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刮洗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11902发布日期:2022-02-12 15:1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刮洗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面刮洗前置过滤器。


背景技术:

2.前置过滤器对全屋用水的第一道粗过滤设备,可以过滤自来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一般安装于管道的前端,管道内的水首先会通过前置过滤器的进水端进入滤网筒内,然后经过滤网筒的过滤,水流最终会从出水端流出以供使用,滤网筒在过滤的过程中,滤网筒上的过滤网会不断与杂质发生接触,长此以往,杂质甚至会覆盖住滤网筒的过滤网网口,水流无法大流量流出滤网筒外,导致用水水压降低,甚至会出现滤网筒堵塞的情况,为了保证滤网筒的正常使用,需要对滤网筒进行清洗,
3.现有的前置过滤器需要进行清洗时,一般通过反冲洗的方式进行滤网筒的清洗,但是有一些顽固污垢附着于过滤网外壁上,从滤网筒内向外冲刷的水流极难对过滤网外壁进行冲刷,导致过滤网无法被清理干净,若是想要彻底将滤网筒进行清洗,则需将滤网筒从前置过滤器内拆卸出来,但是这种滤网筒的清洗方式极为麻烦,不仅增加使用人员的工作量,更会降低清洗效率;反冲洗方式清洗出的杂质方可从排污口排出,而前置过滤器从正常过滤状态转换至冲洗排污状态时,需要通过旋动前置过滤器顶端的旋钮才能实现,因此前置过滤器若要进行反冲洗工作,则需要同时开启旋钮以及阀门等控制开关,多个控制开关的存在导致前置过滤器冲洗排污的过程变得麻烦,使用人员的工作量随之增加,且转换时间也随之延长,影响前置过滤器的清洗效率;
4.传统前置过滤器的排污口都会设置有阀门,用以控制排污口的启闭,若是直接通过水流反冲洗的方式对滤网筒进行冲洗,需先打开排污口处的阀门,现有技术中的前置过滤装置,排污球阀的阀芯与旋钮螺接,旋钮作为易损件,需要不定期更换,但现有技术的排污阀的旋钮安装、拆卸和更换,需要专业的工具配合,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面刮洗前置过滤器。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刮洗前置过滤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上端两侧的进水端、出水端,壳体内架设有滤网筒,滤网筒与壳体内壁之间存在间距,滤网筒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孔,滤网筒表面包裹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筒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反冲洗孔,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与壳体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行程孔,行程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滤网筒顶部中心位置设有阀杆;所述阀杆下部外壁设有与内螺纹相螺接的外螺纹,阀杆上部穿出行程孔并连接有第一旋钮;
7.所述滤网筒下方开设有开口,开口处螺接有排污堵头;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排污口,所述排污堵头将排污口密封堵塞;
8.所述排污堵头上端两侧面对称设有限位凸耳,所述限位凸耳上的刷杆固定孔内安
装有刷杆,所述刷杆上套设有刷条,所述活动刷条与所述刷杆活动连接,
9.所述滤网筒上部外壁设有卡环;所述刷条位于所述卡环与限位凸耳之间;所述刷条与卡环、限位凸耳之间皆具有活动间距;
10.所述排污口下方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与排污管路连通,所述排污管路上设有排污机构。
11.进一步,所述刷条设有安装部和清洗部,安装部设有与刷杆匹配的套孔,所述套孔套接在所述刷杆上,所述刷杆底部设有防脱螺丝,所述清洗部设有刮片,所述刮片为软性材质,所述刮片宽度大于刮片外壁与过滤网外壁之间的间距;
12.进一步,所述阀杆与第一旋钮顶部中心处均设有螺丝孔,通过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固定;
13.进一步,所述接头外环设有保护罩,保护罩底面开有安装口,安装口内径大于接头外径;所述保护罩长度大于接头长度。
14.进一步,所述排污机构,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内设有阀芯和阀芯驱动轴、阀壳一侧设有第二旋钮,
15.阀壳包括阀壳装配部和限位槽,阀壳装配部为环形凸起,所说凸起下侧设有穿透槽,
16.所述阀壳装配部的侧面下方设置限位槽,
17.所述第二旋钮包括旋转部和旋钮装配部,旋钮装配部外部设有环形卡槽,旋钮装配部的端部设有装配孔;
18.所述旋钮装配部设置的装配孔、阀壳装配部设置的环形凸起和所述阀芯驱动轴轴向连接,通过卡簧结构穿过所述穿透槽与限位槽和环形卡槽固定;所述阀芯驱动轴与第二旋钮相对于阀壳同步转动。
