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道移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7109发布日期:2022-06-18 00:58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道移液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移液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道移液器。


背景技术:

2.单道移液器是一种用于定量转移液体的器具,常用在医疗领域。其器体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按压旋钮,器体上设有与按压旋钮联动的容量显示器,器体远离旋钮的一端设有吸头安装管。在使用时,将一次性的吸头连接到吸头安装管上,而后旋转按压旋钮,调节容量;再按压按压旋拧进行洗液,最后排液拆卸一次性吸头即可。
3.在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为了提高单道移液器的使用规范度,通常会在单道移液器的器体外周面上黏贴标签,包括移液器的规格标签、校准证和使用规范标签。但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胶带黏贴标签,不仅不方便更换标签,而且标签易损坏,降低了单道移液器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提高单道移液器的使用便捷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道移液器。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道移液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单道移液器,包括移液器主体,所述移液器主体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两侧的所述移液器主体上均滑动设置有第一透明板,两个所述第一透明板接触时,将所述第一容纳槽密封,并形成用于容纳标签的第一容纳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在移液器主体上设置标签时,滑动两个第一透明板,使两个第一透明板彼此远离。将标签插入到第一容纳腔中后,再滑动两个第一透明板,使两个第一透明板相互靠近直至接触。标签被第一透明板隔离在第一容纳腔中,不易与水和操作者的手掌接触,从而不易损坏。此外,由于第一透明板为透明结构,不易影响操作者观看标签。更换标签更为方便,便于提高单道移液器的使用便捷性。
8.可选的,所述第一容纳槽两侧的所述移液器主体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连通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透明板位于所述第一滑道中并与所述移液器主体滑动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透明板位于第一滑道中滑动,使单道移液器在使用时,第一透明板不易影响操作者握持移液器主体,从而不易影响操作者的操作,有助于提高单道移液器的使用体验感。
10.可选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透明板靠近另一所述第一透明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插块,另一所述第一透明板靠近设有所述第一插块的所述第一透明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插块插入的第一插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一透明板相互靠近并接触后,第一插块插入到第一插槽中,便于提高两个第一透明板间的连接稳定性。使操作者在使用单道移液器时,第一透明板不易滑动,从而不易影响操作者的操作,便于保证单道移液器的使用便捷性。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一侧设有开设于所述移液器主体上的第二容纳槽,所
述第二容纳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宽度;
13.所述第二容纳槽两侧的所述移液器主体上均滑动设置有第二透明板,两个所述第二透明板接触时,将所述第二容纳槽密封,并形成用于容纳标签的第二容纳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宽度不同,便于在移液器主体上放置不同宽度的标签,使标签在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中不易发生移动以及转动,方便操作者对标签进行查看,有助于提高单道移液器的使用便捷性。
15.可选的,所述第二容纳槽两侧的所述移液器主体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透明板位于所述第二滑道中并与所述移液器主体滑动设置;
16.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透明板靠近另一所述第二透明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插块,另一所述第二透明板靠近所述第二插块的所述第一透明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插块插入的第二插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透明板位于第二滑道中滑动,使单道移液器在使用时,第二透明板不易影响操作者握持移液器主体,从而不易影响操作者的操作,有助于提高单道移液器的使用体验感。
18.可选的,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一滑道相邻的两侧均设有开设于所述移液器主体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厚度;
19.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第二滑道相邻的两侧均设有开设于所述移液器主体上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厚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签插入到第一容纳槽中后,两侧分别插入到第一定位槽中,由于第一定位槽的厚度更小,因此便于对标签进行固定,有助于提高标签位于第一容纳槽中的稳定性。使标签不易发生移动或者转动,便于提高单道移液器的使用便捷性。第二容纳槽和第二定位槽的作用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定位槽的作用相同,便于提高不同宽度的标签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移液器主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摩擦凸起。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增大移液器主体与操作者手掌或手套之间的摩擦力,使操作者在握持移液器主体更稳定。
