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雾化触媒合金粉雾化室蒸汽减压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1046发布日期:2022-05-17 11:0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水雾化触媒合金粉雾化室蒸汽减压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刚石生产制造设备技术领域,涉及触媒雾化,尤其涉及一种水雾化触媒合金粉雾化室蒸汽减压舱。


背景技术:

2.当前世界上主流的人造金刚石合成工业化生产,其原理就是高纯度鳞片状石墨利用高温高压静压触媒法在合成压机内转化合成金刚石晶体。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高纯度石墨和金属触媒粉末均匀混合,然后进行粉末芯柱合成工艺生产出金刚石产品。合成金刚石的芯柱中,金属触媒粉占比50%左右,其金属粉的粒度、形貌和氧含量等指标,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
3.目前,在生产金属触媒粉的水雾化生产工中,雾化室是一个关键设备和重要控制环节。当前水雾化生产金属触媒粉工艺,对高温熔融的合金铁液增加一定的过热度,然后快速倒入漏包,通过控制一定的流速,保证雾化室内高压喷嘴均匀雾化。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前期雾化室内是室温状态,随着高温合金不断连续倒入雾化室,温度积累越来越严重,水温急剧上升并伴随大量的水蒸气产生,造成雾化室内蒸汽压上升,对雾化粉生产粒度造成影响,同时高压蒸汽也对雾化桶造成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雾化室在蒸汽减压方面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减压效果较好且有利于提高雾化粉质量的水雾化触媒合金粉雾化室蒸汽减压舱。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雾化触媒合金粉雾化室蒸汽减压舱,包括减压桶,所述减压桶的内部设置有输出端口朝下的减压弯管,所述减压弯管的输入端口位于减压桶的外侧,所述减压弯管的输入端口设置有用来连接雾化室的蒸汽引出管,所述减压桶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减压桶的侧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减压桶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排气筒,所述排气筒与减压桶连通。
6.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引出管包括与减压弯管对接的转接弯管,所述转接弯管的输入端设置有蒸汽直管,所述转接弯管通过两套抱箍分别与减压弯管和蒸汽直管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口在减压桶上的位置高于减压弯管的输出端口在减压桶内部的高度,所述减压弯管的输出端口位于减压桶的中心。
8.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筒与减压桶的直径比为1/4~1/2。
9.作为优选,所述减压桶的底部且远离其中心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支撑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雾化触媒合金粉雾化室蒸汽减压舱,利用蒸汽引出管和减压弯管可将高温蒸汽引入到减压桶中,令水蒸气冷凝成水,而排气筒则可以起到平衡减压
舱中与雾化室内压力的作用。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减压效果较好且有利于提高雾化粉质量,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水雾化触媒合金粉雾化室蒸汽减压舱的结构示意图;
14.以上各图中,1、减压桶;2、减压弯管;3、进水口;4、支撑腿;5、出水口;6、顶盖;7、排气筒;8、蒸汽引出管;81、转接弯管;82、蒸汽直管;9、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1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7.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雾化触媒合金粉雾化室蒸汽减压舱,包括减压桶1,所述减压桶1的内部设置有输出端口朝下的减压弯管2,减压弯管2的输入端口位于减压桶1的外侧,减压弯管2的输入端口设置有用来连接雾化室的蒸汽引出管8,减压桶1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3,减压桶1的侧面设置有出水口5,减压桶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6,顶盖6上设置有排气筒7,排气筒7与减压桶1连通。其中,蒸汽引出管8直接与雾化室的蒸汽口排出口接通,上升的高温蒸汽依次从蒸汽引出管8、减压弯管2进入减压桶1中;一部分水蒸气遇到减压桶1壁冷凝成水,而另一部分则与进水口3引入的水接触而冷凝成水;排气筒7则可以起到平衡减压舱中与雾化室内压力的作用。进一步地,减压弯管2的输出端采用朝下的设计能够令高温蒸汽产生朝下喷进减压桶1,一方面能够提高水蒸气在减压桶1中的分布均匀性,另一方面则避免水蒸气直接从排气筒7排出且未能进行冷凝,后一种情况容易出现减压舱内部压力不稳定的情况,所以本装置中的减压弯管2具有设计巧妙,实用性较强的优点。本装置的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减压效果较好且有利于提高雾化粉质量。
18.为了提高本装置对雾化室中蒸汽的引出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引出管8包括与减压弯管2对接的转接弯管81,所述转接弯管81的输入端设置有蒸汽直管82,所述转接弯管81通过两套抱箍9分别与减压弯管2和蒸汽直管82连接。其中,抱箍9有利于提高管路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而且快拆快接效果较好。这样的话,通过大口径不锈钢管与雾化室连通,将雾化生产中的高温蒸汽倒入本装置,蒸汽引出管8为其倒灌进入减压桶1中提供了较好的压力条件,并且保证蒸汽从减压弯管2喷出口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本装置对雾化室的减压效率。
19.为了提高本装置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水口5在减压桶1上的位置高于减压弯管2的输出端口在减压桶1内部的高度,所述减压弯管2的输出端口位于减压桶1的中心。这样的话,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蒸汽进入减压桶1中的均匀性,进而有利于促进减压桶1内压力保持在一定的平衡水平;另一方面,冷凝水漫过减压弯管2的输出端口的话可利用水压自动关闭蒸汽的引出路径,而冷凝水从出水口5排出口可继续为雾化室进行减压,从而获得较好的自动平衡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出水口5高出减压弯管2的距离可以设计在2~5cm,可促进本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排水和减压功能的恢复。
2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筒7与减压桶1的直径比为1/4~1/2。在实际设计蒸汽减压舱方案时,首先合理计算雾化室所产生水蒸气的数量、最大瞬时蒸汽流量,让后确定采用合适的不锈钢管(减压弯管2和蒸汽引出管8)直径。其次,再根据蒸汽流量确定减压舱内冷凝器的规格,如排气筒7以及减压桶1的具体直径,从而确保最大流量的水蒸气能够及时排出冷凝成水。对于排气筒7与减压桶1的直径比保持设计为1/4~1/2,有利于提高本装置的减压效率。至于排气筒7高度,根据雾化室内正常排空氧气形成负压,可以适当增加减压舱排气筒7的设计高度,再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调整,逐步达到最佳效果。
21.为了便于向减压桶1内提供用来与高温蒸汽进行热交换的新水,本实用新型在减压桶1的底部且远离其中心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支撑腿4,通过将减压桶1架空来使进水口3处于便于连接的状态。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