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90623发布日期:2022-05-18 08:4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水煤浆添加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水煤浆是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的煤基燃料尤其是近几年来,采用废物资源化的技术路线后,研制成功的环保水煤浆,可以在不增加费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水煤浆的环保效益。在我国丰富煤炭资源的保障下,水煤浆也已成为替代油、气等能源的最基础、最经济的洁净能源,水煤浆是具有一定粒度级配的煤粉与水外加少量添加剂制成的混合物,而水煤浆添加剂具有优良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在水煤浆中添加水煤浆添加剂能够提高水煤浆的燃烧效率,性能良好以及价格实惠的水煤浆添加剂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广泛需求。
3.水煤浆添加剂,按其功能不同,有分散剂、稳定剂及其他一些辅助化学药剂,如消泡剂、ph调整剂、防酶剂、表面改性剂及促进剂等多种。复合型水煤浆添加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将多个组分混合均匀中,然后再使用。
4.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3210459.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的汇流结构,设置在反应釜内部,所述反应釜顶部设有多个第一入口,多个所述入口底部设有多根第一汇流管,所述第一汇流管底部均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底部固定连接汇流箱上的多个第二入口,所述汇流箱底部设有多个第一螺旋管,且所述汇流箱两侧对称设有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反应釜内设置汇流结构,使得在入料的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初步混合,后进入到反应釜内进行充分混合反应,加快了原材料的混合时间;利用搅拌部件以及多个螺旋管,使得混合更为均匀,利用支撑部件对汇流箱支撑的同时,使得汇流箱可以上下晃动,加速汇聚混合,增加了汇聚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仍然存在缺陷,由于添加剂各组分配比不同,初步混合时,部分配比较少的组分已经添加完毕而其它组分仍然在进行初步混合,不利于提高后续混合的效率,同时复配装置通常较为简单,基本上采用人工加料形式进行复配,存在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添加剂各组分配比不同,初步混合时,部分配比较少的组分已经添加完毕而其它组分仍然在进行初步混合,不利于提高后续混合的效率,同时复配装置通常较为简单,基本上采用人工加料形式进行复配,存在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6.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包括搅拌罐,还包括进料调节机构,均匀安装在搅拌罐顶部的进料口处,用于调节原料的进料速度;原料提升机构,均匀设置在搅拌罐的外侧,用于向进料调节机构的进料端输送原
料;其中,所述搅拌罐包括上部预混段与下部搅拌段,所述原料提升机构上等距离设置有原料盛装量可调节的提升料斗。
8.优选的,所述原料提升机构包括安装在搅拌罐侧边的顶部开口的储料斗、安装在储料斗开口处的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输送带,所述提升料斗等距离安装在驱动输送带表面。
9.优选的,所述提升料斗包括顶部和一侧开口的斗体、安装在斗体侧边开口的弧形安装板以及与弧形安装板滑动相连的用于遮挡斗体侧边开口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安装板在弧形挡板沿着弧形挡板滑动方向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孔,所述弧形挡板上设置有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定位螺栓。
10.优选的,所述下部搅拌段包括顶部开口的混合罐体、安装在混合罐体底部的底座、安装在底座上且向混合罐体内腔延伸的下驱动轴、安装在下驱动轴置于混合罐体内腔一端的第一搅拌部、第二搅拌部、第三搅拌部和第四搅拌部,所述第一搅拌部、第二搅拌部、第三搅拌部和第四搅拌部搅拌点距离下驱动轴轴心的距离不同,所述混合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11.优选的,所述上部预混段包括安装在混合罐体顶部且与混合罐体内腔连通的预混罐体、安装在预混罐体顶部且向预混罐体内腔延伸的上驱动轴、套接在上驱动轴置于预混罐体内腔段外壁的开口向下且与预混罐体内侧壁间隙配合的上集流罩、安装在预混罐体内侧壁的且位于上集流罩下方的下集流罩以及安装在上驱动轴置于上集流罩内腔段外壁的搅拌片,所述搅拌片与下集流罩内侧壁间隙配合。
12.优选的,所述下集流罩底部出口处还连接有置于第一搅拌部、第二搅拌部、第三搅拌部和第四搅拌部上方的螺旋集料管。
13.优选的,所述进料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在预混罐体顶部的且置于原料提升机构落料口下方的供料斗、安装在供料斗侧壁的激振器、安装在供料斗供料口处且向预混罐体内腔延伸的供料管以及转动安装在供料斗供料口处的封堵调节组件,所述供料管的出料端置于上集流罩的上方。
