扣安装在所述孔位中而固定于所述内腔中。
10.具体地,所述水箱一侧延伸设有第一筋条,当所述第一滤芯夹持定位于所述内腔与所述水箱之间时,所述第一筋条卡抵在所述第一滤芯的顶端上;和/或所述内腔中对应所述第一滤芯底端延伸设有第二筋条,所述第一滤芯在所述第二筋条的导向下夹持定位于所述内腔与所述水箱之间。
11.具体地,所述机体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滤芯水路连通的装接口,所述水箱设有与所述装接口相配合的水箱口,当所述水箱装接在所述装接开口时,所述水箱口与所述装接口装接配合,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滤芯形成水路连通。
12.具体地,所述水箱中设有第一室与第二室,所述第一室上部与所述第二室上部设置有连通开口以形成连通。
13.具体地,所述机体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台、下部设有底座,所述出水台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用于电热水壶装接的装接空间,所述出水台下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滤芯形成水路连通。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通过第一滤芯夹持定位于内腔与水箱之间的设置,起到固定第一滤芯的作用;通过第一滤芯与机体拆卸装接、水箱与机体拆卸装接的设置,先拆卸水箱再拆卸第一滤芯进行更换,实现结构简易、便于第一滤芯更换安装的技术效果。
16.2、通过设置固定座、固定块,起到固定第一滤芯的作用。
17.3、通过设置扣手,基于现有技术中扣手的应用原理,具有便于安装第一滤芯的作用;进一步地设置卡扣、孔位,起到固定第一滤芯的作用。
18.4、通过设置第一筋条、第二筋条,第一滤芯顶端卡抵在第一筋条上,在第二筋条的导向下进行安装配合,起到稳定安装第一滤芯的作用。
19.5、通过设置电热水壶,使得加热部件外置,在加热部件损坏时无须整机维修,只需更换电热水壶即可。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体的后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23.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24.图5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25.图6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26.图7为图3中c区域的放大图;
27.图8为图4中d区域的放大图;
28.图9为图4中e区域的放大图;
29.图10为图4的俯视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31.图12为图11中f区域的放大图;
32.图13为图11中g区域的放大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机体1、固定座11、第二筋条12、孔位13、隔板14、滤芯接口140、板块141、装接台 15、第二接口151、第一接口152、水泵161、废水电阀162、底座17、耦合器171、出水台 18、出水口181、盖板19、第一滤芯21、原水接头211、过滤接头212、第二滤芯22、入水接头221、纯水接头222、浓水接头223、扣手23、卡扣230、第三滤芯24、水箱3、固定块 31、第一筋条32、第一室33、第一箱口331、第二室34、第二箱口341、挡板35、电热水壶 4、进水口41。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36.本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台面净水机,包括:
37.带有内腔的机体1,机体1一侧设置有与内腔接通的装接开口,内腔中可拆卸装接有第一滤芯21、与第一滤芯21并列设置的第二滤芯22,装接开口可拆卸装接有水箱3;内腔中设有固定座11,固定座11朝向装接开口一侧设有呈内凹圆弧状的第一触接面;水箱3一侧设有固定块31,固定块31朝向装接开口一侧设有呈内凹圆弧状的第二触接面;机体1朝向装接开口设有滤芯接口140,第一滤21芯及第二滤芯22上设有滤芯接头,滤芯接头与滤芯接口140装接配合;当水箱3装接至装接开口时,水箱3一侧触接于所述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第一滤芯21、第二滤芯22夹持定位于固定座31与固定块11之间,第一滤芯21的外周侧及第二滤芯22的外周侧与第一触接面及第二触接面相配合,滤芯接头装接于滤芯接口 140。
38.优选地,内腔中设有隔板14,隔板14将内腔分隔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一空间连通装接开口,第一滤芯21、第二滤芯22装接于第一空间内,第二空间内装接有可拆卸的第三滤芯24;隔板14对应装接第三滤芯24处设有可拆卸装接的板块141,固定座11设在第一空间底部;机体1与水箱3上方可拆卸装接有用于防止灰尘掉入的盖板19。
