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用干燥装置的干燥剂恢复方法_2

文档序号:8493896阅读:来源:国知局
配置成对干燥剂31进行加热,以将干燥剂31吸附的水分蒸发,从而使干燥剂31再生,显著提高了干燥剂31的使用寿命。装置本体20还具有受控地与待干燥空间外部连通的潮湿气流出口,配置使蒸发出的水气中至少部分经由潮湿气流出口流出干燥装置。例如,当干燥装置对待干燥空间内的气体进行一次或多次循环干燥后,关闭干燥装置的气流进口、干燥气流出口和潮湿气流出口。开启干燥装置的加热装置40,以将干燥装置中干燥剂31吸附的水分蒸发,可在预定时间后打开潮湿气流出口,以使蒸发出的水气中至少部分流出干燥装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加热装置40可为电加热网或具有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制热装置。当加热装置40为电加热网时,其结构中可设有温度保险阀,控制电加热网温度低于一定数值,如100°C。当加热装置40为制冷制热装置时,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产生的冷量可被传递至待干燥空间内,或待干燥空间外的冷藏箱、冷冻箱或风道内。
[004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流进口和干燥气流出口位于装置本体20的一端,潮湿气流出口位于装置本体20的另一端。例如,装置本体20内可限定出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均可为方形、圆形、环形或者异形。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同侧端端部开口分别为气流进口和干燥气流出口,第一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气流流通道连通,且第二气流通道的另一端端部开口为潮湿气流出口。加热装置40的加热部和干燥部30均可位于第一气流通道内。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流通道可伸入第二气流通道内,或第二气流通道可伸入第一气流通道内。
[004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干燥装置的工作效率,干燥装置可进一步包括风机50。该风机50安装于装置本体20内,配置成:使待干燥空间内的气体经由气流进口进入装置本体20,经干燥剂31干燥后经由干燥气流出口流回待干燥空间内;以及使至少部分水气经由潮湿气流出口流出干燥装置。具体地,在对待干燥空间内的气体进行一次循环干燥时,可开启风机50,加速气流的流动。在关闭干燥装置的气流进口、干燥气流出口和潮湿气流出口,开启加热装置40将干燥装置中干燥剂31吸附的水分蒸发时,可同时使风机50处于运转状态;在预定时间后打开潮湿气流出口,同时关闭加热装置40,风机50可使蒸发出的水气中至少部分快速流出干燥装置,且能够使加热装置40的加热部的温度降低。风机50优选为轴流风机,至少有低风速档和高风速档。
[0044]如图4所示,在该发明实施例的干燥装置中,装置本体20可包括外管21和至少部分管段在外管21内延伸的内管22。外管21的两端分别具有干燥气流出口和潮湿气流出口 ;例如,外管21的两个端部开口分别为干燥气流出口和潮湿气流出口。内管22从干燥气流出口伸入外管21,其伸入外管21内的一端与外管21的内部空腔连通,另一端具有气流进口 ;例如,内管22伸入外管21的一端的端部开口与外管21连通,另一端端部开口为气流进口。干燥部30和风机50安装于内管22内;加热装置40的加热部设置于内管22内,且处于干燥部30和气流进口之间。该干燥装置在对待干燥空间内的气体进行一次循环干燥时,可使待干燥空间内部的气体经由气流进口进入内管22,经干燥剂31干燥后,流入外管21,从内管22和外管21之间的间隙循环流回待干燥空间。
[004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装置还包括第一风门61和第二风门62。第一风门61配置成受控地同时打开或关闭气流进口和干燥气流出口。第二风门62配置成受控地打开或关闭潮湿气流出口。具体地,第一风门61和第二风门62均包括:多个固定叶片,沿外管21的周向均匀布置,固定于外管21的端面,且第一风门61的多个固定叶片还固定于内管22的端面;和多个转动叶片,配置成受控地绕外管21的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封闭每两个相邻的固定叶片之间的孔洞。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门61可固定外管21和内管22。固定叶片和转动叶片的数量均为4个,形状均为扇形,第一风门61或第二风门62打开时,其每个固定叶片与转动叶片重合;第一风门61或第二风门62关闭时,多个固定叶片和多个转动叶片构成一完整圆面。外管21、第一风门61和第二风门62均可由保温材质制成,以与干燥装置外界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即可防止热量传递至待干燥空间内,同时也使热量充分用于加热干燥剂31。包围材质可为VIP材料或PU材料。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干燥装置可包括三个风门,分别配置成受控地打开或关闭气流进口、干燥气流出口和潮湿气流出口。
[004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装置的干燥部30可包括干燥剂搁置筒和多个板式隔网。干燥剂搁置筒与内管22同轴地安装于内管22的周向内壁。多个板式隔网沿干燥剂搁置筒的轴向方向平行间隔地安装于干燥剂搁置筒的周向内壁,将干燥剂搁置筒内部分割成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干燥剂容纳腔和至少一个间隔腔。每个干燥剂容纳腔容装有干燥剂31。每两个相邻的干燥剂容纳腔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间隔腔,有利于水分和气味分子的吸收以及挥发扩散,显著提高了干燥剂31的干燥效率,即提高了对待干燥气体的干燥程度。优选地,干燥剂搁置筒可包括:筒壁,其上开设有干燥剂添加口,干燥剂添加口可为矩形,其与每个干燥剂容纳腔连通,以向每个干燥剂容纳腔装入或添加干燥剂31 ;和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干燥剂添加口。筒壁、盖板以及每个板式隔网均可由开孔率在75%以上的板材制成。可选地,筒壁、盖板以及每个板式隔网也可为不锈钢细网结构,使用寿命长、耐候性好。