19.进一步,所述阀壳装配部内还设有限位凸体,旋钮装配部沿圆周设有限位口,通过限位凸体和限位口的配合,用于控制第二旋钮的旋转角度。
20.进一步,限位口的宽度占旋钮装配部圆周的四分之一,用于控制第二旋钮的旋转角度为90
°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双面刮洗前置过滤器可通过双面设置的刮条在反冲洗过程中,对过滤网外壁上的污垢杂质进行刮动,随着滤网筒在上移几圈以及下移几圈的过程中,能够使过滤网外壁得到完全刮洗,将过滤网外壁上的污垢杂质得到彻底清除,而在滤网筒上移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刮条对过滤网外壁进行刮洗,且能使反冲洗孔与出水端相对,将前置过滤器的过滤状态转换为冲洗排污状态,更能同时打开排污口,无需在转换成冲洗排污状态后再去打开排污口处的阀门,实现了一个开关同时控制多个部位的效果,能够有效简化前置过滤器的结构,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更能有效降低前置过滤器操作难度以及提高操作效率。
23.(2)本实用新型的排污机构通过设置卡簧结构防止第二旋钮脱落,需要拆卸时,拔出卡簧结构,往外拉第二旋钮即可;本装置的排污机构设计合理,阀芯与旋钮安装、拆卸或更换简便,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4.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25.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6.图2:本实用新型排污机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壳体,2-进水端,3-出水端,4-滤网筒,5-过滤网,6-反冲洗孔,8-行程孔,9-内螺纹,10-阀杆,11-外螺纹,12-第一旋钮,13-开口,14-排污堵头,15-排污口,16-螺丝,17-接头,18-保护罩,19-安装口,20-卡环,31-限位凸耳,32-刷杆,33-刷条,41-阀壳,42-第二旋钮,43-卡簧结构,411-阀壳装配部,412-限位槽,421-旋钮装配部,422-旋转部,423-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刮洗前置过滤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上端两侧的进水端2、出水端3,壳体1内架设有滤网筒4,滤网筒4与壳体1内壁之间存在间距,滤网筒4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孔,滤网筒4表面包裹有过滤网5,其特征在于:滤网筒4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反冲洗孔6,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与壳体1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行程孔8,行程孔8内设有内螺纹9;所述滤网筒4顶部中心位置设有阀杆10;所述阀杆10下部外壁设有与内螺纹9相螺接的外螺纹11,阀杆10上部穿出行程孔8并连接有第一旋钮12;
30.所述滤网筒4下方开设有开口13,开口13处螺接有排污堵头14;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排污口15,所述排污堵头14将排污口15密封堵塞;
31.所述排污口15下方设有接头17,所述接头17与排污管路连通,所述排污管路上设有排污机构;
32.所述排污堵头14上端两侧面对称设有对限位凸耳31,所述限位凸耳31上的刷杆固定孔内安装有刷杆32,所述刷杆32上套设有活动刷条33,所述活动刷条33与所述刷杆32活动连接,
33.所述滤网筒4上部外壁设有一卡环20;所述刷条33位于所述卡环20与限位凸耳31之间;所述刷条33与卡环20、限位凸耳31之间皆具有活动间距;
34.进一步,所述刷条33设有安装部和清洗部,安装部设有与刷杆32匹配的套孔,所述套孔套接在所述阀杆32上,所述阀杆32底部设有防脱螺丝34,所述清洗部设有刮片,所述刮片为软性材质,所述刮片宽度大于刮片外壁与过滤网5外壁之间的间距;
35.需要说明的是,卡环20与限位凸耳31能够起到上下限位的效果,避免使用人员在刮洗时旋转圈数过多导致内外螺纹脱离的情况,当使用人员通过第一旋钮12使滤网筒4上移一定距离时,刷条33向下运动,刷条33下边缘便会与限位凸耳31上表面发生接触,此时使用人员能够从第一旋钮12上明确感受到阻力,接着便可通过第一旋钮12下旋滤网筒4,当滤网筒4刷条33向上运动,在下移过程中刷条33上边缘与卡环20下表面发生接触时,使用人员
同样可以明确感受到阻力,若使用人员若要继续进行刮洗,则可继续使滤网筒上移;
36.进一步,所述阀杆10与第一旋钮12顶部中心处均设有螺丝孔,通过螺丝16穿过所述螺丝孔固定;
37.进一步,所述接头17外套接有保护罩18,保护罩18底面开有安装口19,安装口19内径大于接头17外径;所述保护罩18长度大于接头17长度;需要说明的是,排污口15处设有接头17,接头17的存在能够快速实现排污口15与排污管路之间的连接,便于通过排污管路将污水排放至实际所需的位置;
