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0473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拣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是汽车行业中常见的零件,随着汽车需求量日益增加,轴类零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质量达不到使用要求的轴类零件流入市场,需要对轴类零件进行分拣,如果采用人手对轴类零件进行分拣,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而且容易出现人为判断错误,导致漏拣,故生产上亟需一种可以精准、快速分拣轴类零件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拣速度快,分拣准确度高的分拣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拣装置,包括控制处理模块、分拣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分拣机构、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分拣机构包括分料结构和用于容纳工件的接料腔,所述接料腔相对的设有两个,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两个接料腔之间,检测机构包括检测传感器和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支架;所述分料结构设有两个出气通道和气体发生装置,两个出气通道对向分设在两个接料腔上,两个出气通道可向工件支架喷出气流,将工件吹至对向的接料腔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拣装置,其利用相向设置的两个出气通道对工件进行吹气,使工件受力并沿着气流方向运动,分别下落至不同的接料腔上,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快速分拣,同时有效避免了人为错误,确保分拣工件的准确性,另外,这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优选的,所述接料腔包括第一接料腔和第二接料腔,所述第一接料腔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壁,这种设置方式避免工件向两侧滑出第一接料腔;所述第二接料腔为盒状结构,这种设置方式具有较大的工件容纳能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料腔的底板向第二接料腔一侧延伸形成凸台,所述凸台能避免工件从工件支架转移至第一接料腔时落入第一接料腔和出气通道之间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出气通道包括第一吹气管和第二吹气管,所述第一吹气管设置在第一接料腔下部,所述第二吹气管设置在第二接料腔下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吹气管至少设有2条;所述第二吹气管至少设有2条,确保出气通道为工件提供足够的气流冲击,使工件沿气流方向偏移下落。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所述第一吹气管通过第一压紧块设置在第一接料腔上,所述第二吹气管通过第二压紧块设置在第二接料腔上,通过所述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使第一吹气管和第二吹气管稳固设置在接料腔上,通过设置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方便固定第一吹气管和第二吹气管的管口方向,确保其吹出的气体可以吹向工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料腔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排出从工件上流至第二接料腔的积液,避免第二接料腔负重过大。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底座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接料腔通过第一支撑组件设置在安装底座上,第二接料腔通过第二支撑组件设置在安装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辅杆,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辅杆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接料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辅杆,这种设置方式便于调节所述第一接料腔的倾斜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固定块和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固定块固设在安装底座上,所述支撑杆组连接所述支撑杆固定块;所述第二接料腔活动连接支撑杆组,这种设置方式便于调节所述第二接料腔的倾斜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拣机构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分拣机构,121第一接料腔,1211底板,1212侧壁,122第二接料腔,1221通孔,131第一吹气管,132第二吹气管,133第一压紧块,134第二压紧块,14安装底座,1511第一支架,1512辅杆,1521支撑杆固定块,1522支撑杆组,2检测机构,21检测传感器,22工件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分拣装置,包括控制处理模块(图中未示出)、分拣机构1和检测机构2,所述分拣机构1、检测机构2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分拣机构1包括分料结构和用于容纳工件的接料腔,所述接料腔相对的设有两个,所述检测机构2设置在两个接料腔之间,检测机构2包括检测传感器21和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支架22;所述分料结构设有两个出气通道和气体发生装置(图中未示出),两个出气通道对向分设在两个接料腔上,两个出气通道可向工件支架22喷出气流,将工件吹至对向的接料腔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拣装置,其利用相向设置的两个出气通道对工件进行吹气,使工件受力并沿着气流方向运动,分别下落至不同的接料腔上,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快速分拣,同时有效避免了人为错误,确保分拣工件的准确性,另外,这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所述工件支架22设置在两个接料腔之间的位置上,所述检测传感器21用于测量轴类零件(如蜗杆)的螺旋齿的跳动量,所述检测传感器21可根据工件的螺旋齿的位置调整设置位置,其可设置在工件支架22侧部或中部,本实施例的检测传感器21设置在工件支架22侧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接料腔包括第一接料腔121和第二接料腔122,所述第一接料腔121包括底板1211和设置在底板1211两侧的侧壁1212,这种设置方式避免工件向两侧滑出第一接料腔121;所述第二接料腔122为盒状结构,这种设置方式具有较大的工件容纳能力。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接料腔121的底板向第二接料腔122一侧延伸形成凸台,所述凸台能避免工件从工件支架22转移至第一接料腔121时落入第一接料腔121和出气通道之间的间隙。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出气通道包括第一吹气管131和第二吹气管132,所述第一吹气管131设置在第一接料腔121下部,所述第二吹气管132设置在第二接料腔122下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吹气管131至少设有2条;所述第二吹气管132至少设有2条,确保出气通道为工件提供足够的气流冲击,使工件沿气流方向偏移下落。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还包括第一压紧块133和第二压紧块134,所述第一吹气管131通过第一压紧块133设置在第一接料腔121上,所述第二吹气管132通过第二压紧块134设置在第二接料腔122上,通过所述第一压紧块133和第二压紧块134使第一吹气管131和第二吹气管132稳固设置在接料腔上,通过设置第一压紧块133和第二压紧块134,方便固定第一吹气管131和第二吹气管132的管口方向,确保其吹出的气体可以吹向工件。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接料腔122底部设有通孔1221,所述通孔1221用于排出从工件上流至第二接料腔122的积液,避免第二接料腔122负重过大。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还包括安装底座14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14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接料腔121通过第一支撑组件设置在安装底座14上,第二接料腔122通过第二支撑组件设置在安装底座14上。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架1511和辅杆1512,所述第一支架1511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14上,所述辅杆1512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511上,所述第一接料腔121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511和辅杆1512,这种设置方式便于调节所述第一接料腔121的倾斜度。

所述第一支架1511和辅杆1512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接料腔121两侧设有若干连接端,所述第一接料腔121一侧的连接端设置在第一支架1511的滑槽内,另一侧的连接端设置在辅杆1512的滑槽内;所述辅杆1512靠近第一支架1511一侧设置在第一支架1511的滑槽内,所述所述辅杆1512可绕与第一支架1511的连接处摆动。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固定块1521和支撑杆组1522,所述支撑杆固定块1521固设在安装底座14上,所述支撑杆组1522连接所述支撑杆固定块1521;所述第二接料腔122活动连接支撑杆组1522,这种设置方式便于调节所述第二接料腔122的倾斜度。

所述支撑杆组1522设有两组支撑杆,分别连接第二接料腔122的两端,所述支撑杆设有滑槽,第二接料腔122两侧设有若干连接端,所述连接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通过调节连接端在滑槽内的位置,可改变第二接料腔122两端的相对高度,同时调节第二吹气管132出气口的角度和出气口与检测机构2的距离。

用户使用本分拣装置时,只需人工调节第一接料腔121和第二接料腔122的倾斜度,即可对不同重量的轴类零件进行分拣,无需改变出气通道喷出的气流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将工件置于检测机构2的工件支架22上,检测传感器21对工件进行跳动量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送至控制处理模块,控制处理模块根据检测结果驱动气体发生装置,对第一吹气管131或第二吹气管132进行供气。当工件被测定为合格品时,气体发生装置对第二吹气管132进行供气,第二吹气管132向工件支架22上的工件喷出气流,使工件沿着气流方向从工件支架22转移至第一接料腔121;当工件被测定为不合格品时,气体发生装置对第一吹气管131进行供气,第一吹气管131向工件支架22上的工件喷出气流,使工件沿着气流方向从工件支架22转移至第二接料腔122,从而实现对轴类零件的快速分拣。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