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波浪型振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3448发布日期:2019-09-17 21:2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波浪型振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草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波浪型振筛。



背景技术:

在烟叶复烤过程中,烟叶经过打叶后,需要通过风分来实现烟梗分离,但是,现有的烟草风分筛选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平面型振筛,即便经过几次打叶和风分后难免还会有烟叶中混有烟梗,不能准确将烟叶和烟梗分离,影响后续工序的进行,而且,现有的振筛风分效率不高,严重制约着烟草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且筛分效率高的分料振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波浪型振筛,包括进料皮带、振筛本体、摇臂、支架、烟梗输送皮带和出料皮带,所述的振筛本体通过可摆动的摇臂与支架连接,且位于支架的上方,摇臂的下端与安装在支架上的电机的轴连接,支架上安装有与振筛本体平行的烟梗输送皮带,振筛本体进料端上方设置有进料皮带,出料端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皮带,振筛本体的筛面上设置有均匀排列的波浪型凸起,在相邻波浪型凸起的间隙处开设有落料口。

进一步,所述的落料口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在相邻的波浪型凸起之间的缝隙交叉处。

进一步,所述的摇臂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列安装在振筛本体与支架之间,且各个摇臂之间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振筛本体的筛面上设置有波浪型凸起,在相邻波浪型凸起的间隙处开设有落料口,在振动过程中,由于筛面上有波浪型凸起,烟梗由于重量较烟片大落入两个波浪型凸起中间,向前移动,然后由落料口下落至烟梗输送皮带上,可使得烟叶与烟梗进行快速分离,并通过落料口进行烟梗回收,不仅有利于烟梗和烟叶的充分分离,而且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烟叶可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振筛本体的俯视图。

图中,1-进料皮带、2-振筛本体、3-波浪型凸起、4-落料口、5-摇臂、6-支架、7-烟梗输送皮带、8-出料皮带、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高效波浪型振筛,包括进料皮带1、振筛本体2、摇臂5、支架6、烟梗输送皮带7、出料皮带8和电机9,所述的振筛本体2通过可摆动的摇臂5与支架6连接,且位于支架6的上方,摇臂5的下端与安装在支架6上的电机9的轴连接,支架6上安装有与振筛本体2平行的烟梗输送皮带7,用于输送分离出来的烟梗,便于收集处理。振筛本体2进料端上方设置有进料皮带1,出料端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皮带8,振筛本体2的筛面上设置有均匀排列的波浪型凸起3,在相邻波浪型凸起3的间隙处开设有落料口4,在振动过程中,由于筛面上有波浪型凸起3,烟梗由于重量较烟片大落入两个波浪型凸起3中间,向前移动,然后由落料口4下落至烟梗输送皮带上,实现烟梗和烟叶的快速分离,不仅分离效率高,而且相比现有振筛分离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的落料口4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在相邻的波浪型凸起3之间的缝隙交叉处,落料口4布满整个振筛本体2的筛面上,烟梗不管从振筛本体2的任何位置下落至波浪型凸起3之间的缝隙处,均能流畅地下落至烟梗输送皮带7上。风分过程中,烟叶烟梗混合物料通过进料皮带1进入振筛本体2,在电机9的启动下带动振筛本体2振动,在振动过程中,由于振筛本体2上有波浪型凸起3,烟梗由于重量较烟片大落入两个波浪型凸起3中间,向前移动,在波浪型凸起3中间有落料口4,烟梗通过前进到达落料口4后烟梗一端落下,由于烟叶叶片较轻,不容易落入波浪型凸起3中间,在前进过程中自然无法落入落料口4,且由于落料口4较小,仅能让类似于烟梗似的长条状落入,叶片不能落入,只能到达出料皮带8,烟梗落下后到达烟梗输送皮带7运输,达到梗叶分离,本实用新型设置波浪型凸起3,使得烟叶与烟梗进行快速分离,并通过落料口4进行烟梗回收,不仅有利于烟梗和烟叶的充分分离,而且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烟叶可用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起来极为便利。

所述的摇臂5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列安装在振筛本体2与支架6之间,且各个摇臂5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多个摇臂5用于平衡振筛本体2,可保证振筛本体2在摆动过程中更为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风分过程中,烟叶烟梗混合物料通过进料皮带1进入振筛本体2,在电机9的启动下带动振筛本体2振动,在振动过程中,由于振筛本体2上有波浪型凸起3,烟梗由于重量较烟片大落入两个波浪型凸起3中间,向前移动,到达落料口4后,烟梗落下到达烟梗输送皮带7运输,而烟叶由振筛本体2下落至出料皮带8,有出料皮带8运送至下一工序处理。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