14.优选的,所述封堵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供料斗供料口处的调速电机驱动的驱动封堵杆以及均匀开设在驱动封堵杆上的进料孔。
15.优选的,所述原料提升机构的数量与待混合原料的种类数量相同。
16.一种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时首先将水煤浆添加剂制备用的原料分别放入不同的原料提升机构的储料斗中,然后根据待制备水煤浆添加剂各组分的质量比例调节提升料斗的提升容量,具体为解除定位螺栓对弧形挡板的约束,并使得弧形挡板沿着弧形安装板滑动,进而调节弧形挡板对斗体侧边开口的遮挡面积,进而对不同组分的原料进料进行调节,有助于提高混合均匀性,然后开启驱动输送带带动提升料斗由储料斗中提升原料至进料调节机构的上方;s2:针对一些组成成分较小的原料可进一步通过进料调节机构来调节各原料同时进入搅拌罐的比例,通过调节驱动封堵杆的转动速度来调节通过原料提升机构提升并落入供料斗内原料进入搅拌罐的速度,进而实现按照原料比例同时进入搅拌罐的目的,有助于
提高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效率;s3:开启上驱动轴,落入供料斗内的各组分原料在供料斗外壁的激振器的震动作用下通过间歇漏出的进料孔落入供料管中,通过设置的激振器能够有效的避免供料管堵塞,各组分原料通过不同的供料管落在上驱动轴驱动的上集流罩的表面,在上集流罩的旋转作用下离心分布在预混罐体的内腔中,然后落入下集流罩的内腔中,落在下集流罩内腔中的各组分原料通过搅拌片进行预混合,并通过螺旋集料管送入搅拌罐的下部搅拌段中;s4:落入下部搅拌段内的混合罐体中后通过距离下驱动轴轴心距离不同的第一搅拌部、第二搅拌部、第三搅拌部和第四搅拌部对落入混合罐体内的各组分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混合完毕后,通过混合罐体底部设置的出料口取出,实现水煤浆添加剂的混合制备。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通过设置的原料提升机构,实现了组分原料的自动添加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加料形式进行复配,存在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18.2、该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通过设置的盛装量可调节的提升料斗,实现了不同组分的原料进料调节功能,有助于提高混合均匀性。
19.3、该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通过设置的进料调节机构,实现了按照原料比例混合搅拌的目的,有助于提高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添加剂各组分配比不同,初步混合时,部分配比较少的组分已经添加完毕而其它组分仍然在进行初步混合,不利于提高后续混合的效率的问题。
20.4、该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通过设置的上部预混段,实现了各组分原料在预混罐体内的预混合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混合导致的混合效率低下的问题。
21.5、该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通过设置的下部混合段,实现了预混原料的均匀混合功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原料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搅拌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5为本发明的搅拌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27.图6为本发明的进料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8.图7为本发明的进料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9.图8为本发明的提升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的搅拌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的下部搅拌段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发明的上部预混段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0、搅拌罐;110、上部预混段;111、预混罐体;112、上驱动轴;113、上集流罩;114、下集流罩;115、搅拌片;116、螺旋集料管;120、下部搅拌段;121、混合罐体;122、底座;123、下驱动轴;124、第一搅拌部;125、第二搅拌部;126、第三搅拌部;127、第四搅拌部;20、进料调节机构;210、供料斗;220、激振器;230、供料管;240、驱动封堵杆;250、进料孔;30、原
料提升机构;310、提升料斗;311、斗体;312、弧形安装板;313、弧形挡板;314、螺纹孔;315、定位螺栓;320、储料斗;330、机架;340、驱动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36.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一种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包括搅拌罐10,还包括进料调节机构20,均匀安装在搅拌罐10顶部的进料口处,用于调节原料的进料速度;原料提升机构30,均匀设置在搅拌罐10的外侧,用于向进料调节机构20的进料端输送原料;其中,参照图1-3,搅拌罐10包括上部预混段110与下部搅拌段120,原料提升机构30上等距离设置有原料盛装量可调节的提升料斗310。