[004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装置的干燥部30可包括干燥剂搁置筒,与内管22同轴地安装于内管22的周向内壁;以及多个筒状隔网,同轴地安装于干燥剂搁置筒的一个或两个端壁,将干燥剂搁置筒内部分割成同轴设置的至少两个干燥剂容纳腔和至少一个间隔腔;且每个干燥剂容纳腔容装有干燥剂31 ;每两个相邻的干燥剂容纳腔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间隔腔,以使气流的流动阻力较小,气流的流动速度较快。具体地,多个筒状隔网的一端可固定于干燥剂搁置筒的一个端壁,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干燥剂搁置筒的另一端壁,以方便地向每个干燥剂容纳腔内装入和添加干燥剂31。干燥剂搁置筒以及每个筒状隔网均可由开孔率在75%以上的板材制成。可选地,干燥剂搁置筒以及每个筒状隔网也可为不锈钢细网结构,使用寿命长、耐候性好。
[0048]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主权项】
1.一种冰箱用干燥装置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包括: 恢复准备步骤:关闭所述干燥装置的所有风口,以使所述干燥装置内形成一密闭空间; 恢复步骤:开启所述干燥装置的、配置成对所述干燥装置中的干燥剂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将所述干燥装置中干燥剂吸附的水分蒸发; 水气排出步骤:在所述加热装置工作第一预设时间后打开所述干燥装置的、配置成与待干燥空间外部连通的风口,以使蒸发出的水气中至少部分流出所述干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其中,所述恢复步骤还包括: 使所述干燥装置的风机处于运转状态,以使所述密闭空间的气体流经所述加热装置升温后加热所述干燥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其中,所述水气排出步骤还包括: 在打开所述干燥装置的、配置成与待干燥空间外部连通的风口时,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其中,所述水气排出步骤还包括: 在打开所述干燥装置的、配置成与待干燥空间外部连通的风口时,使所述风机继续以当前运转速度运行,或提高所述风机的运转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其中,在所述水气排出步骤之后还包括: 恢复完成步骤:在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工作第二预设时间后关闭所述风机,以降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部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其中,所述恢复完成步骤还包括: 在关闭所述风机时,关闭所述干燥装置的、配置成与待干燥空间外部连通的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其中,在所述恢复准备步骤之前还包括: 干燥步骤:对所述待干燥空间内的气体进行一次或多次循环干燥;且 所述干燥装置对所述待干燥空间内的气体进行一次循环干燥包括:在检测到所述待干燥空间内部的湿度值高于第一预设值时,使所述待干燥空间内部的气体进入所述干燥装置内部,经所述干燥剂干燥后,流回所述待干燥空间,直至检测到所述待干燥空间内部的湿度值低于第二预设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其中, 所述待干燥空间为所述冰箱的干燥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其中 所述干燥装置的、配置成与待干燥空间外部连通的风口通向所述冰箱的风道,以使所述蒸发出的水气中至少部分进入所述风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其中 所述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活性炭干燥剂或纤维干燥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冰箱用干燥装置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具体地,该冰箱用干燥装置的干燥剂恢复方法包括:恢复准备步骤:关闭干燥装置的所有风口,以使干燥装置内形成一密闭空间;恢复步骤:开启干燥装置的、配置成对干燥装置中的干燥剂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将干燥装置中干燥剂吸附的水分蒸发;水气排出步骤:在加热装置工作第一预设时间后打开干燥装置的、配置成与待干燥空间外部连通的风口,以使蒸发出的水气中至少部分流出干燥装置。本发明的冰箱用干燥装置的干燥剂恢复方法中因为采用加热装置加热干燥剂,以使干燥剂吸附的水分蒸发,从而使干燥剂再生。特别地,在一密闭空间内对干燥剂进行加热,显著提高了干燥剂再生的效率。
【IPC分类】B01J20-20, B01J20-10, B01J20-34
【公开号】CN104815632
【申请号】CN201510158940
【发明人】姜波, 焦胜江, 刘浩泉, 王磊, 王丽燕, 辛若武
【申请人】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