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挥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挥塔内构件。
背景技术:2.脱挥是化工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任务是把挥发性物质从液相转移到气相以从流体中排出。脱挥均在脱挥塔内部通过降膜或流下液柱以提供相当大的气液界面;采用单层降膜时,由于流体一直向下流动,导致其降膜的时间不可控,存在脱挥效果差的情况。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多层栅板来实现多层降膜,以解决停留时间较短流体脱挥效果差的问题,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仍旧存在部分流体未脱挥或脱挥效果差的情况,导致流体质量不均一,若需保证脱挥效率及质量,必须对流体进行重新混合后再进行多次脱挥,成本较大且效率较低。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脱挥塔内构件,能够在脱挥塔内部实现多次分流和混合,以确保流体的脱挥质量,提高脱挥效率,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挥塔内构件。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挥塔内构件,包括储液器和位于所述储液器下方的若干个导流件,所述储液器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排用于流体流出的孔,所述导流件包括导流丝网和位于导流丝网上方的若干排分流器,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储液器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杆进行连接。
7.优选地,所述储液器为对称的且上端敞开的盒体,所述盒体包括方形盒体或锥形盒体。
8.优选地,所述储液器为方形盒体,将相邻的两排所述孔组成一个流体流出区,每个所述流体流出区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所述导流件。
9.优选地,所述分流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每排中所述分流器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杆的数量相同;每排中所述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杆的数量相同。
10.优选地,所述分流器的中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11.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分流器接触连接和/或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分流器中。
12.优选地,每个所述流体流出区中,每个所述孔的下方设置有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向靠近所述导流件的方向倾斜。
13.优选地,所述流通管道向靠近所述导流件的方向倾斜时,所述流通管道与所述储液器底部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为30
°
~75
°
;更优选地为30
°
~60
ꢀ°
;最优选地为45
°
~60
°
。
14.优选地,所述储液器为锥形盒体,所述储液器为上端下端均敞开的中空结构,所述储液器的上端的宽度大于所述下端的宽度。
15.优选地,所述分流器用于将储液器中流出的流体分为两条支路,所述分流器包括
弧形件或三角形件。
16.优选地,所述导流丝网包括若干列网格,所述网格的列数与每排中所述分流器的数量相同,所述分流器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网格的宽度相同。
17.优选地,所述分流器的两端与所述网格连接。
18.优选地,所述分流器、连接杆和所述导流丝网一体成型。
19.上文中,当所述储液器为方形盒体时,所述内构件的使用原理为:所述流体流入所述储液器中混合并从所述储液器的孔中流向流通管道,由于流通管道与所述储液器底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流体向靠近所述导流件的方向流向连接杆上,所述流体从连接杆流动至分流器后,经分流器将流体分为两条支路,并在导流丝网上降膜,实现在脱挥塔内部混合后再分流。
20.上文中,当所述储液器为锥形盒体时,所述内构件的使用原理为:所述流体流入所述储液器中,由于储液器下端较窄,出液速度较慢,流体能够混合再从储液器下端流出至分流器中,经分流器将流体分为两条支路,并在导流丝网上降膜,实现在脱挥塔内部混合后再分流。
21.本技术还要求保护一种脱挥塔,包括塔体,设置在塔体内部的液体分配器和若干层如上文所述的脱挥塔内构件。
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3.1.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液器与导流件的配合,使流体先进行混合后再经过分流器分流至导流丝网上降膜,能够在脱挥塔内部实现分流和混合,以确保流体的脱挥质量,提高脱挥效率;
24.2.本实用新型根据在脱挥塔内部设置多个内构件,可以实现在脱挥塔内对流体进行多次混合和分流,以确保所有流体都能够脱挥,提高脱挥质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一些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储液器;2、导流件;3、孔;4、导流丝网;5、分流器;6、连接杆;7、流通管道;8、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脱挥塔内构件,包括储液器1和位于所述储液器下方的导流件2,所述储液器的中部设置有两排用于流体流出的孔3,所述导流件包括导流丝网4和位于导流丝网上方的若干排分流器5,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储液器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杆6进行连接。
33.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器为对称的且上端敞开的盒体。
34.进一步的,将相邻的两排所述孔组成一个流体流出区,每个所述流体流出区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所述导流件。
35.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器为方形盒体,所述导流件连接在所述储液器的轴线上,所述储液器上设置有两排平行设置的孔,两排所述孔均匀分布在所述轴线的两侧。
36.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每排中所述分流器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杆的数量相同;每排中所述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杆的数量相同。
37.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器的中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3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分流器接触连接和/或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分流器中。
3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孔的下方设置有流通管道7,所述流通管道向靠近所述导流件的方向倾斜。
40.进一步的,所述流通管道向靠近所述导流件的方向倾斜时,所述流通管道与所述储液器底部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为60
°
。
41.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器用于将储液器中流出的流体分为两条支路,所述分流器包括弧形件或三角形件。
42.进一步的,所述导流丝网包括若干列网格8,所述网格的列数与每排中所述分流器的数量相同,所述分流器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网格的宽度相同。
43.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器的两端与所述网格连接。
44.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器、连接杆和所述导流丝网一体成型。
45.上文中,当所述储液器为方形盒体时,所述内构件的使用原理为:所述流体流入所述储液器中混合并从所述储液器的孔中流向流通管道,由于流通管道与所述储液器底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流体向靠近所述导流件的方向流向连接杆上,所述流体从连接杆流动至分流器后,经分流器将流体分为两条支路,并在导流丝网上降膜,实现在脱挥塔内部混合后再分流。
46.实施例二
47.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予赘述。
48.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储液器为锥形盒体,所述储液器为上端下端均敞开的中空结构,所述储液器的上端的宽度大于所述下端的宽度。
49.上文中,当所述储液器为锥形盒体时,所述内构件的使用原理为:所述流体流入所述储液器中,由于储液器下端较窄,出液速度较慢,流体能够混合再从储液器下端流出至分流器中,经分流器将流体分为两条支路,并在导流丝网上降膜,实现在脱挥塔内部混合后再
分流。
50.实施例三
51.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进行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予赘述。
52.本实施例涉及保护一种脱挥塔,包括塔体,设置在塔体内部的液体分配器和若干层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脱挥塔内构件。
53.进一步的,所述塔体为圆筒形、正方形或矩形。
5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