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清洗用的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944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大米清洗用的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米清洗用的滤杂装置。



背景技术:

稻谷在晾晒与脱壳过后,会对夹在在大米中的稻谷糠皮或其他碎叶杂物进行筛选,但是及时经过筛选,也会留下少许的稻谷糠皮或其他碎叶杂物,而粉干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大米进行清洗并浸泡,将大米中的稻谷糠皮或其他碎叶杂物去除,从而保证后续产品的质量,而现有的将大米中的稻谷糠皮或其他碎叶杂物剔除的方法都较为原始(一般是将大米浸泡在浸泡桶内,当稻谷糠皮或其他碎叶杂物漂浮在水表面后,再人工将其捞出),这也就使得其效率不高,且成本也较为昂贵,所以说市场上急需一种稻谷糠皮或其他碎叶杂物剔除效率高,成本较为低廉的滤杂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米清洗用的滤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大米清洗用的滤杂装置,包括倾斜并列设置的两组清洗通道及设置在两组清洗通道出料口正下方的过滤箱,其中一组清洗通道出料口端两侧的侧壁均向内弯折,两块侧壁的弯折部分与清洗通道底壁之间还留有空隙,且位于该组清洗通道的出料口底部正下方的过滤箱侧壁上设置有与清洗通道并列设置的集水槽,该集水槽上设置有贯穿过滤箱侧壁的排渣管,所述过滤箱侧壁底部上设置有大出料管,且过滤箱底壁上设置有小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底部设置有浸泡桶,且大出料管与小出料管的出料口均位于浸泡桶内。

优选的,所述排渣管安装在集水槽侧壁底部上。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底部高于过滤箱底部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大出料管安装在与清洗通道的出料口端位置相异的过滤箱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大米与水在清洗通道内进行清洗后,并流入至过滤箱内,过滤箱内的液位高于集水槽顶端的水平面,使得漂浮在液体表面的糠皮或其他碎叶杂物浮游至集水槽内并从排渣管排出,从而起到滤杂作用;在使用时,从右侧清洗通道流出的液体会通过其右侧的弯折部分与底壁之间的空隙流至集水槽内,从而补充集水槽内的液位,因为液体从空隙流入,所以说它的流量较小,那么也就不会对集水槽内的沉淀物产生太大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清洗通道,2、过滤箱,3、弯折部分,4、集水槽,5、排渣管,6、大出料管,7、小出料管,8、浸泡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大米清洗用的滤杂装置,包括倾斜并列设置的两组清洗通道1及设置在两组清洗通道1出料口正下方的过滤箱2,大米与水在清洗通道1内进行清洗后,并流入至过滤箱2内,如图1所示,右侧清洗通道1出料口端两侧的侧壁均向内弯折从而形成弯折部分3,在过滤箱2右侧壁上半部分上还设置有与清洗通道1并列设置的集水槽4,集水槽4设置在右侧清洗通道1中的右弯折部分3与过滤箱2右侧壁之间,同时在过滤箱2右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集水槽4的排渣管5,而水与大米从清洗通道1内流入过滤箱2内后,过滤箱2内的液位高于集水槽4顶端的水平面,使得漂浮在液体表面的糠皮或其他碎叶杂物浮游至集水槽4内并从排渣管5排出,如图2所示,由右侧清洗通道1的两块侧壁形成的弯折部分3与该清洗通道1底壁之间还留有空隙,在使用时,从右侧清洗通道1流出的液体会通过其右侧的弯折部分3与底壁之间的空隙流至集水槽4内,从而补充集水槽4内的液位,因为液体从空隙流入,所以说它的流量较小,那么也就不会对集水槽4内的沉淀物产生太大的冲击力。

如图2所示,浸泡桶8位于过滤箱2下方,其中过滤箱2内的水与大米则从过滤箱2左侧壁底部的大出料管6排至浸泡桶8内,而沉淀在过滤箱2底部的则从过滤箱2底部的小出料管7排至浸泡桶8内,需要说明的是,从两组清洗通道1进入到过滤箱2内的流量等于排渣管5、大出料管6及小出料管7三者的总流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