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杂尘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4834发布日期:2022-09-03 01:1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脂杂尘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树脂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树脂杂尘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性树脂包括三大类:水溶性高分子、高吸水树脂和水性涂料,是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分子学科新领域。由于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功能,随着科研生产的不断发展,产品的工业化,现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属精细化工的范畴。由于水性树脂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以极高附加值,多年来一直被列为化工行业发展的重点。
3.半成品树脂胶液中存在少量的杂质和未反应完的固体颗粒,这些杂质直接影响树脂的产品质量,故需对树脂胶液进行过滤除杂操作。传统的过滤除杂操作仅仅采用树脂胶液输送到过滤网上对树脂胶液进行过滤以除去杂质。
4.然而,树脂胶液的流动性较差,并且树脂胶液具备一定的粘性,难以过滤,导致过滤时间较长,过滤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树脂杂尘过滤装置,能够提升树脂胶液的流动速度,提高树脂胶液的过滤效率,减少树脂胶液的过滤时间。
7.(二)技术方案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9.一种树脂杂尘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罐、加热件和负压过滤机构,所述过滤罐外表面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过滤罐内表面铺设有所述加热件,所述过滤罐内表面中部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罐外表面下部设置有所述负压过滤机构,所述过滤罐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10.所述负压过滤机构包括支撑架、真空泵和排气管,所述过滤罐外表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真空泵相连接,所述过滤罐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孔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支撑环和过滤网架,所述支撑环外表面与所述过滤罐内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与所述过滤网架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下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13.进一步的,还包括压滤机构,所述过滤罐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罐盖,所述罐盖与所述压滤机构相连接;
14.所述压滤机构包括直线驱动件和压板,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罐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设置于所述过滤罐内部,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压板直线驱动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上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内部设置有阀体。
16.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出
料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真空阀。
17.进一步的,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置于所述排气孔上方,并且与所述过滤罐内表面固定连接。
18.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架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腿。
19.进一步的,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件、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直线驱动件电连接。
20.(三)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树脂加工过程中当需要对半成品树脂胶液进行过滤时,可将树脂胶液通过进料口导入过滤罐内部,使树脂胶液在过滤组件上堆积,随后运行加热件,使加热件对过滤罐内部的树脂胶液进行加热,增加树脂胶液的的流动性,同时运行真空泵,使真空泵通过排气孔和排气管将过滤组件下方的空气排出,使过滤罐下部呈负压状态并将过滤组件上的树脂胶液引导至过滤罐下部完成过滤,由此能够提升树脂胶液的流动速度,提高树脂胶液的过滤效率,减少树脂胶液的过滤时间。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树脂杂尘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树脂杂尘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树脂杂尘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直线驱动件,2-罐盖,3-进料管,4-过滤罐,5-支撑架,6-出料管,7-支撑腿,8-排气管,9-真空泵,10-压板,11-过滤网架,12-支撑环,13-过滤网,14-真空阀。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8.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树脂杂尘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罐4、加热件和负压过滤机构,所述过滤罐4外表面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过滤罐4内表面铺设有所述加热件,所述过滤罐4内表面中部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罐4外表面下部设置有所述负压过滤机构,所述过滤罐4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29.所述负压过滤机构包括支撑架5、真空泵9和排气管8,所述过滤罐4外表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与所述真空泵9相连接,所述过滤罐4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真空泵9通过所述排气管8与所述排气孔相连接。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实际树脂加工过程中当需要对半成品树脂胶液进行过滤时,可将树脂胶液通过进料口导入过滤罐4内部,使树脂胶液在过滤组件上堆积,随后运行加热件,使加热件对过滤罐4内部的树脂胶液进行加热,增加树脂胶液的的流动性,同时运行真空泵9,使真空泵9通过排气孔和排气管8将过滤组件下方的空气排出,使过滤罐4下部呈负压状态并将过滤组件上的树脂胶液引导至过滤罐4下部完成过滤。
