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全自动层析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56624发布日期:2022-06-02 02:2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全自动层析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层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全自动层析柱。


背景技术:

2.柱层析分离方法是化学,尤其是分析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生物科学、化学制药工程等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普遍使用的分离和纯化物质的经典技术,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
3.层析柱是层析工业进行纯化过程液体以及从过程液体中分离出所需要物质的重要设备,典型地用于各大提取物厂家、制药企业、化妆品、食品企业等对生物制品进行大规模的制备性纯化。随着工业的发展,自动层析以其高度的自动化,过程的可控制性以及较高的层析效率逐渐成为层析工业的主流设备。
4.由于现有的层析柱在使用后不便于对层析柱的内壁进行清理,从而影响下次的使用,影响使用效率,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全自动层析柱。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全自动层析柱,包括管柱、上柱头、顶板、下柱头、底板、第一升降机构、机构架以及配置在机构架上的移送机构和清洗机构,所述管柱包括柱体、固定连接在柱体上下端部的可拆卸环圈以及连接在上下环圈之间的沿所述柱体周向均匀分布的拉杆;所述清洗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机构、电机固定盘、直驱旋转电机、支撑件、连接筒、连接杆、弹簧、滚筒支撑架以及滚筒,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配置在所述机构架顶部,所述电机固定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下端,所述直驱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固定盘的下端,所述支撑件呈c字型并固定连接在直驱旋转电机的作动部的中部,所述连接筒对称连接在所述支撑件的两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筒的内部而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筒的外部,所述弹簧配置于所述连接筒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支撑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滚筒支撑架垂直连接,所述滚筒支撑架上设有转轴,所述滚筒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滚筒支撑架上,所述滚筒支撑架呈c字型且其一端具有配重块。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丝杆、导杆、连接盘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机构架上设有与导杆相适配的导套,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套滑动连接,所述导杆和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均与电机固定盘垂直连接另一端均与连接盘垂直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蜗轮通过止推轴承装配在机构架的顶部且其中部具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与蜗杆形成连接从而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具有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与所述连接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筒内部的一端具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与所述连接杆为一体式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移送机构包括滑动件、第三丝杆、同步带轮以及第一伺服电机,所述机构架相对应的两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小端相对的楔形滑槽,两根所述第三丝杆分别通过轴承装配在机构架两端的内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三丝杆与所述滑槽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构架的一端并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根第三丝杆形成连接,两根所述第三丝杆的相同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同步带轮并通过皮带实现传动,所述滑动件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连接在连接部两端的滑动部和接触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楔形滑槽相匹配并滑动连接在楔形滑槽内,所述接触部呈弧形并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螺纹并与第三丝杆螺纹连接。
9.进一步地,两根所述第三丝杆的相同位置处还分别设有限位螺栓。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柱头上连接有多通道上喷头,所述上柱头通过螺杆与顶板形成连接,所述顶板与第一升降机构形成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丝杆、导杆、连接盘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机构架上设有与导杆相适配的导套,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套滑动连接,所述导杆和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均与顶板垂直连接另一端均与连接盘垂直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蜗轮通过止推轴承装配在机构架的顶部且其中部具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与蜗杆形成连接从而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所述上柱头包括上分配器背板、上分配器以及上筛网。
11.进一步地,所述下柱头上连接有层析口,所述下柱头通过螺杆与底板形成连接,所述底板下端连接有带止动的万向轮。
12.进一步地,所述滚筒上均匀布设有刷毛。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清洗机构的设置是为了在完成每一次的层析作业后对管柱的内壁进行彻底的清洗,清除管柱内残留的洗脱液,便于下一次层析作业,避免了人工清洗,节约了人力,提升了作业效率,具体的,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实现滚筒在管柱轴向上的移动,通过直驱旋转电机来带动滚筒在管柱周向上的滚动,从而进行清洗作业,而连接杆、连接筒和弹簧的设置则使得滚筒在旋转的状态下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而紧贴在管柱的内壁上,此时弹簧在连接筒内被拉长,方便滚筒对管柱的清洗,而当清洗作业结束时,直驱旋转电机的作动部停止旋转,此时滚筒会在弹簧的回力作用下向直驱旋转电机的方向收缩,进而在第二升降机构的作用下移出管柱,配重块的设置则使得滚筒的轴向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这样一来,滚筒在清洗作业时可以更好地与管柱内壁形成贴合,刷毛的设置则进一步改善了清洗效果;在第二升降机构中,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与蜗杆形成连接从而通过蜗杆带动蜗轮正向或反向转动,使得蜗轮能够带动第二丝杆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2、通过限位圆环和限位凸环的设置,防止了连接杆从连接筒中脱离,即限定了连接杆和连接筒的相对运动的极限距离,这里的极限距离大于管柱的直径,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3、移送机构的设置是便于在完成层析作业后,将管柱及其连接部件一同沿一定的轨迹移送至清洗机构的正下方,便于进行清洗作业,具体的,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同步带轮和皮带带动第三丝杆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滑动件沿滑槽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滑动件即可带动管柱移动,实现管柱的移送动作;4、限位螺栓的设置是限定了移送机构的最大移送距离,限位螺栓的位置与直驱旋转电机的位置相对应。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19.