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疲劳失效的再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20042发布日期:2022-05-16 20:4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疲劳失效的再沸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再沸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免疲劳失效的再沸器。


背景技术:

2.再沸器又称重沸器,是石化行业使用广泛的一种换热器,炼油行业近95%使用卧式热虹吸再沸器,随着化工、炼油等生产装置的大型化、集中化和连续化,作为生产装置中的主要换热部件,再沸器也趋于大型化,而换热器的大型化导致其内部流体流速更大,对再沸器内换热管产生的冲击也就更大。
3.现有的再沸器表面的管口对气液通入后直接与再沸器内部的换热管直接接触进行换热使用,由于换热管为柔性部件,对振动最为敏感,在流体诱发振动的区域最易产生破坏,流体进入再沸器时流速过大,直接冲击换热管,引起换热管的强烈振动,使得换热管在振动引起的交变应力的作用下,位于主应力方向上的微裂纹会迅速扩展,最终导致换热管因疲劳开裂而失效,无法进行进入流体流动力的缓冲,使换热管寿命大大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避免疲劳失效的再沸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疲劳失效的再沸器,包括罐体,导热管,进气管和进液管,所述罐体外部一侧靠近底面处设有进气管,所述罐体另一侧靠近顶面处设有进液管,所述罐体内部设有缓冲弧板,所述缓冲弧板中心位置贯穿设有承重转轴,且缓冲弧板与承重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缓冲弧板边缘处设有导向弧板,且导向弧板边缘与缓冲弧板边缘相切,且导向弧板与缓冲弧板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缓冲弧板设有两个,且缓冲弧板分别与进气管和进液管位置对应。
6.优选的,所述罐体内部两侧交替分布固定设有折流板,且折流板一侧边缘与罐体内部固定,所述折流板另一侧边缘固定设有泄流弧板,且泄流弧板边缘与折流板边缘相切。
7.优选的,所述罐体内部两侧靠近中心位置的折流板表面贯穿设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为三通管道,且导热管两端与罐体侧壁固定,且导热管另一端密封。
8.优选的,所述导热管设有两组,一组所述导热管位于缓冲弧板远离进液管的一侧,另一组所述导热管位于缓冲弧板远离进气管的一侧。
9.优选的,所述罐体顶面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顶面中心位置贯穿设有顶部蒸发管,所述罐体底面贯穿设有泄流管,所述罐体远离进气管的侧面靠近底部处设有底部蒸发管。
10.优选的,一个所述缓冲弧板水平中线与进液管水平中线重合,另一个所述缓冲弧板水平中线与进气管水平中线重合。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罐体内部在进液管和进气管处设置缓冲弧板,进入的液体冲
击缓冲弧板进行泄流,通过缓冲弧板进行进入液体冲击力的减少,同时进行进入液体的分流,防止进入的气液直接与导热管表面接触,对导热管表面产生振动导致疲劳失效的情况出现,对导热管进行保护,提高导热管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避免疲劳失效的再沸器的正面剖视图;
14.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15.图3为一种避免疲劳失效的再沸器的侧面剖视图;
16.图4为一种避免疲劳失效的再沸器的俯视图。
17.图例说明:
18.1、罐体;2、进气管;3、进液管;4、顶部蒸发管;5、底部蒸发管;6、承重转轴;7、缓冲弧板;8、导向弧板;9、折流板;10、泄流弧板;11、导热管;12、密封盖;13、泄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21.具体实施例:
22.参照图1-4,一种避免疲劳失效的再沸器,包括罐体1,导热管11,进气管2和进液管3,罐体1外部一侧靠近底面处设有进气管2,罐体1另一侧靠近顶面处设有进液管3,罐体1内部设有缓冲弧板7,缓冲弧板7中心位置贯穿设有承重转轴6,且缓冲弧板7与承重转轴6活动连接,承重转轴6对缓冲弧板7进行支撑,缓冲弧板7与承重转轴6的转动角度为沿缓冲弧板7正面水平中线的上下60度范围内进行转动,保证缓冲弧板7的转动范围始终保持在进液管3管口附近,有效对进入液体进行缓冲,缓冲弧板7边缘处设有导向弧板8,且导向弧板8边缘与缓冲弧板7边缘相切,且导向弧板8与缓冲弧板7弯曲方向相反,缓冲弧板7设有两个,且缓冲弧板7分别与进气管2和进液管3位置对应,由于进入罐体1内部的液体和气体进入时协带大量冲击力,导热管11为柔性部件,对振动最为敏感,在流体诱发振动的区域,即流体流动高速区最易产生破坏,采用罐体1内部在进液管3和进气管2处设置缓冲弧板7,进入的液体冲击缓冲弧板7进行泄流,通过缓冲弧板7进行进入液体冲击力的减少,同时进行进入液体的分流,防止进入的气液直接与导热管11表面接触,对导热管11表面产生振动导致疲劳失效的情况出现,对导热管11进行保护,罐体1内部两侧交替分布固定设有折流板9,且折流板9一侧边缘与罐体1内部固定,折流板9另一侧边缘固定设有泄流弧板10,且泄流弧板10边缘与折流板9边缘相切,折流板9进行罐体1内部液体的导流,增加液体在罐体1内部的流通时间,增加反应时间,通过泄流弧板10增加液体在折流板9表面的留存时间,同时通过泄流弧板10进行液体的导流,防止液体四散,控制液体流通方向,便于液体在相邻折流板9之间的流通,罐体1内部两侧靠近中心位置的折流板9表面贯穿设有导热管11,导热管11为三通管道,且导热管11两端与罐体1侧壁固定,且导热管11另一端密封,导热管11设有两组,一组导
热管11位于缓冲弧板7远离进液管3的一侧,另一组导热管11位于缓冲弧板7远离进气管2的一侧,对导热管11进行保护,防止直接与进入的气体和液体接触,罐体1顶面设有密封盖12,密封盖12顶面中心位置贯穿设有顶部蒸发管4,罐体1底面贯穿设有泄流管13,罐体1远离进气管2的侧面靠近底部处设有底部蒸发管5,对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和收集,一个缓冲弧板7水平中线与进液管3水平中线重合,另一个缓冲弧板7水平中线与进气管2水平中线重合,保证缓冲弧板7与进液管3和进气管2的位置稳定性,使进入的气体和液体与缓冲弧板7的接触更均匀,防止进入的气体和液体不经缓冲弧板7减压直接与导热管11接触,对导热管11进行保护,增加使用寿命。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