3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支撑环12和过滤网架11,所述支撑环12外表面与所述过滤罐4内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12与所述过滤网架11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32.从上述描述可知,有利于过滤网架11通过支撑环12安装于过滤罐4内表面,能够更好的对过滤网架11进行更换清洗。
3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12下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34.从上述描述可知,有利于提升支撑环12的抗压强度。
35.进一步的,还包括压滤机构,所述过滤罐4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罐盖2,所述罐盖2与所述压滤机构相连接;
36.所述压滤机构包括直线驱动件1和压板10,所述直线驱动件1与所述罐盖2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10设置于所述过滤罐4内部,所述直线驱动件1与所述压板10直线驱动连接。
37.从上述描述可知,有利于真空泵9在将树脂胶液导入过滤罐4下部后,过滤网架11上还残留有料渣和杂质,料渣和杂质中还含有少量的树脂胶液,可通过运行直线驱动件1,使直线驱动件1通过压板10对料渣和杂质进行挤压,使料渣和杂质中的树脂胶液挤出,并通过过滤网架11进入过滤罐4下部,有利于避免原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38.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上固定连接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内部设置有阀体。
39.从上述描述可知,有利于通过阀体更好的控制进料管3的进料。
40.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管6,所述出料管6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13,所述出料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真空阀14。
41.从上述描述可知,有利于通过真空阀14更好的控制出料管6的启闭,并且通过过滤网13对树脂胶液中的泡沫进行过滤。
42.进一步的,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置于所述排气孔上方,并且与所述过滤罐4内表面固定连接。
43.从上述描述可知,有利于防止过滤后的树脂胶液通过排气孔进入排气管8内部。
44.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腿7,所述支撑架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腿7。
45.从上述描述可知,有利于提升过滤罐4的高度,方便树脂胶液通过出料管6排出。
46.进一步的,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件、所述真空泵9和所述直线驱动件1电连接。
47.从上述描述可知,有利于使用者在控制整体装置时更加的便捷。
48.实施例一
49.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树脂杂尘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罐4、加热件和负压过滤机构,所述过滤罐4外表面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过滤罐4内表面铺设有所述加热件,所述过滤罐4内表面中部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罐4外表面下部设置有所述负压过滤机构,所述过滤罐4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50.所述加热件采用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嵌设于所述过滤罐4内表面;
51.所述负压过滤机构包括支撑架5、真空泵9和排气管8,所述过滤罐4外表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架5,并且采用焊接,所述支撑架5通过螺栓与所述真空泵9相连接,所述过滤罐4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真空泵9通过所述排气管8与所述排气孔相连接;
52.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过滤罐4下部;
53.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支撑环12和过滤网架11,所述支撑环12外表面与所述过滤罐4内表面中部固定连接,并且采用焊接,所述支撑环12与所述过滤网架11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并且采用螺纹连接;
54.所述支撑环12下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并且采用焊接;
55.还包括压滤机构,所述过滤罐4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罐盖2,所述罐盖2与所述压滤机构相连接;
56.所述罐盖2采用人孔盖;
57.所述压滤机构包括直线驱动件1和压板10,所述直线驱动件1通过螺栓与所述罐盖2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10设置于所述过滤罐4内部,所述直线驱动件1与所述压板10直线驱动连接;
58.所述压板10设置于所述过滤网架11上方;
59.所述进料口上固定连接有进料管3,并且采用焊接,所述进料管3内部设置有阀体,所述阀体为截止阀;
60.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管6,并且采用焊接,所述出料管6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13,所述出料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真空阀14;
61.所述过滤网13的上的孔径大于所述过滤网架11上的孔径;
62.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置于所述排气孔上方,并且与所述过滤罐4内表面固定连接,并且采用焊接;
63.还包括支撑腿7,所述支撑架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腿7,并且采用焊接;
64.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件、所述真空泵9和所述直线驱动件1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型号为data-7311。
6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