图中:1、万向轮,2、底板,3、机构架,4、第三丝杆,5、拉杆,6、柱体,7、环圈,8、上柱头,9、顶板,10、第一升降机构,11、第二升降机构,111、伺服电机,112、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13、第二丝杆,114、连接盘,115、导杆,12、限位螺栓,13、配重块,14、滚筒,15、滚筒支撑架,16、直驱旋转电机,17、电机固定盘,18、连接杆,19、连接筒,20、第一伺服电机,21、皮带,22、同步带轮,23、滑槽,24、滑动件,241、连接部,242、接触部,25、上喷头,26、下柱头,27、层析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全自动层析柱,包括管柱、上柱头8、顶板9、下柱头26、底板2、第一升降机构10、机构架3以及配置在机构架3上的移送机构和清洗机构,所述管柱包括柱体6、固定连接在柱体6上下端部的可拆卸环圈7以及连接在上下环圈7之间的沿所述柱体6周向均匀分布的拉杆5;所述清洗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机构11、电机固定盘17、直驱旋转电机16、支撑件、连接筒19、连接杆18、弹簧(图未示)、滚筒支撑架15以及滚筒14,所述第二升降机构11配置在所述机构架3顶部,所述电机固定盘1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11下端,所述直驱旋转电机16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固定盘17的下端,所述支撑件呈c字型并固定连接在直驱旋转电机16的作动部的中部,所述连接筒19对称连接在所述支撑件的两端,所述连接杆18的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筒19的内部而连接杆18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筒19的外部,所述弹簧配置于所述连接筒19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支撑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8的另一端与滚筒支撑架15垂直连接,所述滚筒支撑架15上设有转轴,所述滚筒1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滚筒支撑架15上,所述滚筒支撑架15呈c字型且其一端具有配重块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升降机构11包括第二丝杆113、导杆115、连接盘114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机构架3上设有与导杆115相适配的导套,所述导杆115与所述导套滑动连接,所述导杆115和所述第二丝杆113的一端均与电机固定盘17垂直连接另一端均与连接盘114垂直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11、减速机、蜗轮蜗
杆传动机构112,所述蜗轮通过止推轴承装配在机构架3的顶部且其中部具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第二丝杆113螺纹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11通过减速机与蜗杆形成连接从而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滚筒14上均匀布设有刷毛(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清洗机构的设置是为了在完成每一次的层析作业后对管柱的内壁进行彻底的清洗,清除管柱内残留的洗脱液,便于下一次层析作业,避免了人工清洗,节约了人力,提升了作业效率,具体的,通过第二升降机构11实现滚筒14在管柱轴向上的移动,通过直驱旋转电机16来带动滚筒14在管柱周向上的滚动,从而进行清洗作业,而连接杆18、连接筒19和弹簧的设置则使得滚筒14在旋转的状态下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而紧贴在管柱的内壁上,此时弹簧在连接筒19内被拉长,方便滚筒14对管柱的清洗,而当清洗作业结束时,直驱旋转电机16的作动部停止旋转,此时滚筒14会在弹簧的回力作用下向直驱旋转电机16的方向收缩,进而在第二升降机构11的作用下移出管柱,配重块13的设置则使得滚筒14的轴向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这样一来,滚筒14在清洗作业时可以更好地与管柱内壁形成贴合,刷毛的设置则进一步改善了清洗效果。在第二升降机构11中,伺服电机111通过减速机与蜗杆形成连接从而通过蜗杆带动蜗轮正向或反向转动,使得蜗轮能够带动第二丝杆113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筒19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具有限位圆环(图未示),所述限位圆环与所述连接筒19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杆18位于所述连接筒19内部的一端具有限位凸环(图未示),所述限位凸环与所述连接杆18为一体式结构。限位圆环和限位凸环的设置是为了防止连接杆18从连接筒19中脱离,即限定了连接杆18和连接筒19的相对运动的极限距离,这里的极限距离大于管柱的直径。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送机构包括滑动件24、第三丝杆4、同步带轮22以及第一伺服电机20,所述机构架3相对应的两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小端相对的楔形滑槽23,两根所述第三丝杆4分别通过轴承装配在机构架3两端的内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三丝杆4与所述滑槽23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0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构架3的一端并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根第三丝杆4形成连接,两根所述第三丝杆4的相同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同步带轮22并通过皮带21实现传动,所述滑动件24包括连接部241以及分别连接在连接部241两端的滑动部和接触部242,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楔形滑槽23相匹配并滑动连接在楔形滑槽23内,所述接触部242呈弧形并与所述拉杆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241上设有螺纹并与第三丝杆4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移送机构的设置是便于在完成层析作业后,将管柱及其连接部241件一同沿一定的轨迹移送至清洗机构的正下方,便于进行清洗作业,具体的,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0、同步带轮22和皮带21带动第三丝杆4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滑动件24沿滑槽23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滑动件24即可带动管柱移动,实现管柱的移送动作。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两根第三丝杆4的相同位置处还分别设有限位螺栓12。限位螺栓12的设置是限定了移送机构的最大移送距离,限位螺栓12的位置与直驱旋转电机16的位置相对应。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柱头8上连接有多通道上喷头25,所述上柱头8通过螺杆与顶板9形成连接,所述顶板9与第一升降机构10形成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0包括第一丝杆、导杆、连接盘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机构架3上设有与导杆相适配的导套,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套滑动连接,所述导杆和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均与顶板9垂直连接另一端均与连接盘垂直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蜗轮通过止推轴
承装配在机构架3的顶部且其中部具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与蜗杆形成连接从而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所述上柱头8包括上分配器背板、上分配器以及上筛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10带动上柱头8上下移动,同时为层析作业提供压力,第一升降机构10与第二升降机构11基本相同,上柱头8和多通道上喷头25的结构和工作形式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柱头26上连接有层析口27,所述下柱头26通过螺杆与底板2形成连接,所述底板2下端连接有带止动的万向轮1。万向轮1的设置便于管柱及其连接部241件的移送作业,在进行层析作业时,可锁止万向轮1,操作十分简单。下柱头26的结构和工作形式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28.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各类部件均为标准件,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和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电器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型号,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电器设备均与外界安全电源连通,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