39.基于装接开口的设置,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的顶部设有可旋转的扣手23,基于现有技术中扣手23的设置原理,一般状态下,扣手23与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的顶部贴合;当需要拆卸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时,通过向上旋转扣手23,将滤芯接头从滤芯接口140中脱离,从而使得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从内腔中拆卸下来;进一步地,扣手23 两侧设有呈圆柱状的卡扣230,内腔中对应扣手设有呈圆环状的孔位13,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通过卡扣230安装在孔位13中而固定于内腔中;旋转扣手23使得安装在孔位13中的卡扣230从孔位13中脱离,联动将滤芯接头从滤芯接口140中脱离,从而使得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从内腔中拆卸下来。水箱一侧延伸设有第一筋条32,第一筋条3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水箱3朝向内腔的方向,当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夹持定位于内腔与水箱3之间时,第一筋条32卡抵在扣手23上;内腔中对应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底端延伸设有第二筋条12,第二筋条12朝水箱3方向延伸,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在第二筋条12的导向下夹持定位于内腔与水箱3之间。
40.基于上述的台面净水机,当需要更换第一滤芯21、第二滤芯23、第三滤芯24时,揭开盖板19,把水箱3从机体1上拆卸下来,第一筋条31对扣手3的压力消失,再通过旋转扣手23将卡扣230从孔位13中脱离、滤芯接头从滤芯接口140中脱离,将需要更换的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沿第二筋条12的延伸方向从第一空间内拆卸下来,进一步地将板块141 从隔板14上拆卸下来,将需要更换的第三滤芯24从第二空间内拆卸下来;将新的第三滤芯 24装接到第二空间内,再把板块141装接回隔板14上,将新的第一滤芯21及第二滤芯22 沿着第二筋条12的延伸方向装接到第一空间内,并使得卡扣230与孔位13相配合、滤芯接头装接于滤芯接口140上,再把水箱3装接回机体1上,第一筋条31卡抵在扣手23上,对扣手23产生向下的压力,起到防止扣手23旋转使得卡扣230弹出的作用,最后盖上盖板19。
41.优选地,机体1一侧朝水箱3方向延伸设有装接台15,装接台15上对应水箱3底端设有装接口,水箱3底端设有与装接口相配合的水箱口;装接口包括与第一滤芯21水路连通的第一接口152、与第二滤芯22水路连通的第二接口151,水箱口包括与第一接口152相配合的第一箱口331、与第二接口151相配合的第二箱口341;当水箱3装接至装接开口时,第一箱口331与第一接口152装接配合,第二箱口341与第二接口151装接配合。水箱3中设有挡板35,
挡板35将水箱3分隔成第一室33与第二室34,挡板35与水箱3顶部之间留有间距以形成第一室33上部与第二室34上部的连通开口,从而连通第一室33与第二室34,第一箱口331位于第一室33底部,第二箱口341位于第二室34底部。
42.基于实际应用,机体1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台18、下部设有底座17,出水台18与底座 17之间形成有装接空间,在装接空间中装接有电热水壶4;出水台18下侧设有连通第一滤芯 21的出水口181,底座17上侧设有与电热水壶4底部相配合的耦合器171,电热水壶4对应出水口181与耦合器171配合装接于底座17上。
43.基于第一滤芯21设置为前置滤芯,第一滤芯21的滤芯接头包括原水接头211、过滤接头212,第一滤芯21通过原水接头211与第一接口152连通;基于第二滤芯22设置为反渗透滤芯,第二滤芯22的滤芯接头包括入水接头221、纯水接头222、浓水接头223,第二滤芯22通过入水接头221与第一滤芯21的过滤接头212连通,第二滤芯22通过浓水接头223 与第二接口151连通;基于第三滤芯24设置为后置滤芯,第三滤芯23通过纯水接头222与第二滤芯22连通,出水口181通过第三滤芯24连通第二滤芯22而连通第一滤芯21。在第一接口152与原水接头211之间设有水泵161,在第二接口151与浓水接头23之间设有废水电阀162。
44.基于上述第一滤芯21、第二滤芯22、第三滤芯24的具体应用设置,本台面净水机的水流方向如下:
45.第一室33中的水由第一箱口331流入第一接口152,在水泵161的加压作用下,从原水接头211流入第一滤芯21,经第一滤芯21的过滤后从过滤接头212流至入水接头221而流入第二滤芯22,经第二滤芯22的过滤后分别产生纯水、浓水,纯水经纯水接头222流入第三滤芯24,经第三滤芯24的过滤后从出水口181流出机体1;而浓水则流向浓水接头223,在废水电阀162的作用下,再由第二接口151经第二箱口341流入第二室34,当第二室34 中水的液面高度高于挡板35的高度时,第二室34中的浓水便流入第一室33中,再次用于过滤。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而相应修改方案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