37.参照图3,原料提升机构30包括安装在搅拌罐10侧边的顶部开口的储料斗320、安装在储料斗320开口处的机架330以及安装在机架330上的驱动输送带340,提升料斗310等距离安装在驱动输送带340表面,驱动输送带340带动提升料斗310由储料斗320中提升原料至进料调节机构20的上方。
38.参照图3和图8,提升料斗310包括顶部和一侧开口的斗体311、安装在斗体311侧边开口的弧形安装板312以及与弧形安装板312滑动相连的用于遮挡斗体311侧边开口的弧形挡板313,弧形安装板312在弧形挡板313沿着弧形挡板313滑动方向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孔314,弧形挡板313上设置有与螺纹孔314螺纹配合的定位螺栓315,根据待制备水煤浆添加剂各组分的质量比例调节提升料斗310的提升容量,具体为解除定位螺栓315对弧形挡板313的约束,并使得弧形挡板313沿着弧形安装板312滑动,进而调节弧形挡板313对斗体311侧边开口的遮挡面积,进而对不同组分的原料进料进行调节,有助于提高混合均匀性。
39.参照图6-7,进料调节机构20包括安装在预混罐体111顶部的且置于原料提升机构30落料口下方的供料斗210、安装在供料斗210侧壁的激振器220、安装在供料斗210供料口处且向预混罐体111内腔延伸的供料管230以及转动安装在供料斗210供料口处的封堵调节组件,供料管230的出料端置于上集流罩113的上方。
40.封堵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供料斗210供料口处的调速电机驱动的驱动封堵杆240以及均匀开设在驱动封堵杆240上的进料孔250,各组分原料通过不同的供料管230落在
上驱动轴112驱动的上集流罩113的表面。
41.原料提升机构30的数量与待混合原料的种类数量相同。
42.使用时首先将水煤浆添加剂制备用的原料分别放入不同的原料提升机构30的储料斗320中,然后根据待制备水煤浆添加剂各组分的质量比例调节提升料斗310的提升容量,具体为解除定位螺栓315对弧形挡板313的约束,并使得弧形挡板313沿着弧形安装板312滑动,进而调节弧形挡板313对斗体311侧边开口的遮挡面积,进而对不同组分的原料进料进行调节,有助于提高混合均匀性,然后开启驱动输送带340带动提升料斗310由储料斗320中提升原料至进料调节机构20的上方;针对一些组成成分较小的原料可进一步通过进料调节机构20来调节各原料同时进入搅拌罐10的比例,通过调节驱动封堵杆240的转动速度来调节通过原料提升机构30提升并落入供料斗210内原料进入搅拌罐10的速度,进而实现按照原料比例同时进入搅拌罐10的目的,有助于提高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混合效率;开启上驱动轴112,落入供料斗210内的各组分原料在供料斗210外壁的激振器220的震动作用下通过间歇漏出的进料孔250落入供料管230中,通过设置的激振器220能够有效的避免供料管230堵塞,通过供料管230进入搅拌罐10,避免了人工投放物料,且能够根据配比进行供料速度调节,保证了混合效率。
43.实施例2:参照图9、图10和图11,一种水煤浆添加剂用反应釜,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上部预混段110包括安装在混合罐体121顶部且与混合罐体121内腔连通的预混罐体111、安装在预混罐体111顶部且向预混罐体111内腔延伸的上驱动轴112、套接在上驱动轴112置于预混罐体111内腔段外壁的开口向下且与预混罐体111内侧壁间隙配合的上集流罩113、安装在预混罐体111内侧壁的且位于上集流罩113下方的下集流罩114以及安装在上驱动轴112置于上集流罩113内腔段外壁的搅拌片115,搅拌片115与下集流罩114内侧壁间隙配合,落在下集流罩114内腔中的各组分原料通过搅拌片115进行预混合,并通过螺旋集料管116送入搅拌罐10的下部搅拌段120中。
44.参照图9,下集流罩114底部出口处还连接有置于第一搅拌部124、第二搅拌部125、第三搅拌部126和第四搅拌部127上方的螺旋集料管116,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预混合效果。
45.参照图4-5,下部搅拌段120包括顶部开口的混合罐体121、安装在混合罐体121底部的底座122、安装在底座122上且向混合罐体121内腔延伸的下驱动轴123、安装在下驱动轴123置于混合罐体121内腔一端的第一搅拌部124、第二搅拌部125、第三搅拌部126和第四搅拌部127,第一搅拌部124、第二搅拌部125、第三搅拌部126和第四搅拌部127搅拌点距离下驱动轴123轴心的距离不同,混合罐体12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落入下部搅拌段120内的混合罐体121中后通过距离下驱动轴123轴心距离不同的第一搅拌部124、第二搅拌部125、第三搅拌部126和第四搅拌部127对落入混合罐体121内的各组分原料进行搅拌混合。
46.各组分原料通过不同的供料管230落在上驱动轴112驱动的上集流罩113的表面,在上集流罩113的旋转作用下离心分布在预混罐体111的内腔中,然后落入下集流罩114的内腔中,落在下集流罩114内腔中的各组分原料通过搅拌片115进行预混合,并通过螺旋集料管116送入搅拌罐10的下部搅拌段120中;落入下部搅拌段120内的混合罐体121中后通过距离下驱动轴123轴心距离不同的第一搅拌部124、第二搅拌部125、第三搅拌部126和第四搅拌部127对落入混合罐体121内的各组分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混合完毕后,通过混合罐体
121底部设置的出料口取出,实现水煤浆添加剂的混合制备。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