38.而接头17外套接有保护罩,保护罩18底面开有安装口19,安装口19内径大于接头17外径,保护罩18长度大于接头17长度,保护罩18的存在能够将接头17与排污管路之间的连接位置遮挡,使接头17与排污管路之间的连接位置得到保护,避免使用人员或其他事物不小心碰触到连接位置导致排污管路脱落的情况;
39.进一步,排污机构,包括阀壳41、设于阀壳41内的阀芯、用于驱动阀芯旋转的第二旋钮42和卡簧结构43,第二旋钮42包括旋转部422和旋钮装配部421,旋钮装配部421外部设有环形卡槽423,旋钮装配部421的端部设有与阀芯驱动轴适配的装配孔;阀壳41设有与旋钮装配部421适配的阀壳装配部411,阀壳装配部411侧面设有限位槽412;旋钮装配部421、阀壳装配部411和阀芯驱动轴轴向连接,并由卡簧结构43、限位槽412和环形卡槽423的配合予以固定;阀芯驱动轴与第二旋钮42相对于阀壳同步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卡簧结构43防止第二旋钮42脱落,需要拆卸时,拔出卡簧结构43,往外拉第二旋钮42即可,所述装配孔为腰形孔或多变形孔,所述第二旋钮42由硬质塑料一体在注塑成型;
40.进一步,所述阀壳装配部411内还设有限位凸体,旋钮装配部421沿圆周设有限位口,通过限位凸体和限位口的配合,用于控制第二旋钮42的旋转角度;
41.进一步,限位口的宽度占旋钮装配部421圆周的四分之一,用于控制第二旋钮42的旋转角度为90
°
,即正转90
°
,实现阀芯的开启;反转90
°
,实现阀芯的关闭;
42.工作过程:在使用前置过滤器前,先通过进水端2与出水端3将前置过滤器安装至管路上,此时前置过滤器的反冲洗孔6被壳体1内壁堵塞,当水流从进水端2流入到壳体1内后,水流便会通过滤网筒4上端的进口进入到滤网筒4内,最后滤网筒4内的水流则会通过过滤网5流入到壳体1内部空间内,水流一旦流经过滤网5,过滤网5便会起到过滤效果,而排污堵头14将排污口15堵塞,随着水流不断充满壳体1内部空间,水流最终会从出水端3流出,流入至相应的管路内以供使用;
43.在前置过滤器需要进行反冲洗用以清洗滤网筒时,使用人员可旋动第一旋钮12,由于第一旋钮12与阀杆10相连接,因此当第一旋钮12旋动时,阀杆10随之发生旋转,而阀杆10下部的外螺纹11与行程孔8内壁的内螺纹9相螺接,阀杆10在旋转时会顺着内外螺纹轨迹进行上下位移,在阀杆10上下位移过程中,滤网筒4随之上下移动,当使用人员通过第一旋钮12控制滤网筒4向上移动时,螺接于滤网筒4下方的排污堵头14随之上移,排污堵14不再将排污口15堵塞密封,排污口15与壳体1内部空间处于相贯通的状态,而随着滤网筒上移,滤网筒上端进口与进水端错开,进水端2无法再往滤网筒4内进水,反冲洗孔6则移至与出水端3相对的位置,而与出水端3相连接的管路内的水反冲至出水端3内,并通过反冲洗孔6进入到滤网筒4内,随着水流源源不断进入到滤网筒4内,水流自身的水压则会不断对滤网筒4内壁进行冲刷,将冲刷出来的杂质通过过滤网5网口带出至滤网筒4外,且水流在经过过滤
网5网口的过程中,同样会将过滤网5网口内的杂质冲刷掉;
44.在滤网筒4旋转过程中,排污堵头14上端两侧面呈对向设有一对凸耳32,凸耳32上通过刷杆固定孔设有刷杆7,刷杆7上套设有活动刷条6,刷杆7与所述活动刷条6活动连接,所述刷条6设有安装部和清洗部,安装部为与刷杆匹配的套孔,通过该套孔套接在阀杆7上,阀杆7底部设有防脱螺丝8,清洗部设有刮片,刮片为软性材质;由于刮片固定不动,刮片宽度大于刮片外壁与过滤网5外壁之间的间距,因此刮片能够充分的与过滤网5外壁发生接触,随着滤网筒4旋出产生的离心力,与其相接触的刮片则会形成反作用力,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能够提高刮片刮动的力度,从而提高清洗质量,当刮片不断的对过滤网5表面进行刮动时,刮片会将过滤网5外壁上附着的污垢杂质刮落,使掉落的污垢杂质同样混入到水流中,且刮片为软性材料,刮片在刮洗过滤网5外壁的同时,不会对过滤网外壁造成损伤,在自身软性特质的情况下,刮片会发生变形,使刮片与过滤网5外壁的接触从线与面的接触转换为面与面的接触,使刮洗范围更广,刮洗效率更高,旋动滤网筒4一圈,便能使过滤网5外壁等到完全清洗,使用人员只需通过第一旋钮12对滤网筒4上下旋动几圈,便能将过滤网5外壁上的污垢杂质完全清理掉,随着滤网筒上移,排污口15与滤网筒4内部空间处于相贯通的状态,此时由于排污口15被打开,排污口15中的水经过接头17,快速实现排污口15与排污管路之间的连接,经过排污管路上设置的排水机构将杂质和污垢又随着水流从排污口排出;
45.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为刮条在反冲洗过程中对过滤网5外壁上的污垢杂质进行刮动,随着滤网筒4在上移几圈以及下移几圈的过程中,能够使过滤网5外壁得到完全刮洗,将过滤网5外壁上的污垢杂质得到彻底清除,而在滤网筒4上移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刮条7对过滤网5外壁进行刮洗,且能使反冲洗孔6与出水端3相对,将前置过滤器的过滤状态转换为冲洗排污状态,更能同时打开排污口15,无需在转换成冲洗排污状态后再去打开排污口15处的阀门,实现了一个开关同时控制多个部位的效果,能够有效简化前置过滤器的结构,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更能有效降低前置过滤器操作难度以及提高操作效率。
46.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