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恒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
3.目前,现有的反应釜恒温控制装置仍存在不足之处,现在的恒温控制装置在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测温时只能进行局部测温,其测温数据不准确导致温度不易控制,温度调节不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反应釜恒温控制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反应釜恒温控制装置,包括釜体与釜盖,所述釜体内部设置有温度感应机构,所述温度感应机构包括有锥齿轮一,锥齿轮二,锥齿轮三与多组温度感应器,所述釜盖下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中心杆,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分别旋转套接于中心杆表面上侧与下侧,所述锥齿轮三旋转连接于中心杆中心横向一侧,所述锥齿轮三分别啮合连接于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一,所述锥齿轮二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二,所述套管一与套管二分别旋转套接于中心杆表面,所述套管一横向两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多组所述温度感应器均匀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一表面;
7.所述釜盖上表面横向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电机与主动齿轮;
8.所述锥齿轮二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与第二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有连接杆二与搅板一,所述第二搅拌机构包括有旋杆与多组搅板二;
9.所述釜盖上表面横向一侧设置有温控机构,所述温控机构包括有温控装置。
10.优选地,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釜盖上表面横向一侧,所述主动齿轮设置于釜盖下侧,所述电机的传动轴延伸至釜体内部并固定连接于主动齿轮上表面中心,所述套管一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11.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二固定连接于套管二横向两侧,所述搅板一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二下端。
12.优选地,所述套管二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旋杆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底面中心,多组所述搅板二均匀固定套接于旋杆表面。
13.优选地,所述温控装置固定连接于釜盖上表面横向一侧,所述温控装置与温度感应器之间通过电路连接。
14.优选地,所述搅板一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减阻孔。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技术通过开启电机,锥齿轮一开始转动,锥齿轮三分别啮合连接于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故在锥齿轮三的作用下锥齿轮二开始反向转动,套管一与套管二开始相互反向转动,套管一横向两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多组温度感应器均匀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一表面,故温度感应器可对釜体内部各位置进行测温,同时在温度感应器测温的过程中,套管二反向转动,连接杆二固定连接于套管二横向两侧,搅板一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二下端,故搅板一开始进行搅拌,套管二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旋杆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底面中心,多组搅板二均匀固定套接于旋杆表面,故多组搅板二进行辅助搅拌,多组温度感应器可在内部进行转动从而对釜体内部各位置进行测温,测温效率更高,同时在测温过程中搅板一与搅板二对物料进行搅拌,测温准确度更高。
附图说明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釜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釜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釜体内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例说明:
21.1、釜体;2、釜盖;3、中心杆;4、锥齿轮一;5、锥齿轮二;6、锥齿轮三;7、连接杆一;8、温度感应器;9、连接杆二;10、搅板一;1001、减阻孔;11、固定杆;12、固定板;13、旋杆;14、搅板二;15、套管一;16、套管二;17、从动齿轮;18、主动齿轮;19、电机;20、温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4.一种反应釜恒温控制装置,包括釜体1与釜盖2,釜体1内部设置有温度感应机构,温度感应机构包括有锥齿轮一4,锥齿轮二5,锥齿轮三6与多组温度感应器8,釜盖2下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中心杆3,锥齿轮一4与锥齿轮二5分别旋转套接于中心杆3表面上侧与下侧,锥齿轮三6旋转连接于中心杆3中心横向一侧,锥齿轮三6分别啮合连接于锥齿轮一4与锥齿轮二5,锥齿轮一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一15,锥齿轮二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二16,套管一15与套管二16分别旋转套接于中心杆3表面,套管一15横向两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7,多组温度感应器8均匀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一7表面;
25.釜盖2上表面横向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有电机19与主动齿轮18;
26.锥齿轮二5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与第二搅拌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包括有连接杆二9与搅板一10,第二搅拌机构包括有旋杆13与多组搅板二14;
27.釜盖2上表面横向一侧设置有温控机构,温控机构包括有温控装置20。
28.具体的,如图2所示,电机19固定连接于釜盖2上表面横向一侧,主动齿轮18设置于
釜盖2下侧,电机19的传动轴延伸至釜体1内部并固定连接于主动齿轮18上表面中心,套管一1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7,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7啮合连接。
29.具体的,如图3所示,连接杆二9固定连接于套管二16横向两侧,搅板一10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二9下端。
30.具体的,如图3所示,套管二16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旋杆13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2底面中心,多组搅板二14均匀固定套接于旋杆13表面。
31.具体的,如图2所示,温控装置20固定连接于釜盖2上表面横向一侧,温控装置20与温度感应器8之间通过电路连接。
32.具体的,如图3所示,搅板一10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减阻孔1001。
33.综上所述,一种反应釜恒温控制装置,开启电机19,电机19的传动轴延伸至釜体1内部并固定连接于主动齿轮18上表面中心,套管一1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7,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7啮合连接,故锥齿轮一4开始转动,锥齿轮三6分别啮合连接于锥齿轮一4与锥齿轮二5,故在锥齿轮三6的作用下锥齿轮二5开始反向转动,套管一15与套管二16开始相互反向转动,套管一15横向两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7,多组温度感应器8均匀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一7表面,故温度感应器8可对釜体1内部各位置进行测温,同时在温度感应器8测温的过程中,套管二16反向转动,连接杆二9固定连接于套管二16横向两侧,搅板一10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二9下端,故搅板一10开始进行搅拌,套管二16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旋杆13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2底面中心,多组搅板二14均匀固定套接于旋杆13表面,故多组搅板二14进行辅助搅拌。
34.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