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4689发布日期:2022-08-24 01:1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油墨配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由连结料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随着社会需求增大,油墨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
3.现有的印刷油墨在配制时,需要对油墨进行配比,而当配比完成后,需要将配比后的油墨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查看是否有色差,还需要对搅拌后的油墨进行二次配比,而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操作繁琐,且工作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通过搅拌混合后的印刷油墨出现色差后,通过旋转两端的支架,使两组注射器继续对混合桶内的混合印刷油墨进行二次配比,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端表面两端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之间放置混合桶,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端两侧的配比装置,和设置在工作台顶端设有搅拌装置;
8.所述配比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表面设有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动杆,所述注射器表面设有刻度值,所述支架的顶端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活动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工作台底端表面设有放置台,所述工作台的后端设有颈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颈板中间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两端连接支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设有滑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放置台的内部两端,所述滑块内部中间螺纹连接螺杆。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颈板的顶端表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机转动连接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内部滑动连接限位杆限位杆。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杆通过螺栓安装在颈板的底部两端,所述转动板底端中心通过螺栓安装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连接搅拌棒。
16.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搅拌混合后的印刷油墨出现色差时,通过旋转两端的支架,使两组注射器继续对印刷油墨进行配比,进而达到能够对配比印刷油墨进行二次配比,方便对存在色差的印刷油墨进行二次配比,增加印刷油墨的配比精准度,且操作简单,增加配比的工作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动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板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比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工作台1、放置台11、颈板12、轴承13、固定装置2、固定板21、滑块22、螺杆23、混合桶3、配比装置4、支架41、注射器42、活动杆43、刻度值44、气缸45、搅拌装置5、电机51、转动板52、限位杆53、伸缩杆54、搅拌棒55。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3.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油墨稀释剂的配比控制装置,具有能够对配比印刷油墨进行二次配比,方便对存在色差的印刷油墨进行二次配比,增加印刷油墨的配比精准度,且操作简单,增加配比的工作效率的优点,请参阅图1-4,包括工作台1、固定装置2、混合桶3、配比装置4和搅拌装置5;
24.工作台1的底端表面设有固定装置2,通过工作台1能够对配置设备进行放置和固定,方便进行调配的效果,工作台1包括放置台11、颈板12和轴承13,工作台1底端表面设有放置台11,通过放置台11能够对固定板21进行滑动,从而方便的对固定板21进行限位,工作台1的后端设有颈板12,通过颈板12能够对电机51进行放置,方便电机51进行运作,颈板12中间设有轴承13,起到转动的作用,轴承13两端连接支架41,起到连接的作用,方便通过轴承13能够对两组支架41进行旋转,从而方便对印刷油墨进行配置;
25.固定装置2滑动连接在放置台11的表面两端,通过固定装置2能够对混合桶3进行固定,方便混合桶3进行混合配置的效果,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板21、滑块22和螺杆23,固定板21底端设有滑块22,通过滑块22滑动连接在放置台11的内部两端,起到滑动的作用,方便对固定板21进行滑动,滑块22内部中间螺纹连接螺杆23,通过转动螺杆23能够带动固定板21进行移动,当放置混合桶3时,通过将混合桶3放在放置台11表面,再通过旋转螺杆23,使
螺杆23在滑块22内部转动,在滑块22滑动在放置台11内部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滑块22继续滑动,进而带动固定板21进行移动,从而使两组固定板21接触混合桶3,进而对混合桶3进行固定,进而达到方便对混合桶3进行固定,从而方便进行配置的效果;
26.配比装置4连接在轴承13的两端,通过配比装置4能够对印刷油墨进行配比,且方便精准对配比的印刷油墨注入到混合桶3内进行混合,配比装置4包括支架41、注射器42、活动杆43、刻度值44和气缸45,支架41的底端表面设有注射器42,能够对注射器42进行固定,方便对印刷油墨进行吸取和注入,注射器42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动杆43,通过推动活动杆43能够对注射器42内的印刷油墨进行注出,注射器42表面设有刻度值44,方便对注入的量进行精准注出,支架41的顶端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气缸45,起到固定的作用,气缸45的输出端连接活动杆43,起到连接的作用,能够对活动杆43进行移动,方便对注射器42进行吸取和注出印刷油墨的效果,当进行配比前,先将需要配比的印刷油墨放在注射器42的底端,此时通过启动气缸45,使气缸45带动活动杆43向上端移动,从而使注射器42对印刷油墨进行吸取,当进行配比时,通过旋转左端支架41,使左端注射器42转动到混合桶3的上端,通过启动气缸45,使气缸45带动活动杆43向下端移动,使注射器42对印刷油墨进行注出,此时观察刻度值44,查看向混合桶3注入的印刷油墨的量值,再旋转右端的支架41,使右端注射器42对印刷油墨进行注出,观察刻度值44,查看注入量值,使两组配比印刷油墨注入到混合桶3内,从而达到对印刷油墨进行精准配比的效果;
27.搅拌装置5设置在颈板12的顶端表面,通过搅拌装置5能够对配比的印刷油墨进行搅拌,从而对印刷油墨进行混合,搅拌装置5包括电机51、转动板52、限位杆53、伸缩杆54和搅拌棒55,电机51通过螺栓安装在颈板12的顶端表面,起到固定的作用,电机51转动连接转动板52,起到连接的作用,方便带动转动板52进行转动,转动板52内部滑动连接限位杆53,通过限位杆53能够对转动板52进行限位,防止转动板52在转动时发生掉落,限位杆53通过螺栓安装在颈板12的底部两端,起到固定和连接的作用,转动板52底端中心通过螺栓安装伸缩杆54,起到连接的作用,伸缩杆54底端连接搅拌棒55,通过伸缩杆54能够对搅拌棒55进行伸缩,从而方便带动搅拌棒55进行伸缩,使搅拌棒55升长到混合桶3的内部,从而对混合桶3内的印刷油墨进行搅拌混合,当进行搅拌时,通过启动伸缩杆54能够对搅拌棒55进行升长,使搅拌棒55进入混合桶3的内部,再启动电机51,使电机51带动转动板5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伸缩杆54进行转动,进而使搅拌棒55带动配比后的印刷油墨进行搅拌混合,进而达到混合搅拌配比的印刷油墨的效果,当搅拌混合后的印刷油墨出现色差时,通过旋转两端的支架41,使两组注射器42继续对印刷油墨进行配比,进而达到能够对配比印刷油墨进行二次配比,方便对存在色差的印刷油墨进行二次配比,增加印刷油墨的配比精准度,且操作简单,增加配比的工作效率的效果。
28.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旋转左端支架41,使左端注射器42转动到混合桶3的上端,通过启动气缸45,使气缸45带动活动杆43向下端移动,使注射器42对印刷油墨进行注出,此时观察刻度值44,查看向混合桶3注入的印刷油墨的量值,再旋转右端的支架41,使右端注射器42对印刷油墨进行注出,观察刻度值44,查看注入量值,使两组配比印刷油墨注入到混合桶3内,通过启动伸缩杆54能够对搅拌棒55进行升长,使搅拌棒55进入混合桶3的内部,再启动电机51,使电机51带动转动板5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伸缩杆54进行转动,进而使搅拌棒55带动配比后的印刷油墨进行搅拌混合,当搅拌混合后的印刷油墨出现
色差时,通过旋转两端的支架41,使两组注射器42继续对印刷油墨进行配比,进而达到能够对配比印刷油墨进行二次配比,方便对存在色差的印刷油墨进行二次配比,增加印刷油墨的配比精准度,且操作简单,增加配比的工作效率的效果。
29.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