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磁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8196发布日期:2018-06-05 18:0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磁选设备。



背景技术:

高压辊磨机广泛应用于矿石粉磨领域,经过高压辊磨机辊压后的非磁性物料颗粒度往往较小,颗粒度小于3mm。由于非磁性物料颗粒度小,容易被磁性物料所包裹,不便于非磁性物料的使用,需要经过磁选机来对物料颗粒进行筛选,除去其中的磁性物料。但现有的磁选机筛选效果不好。无法解决物料的磁包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矿用磁选设备,该设备使混合物料在磁选设备内翻腾后被打散,便于磁选设备吸附磁性物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矿用磁选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顶部设置有电磁铁,中部倾斜设置有透风板,所述透风板上布满了孔洞,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透风板的高端处,所述出料口位于透风板的低端处,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筛板;所述透风板下方设置有气室,所述气室底部的进风口处连接有进风机,所述气室内设置有进风导风板;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抽风口,抽风口上设置抽风导风板,所述抽风口上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将外壳内的气流从进料口一端抽至出料口一端,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震动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筛板设置在进料斗上,所述进料斗与进料口连通,所述筛板包括若干平行设置在进料斗上的叶片,每个叶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进料斗上,能够转动调节各叶片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导风板和抽风导风板为蜂窝板,其上开设有若干蜂窝状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透风板上也为蜂窝板。

进一步的,进风导风板和抽风导风板上蜂窝孔的对角孔径为1~2cm,透风板上蜂窝孔的对角孔径为0.6~150um。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可以调节高度的支撑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使物料在磁选设备内沸腾后打散,便于物料的筛选,且进风导风板、抽风导风板和透风板上的蜂窝孔,能够提高透气效率,加快筛选速度,且节省了风机的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矿用磁选设备,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顶部设置有电磁铁13,中部倾斜设置有透风板8,所述透风板8上布满了孔洞,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进料口10和出料口4,所述进料口10位于透风板8的高端处,所述出料口4位于透风板8的低端处,所述进料口10处设置有筛板11;所述透风板8下方设置有气室9,所述气室9底部的进风口7处连接有进风机,所述气室9内设置有进风导风板6;所述外壳1上还设置有抽风口2,抽风口2上设置抽风导风板3,所述抽风口2上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将外壳1内的气流从进料口10一端抽至出料口4一端,所述外壳1上还设置有震动电机。

所述筛板11设置在进料斗12上,所述进料斗12与进料口10连通,所述筛板11包括若干平行设置在进料斗12上的叶片,每个叶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进料斗12上,能够转动调节各叶片间的间隙。

所述进风导风板6和抽风导风板3为蜂窝板,其上开设有若干蜂窝状的通孔。

所述透风板8上也为蜂窝板。

进风导风板6和抽风导风板3上蜂窝孔的对角孔径为1~2cm,可以为1cm、1.5cm或2cm;透风板8上蜂窝孔的对角孔径为0.6~150um,可以为0.6um、100um或150um。

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可以调节高度的支撑腿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混杂的物料从进料斗12放入,调节进料斗12内筛板11的间隙,将物料分散的送入进料口10,避免物料囤积在进料口10。然后物料在倾斜的透风板8上滑动,打开进风机,使进风机向气室9内注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过进风导风板6后分散到透风板8的底部,从透风板8上透过,将透风板8上的物料吹起,使混合物料沸腾,进而将物料打散,电磁铁13通电,吸附磁性物料对混合物料进行筛选。打开抽风机,在重力和抽风机的作用下,将非磁性物料送至出料口4出料,完成整个磁选过程。在上述过程中,打开震动电机能够进一步的使物料沸腾的更剧烈,调节支撑腿高度到合适的高度,便于物料的运输。

此处进风导风板6能够将气流均匀分布到透风板8的下方,由于蜂窝孔的特性,能够使气体不在气室9内混乱,增大透风率,节省进风机所消耗的功率。抽风导风板3也起着同样的作用。能够使外壳1内的气流均匀流动,加快物料的流动效率,且节省电能。

透风板8上的蜂窝孔,增大透风率,能使物料更容易翻腾打散。透风板8上的孔径小于进风导风板6和抽风导风板3上的孔径,是为了不让颗粒物从透风板8上落下,同时保证足够的压强来吹起物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