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疏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7357发布日期:2022-04-09 09:2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疏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疏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为农田灌溉提供便利,还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可以有效控制水源,做到控制水流,有效降低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因此,我国正逐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扶持力度。当需要将水利工程中的水源引流时,需要配备疏水装置,以保障水源的正常流动。但是,在实际疏水时,由于水源高速流动,冲击河床的同时,将淤泥以及其他杂物一同冲入疏水装置内,时间一长,这些杂物将会堵塞疏水装置,使疏水装置无法正常使用,显而现有的疏水装置无法满足需求疏水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疏水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及时清理杂物,清理起来省时省力,将杂物进行有效收集,避免发生堵塞的情况,可长时间保证正常的疏水作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水利工程用疏水装置,包括顶部开放设置的柱状箱体,在柱状箱体后侧壁上连通设有顶部开放设置的过滤箱,在过滤箱后侧壁上连通设有埋设在地面下的出水管,在柱状箱体前侧壁上连通设有顶部开放设置的进水箱,在进水箱前侧壁上连通设有埋设在地面下的进水管,在柱状箱体内设有一阶过滤机构,在柱状箱体右侧壁上连通设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末端连通设置在靠近出水管一端的过滤箱侧壁上,在引流通道内设有二阶过滤机构,在靠近过滤箱一侧的引流通道侧壁上设有辅助排水通道,在辅助排水通道前后两端的引流通道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辅助过水孔。
6.可选地,所述一阶过滤机构包括活动卡接在柱状箱体底部中央的转轴,在转轴侧壁上分别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抵接在柱状箱体底部的过滤件,一支撑架固定卡接在柱状箱体顶部的侧壁上,在支撑架中部水平设有抵接在转轴上的支撑板,在支撑板上设有防水电机,防水电机的输出轴向下活动穿过支撑板与转轴相连。
7.可选地,所述过滤件包括竖直设置在转轴侧壁上的过滤板,在过滤板顶部向下设有卡槽,一卡板活动卡接在过滤板的卡槽内,在过滤板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长条状过滤孔,在卡板上设有若干个一阶过滤孔。
8.可选地,在过滤板底部设有活动抵接柱状箱体底部的刮板。
9.可选地,所述二阶过滤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对称设置在引流通道内壁两侧的第一限位板,一活动卡设在引流通道内的第一收集箱,其后侧壁抵接在两个第一限位板上,在第一收集箱后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二阶过滤孔,在第一收集箱左右两侧内壁顶部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把手。
10.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过滤箱左右两侧内壁上的第二限位板,一活动卡设在过滤
箱内的第二收集箱,其后侧壁抵接在两个第二限位板上,在第二收集箱后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三阶过滤孔,在第二收集箱左右两侧内壁顶部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把手。
1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及时清理杂物,清理起来省时省力,将杂物进行有效收集,避免发生堵塞的情况,可长时间保证正常的疏水作业。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阶过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第一收集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柱状箱体;2、过滤箱;3、出水管;4、进水箱;5、进水管;6、引流通道;7、辅助排水通道;8、辅助过水孔;9、转轴;10、过滤件;1001、过滤板;1002、卡槽;1003、卡板;1004、长条状过滤孔;1005、一阶过滤孔;1006、刮板;11、支撑架;12、支撑板;13、防水电机;14、第一限位板;15、第一收集箱;16、二阶过滤孔;17、第一把手;18、第二限位板;19、第二收集箱;20、三阶过滤孔;21、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8.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0.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水利工程用疏水装置,包括顶部开放设置的柱状
箱体1,在柱状箱体1后侧壁上连通设有顶部开放设置的过滤箱2,在过滤箱2后侧壁上连通设有埋设在地面下的出水管3,在柱状箱体1前侧壁上连通设有顶部开放设置的进水箱4,在进水箱4前侧壁上连通设有埋设在地面下的进水管5,在柱状箱体1内设有一阶过滤机构,在柱状箱体1右侧壁上连通设有引流通道6,引流通道6的末端连通设置在靠近出水管3一端的过滤箱2侧壁上,在引流通道6内设有二阶过滤机构,在靠近过滤箱2一侧的引流通道6侧壁上设有辅助排水通道7,在辅助排水通道7前后两端的引流通道6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辅助过水孔8。
21.可选地,所述一阶过滤机构包括活动卡接在柱状箱体1底部中央的转轴9,在转轴9侧壁上分别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抵接在柱状箱体1底部的过滤件10,一支撑架11固定卡接在柱状箱体1顶部的侧壁上,在支撑架11中部水平设有抵接在转轴9上的支撑板12,在支撑板12上设有防水电机13,防水电机13的输出轴向下活动穿过支撑板12与转轴9相连。
22.可选地,所述过滤件包括竖直设置在转轴9侧壁上的过滤板1001,在过滤板1001顶部向下设有卡槽1002,一卡板1003活动卡接在过滤板1001的卡槽1002内,在过滤板1001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长条状过滤孔1004,在卡板1003上设有若干个一阶过滤孔1005。
23.可选地,在过滤板1001底部设有活动抵接柱状箱体1底部的刮板1006。可以推动沉在过滤箱底部的杂物,使其顺利进入引流通道6内。
24.可选地,所述二阶过滤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对称设置在引流通道6内壁两侧的第一限位板14,一活动卡设在引流通道6内的第一收集箱15,其后侧壁抵接在两个第一限位板14上,在第一收集箱15后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二阶过滤孔16,在第一收集箱15左右两侧内壁顶部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把手17。
25.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过滤箱2左右两侧内壁上的第二限位板18,一活动卡设在过滤箱2内的第二收集箱19,其后侧壁抵接在两个第二限位板18上,在第二收集箱19后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三阶过滤孔20,在第二收集箱19左右两侧内壁顶部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把手21。进一步的对水源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果,防止杂物进入过滤箱2内。
26.本装置在使用时,水源从进水管5进入到进水箱4内,并流入柱状箱体1内,水流主要通过过滤件10进入到过滤箱2内,经过卡板1003上的一阶过滤孔1005以及过滤板1001上的长条状过滤孔1004的过滤,杂物则滞留在卡板1003上。当杂物积攒到一定程度后,防水电机13启动,防水电机13的输出轴带动转轴9转动,进而带动积攒杂物的过滤件转动至引流通道6一侧后,停止防水电机13工作。此时,水流冲击积攒杂物的过滤件,将杂物冲入引流通道6内,而另一过滤件10则继续起到过滤作用。水流将杂物冲入引流通道6后,杂物被第一收集箱15收集,进入引流通道6的水流,大部分从第一收集箱15的二阶过滤孔16向外流出,并重新流入过滤箱2内。当第一收集箱15内的杂物积攒过多时,一部分水流则通过辅助排水孔8进入辅助排水通道7,并重新流入过滤箱2内。此时,需要拽动第一把手17,将第一收集箱15取出后倾倒,再重新放入继续进行杂物的收集。水流最终从过滤箱2的出水管3向外流出。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及时清理杂物,清理起来省时省力,将杂物进行有效收集,避免发生堵塞的情况,可长时间保证正常的疏水作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7.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
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8.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