23.可选的,所述移液器主体的上端设有向下弯曲的挡板。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对操作者的手掌进行限位,使操作者在握持移液器主体时,移液器主体不易向下滑动脱离操作者的手掌。
25.综上所述,通过在移液器主体上开设第一容纳槽,并滑动设置第一透明板的方式,使第一透明板在封闭第一容纳槽后形成用于放置标签的第一容纳腔。标签在第一容纳腔中不易损坏,且更换方便,提高了单道移液器的使用便捷性。
26.此外,在第一容纳槽的两侧还开设了第一定位槽,便于对第一容纳槽中的标签进行固定,有助于提高标签的稳定性,使标签在第一容纳槽中不易发生转动或移动,从而方便操作者查看标签,进一步提高了单道移液器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单道移液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单道移液器与第一容纳槽相关的局部图。
29.图3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单道移液器与第二容纳槽相关的局部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移液器主体;11、第一容纳槽;12、第一滑道;13、第二容纳槽;14、第二滑道;15、第一定位槽;16、第二定位槽;2、第一透明板;21、第一插块;22、第一插槽;3、第二透明板;31、第二插块;32、第二插槽;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单道移液器,参照图1,包括移液器主体1,移液器主体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13,在移液器主体1的中心轴线呈竖直设置时,第一容纳槽11的竖直高度大于第二容纳槽13的竖直高度,便于存放不同高度的标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11位于第二容纳槽13的下方。
33.参照图1和图2,第一容纳槽11两侧的移液器主体1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容纳槽11连通的第一滑道12,第一滑道12中设有与移液器主体1滑动设置的第一透明板2。不难理解,第一滑道12共有两个,每个第一滑道12中均设有一个第一透明板2。将两个第一透明板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后,两个第一透明板2相互抵接,将第一容纳槽11密封,并形成用于容纳标签的第一容纳腔。其中,两个第一透明板2将第一容纳槽11密封指第一透明板2将第一容纳槽11与外界分离。
34.需要在移液器主体1上设置标签时,打开两个第一透明板2,将标签插入到第一容纳槽11中后,关闭两个第一透明板2,标签与外界隔离,置于形成的第一容纳腔中,不易与第一容纳腔外界的物体接触,例如水、灰尘、操作者的手掌等,便于保证标签的寿命。
35.参照图2,其中一个第一透明板2靠近另一第一透明板2的一侧设有第一插块21,未设有第一插块21的第一透明板2靠近设有第一插块21的第一透明板2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第一插块21插入的第一插槽22。在两个第一透明板2相互接触时,第一插块21插入到第一插槽22中,并与设有第一插槽22的第一透明板2过盈配合,便于提高两个第一透明板2连接的稳定性。
36.第一容纳槽11与第一滑道12相邻的两侧均设有开设于移液器主体1上的第一定位槽15,以图2为例,第一容纳槽11与第一滑道12相邻的两侧指第一容纳槽11的上侧和下侧,因此第一定位槽15开设有两个,且第一定位槽15的长度与第一容纳槽11的长度相同。第一定位槽15的厚度小于第一容纳槽11的厚度,开设在靠近移液器主体1中心轴线的一侧。便于操作者将标签的上边侧和下边侧插入到更为狭窄的第一定位槽15内,对标签进行固定。
37.参照图3,第二容纳槽13两侧的移液器主体1上均开设有与第二容纳槽13连通的第二滑道14,第二滑道14中设有与移液器主体1滑动设置的第二透明板3。不难理解,第二滑道14共有两个,每个第二滑道14中均设有一个第二透明板3。将两个第二透明板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后,两个第二透明板3相互抵接,将第二容纳槽13密封,并形成用于容纳标签的第二容纳腔。其中,两个第二透明板3将第二容纳槽13密封指第二透明板3将第二容纳槽13与外界分离。
38.需要在移液器主体1上设置标签时,打开两个第二透明板3,将标签插入到第二容纳槽13中后,关闭两个第二透明板3,标签与外界隔离,置于形成的第二容纳腔中,不易与第二容纳腔外界的物体接触,例如水、灰尘、操作者的手掌等,便于保证标签的寿命。
39.参照图3,其中一个第二透明板3靠近另一第二透明板3的一侧设有第二插块31,未设有第二插块31的第二透明板3靠近设有第二插块31的第二透明板3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第二插块31插入的第二插槽32。在两个第二透明板3相互接触时,第二插块31插入到第二插槽32中,并与设有第二插槽32的第二透明板3过盈配合,便于提高两个第二透明板3连接的稳定性。
40.第二容纳槽13与第二滑道14相邻的两侧均设有开设于移液器主体1上的第二定位槽16,以图3为例,第二容纳槽13与第二滑道14相邻的两侧指第二容纳槽13的上侧和下侧,因此第二定位槽16开设有两个,且第二定位槽16的长度与第二容纳槽13的长度相同。第二定位槽16的厚度小于第二容纳槽13的厚度,开设在靠近移液器主体1中心轴线的一侧。便于操作者将标签的上边侧和下边侧插入到更为狭窄的第二定位槽16内,对标签进行固定。
4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滑动第一透明板2和第二透明板3,第一容纳槽11的外圈弧线长度小于移液器主体1最大周长的二分之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11的外圈弧线长度为移液器主体1最大周长的三分之一。第二容纳槽13的开设远离与第一容纳槽11的相同,不再赘述。
42.参照图1,移液器主体1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摩擦凸起,摩擦凸起可以胶接在移液器主体1的外周面上,也可以与移液器主体1一体成型,亦或是一体成型在一橡胶套上,橡胶套套设在移液器主体1上。有助于增大移液器主体1外周面的摩擦力。移液器主体1的上端设有向下弯曲的挡板4,便于操作者握持移液器主体1。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单道移液器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在移液器主体1上设置标签时,根据标签的高度选择第一容纳槽11或第二容纳槽13。在标签与第一容纳槽11适配时,滑动两个第一透明板2,将标签插入到第一容纳槽11中,并卡在第一定位槽15内,而后关闭两个第二透明板3即可。
44.在需要更换标签时,打开第一透明板2,取出标签,将新的标签插入到第一容纳槽11中即可,操作方便快捷,且标签不易损害。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